导读:本文包含了盲肠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盲肠,断乳,粗纤维,论文。
盲肠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华,谷子林[1](2004)在《家兔盲肠区正常菌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稀释滴种法对8只40日龄健康断乳仔兔盲肠区(圆小囊、盲肠、蚓突)正常菌群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进行研究测定。结果表明,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等厌氧菌群数量占优势,大肠杆菌等需氧菌群数量很少,差异极显着(P<0.01),未分离到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各菌群在盲肠区不同部位的分布数值差异不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中国养兔》期刊2004年06期)
张玉华[2](2003)在《纤维型腹泻断乳仔兔盲肠区菌群化及双歧杆菌对其调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用花生秧、麸皮为提供粗纤维主要原料,配制粗纤维7%、9%、12%、14%的实验日粮饲喂断乳仔兔。其中,饲喂12%、14%粗纤维日粮的断乳仔兔不发生腹泻,饲喂7%、9%实验日粮的断乳仔兔均有腹泻发生。采用稀释滴种法,对饲喂不同纤维含量(7%、9%、12%、14%)日粮和用双歧杆菌G不同方式调控饲喂7%低粗纤维日粮断乳仔兔的圆小囊、盲肠、蚓突(合称为盲肠区)内容物中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选择性培养、计数、生理生化实验鉴定、统计学F-检验及q法多重比较分析。 对饲喂不同粗纤维含量(7%、9%、12%、14%)日粮断乳仔兔盲肠区内容物菌群变化的研究表明,12%纤维日粮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最高,因此被盲肠区微生物菌群发酵产生的VFA量最大,圆小囊的pH6.70,盲肠pH6.40~6.50,蚓突的pH6.40~6.50,盲肠区呈弱酸性,有利于厌氧生理性菌群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生长,各菌群数量从大到小的依次顺序是:拟杆菌8.28~8.31、双歧杆菌7.53~7.57、消化球菌7.41~7.61、乳酸杆菌7.04~7.37、大肠杆菌4.22~4.36、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分离率均为零。14%、9%、7%纤维日粮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依次降低,被盲肠区微生物菌群发酵产生的VFA量减少,圆小囊的pH6.70~7.00,盲肠pH6.70~7.00,蚓突的pH6.70~7.20,向弱碱性趋势发展,厌氧生理性菌群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等数量减少,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数量增多;其中饲喂12%、14%粗纤维各菌群数量与饲喂9%、7%的差异显着,但12%与14%比较差异不显着。各菌群在饲喂任何实验日粮的断乳仔兔盲肠区不同部位的分布数值差异均不显着。大肠杆菌外毒素测定阴性,说明大肠杆菌外毒素不是断乳仔兔腹泻的因素。 对不同方式(7%+1/8、7%+1/4、12%+1/8、12%+1/4、12%)调控饲喂低纤维(7%粗纤维)日粮盲肠区菌群失调的断乳仔兔5天后,通过对盲肠区各菌群变化的研究表明,12%+l/4调控方式圆小囊、盲肠、蚓突不同肠段的pH值分别为6.50~6.70、6.40、6.40与第一次实验中饲喂CF12%日粮正常断乳仔兔的相同,显着低于其它调控方式;且内容物中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厌氧生理性菌群数值显着多于其它调控方式,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需氧机会致病菌显着少于其它调控方式,12%+l/4调控盲肠菌群失调的效果最佳。另外,各菌群在任何方式调控断乳仔兔盲肠区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3-05-01)
盲肠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实验用花生秧、麸皮为提供粗纤维主要原料,配制粗纤维7%、9%、12%、14%的实验日粮饲喂断乳仔兔。其中,饲喂12%、14%粗纤维日粮的断乳仔兔不发生腹泻,饲喂7%、9%实验日粮的断乳仔兔均有腹泻发生。采用稀释滴种法,对饲喂不同纤维含量(7%、9%、12%、14%)日粮和用双歧杆菌G不同方式调控饲喂7%低粗纤维日粮断乳仔兔的圆小囊、盲肠、蚓突(合称为盲肠区)内容物中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选择性培养、计数、生理生化实验鉴定、统计学F-检验及q法多重比较分析。 对饲喂不同粗纤维含量(7%、9%、12%、14%)日粮断乳仔兔盲肠区内容物菌群变化的研究表明,12%纤维日粮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最高,因此被盲肠区微生物菌群发酵产生的VFA量最大,圆小囊的pH6.70,盲肠pH6.40~6.50,蚓突的pH6.40~6.50,盲肠区呈弱酸性,有利于厌氧生理性菌群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生长,各菌群数量从大到小的依次顺序是:拟杆菌8.28~8.31、双歧杆菌7.53~7.57、消化球菌7.41~7.61、乳酸杆菌7.04~7.37、大肠杆菌4.22~4.36、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分离率均为零。14%、9%、7%纤维日粮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依次降低,被盲肠区微生物菌群发酵产生的VFA量减少,圆小囊的pH6.70~7.00,盲肠pH6.70~7.00,蚓突的pH6.70~7.20,向弱碱性趋势发展,厌氧生理性菌群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等数量减少,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数量增多;其中饲喂12%、14%粗纤维各菌群数量与饲喂9%、7%的差异显着,但12%与14%比较差异不显着。各菌群在饲喂任何实验日粮的断乳仔兔盲肠区不同部位的分布数值差异均不显着。大肠杆菌外毒素测定阴性,说明大肠杆菌外毒素不是断乳仔兔腹泻的因素。 对不同方式(7%+1/8、7%+1/4、12%+1/8、12%+1/4、12%)调控饲喂低纤维(7%粗纤维)日粮盲肠区菌群失调的断乳仔兔5天后,通过对盲肠区各菌群变化的研究表明,12%+l/4调控方式圆小囊、盲肠、蚓突不同肠段的pH值分别为6.50~6.70、6.40、6.40与第一次实验中饲喂CF12%日粮正常断乳仔兔的相同,显着低于其它调控方式;且内容物中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厌氧生理性菌群数值显着多于其它调控方式,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需氧机会致病菌显着少于其它调控方式,12%+l/4调控盲肠菌群失调的效果最佳。另外,各菌群在任何方式调控断乳仔兔盲肠区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均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盲肠区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玉华,谷子林.家兔盲肠区正常菌群的研究[J].中国养兔.2004
[2].张玉华.纤维型腹泻断乳仔兔盲肠区菌群化及双歧杆菌对其调控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