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沥水库论文_吴树鸿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沥水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沥水,水质,大坝,水库,土坝,生态,浊度。

西沥水库论文文献综述

吴树鸿[1](2005)在《西沥水库水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市西沥水库存在污染水质的源头,针时西沥水库的水污染问题,提出对西沥水库水资源进行污染治理等具体保护对策及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水利水电》期刊2005年07期)

吴树鸿,杨海军,何松云,刘国经[2](2005)在《深圳市西沥水库生态河道的构建技术与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汇入深圳市西沥水库的河流,因周围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导致河流水质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西沥水库的水质质量。本文介绍了生态河道修复目标及理念,采用生态河道技术修复功能退化河流的方法与原理。(本文来源于《东北水利水电》期刊2005年06期)

戴金水[3](2005)在《西沥水库构建生态库滨带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市西沥水库受到的面源污染多为有机物污染。设想在库区周围构建一个特设的植物生长带,使其形 成水质自然净化的生物链。受污染的水在汇入水库前流经该区域,水体内污染物通过植物被有效地吸收 或去除。经初步实施,该设想已经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随着投资的逐步到位和整个设想的实施,将会有 效地解决西沥水库水质受面源污染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期刊2005年06期)

袁文权[4](2004)在《西沥水库内源污染及其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于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期间监测了西沥水库11个断面的水质和底质,监测期间共获得27000多个数据;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1) 西沥水库内源污染的分布规律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2) 内源污染的释放规律,结合野外监测数据探讨了内源污染和水质的相互关系;(3) 曝气、投加过氧化氢和投加过氧化钙对内源氮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 西沥水库底泥中有机质、氮和磷的含量较高,分别达9.47mg/g、2.44mg/g和4.10mg/g;铅和锌的含量超过了污染物域值浓度(TEC),而铜、铬、镉、砷和汞等重金属的污染并不严重。(2) 底泥耗氧是热分层条件下促使水库底层水体厌氧的重要原因。厌氧条件能促使底泥向上部水体加速释放营养盐和金属。野外监测结果表明,夏季湖心区底层厌氧水体中氨氮、铁、锰和磷的平均含量分别是表层水体的5.0倍、12.7倍、16.3倍和3.4倍。(3) 相关性分析表明,西沥水库的水体和底泥中铁、锰和磷叁者之间均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其中,西沥水库水体和底泥中磷和锰的耦合转化比铁与磷的耦合转化更显着,相关系数为0.998。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铁-锰-磷耦合转化的概念模型。(4) 曝气充氧、投加过氧化氢和投加过氧化钙叁种供氧方式均能显着提高反应体系的溶解氧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叁种供氧方式抑制底泥释氮的效率为:曝气>投加过氧化钙>投加过氧化氢。投加过氧化钙适用于氧化还原敏感型和非氧化还原敏感型底泥,而曝气充氧和投加过氧化氢仅适用于氧化还原敏感型底泥。(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4-06-01)

连家伟,段洪雷,常爱敏,何松云,赖举伟[5](2002)在《西沥水库水质变化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在线测定和取样分析的方法 ,对深圳西沥水库水质转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该水库是一个水温分层型水库 ,水温在 5m以下发生温跃现象 ,溶解氧和pH值在温度分层的同时发生分层现象 ,水库底部转变为还原状态 ;水质沿水深方向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缺氧、暴雨和水库自净能力下降等可能是引起水库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水质沿水流方向有逐渐改善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02年12期)

林基雄,刘伟常[6](2002)在《西沥春秋——深圳西沥水库历史巨变实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湖清水一盆金。西沥水库将要成为深圳供水网络的调节中枢,目前已初具雏形的园林式环境,更为花园城市增添异彩。回首四十余载坎坷路,历尽艰辛,今日的新貌来之不易……(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期刊2002年01期)

周淑兰,陈凯[7](2000)在《强夯技术在西沥水库大坝加固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沥水库工程位于深圳市区西北角,水库枢纽由主坝、副坝、溢洪道、坝下输水涵管和水电站组成。原主坝采用水中填土方法修建,当初“大跃进”建库时,坝基末能进行认真处理,加之筑坝方法等问题,虽经1961年、1973年、1978年和1990年多次加固,坝体渗漏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坝上游坡比仍然是1:1.8,坝坡稳定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致使大坝长期处于低水位运行,水库未能合理的发挥其防洪供水综合作用。 一、坝体加固设计 西沥水库大坝加固,主要是解决上游坡的稳定。为此曾作了3个方案的比较,最后选用水下填筑用块石石渣混合料填出水石后进行了强夯的方案。此方案坝顶宽7m,除对下游坝坡进行修坡(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期刊2000年10期)

金可礼,陈耀庭[8](2000)在《西沥水库土坝渗流观测与坝体加固效果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西沥水库渗流观测设施布置 ,并根据已有观测资料对大坝渗流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大坝中间段防渗墙防渗效果较好 ,两端高压定喷墙防渗效果较差 ;1996年加固后坝体渗流水位大部分下降 ,但加固过程中对坝前天然防渗铺盖扰动使坝基等部位渗流水位有所抬高 .(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00年03期)

全继萍,陈玩丰,罗红星[9](1999)在《西沥水库原水的微絮凝过滤处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大涌水厂的水源有东湖、西沥和铁岗水库,水源均为低浊度水库水,浊度通常在5~10NTU之间。出厂水浊度根据公司的水质要求,应小于0.5NTU,而在几个水源的使用过程中,在相同季节,采用相同常规工艺处理后,发现西沥原水的矾耗比其它原水高,遇到下暴雨,原水浊度升高,矾耗相差更大,沉淀池矾花松散,不密实,且出水跑矾花严重,(本文来源于《城镇供水》期刊1999年05期)

谢东,林景祥[10](1999)在《强夯法在西沥水库大坝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市西沥水库大坝加固工程施工采用了强夯法加固坝基。为保证安全和有效,避免对原坝体防渗墙的破坏,实施强夯前先通过试验确定了施工方案及参数。施工完成后,通过观测数据表明强夯法加固水中填筑混合料坝基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1999年03期)

西沥水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汇入深圳市西沥水库的河流,因周围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导致河流水质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西沥水库的水质质量。本文介绍了生态河道修复目标及理念,采用生态河道技术修复功能退化河流的方法与原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沥水库论文参考文献

[1].吴树鸿.西沥水库水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J].东北水利水电.2005

[2].吴树鸿,杨海军,何松云,刘国经.深圳市西沥水库生态河道的构建技术与原理[J].东北水利水电.2005

[3].戴金水.西沥水库构建生态库滨带的实践[J].中国水利.2005

[4].袁文权.西沥水库内源污染及其控制[D].清华大学.2004

[5].连家伟,段洪雷,常爱敏,何松云,赖举伟.西沥水库水质变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

[6].林基雄,刘伟常.西沥春秋——深圳西沥水库历史巨变实录[J].中国水利.2002

[7].周淑兰,陈凯.强夯技术在西沥水库大坝加固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水利.2000

[8].金可礼,陈耀庭.西沥水库土坝渗流观测与坝体加固效果浅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0

[9].全继萍,陈玩丰,罗红星.西沥水库原水的微絮凝过滤处理探讨[J].城镇供水.1999

[10].谢东,林景祥.强夯法在西沥水库大坝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人民珠江.1999

论文知识图

西沥水库引水量过程线西沥水库引水量过程线西沥水库大坝剖面示意图西沥水库蓄水量过程线西沥水库污染物沿程传输变化规律西沥水库蓄水量过程线

标签:;  ;  ;  ;  ;  ;  ;  

西沥水库论文_吴树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