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观损伤测试论文_吴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观损伤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核磁共振,冻土,力学,岩石,缺口,特征。

细观损伤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吴昊[1](2018)在《Q245R钢细观损伤在线声学测试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大多数压力容器等设备的损伤失效是由长期服役于高压、重载环境而引起的材料内部组织早期细观损伤演化所致。细观损伤的出现会使材料内部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发生劣化,致使材料的承载能力降低,严重时会影响工业生产效率甚至诱发灾难性事故。因此,开展有效的检测方法来探究容器用钢在承载作用下的细观损伤演化机理,实现材料损伤的早期检出对于设备的长周期安全运行和事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压力容器常用钢Q245R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声发射技术和非线性超声技术,对Q245R钢双边“V”型缺口试件的拉伸损伤过程进行在线检测。分析试件拉伸损伤过程的声发射特性和非线性超声特性,探究金属材料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为材料损伤的早期发现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结合金属材料的细观损伤演化机理和瞬态应力波释放理论,分析得知位错运动是材料细观损伤过程的典型声发射源产生机制。依据位错运动建立损伤与声发射特征参数N间的联系,结果发现,随着材料受载的增大,位错运动加剧,损伤愈加严重,N值不断增加;(2)依据金属材料的细观损伤演化机理和非线性超声的理论基础,分析得知位错结构演化是材料细观损伤过程产生超声非线性响应的主要机制,超声非线性系数β能够表征超声非线性响应的强弱。基于位错弦理论建立损伤与β值间的联系,结果发现,随着载荷的增大,位错运动加剧,材料损伤加重,β值不断增加;(3)采用声发射技术对试件的拉伸损伤过程进行在线监测,综合运用声发射参数分析法和时频分析法对试件拉伸损伤不同阶段的声发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拉伸损伤阶段声发射信号特征不同。在弹性变形阶段,试件内部损伤较弱,损伤模式单一,声发射特征表现为信号活性和强度较小;屈服和强化阶段,试件损伤严重,损伤机制复杂多样,声发射信号活性和强度显着增大。(4)采用非线性超声技术对试件的拉伸损伤过程进行在线测试,计算试件在不同载荷下不同位置的β值。分析β值的变化规律得知:随着载荷的增加,各测试点β值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弹性变形阶段,试件损伤较弱,β值缓慢增加;塑性损伤阶段,试件损伤严重,β值快速增加。不同位置β值变化规律表明,缺口位置损伤最为严重,β值增长幅度最大,随着与缺口距离的增加,所受应力减小,损伤程度减弱,β值增长幅度减小;(5)选取声发射累积撞击计数N_h为声发射表征参量,以不同载荷下的N_h值与极限载荷下的N_h值的比值定义损伤因子D。分别在弹性变形和塑性损伤阶段对N_h值与载荷间的关系进行数值拟合,联立拟合公式计算试件的屈服载荷,得到试件在弹性变形阶段和塑性损伤阶段D的取值范围,利用D值实现材料损伤的声发射量化表征;(6)选取超声非线性系数β为非线性超声表征参量,以不同载荷下的β值与极限载荷下的β值的比值定义损伤因子D’。分别在弹性变形和塑性损伤阶段对β值与载荷间的关系进行数值拟合,联立拟合公式计算试件的屈服载荷,得到试件在弹性变形阶段和塑性损伤阶段D’的取值范围,利用D’值实现材料损伤的非线性超声量化表征;(7)对声发射测试得到的屈服载荷值,非线性超声测试得到的屈服载荷值与试件的名义屈服强度值进行比较,结合声发射和非线性超声技术的测试机理,进一步认识材料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为金属材料早期损伤的发现提供一种新的测试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6-07)

胡振襄,周科平,李杰林,高峰,王明球[2](2014)在《卸荷岩体细观损伤演化的核磁共振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卸荷岩体内部孔隙结构的细观损伤演化特征,以大理岩为岩样,分别进行初始围压为10、20和30 MPa,不同卸荷围压量的常规叁轴卸荷试验和核磁共振测试实验,获得卸荷岩体的应力-应变曲线、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孔隙度及核磁共振成像图像.随着卸荷围压比的增大,岩石由弹性变形转化为塑性变形,岩样内小孔隙的孔径增大,大孔隙的数量增多且孔径增大;卸荷围压比低于90%,岩体损伤主要由孔隙数量的增多引起,卸荷围压比高于90%,损伤由孔隙数量和孔径均急剧增大引起;岩样的孔隙度随着卸荷围压比的增大而增大,且增速越来越快;核磁共振图像直观地反映卸荷岩体内部孔隙数量、孔径及结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刘增利,李洪升,朱元林[3](2002)在《冻土单轴压缩损伤特征与细观损伤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冻土单轴压缩的 CT动态测试 ,提出冻土单轴压缩下的损伤由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组成 :其一是塑性硬化下的塑性损伤 ,其二是由于新产生的裂隙造成的微裂纹损伤 .对两种不同损伤阶段下冻土微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各阶段损伤量计算公式 .采用该方法分别对饱水冻土试样和未饱水冻土试样的损伤量进行了计算 ,得到了塑性损伤和微裂纹损伤阶段的损伤量及总附加损伤量 .得出饱水冻土的塑性损伤和微裂纹损伤产生的应变条件门槛值分别为 0 .75 %和 5 .0 % ,未饱水冻土的分别为 0 .70 %和 4.5 % .(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细观损伤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卸荷岩体内部孔隙结构的细观损伤演化特征,以大理岩为岩样,分别进行初始围压为10、20和30 MPa,不同卸荷围压量的常规叁轴卸荷试验和核磁共振测试实验,获得卸荷岩体的应力-应变曲线、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孔隙度及核磁共振成像图像.随着卸荷围压比的增大,岩石由弹性变形转化为塑性变形,岩样内小孔隙的孔径增大,大孔隙的数量增多且孔径增大;卸荷围压比低于90%,岩体损伤主要由孔隙数量的增多引起,卸荷围压比高于90%,损伤由孔隙数量和孔径均急剧增大引起;岩样的孔隙度随着卸荷围压比的增大而增大,且增速越来越快;核磁共振图像直观地反映卸荷岩体内部孔隙数量、孔径及结构变化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观损伤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吴昊.Q245R钢细观损伤在线声学测试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2].胡振襄,周科平,李杰林,高峰,王明球.卸荷岩体细观损伤演化的核磁共振测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

[3].刘增利,李洪升,朱元林.冻土单轴压缩损伤特征与细观损伤测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

论文知识图

典型冻土压缩CT过程图像实验系统及设备设计图16(a)试件典型的冻土压缩真应力-应变曲线典型的冻土压缩真应力-应变曲线2-25不同实验钢的力学性能测试值以及...

标签:;  ;  ;  ;  ;  ;  ;  

细观损伤测试论文_吴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