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支架及显示器论文和设计-程爱祥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薄支架,涉及计算机硬件技术领域。该超薄支架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底板、超薄立柱和支撑构件;超薄立柱的底端固定设置于底板,使超薄立柱垂直于底板的上表面;超薄立柱的顶端固定设置于支撑构件;超薄立柱的厚度小于支撑构件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的超薄支架,将立柱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部的支撑构件用于连接显示屏,下部的超薄立柱以及底板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能够设置至足够小的厚度,节省材料、降低重量、减少占用空间且外形美观时尚。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超薄支架,其特征在于,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底板(1)、超薄立柱(2)和支撑构件(3);所述超薄立柱(2)的底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1),使所述超薄立柱(2)垂直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超薄立柱(2)的顶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构件(3);所述超薄立柱(2)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构件(3)的厚度。

设计方案

1.一种超薄支架,其特征在于,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底板(1)、超薄立柱(2)和支撑构件(3);

所述超薄立柱(2)的底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1),使所述超薄立柱(2)垂直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

所述超薄立柱(2)的顶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构件(3);所述超薄立柱(2)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构件(3)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固定平板(7);所述上固定平板(7)上设置安装通孔(9)和卡槽(10);

所述超薄立柱(2)顶端对应于所述安装通孔(9)的位置设置螺纹孔(11),所述超薄立柱(2)顶端对应于所述卡槽(10)的位置设置卡块(12);

所述超薄立柱(2)的顶端通过所述上固定平板(7)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构件(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固定平板(8);所述下固定平板(8)上设置安装通孔(9)和卡槽(10);

所述超薄立柱(2)底端对应于所述安装通孔(9)的位置设置螺纹孔(11),所述超薄立柱(2)底端对应于所述卡槽(10)的位置设置卡块(12);

所述下固定平板(8)贴合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所述超薄立柱(2)的底端穿过所述底板(1)后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固定平板(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垫(13);所述防护垫(13)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立柱(2)的边沿圆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超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3)包括升降导柱(4)、连接组件(5)和铰接组件(6);

所述升降导柱(4)固定设置在所述超薄立柱(2)的顶端,所述连接组件(5)一端可上下活动设置于所述升降导柱(4),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铰接组件(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塑胶护盖(14);所述塑胶护盖(14)包裹设置在所述升降导柱(4)的外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护盖(14)包括前端盖(15)和后扣盖(16)。

9.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17)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超薄支架;所述显示屏(17)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所述超薄立柱(2)和所述支撑构件(3)可拆卸安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硬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超薄支架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显示器(Display)通常也被称为监视器,属于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Input\/Output Device)。

在技术不断革新过程中,显示器从最初笨重的CRT显示器,到平面薄板的LCD显示器和LED显示器,再到显示技术发展的终极梦想3D显示器,其外形结构逐渐变得更薄、更轻巧、更便携。

同样地,与显示器配套使用的支撑架,也朝着轻便的方向在改进。传统的显示器支撑架,包括水平放置的底座、竖立在底座上的立柱,以及用于安装显示屏的固定座。为保证固定座的安装空间、实现立柱和底座的连接,该立柱通常为圆柱状或者较厚的平板状,这种结构的支撑架不利于拆装、保存和运输。另外,显示器一般设计为可升降结构,此时的立柱结构更加粗大和笨重。

所以,如何改进显示器支撑架的结构设计,节省设备的材料成本、减轻设备的重量、降低设备的安装空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支架及显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及其支撑架存在的粗大、笨重、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薄支架,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底板、超薄立柱和支撑构件;所述超薄立柱的底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使所述超薄立柱垂直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超薄立柱的顶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构件;所述超薄立柱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构件的厚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上固定平板;所述上固定平板上设置安装通孔和卡槽;所述超薄立柱顶端对应于所述安装通孔的位置设置螺纹孔,所述超薄立柱顶端对应于所述卡槽的位置设置卡块;所述超薄立柱的顶端通过所述上固定平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构件的底部。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上固定平板实现了超薄立柱与支撑构件的连接安装,将起支撑作用的立柱划分为支撑构件和超薄立柱的上下两个部件。并且,由于上固定平板中安装通孔、卡槽与超薄立柱顶端的螺纹孔、卡块的组合设计,使得超薄立柱的抗弯折能力得以增强,超薄立柱的厚度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压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下固定平板;所述下固定平板上设置安装通孔和卡槽;所述超薄立柱底端对应于所述安装通孔的位置设置螺纹孔,所述超薄立柱底端对应于所述卡槽的位置设置卡块;所述下固定平板贴合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所述超薄立柱的底端穿过所述底板后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固定平板。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下固定平板中安装通孔、卡槽与超薄立柱底端的螺纹孔、卡块的组合设计,将超薄立柱的弯折力矩传递到底板,利用底板的水平延展结构极大地提升支架整体支撑上部重量的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防护垫;所述防护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防护垫具有防震缓冲的作用,另外,更为重要的是,防护垫在底板和桌面之间撑起一段高度空间,使得在底板的下表面设置下固定平板的同时,能够将底板的厚度尽可能地变小,进一步节省了材料、降低了重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超薄立柱的边沿圆滑设置。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使得超薄立柱外形结构的边线和棱角具有圆弧过渡面,防止划伤或者磕碰使用者手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支撑构件包括升降导柱、连接组件和铰接组件;所述升降导柱固定设置在所述超薄立柱的顶端,所述连接组件一端可上下活动设置于所述升降导柱,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铰接组件。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升降导柱和连接组件的组合为被支撑的显示屏提供了上下升降的活动自由度;连接组件和铰接组件的组合为被支撑的显示屏提供了沿水平(或者垂直)转轴摆动的活动自由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设置有塑胶护盖;所述塑胶护盖包裹设置在所述升降导柱的外围。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如果不设置塑胶护盖,仅采用铝挤件作为升降导柱的壳体时,由于支架对铝挤件的外部轮廓要求较高,满足要求的铝挤件良品率势必很低,将导致整体设备成本增高。而设置了塑胶护盖后,塑胶护盖的外形成型简单,良品率高,所以制造铝挤件的成本得以降低,而生产效率可大大提高。同时,塑胶护盖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使用者遭受划伤或者磕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塑胶护盖包括前端盖和后扣盖。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升降导柱内部设置了导槽以及相配套的弹性组件,并通过导槽与连接组件相接,将塑胶护盖分解成前端盖和后扣盖,利于升降导柱的组装成型和拆卸封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显示屏以及上述的超薄支架;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底板、所述超薄立柱和所述支撑构件可拆卸安装。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组件可拆卸的结构设计在显示器的包装、存放和运输过程中,操作更方便,存放空间较小。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薄支架和显示器,将立柱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部的支撑构件用于连接显示屏,下部的超薄立柱以及底板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能够设置至足够小的厚度,节省材料、降低重量、减少占用空间且外形美观时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薄支架中支撑构件的外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薄支架中超薄立柱与上固定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薄支架中超薄立柱与底板及下固定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的正面视图;

图8为图7中的左视图;

图9为图7中的仰视图。

图标:1-底板;2-超薄立柱;3-支撑构件;4-升降导柱;5-连接组件;6-铰接组件;7-上固定平板;8-下固定平板;9-安装通孔;10-卡槽;11-螺纹孔;12-卡块;13-防护垫;14-塑胶护盖;15-前端盖;16-后扣盖;17-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现有技术说明:

在现有技术中,显示器支撑架包括水平放置的底座、竖立在底座上的立柱,以及用于安装显示屏17的固定座。为保证固定座的安装空间、实现立柱和底座的连接,该立柱通常为圆柱状或者较厚的平板状,这种结构的支撑架不利于拆装、保存和运输。另外,显示器一般设计为可升降结构,此时的立柱结构更加粗大和笨重。

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概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薄支架,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底板1、超薄立柱2和支撑构件3;超薄立柱2的底端固定设置于底板1,使超薄立柱2垂直于底板1的上表面;超薄立柱2的顶端固定设置于支撑构件3;超薄立柱2的厚度小于支撑构件3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器,包括显示屏17以及上述的超薄支架;显示屏17设置在支撑构件3上。

上述超薄支架、显示器的技术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及其支撑架存在的粗大、笨重、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将立柱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部的支撑构件3用于连接显示屏17,下部的超薄立柱2以及底板1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能够设置至足够小的厚度,节省材料、降低重量、减少占用空间且外形美观时尚。

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薄支架,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薄支架中支撑构件3的外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薄支架中超薄立柱2与上固定平板7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薄支架中超薄立柱2与底板1及下固定平板8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超薄支架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底板1、超薄立柱2和支撑构件3;超薄立柱2的底端固定设置于底板1,使超薄立柱2垂直于底板1的上表面;超薄立柱2的顶端固定设置于支撑构件3;超薄立柱2的厚度小于支撑构件3的厚度。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当上部显示屏17的重量不大于3.5公斤的情况下,镀铬材质超薄立柱2的厚度可缩小至4毫米。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现有常规薄型升降支架,其立柱的最薄厚度为15毫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超薄支架还设置有上固定平板7;上固定平板7上设置安装通孔9和卡槽10;超薄立柱2顶端对应于安装通孔9的位置设置螺纹孔11,超薄立柱2顶端对应于卡槽10的位置设置卡块12;超薄立柱2的顶端通过上固定平板7固定安装在支撑构件3的底部。在该结构中,上固定平板7实现了超薄立柱2与支撑构件3的连接安装,将起支撑作用的立柱划分为支撑构件3和超薄立柱2的上下两个部件。并且,由于上固定平板7中安装通孔9、卡槽10与超薄立柱2顶端的螺纹孔11、卡块12的组合设计,使得超薄立柱2的抗弯折能力得以增强,超薄立柱2的厚度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压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超薄支架还设置有下固定平板8;下固定平板8上设置安装通孔9和卡槽10;超薄立柱2底端对应于安装通孔9的位置设置螺纹孔11,超薄立柱2底端对应于卡槽10的位置设置卡块12;下固定平板8贴合固定设置在底板1的下表面,超薄立柱2的底端穿过底板1后固定安装于下固定平板8。在该结构中,下固定平板8中安装通孔9、卡槽10与超薄立柱2底端的螺纹孔11、卡块12的组合设计,将超薄立柱2的弯折力矩传递到底板1,利用底板1的水平延展结构极大地提升支架整体支撑上部重量的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超薄支架还设置有防护垫13;防护垫13设置于底板1的下表面(可查看下述显示器的附图:图7、8、9)。其中,防护垫13可设置为条状或者点状,均匀排布在底板1的下侧。在该结构中,防护垫13具有防震缓冲的作用,另外,更为重要的是,防护垫13在底板1和桌面之间撑起一段高度空间,使得在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下固定平板8的同时,能够将底板1的厚度尽可能地变小,进一步节省了材料、降低了重量。在实际生产制作中,底板1的厚度最小可设置为5毫米而不影响对显示屏17的支撑功能。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现有常规薄型升降支架,其底板1的最薄厚度为10毫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3、4所示,进一步地,超薄立柱2的边沿圆滑设置,使得超薄立柱2外形结构的边线和棱角具有圆弧过渡面,防止划伤或者磕碰使用者手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支撑构件3包括升降导柱4、连接组件5和铰接组件6;升降导柱4固定设置在超薄立柱2的顶端,连接组件5一端可上下活动设置于升降导柱4,另一端固定连接铰接组件6。在该结构中,升降导柱4和连接组件5的组合为被支撑的显示屏17提供了上下升降的活动自由度;连接组件5和铰接组件6的组合为被支撑的显示屏17提供了沿水平(或者垂直)转轴摆动的活动自由度。在实际生产制作中,优选将铰接组件6的翻转角度设置为沿水平转轴具有从-2°到22°的摆动范围;而升降导柱4设置为可上下升降85毫米。此时,若采用3.5公斤的显示屏17,其下压力度大约为0.5至1公斤,其上升压力大约为1至1.5公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超薄立柱2还设置有塑胶护盖14;塑胶护盖14包裹设置在升降导柱4的外围。此时,如果不设置塑胶护盖14,仅采用铝挤件作为升降导柱4的壳体时,由于支架对铝挤件的外部轮廓要求较高,满足要求的铝挤件良品率势必很低,将导致整体设备成本增高。而设置了塑胶护盖14后,塑胶护盖14的外形成型简单,良品率高,所以制造铝挤件的成本得以降低,而生产效率可大大提高。同时,塑胶护盖14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使用者遭受划伤或者磕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塑胶护盖14包括前端盖15和后扣盖16。在该结构中,由于升降导柱4内部设置了导槽以及相配套的弹性组件,并通过导槽与连接组件5相接,将塑胶护盖14分解成前端盖15和后扣盖16,利于升降导柱4的组装成型和拆卸封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的正面视图;图8为图7中的左视图;图9为图7中的仰视图。如图5~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包括显示屏17以及上述的超薄支架,其中,显示屏17设置在支撑构件3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9所示,进一步地,底板1、超薄立柱2和支撑构件3可拆卸安装。此时,组件可拆卸的结构设计在显示器的包装、存放和运输过程中,操作更方便,存放空间较小。进一步地,根据需要,支撑构件3中的升降导柱4、连接组件5和铰接组件6也可设置为方便拆装的形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上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另外,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设计图

一种超薄支架及显示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6045.0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40395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F16M 11/22

专利分类号:F16M11/22

范畴分类:27H;

申请人: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5321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临港经济园友谊路189号

发明人:程爱祥

第一发明人:程爱祥

当前权利人: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崔振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超薄支架及显示器论文和设计-程爱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