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分流驱动论文-赵治国,代显军,王晨,张彤,袁喜悦

功率分流驱动论文-赵治国,代显军,王晨,张彤,袁喜悦

导读:本文包含了功率分流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动机转矩估计,功率分流,模式切换,协调控制

功率分流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赵治国,代显军,王晨,张彤,袁喜悦[1](2015)在《复合功率分流混合电动轿车驱动模式切换的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带双行星排复合功率分流的混合动力轿车驱动模式切换过程中的转矩进行协调控制,采用基于转矩解耦的控制方法来求解不同切换阶段动力源的目标转矩。在此基础上,针对切换过程中输出端转矩波动和发动机实际转矩难以精确确定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发动机转矩估计和电机转矩补偿的模式切换协调控制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协调控制策略能有效降低切换过程中输出端的转矩波动和整车的冲击度。(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温英科,赵峰[2](2012)在《功率分流式混合驱动系统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分析了单模式、双模式和四模式功率分流式混合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建立了中转功率与调速比的模型;最后根据此模型对该3种功率分流式混合驱动系统进行了电机的匹配和性能对比,并得出该3种功率分流式混合驱动系统的适用场合.(本文来源于《车辆与动力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刘晓琳,崔亚辉[3](2007)在《车用功率分流无级变速驱动系统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车用功率分流无级变速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差动轮系、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离合器单元的建模以及整车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离合器工作过程的叁个阶段,建立了以无级变速功率分流传动单元为核心的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瞬态响应进行了运动和动力分析及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起步阶段,装备有功率分流无级变速驱动系统的车辆具有较好的加速性能,且离合器接合过程中驱动系统无级变速功率分流传动单元(不包含离合器)的转速与加速度的变化滞后小,系统稳定性好。(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刘晓琳[4](2007)在《车用功率分流CVT驱动系统特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车用功率分流CVT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运动学、动力学性能及整车动力学模型的深入研究,并对其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其参数的选取及匹配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完善功率分流CVT驱动理论打下了基础。 通过对该系统的传动分析,得出了系统的稳态变速范围、取决于系统传动比的参数选取原则以及系统实现不同运动功能的参数匹配原则;进一步进行了离合器转速特性、加速度特性曲线的拟合及优化,并由此得出了其不同初始转速输入下的最优接合参数。在考虑系统轴系刚度、阻尼的情况下,建立了离合器半接合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系统的特征方程,并由此分析了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进而对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出了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响应,分析了各参数的取值对系统响应的影响情况。 进一步以装备有该系统的汽车为整车模型,建立了理想状态下满足发动机最佳燃油经济性条件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整车的动态响应,并对响应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此外,本文还就该系统对整车动态响应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符合发动机最佳燃油经济性要求的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速比变化响应特性;进一步对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了逆向分析;最后分析了系统中行星传动的结构型式对汽车动态响应的影响情况,从而给出了系统实现最优传动效率和快速响应的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7-03-01)

吴赓,姚立纲[5](2004)在《驱动螺杆泵的功率分流封闭式行星减速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应用于井下驱动的采油螺杆泵的功率分流式行星减速器结构,对该种封闭减速器的传动特点、传动比计算、受力分析、效率计算、封闭功率和功率分流等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减速器的设计和叁维建模,并为其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04年04期)

吴赓[6](2003)在《驱动螺杆泵的封闭式功率分流行星减速器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杆泵采油技术具有投资少、效率高、适应性广和故障率低等特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油田采油生产中。目前螺杆泵采油系统采用地面电机和减速装置通过细长抽油杆驱动井下螺杆泵,这种驱动方式由于抽油杆旋转时处于长期循环扭曲状态,系统很容易出现故障。因此,为保证安全和高效率采油生产,需要将螺杆泵由地面驱动改为井下驱动。本文针对螺杆泵采油生产中井下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需要的一种体积小、传递功率大的减速器为研究目标,对井下驱动减速器的类型选择、结构设计、仿真、制造和实验等进行设计研究。首先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综合介绍国内外机械采油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目前使用的各种减速器进行结构分析和论证,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和设计情况,并根据井下螺杆泵的工作条件,提出封闭式功率分流行星减速器作为联接潜油电机驱动螺杆泵工作的减速器的方案。完成了减速器的结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并在理论上推导出了减速器的传动比计算公式,各个行星轮受力力矩计算公式和减速器的效率计算公式。根据井下工作的实际条件和要求的减速器传动性能,建立了以减速器体积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减速器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确定了优化设计的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通过编写程序运行,完成了对优化模型的求解,得到了减速器的最佳传动参数。应用优化设计结果,用实例进一步论证减速器的优化参数满足井下驱动螺杆泵减速器的传动比、效率、功率分流分配以及外形尺寸等要求。提出利用联接花键间隙实现行星轮均载的原理和结构,实现了行星轮的均载。最后完成了提出的减速器的结构设计,并利用叁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对整个减速器进行CAD叁维参数化实体造型建模、虚拟零件、部件设计及虚拟装配,直观再现整个减速器工作状态的真实情况,完成减速器装配体的干涉检查和转动仿真检查。完成减速器主要零部件有限元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得出零件在受载情况下的应力应变图和相应零件受载应力分布周期变化图。根据机械设计手册确定减速器零件的制造工艺、合理结构、使用材料和热处理方法等,完成减速器样机制造和装配。安装调试减速器,进行减速器的性能测试试验,分析所得实验数据,评估减速器的应用性能。(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03-12-01)

功率分流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分析了单模式、双模式和四模式功率分流式混合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建立了中转功率与调速比的模型;最后根据此模型对该3种功率分流式混合驱动系统进行了电机的匹配和性能对比,并得出该3种功率分流式混合驱动系统的适用场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功率分流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赵治国,代显军,王晨,张彤,袁喜悦.复合功率分流混合电动轿车驱动模式切换的协调控制[J].汽车工程.2015

[2].温英科,赵峰.功率分流式混合驱动系统比较分析[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2

[3].刘晓琳,崔亚辉.车用功率分流无级变速驱动系统特性分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7

[4].刘晓琳.车用功率分流CVT驱动系统特性仿真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7

[5].吴赓,姚立纲.驱动螺杆泵的功率分流封闭式行星减速器设计[J].机械工程师.2004

[6].吴赓.驱动螺杆泵的封闭式功率分流行星减速器设计研究[D].福州大学.2003

标签:;  ;  ;  ;  

功率分流驱动论文-赵治国,代显军,王晨,张彤,袁喜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