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论文_冯婷,苏稚喆,田若岑,熊艳丽,古少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囊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铜绿,毒素,旱伞,蓝藻,盐度,美人蕉,胃肠炎。

微囊藻论文文献综述

冯婷,苏稚喆,田若岑,熊艳丽,古少波[1](2019)在《少根紫萍对铜绿微囊藻胁迫的生化响应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在藻类胁迫下浮萍的应激和抗胁迫机制,为提高浮萍水污染修复的应用效益提供参考.本研究设置了不同浓度梯度的铜绿微囊藻与少根紫萍共培养体系,并测生物量、叶绿素、抗氧化酶以及藻毒素等指标.实验结果如下:少根紫萍在低剂量铜绿微囊藻3×10~(8 ) cells/L, 6×10~(8 ) cells/L共培条件下可持续富集藻毒素;各组少根紫萍的生长均受到抑制,3×10~(8 )cells/L低剂量组在共培养6 d后可以促进少根紫萍的增长;少根紫萍中不同抗氧化酶在铜绿微囊藻胁迫下的酶活变化不同, 3×10~(8 ) cells/L低剂量组在共培养6 d后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显着提高,共培养12 d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有所提高.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胁迫下少根紫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低浓度铜绿微囊藻胁迫下可以提高少根紫萍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过高浓度可能会导致抗氧化酶的异常表达并损害体细胞的正常代谢.(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洪月,申泽辉,梁婵娟[2](2019)在《微囊藻毒素对水稻幼苗营养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解析作物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s)的适应机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MCs对水稻幼苗营养吸收及质膜H~+-ATPase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7 d后,1μg·L~(-1)MCs组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增加。10μg·L~(-1)MCs组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和质膜H~+-ATPase活性增加,促进了矿质营养(Mg~(2+)、Fe~(2+)、Zn~(2+)和NO_3~-)的吸收。其中质膜H~+-ATPase活性上升与OSA1、OSA2、OSA3、OSA4、OSA6、OSA8和OSA9表达上调有关。高浓度MCs(100μg·L~(-1)和1000μg·L~(-1))组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和质膜H~+-ATPase活性降低,阻碍了水稻幼苗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此时质膜H~+-ATPase的基因表达呈下调趋势,且降低程度随MCs处理浓度增大而增强。恢复7 d后,10μg·L~(-1)MCs组根系活力、质膜H~+-ATPase活性和营养元素含量恢复至对照水平。100μg·L~(-1)MCs组各指标均优于胁迫期,而1000μg·L~(-1)MCs对营养吸收的抑制未恢复。研究表明,MCs胁迫导致的水稻幼苗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受质膜H~+-ATPase活性的调控,且调控能力受MCs浓度限制。(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孟珂,夏运生,单壮壮,姬桐,崔晓龙[3](2019)在《叁株蓝藻附着细菌多样性及其对铜绿微囊藻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藻际环境生活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藻类增殖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以6种培养基分离源自滇池的1株铜绿微囊藻和2株集胞藻的藻际附着细菌66株,选取其中46株进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它们分属3个门(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Firmicutes),3个纲,4个目,5个科,7个属,9个种. Actinobacteria是优势纲(73.91%),Aeromicrobium是优势属(41.30%),优势种为Aeromicrobium ponti(21.74%). 3株蓝藻藻际附着细菌的优势属均为Aeromicrobium,但Microbacterium和Sphingopyxis只出现在铜绿微囊藻藻际环境中.对46株藻际附着细菌的研究发现,9株对铜绿微囊藻的增殖有显着影响,其中1株促进,8株抑制增殖. L-9-3(Sphingopyxis solisilvae)使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数量增加87.62%. NIU-9-2(Sphingopyxis solisilvae)和NIU-M-3(Aeromicrobium halocynthiae)使铜绿微囊藻细胞数量减少81.24%.研究丰富了藻际细菌的资源库,为研究藻-菌相互关系和"以菌控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甘小蓉,王超,杨超慧[4](2019)在《4种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青蒿素、壬酸、没食子酸和邻苯二酚4种化学物质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FACHB-937)的胁迫效应,分析了同一质量浓度下4种化感物质对藻细胞生长、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整个实验周期内,邻苯二酚处理组的铜绿微囊藻生长被显着抑制,叶绿素a含量减少了2.25%~89.7%;邻苯二酚、青蒿素和壬酸都通过降低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光合速率、对强光的耐受能力从而抑制其生长;没食子酸增强了铜绿微囊藻的潜在光合作用能力,但抑制了其细胞内叶绿素a的合成。(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9年05期)

陈蕾,何义亮[5](2019)在《盐度和纳米颗粒物nC_(60)联合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氧化应激和微囊藻毒素释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在盐度存在情况下,纳米颗粒物nC_(60)对微藻的毒性效应,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材料,研究盐度和nC_(60)对M.aeruginosa生长、细胞内外藻毒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藻胆蛋白含量、活性氧水平、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C_(60)(0.04 mg/L)对M.aeruginosa的生长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作用,中高浓度的nC_(60)抑制M.aeruginosa的生长,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盐度和低剂量nC_(60)联合作用M.aeruginosa后,盐度增强了低浓度nC_(60)对M.aeruginosa的毒性效应,降低了藻细胞密度和光合色素含量,增加了细胞内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加剧了细胞膜的损伤,促进了微囊藻毒素的产生和释放,增加了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了抗氧化酶基因sod和gsh的表达。综上,水介质中盐度的存在会影响nC_(60)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因此,在C_(60)生产和使用中不能忽视环境因素与纳米材料对生物体的共同作用。(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许莹芳,张达娟,张树林,李鑫,孔欣[6](2019)在《磷恢复对磷饥饿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氮、磷等物质大量排入水中并不断积累,使水体的生态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导致以微囊藻为代表的蓝藻异常生长而出现蓝藻水华。蓝藻的大量繁殖造成原有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被破坏,种类组成趋向于单一化,水体功能退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同时,一些蓝藻细胞破裂后会向水中释放多种不同类型的藻毒素,在生物链各营养级积累,进而影(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9年10期)

李诗言,崔益玮,王扬,戴志远,沈清[7](2019)在《微囊藻毒素的液-质谱联用和直接进样检测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和直接进样(DIA)技术对7种微囊藻毒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精密度、灵敏度、经济性等方面的优缺点,并用于螺蛳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LC-MS/MS技术选用Waters XSelect HSS T3(2.1 mm×150 mm,3.5μm),用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作流动相,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MRM)下扫描,线性范围为0.9965~0.9993,相对标准偏差3.6%~6.1%,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小于0.54 ng/mL和1.81 ng/mL,回收率介于73.9%~83.4%之间。DIA技术选用碎片m/z 135.2为特征母核,优化选定DP 60 eV和CE 55 eV,经母离子扫描(PreIS)得到各微囊藻毒素的离子峰较为纯净,均以[M+2H]2+为主。两种方法比较结果显示:LC-MS/MS各项参数均优于DIA,而DIA检测速度较快,仅需1 min即可完成7种微囊藻毒素的快速测定。应用两种方法对60个随机样品的检测表明,螺蛳中的微囊藻毒素阳性率达到63.3%,主要污染种类为MC-RR和LR。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当待测样品数量较多时,首先采用DIA进行初次筛选,对于阳性样品利用LC-MS/MS进行二次检测,可有效减少检测时间、色谱柱损耗及溶剂消耗,提高结果的可靠性。本分析策略可用于快速分析水体及动植物中的微囊藻毒素残留,确定监测物种、采样站位和频率、警戒值和防控反应机制等,为相关部门完善和强化水产品监测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食用安全和近岸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潘琦,刘娅琴,邹国燕,周文宗,付子轼[8](2019)在《夏季不同时期浮床植物旱伞草和美人蕉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夏季6—8月,收集浮床陆生植物旱伞草、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种植水,比较这3种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结束(8月10日)时,3种植物干重均达到了较高水平,旱伞草、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生物量干重分别是开始(6月15日)时的6. 9倍、4. 6倍和5. 3倍,根系干重分别为7. 5倍、2. 5倍和3. 0倍。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种植水与藻类培养时间越长,对藻类的抑制效果越显着,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最高可达64. 2%和67. 7%,二者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无显着差异;旱伞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最高抑制率为56. 3%。随着植物的生长,旱伞草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逐渐减弱,美人蕉则保持稳定的抑制效果。3种植物不同时期的种植水,均在10—15 d后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率达到最高值。第一期对照组中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分别是旱伞草、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种植水的1. 47倍、1. 98倍和2. 53倍。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显示,旱伞草根系分泌物中含有棕榈酸等11种化合物,美人蕉根系分泌物中有硬脂酸等10种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连丽丽,姜鑫浩,邓艺辉,娄大伟[9](2019)在《金属有机框架MIL-101(Fe)对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性质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Fe),并用于吸附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LR。采用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和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制备的纳米材料进行了表征。MIL-101(Fe)具有多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375.2 m~2/g),尺寸约为500 nm。考察了pH值、离子强度、温度、吸附时间、浓度等参数对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电作用和配位作用是主要的作用机理。MIL-101(Fe)对微囊藻毒素-LR的吸附速度很快(2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IL-101(Fe)对微囊藻毒素-LR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其最大吸附量为256.4 mg/g。溶液中存在的腐植酸对MIL-101(Fe)的吸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受腐殖酸、盐类的影响,相同条件下MIL-101(Fe)对江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吸附性能有所下降,但仍可达到68.1 mg/g。因此,该方法简便、高效,适用于快速除去污染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LR。(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易细平,文聪,黄飞羽,郭健,杨飞[10](2019)在《微囊藻毒素对人群消化系统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发生日益频繁,藻类水华的主要危害之一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的产生。MCs是一类在蓝藻水华时检出频率最高、含量最多和造成危害最严重的藻毒素,其化学性质稳定,难以去除,对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已构成严重的威胁。MCs可通过饮水、饮食以及娱乐用水等多种途径进入并累积在机体内,其中经口摄入是蓝藻毒素暴露的最主要途径。MCs经口摄入进入消化道后,在胃肠道进行吸收转运,对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现有的研究表明,MCs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急性暴露于被MCs污染的水和食物可导致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低剂量的慢性暴露可导致胃肠炎,甚至可能诱发胃癌和肠癌。经胃肠道吸收后的MCs大部分通过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导致肝脏损伤以及肝癌的发生。该文总结MCs在消化系统中吸收转运和蓄积的机制,概述其所致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胃肠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MCs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微囊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解析作物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s)的适应机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MCs对水稻幼苗营养吸收及质膜H~+-ATPase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7 d后,1μg·L~(-1)MCs组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增加。10μg·L~(-1)MCs组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和质膜H~+-ATPase活性增加,促进了矿质营养(Mg~(2+)、Fe~(2+)、Zn~(2+)和NO_3~-)的吸收。其中质膜H~+-ATPase活性上升与OSA1、OSA2、OSA3、OSA4、OSA6、OSA8和OSA9表达上调有关。高浓度MCs(100μg·L~(-1)和1000μg·L~(-1))组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和质膜H~+-ATPase活性降低,阻碍了水稻幼苗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此时质膜H~+-ATPase的基因表达呈下调趋势,且降低程度随MCs处理浓度增大而增强。恢复7 d后,10μg·L~(-1)MCs组根系活力、质膜H~+-ATPase活性和营养元素含量恢复至对照水平。100μg·L~(-1)MCs组各指标均优于胁迫期,而1000μg·L~(-1)MCs对营养吸收的抑制未恢复。研究表明,MCs胁迫导致的水稻幼苗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受质膜H~+-ATPase活性的调控,且调控能力受MCs浓度限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囊藻论文参考文献

[1].冯婷,苏稚喆,田若岑,熊艳丽,古少波.少根紫萍对铜绿微囊藻胁迫的生化响应模式[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刘洪月,申泽辉,梁婵娟.微囊藻毒素对水稻幼苗营养吸收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3].李孟珂,夏运生,单壮壮,姬桐,崔晓龙.叁株蓝藻附着细菌多样性及其对铜绿微囊藻增殖的影响[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甘小蓉,王超,杨超慧.4种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的比较[J].四川环境.2019

[5].陈蕾,何义亮.盐度和纳米颗粒物nC_(60)联合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氧化应激和微囊藻毒素释放的影响[J].净水技术.2019

[6].许莹芳,张达娟,张树林,李鑫,孔欣.磷恢复对磷饥饿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J].科学养鱼.2019

[7].李诗言,崔益玮,王扬,戴志远,沈清.微囊藻毒素的液-质谱联用和直接进样检测方法比较[J].中国食品学报.2019

[8].潘琦,刘娅琴,邹国燕,周文宗,付子轼.夏季不同时期浮床植物旱伞草和美人蕉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9

[9].连丽丽,姜鑫浩,邓艺辉,娄大伟.金属有机框架MIL-101(Fe)对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吸附[J].分析测试学报.2019

[10].易细平,文聪,黄飞羽,郭健,杨飞.微囊藻毒素对人群消化系统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辐射声功率容积密度超声作用后~...改性粘土现场治理有害藻华对照组、无空化组和空化组藻样ESEM形...不同频率超声作用后微囊藻生长...不同短时间超声作用后微囊藻生...不同超声频率对超声去除微囊藻...

标签:;  ;  ;  ;  ;  ;  ;  

微囊藻论文_冯婷,苏稚喆,田若岑,熊艳丽,古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