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爱军段建国(通讯作者)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北京100027)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较为常见的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临床疗效,并对药物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3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219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格列美脲片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格列吡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并对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FBG、2hPG、HbA1c方面较治疗前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FBG、2hPG、HbA1c方面较对照组患者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在临床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血糖,使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在治疗时应注意其他药物的使用,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2型糖尿病;格列美脲;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59-02
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堆积过多所引起的疾病,糖尿病以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的全身代谢障碍性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患者为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寿命少十年左右,并且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较多[2]。糖尿病以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的全身代谢障碍性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3]。此次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3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格列美脲片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格列吡嗪进行治疗,从而比较两种较为常见的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临床疗效,并对药物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3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219例。观察组21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8例,女性患者71例,年龄35-78岁,平均(42.56±5.74)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67±2.63)年。对照组21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79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43.85±4.93)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71±2.57)年。两组患者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患者血糖持续上升;②患者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③患者在近期服用过可对血糖水平造成干扰的药物;④患者有药物过敏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格列美脲(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61)进行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对药量进行确定,常规药量为每日服用2.5-20mg(最大用药剂量不可超过15mg),在每日进餐前服用,患者服药27日为一个疗程,在为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对血糖水平进行复查。给予对照组患者格列吡嗪(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353)进行治疗,患者在用药初期每次药物剂量为1-2mg,每日服用1次,每日剂量不可超过2mg;患者到治疗中期时可每次服药1-4mg,每日服用1次,每日剂量不可超过6mg,医师可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对患者服药剂量进行调整,患者服药27日为一个疗程,在为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对血糖水平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和治疗前后对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采用GOD法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测定,对患者的HbA1c进行测量时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患者C-P进行测量时采用GOD法。
1.4统计学方法
治疗结束后,数据使用SPSS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进行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进行表示,使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方面变化
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FBG、2hPG、HbA1c方面较治疗前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FBG、2hPG、HbA1c方面较对照组患者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方面变化
组别例数FBG(mmol/L)2hPG(mmol/L)HbA1c(mmol/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2199.54±0.665.66±0.3912.86±2.768.67±1.689.65±1.187.69±0.25
对照组2199.03±1.036.36±0.5812.77±2.9910.02±1.979.50±1.268.00±0.69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219例患者中,2例患者因用药过量,导致出现低血糖反应,对药物剂量进行降低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消失。对照组219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饮食过少,导致出现低血糖症状,对其进食量进行调整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消失。
3讨论
格列美脲是第三代黄酰脲类长效抗糖尿病药物,通过对胰腺β-细胞表面的黄酰脲受体相结合,从而对胰岛素的释放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格列美脲还具有对肝葡萄糖的合成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的促进肌肉组织对外周葡萄糖的摄取作用,因此降血糖效果较好[4]。但是仅适用于经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减轻体重均不能满意控制非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5]。
已知对格列美脲有过敏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禁止服用,并且孕妇、分娩妇女、哺乳期妇女禁止服用格列美脲。患者在服用格列美脲后,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尤其是老年体弱患者在治疗初期,不规则进食患者,饮酒及肝肾功能损害者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并且患者在服用格列美脲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上腹胀满、恶心呕吐等。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清肝脏转氨酶升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如荨麻疹、红斑、瘙痒等症状,但是该类症状较为少见。患者在服用格列美脲时应严格遵守医嘱,注意饮食、运动和服药时间。在治疗中,患者应注意早期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从而便于及时进行治疗,患者在服药期间严禁饮酒,从而避免患者出现类戒断反应[6]。
与环磷酰胺、香豆素类、氯霉素、β受体阻滞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四环素类、抗结核病药、保泰松类、磺胺类、水杨酸类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增强格列美脲的治疗效果。
服用格列美脲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在服用氯霉素后,能够有效的延长格列美脲的半衰期,但是相对的低血糖反应的持续时间也会相应延长,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虚脱。氯霉素影响肾排泄,从而导致格列美脲的半衰期延长,使得患者体内血浓度升高。氯霉素是酶抑药物,能够有效对肝脏微粒体内药酶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减少格列美脲的代谢,使格列美脲的作用和毒副反应增强,如果患者症状较为严重肯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格列吡嗪与氯霉素均有相似的相互作用。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尽量避免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如果患者在服用格列美脲时需要氯霉素,可减少格列美脲的药物剂量。患者在同时服用两种药物时,医务人员应定时对患者的血糖浓度进行检测。如果患者服用格列美脲后的血糖控制情况不理想,可使用胰岛素进行短期治疗,但是在治疗时所使用胰岛素的剂量应小于常用剂量。
烟酸制剂、口服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类、拟交感神经药、氯丙嗪等药物会降低格列美脲对降血糖的作用,因此在治疗期间,医师应注意药物的使用。
综上所述,格列美脲在临床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血糖,使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在治疗时应注意其他药物的使用,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杨小红.几种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疗效及用药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30-31.
[2]沈万香,张邦升,王虹等.4种用药方案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5):404-406.
[3]徐明远.简析格列美脲的用药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0):127-127.
[4]黄涛,刘峰.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9):250-251.
[5]周海燕.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分析[J].医学信息,2014,(26):402-403.
[6]刘福朋.格列美脲与其它降糖药对比研究的Meta分析[D].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