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类,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论文文献综述
隆海滨,胡营营,孙桂森[1](2016)在《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椎体内支撑及诱导成骨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将其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形成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可兼具二者优点,预计有更佳的应用空间。目的:探讨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椎体内支撑及诱导成骨的机制。方法:切除27只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制作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1个月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在L_4椎体制作骨缺损,实验组置入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对照1组置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照2组置入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置入后12周,检测植入体抗压强度、降解性能、组织学成骨情况,以及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抗压强度、羟基磷灰石沉积量、失重率显着高于两对照组(P<0.05),骨小梁相对体积、厚度和数量显着大于两对照组(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表明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可能通过提高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增强骨质疏松椎体的支撑力,提高诱导成骨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6年12期)
银保,汤逊,熊成东,尹劲,何褀[2](2012)在《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降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种材料(6%β-TCP/PDLLA,12%β-TCP/PDLLA,纯PDLLA)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CASP)植入体内的组织相容性及影像学变化,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的基础。方法选择60只新西兰大白兔,用叁种材料制成CASP分别植入臀大肌内。术后4、8、12、16及24周取出材料,行肉眼观察、组织切片,HE染色。术后4周、8周、12周、24周各时间点摄X线片。结果叁种可吸收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对组织无不良反应;组织学观察结果基本符合正常骨愈合过程,X线显示随时间推移(6%β-TCP/PDLLA,12%β-TCP/PDLLA)出现明显降解,其降解过程与骨折的愈合过程基本符合。结论叁种不同配方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中6%TCP/PDLLA复合材料的组织相容性优于其余两组,12%TCP/PDLLA降解速度快于其余两组。(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2年22期)
张欲燃,汤逊,熊成东,张茂枢,徐永清[3](2011)在《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的研制及植入途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用于胸腰椎骨折椎体重建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并探讨经椎弓根植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CT扫描其T11~L4椎骨,模拟重建T11~L4椎骨的二维、叁维图像,测量椎体矢状径、横径和椎弓根内径高度、宽度。据此确定可植入支撑器的规格,并以聚-DL-乳酸(分子量40~80万)、磷酸叁钙或羟基磷灰石为原料制成成品试件。将成品试件经椎弓根植入3具成人尸体标本的L1、L2椎体中,完成后摄腰椎标本正侧位X线片,并行L1、L2椎骨CT扫描、矢状面二维重建。结果:T11~L4椎体横径(32.44±2.82)~(42.13±4.10)mm,椎体矢状径(25.55±2.54)~(28.97±2.24)mm;T11~L4椎弓根内径高度(9.16±1.40)~(12.46±1.67)mm,椎弓根内径宽度(5.78±0.89)~(8.88±1.51)mm,椎弓根内径高度及宽度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L4椎弓根内径高度:t=1.857,P=0.334;t=1.673,P=0.707;t=2.355,P=0.685;t=1.983,P=0.126;t=2.435,P=0.148;t=2.871,P=0.774。T11~L4椎弓根内径宽度:t=0.134,P=0937;t=1.962,P=0.125;t=0.453,P=0.634;t=1.983,P=0.509;t=1.643,P=0.086;t=0.851,P=0.150)。②设计的系列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规格为:长20.0~27.0 mm,宽7.0~10.0 mm,高9.0~12.0 mm。③经X线及CT检查,经椎弓根植入3具成人尸体标本L1、L2椎体中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位置良好。结论: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经椎弓根或经椎弓根及其外侧壁植入重建胸腰椎前中柱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1年07期)
尹劲,汤逊,熊成东,何祺,银保[4](2011)在《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降解观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不同配方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降解过程、降解速率和降解产物安全性。方法:80只新西兰兔,雌雄各半,2.5±0.3kg,随机分2组(6%β-TCP/PDLLA、PDLLA组),每组40只。臀大肌内植入支撑器,术后定期取材,评价不同配方支撑器的降解过程、速率及安全性。结果:(1)所有动物术后一般情况良好,试验周期内,肌肉紧密包裹材料,无感染、化脓、组织液化。(2)6%β-TCP/PDLLA材料降解过程中形态变化及质量损失平稳,与纯PDLLA材料比较有显着差异性(β<0.05)。结论:(1)2种材料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6%β-TCP/PDLLA材料降解过程较纯PDLLA材料平稳,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椎体重建可吸收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伤残医学》期刊2011年03期)
文文[5](2009)在《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植入中远期组织学、影像学及生物降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聚-D,L-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与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按不同比例复合制成6%β—TCP/PDLLA、12%β—TCP/PDLLA及PDLLA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Centrum-vertebra fracturerepairing absorbable supporting plugger,CASP)和柱状材料试件,分别植入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臀大肌和股骨髁内。对叁种材料在试验动物体内降解过程的中、远期材料外观、形态的改变,材料与周围组织的相容性,生物吸收率、影像学、材料表面结构变化等多方面进行观察研究。目的是通过观察不同复合材料制成的CASP植入体内后材料本身的降解速率、组织相容性等,了解不同比例的β—磷酸三钙对PDLLA降解过程的调控作用,并从中筛选出相对更为合适的材料,为下一步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1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6%β-TCP/PDLLA组、12%β-TCP/PDLLA组、纯PDLLA组,每组40只,将叁种材料制成的柱状材料和CASP电子天平称重,记录为原始质量后分别植入动物体内。术后对受实验的大白兔行大体观察;术后分别于术后六个月、九个月、十二个月、十五个月及十八个月时取6%β-TCP/PDLLA组、12%β-TCP/PDLLA组实验动物(8只)行X线摄片,然后与同时间段的纯PDLLA组实验动物(8只)一起处死,将一侧臀大肌内CASP连同周围组织一并取出,观察其形态变化,剔出附着组织,观察材料外观改变,将材料清洗、烘干后再次称重,计算生物吸收率,生物吸收率=(埋植前样品干重—取出后样品干重)/埋植前样品干重×100%;6%β-TCP/PDLLA组取肌肉内柱状材料清洗、干燥后行扫描电镜观察,剩下一侧臀大肌内CASP和股骨髁内柱状材料连同周围组织一并取出,行组织学观察;结合该课题的前期实验结果,从上述几个方面评价不同材料在降解过程及速率等方面的差异,并筛选出各方面性能更适合临床应用的材料。结果全部实验动物纳入结果分析。1、一般情况叁种复合材料柱状体及CASP埋植术后动物一般情况良好,术后动物当天清醒,开始饮水,次日开始进食。术后伤口Ⅰ/甲愈合,二周后拆除缝线,无红、肿、渗出液及窦道形成。在最长为期18个月的观察时间内,肉眼可见叁种复合材料柱状体及CASP被完全吸收,股骨髁处无肿胀、坏死;臀大肌无纤维化、感染、液化及坏死等现象。2、大体观察术后六个月,6%TCP/PDLLA制成的CASP呈白色,边角变钝,表面粗糙,无肉眼可见降解颗粒;12%TCP/PDLLA的CASP完全崩解成白色颗粒状,被纤维囊紧密包裹;PDLLA组呈乳白色,透明度减弱,边缘变钝,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叁组材料周围软组织均无红、肿及渗出液。术后九个月,6%TCP/PDLLA制成的CASP呈白色,材料变形,体积变小,表面粗糙,可见凹陷;12%TCP/PDLLA组的材料体积进一步变小,肉眼可见崩解的颗粒大小不一,纤维囊壁变薄,不易分离;PDLLA组材料呈乳白色胶体状,无固有形状,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纤维囊壁变薄;叁组材料周围软组织均无红、肿及渗出液。术后十二个月,6%TCP/PDLLA制成的CASP体积进一步变小,可见白色的崩解颗粒,纤维囊壁变薄,包裹紧密;12%TCP/PDLLA组的材料分解为白色颗粒,颗粒数量明显减少,无完整囊壁包裹,周围组织较疏松,且略呈淡黄色:PDLLA组材料降解为乳白色胶体状,仅剩极少部分未被吸收,纤维囊完整,但较疏松;叁组材料周围软组织均无红、肿及渗出液。术后十五个月,6%TCP/PDLLA制成的CASP被降解为略呈淡黄色的颗粒,绝大部分已被吸收,原先包裹的纤维囊壁不完整;12%TCP/PDLLA组的材料仅在植入处有少许淡黄色色素存留;PDLLA组材仅1-2个白色颗粒未被吸收,周围组织疏松;叁组材料周围软组织均无红、肿及渗出液。术后一年半,叁种材料植入处肉眼看不到未被吸收的降解产物,且周围组织无异常表现。叁种材料在股骨髁植入钻孔处术后六个月观察时已骨性愈合,无红、肿及渗出物,在以后的观察中肉眼未见股骨髁异常。3、生物吸收率植入体内后,6%TCP/PDLLA制成的CASP六个月时的生物吸收率率为8.896±1.194%,PDLLA组为25.590±2.821%,二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12%的TCP/PDLLA组因其裂解为无定形颗粒状物质不能完整取出而无法测定其质量。术后九个月时6%TCP/PDLLA组的生物吸收率为31.515±1.337%;PDLLA组因CASP分解为乳白色胶胨状且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而不能行质量测定。术后十二个月时叁种材料均不能行质量测定。4、影像结果X片检查发现:术后六个月时6%CASP清晰度降低,材料表面的孔隙基本消失看不清,体积与3月相比缩小更明显,但其轮廓从影像学上基本可以识别;12%CASP从影像学上很难辨认材料的存在,隐约可见材料降解后留下的残留物,二种材料植入的股骨髁均无骨质溶解表现。术后九个月时X片显示:6%TCP/PDLLA组材料影像模糊,隐约可见材料降解后留下的残留物,12%TCP/PDLLA组CASP及柱状材料的降解产物从影像学上已不能检测到,二种材料植入的股骨髁均无骨质溶解表现。术后十二个月、十五个月时时X片上均无CASP和柱状材料的降解产物影像,股骨髁无骨质溶解迹象。5、电镜扫描6%TCP/PDLLA的柱状材料植入前为均匀致密结构,表面光滑。电镜观察材料表面排列紧密、规则,均匀一致,放大后未见裂隙。植入8周后,材料表面失去植入前的结构,排列不均匀,可见有轻微裂隙、皱褶出现,并见虫蚀样孔洞,但数量较少。植入后16周,材料表面可见不规则的裂隙增加,有虫蚀样孔洞及皱褶,并有材料崩解后的碎片,表明材料降解进一步提高,吸收更明显。植入六个月时,由于降解加快,材料表面出现的裂隙增多、增宽,并可见分解的颗粒状物质增多。植入九个月时,材料降解进一步加快,材料表面出现扭曲的不规则裂隙增多、增宽且延长,呈“沟壑”状,且彼此相连,并可见大量密度均匀、大小不等的降解颗粒存在。九个月以后因柱状材料降解成颗粒状且大部分被吸收而不能行表面电镜观察。6、组织学观察臀大肌内6%β-TCP/PDLLA制成的支撑器术后六个月取出时材料与组织间结合紧密,材料周围纤维囊结构连续性完整,肌肉组织正常;九个月时材料降解较六个月时明显,包膜周围部分横纹肌萎缩;十二个月时材料进一步降解,吸收明显,材料周围纤维囊变薄;十五个月时材料进一步降解、吸收,纤维囊较前变得更薄;十八个月时材料几乎完全被降解、吸收,仅剩极薄且不完整的纤维囊,周围肌肉无变性,各时间点组织学观察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股骨髁内6%β-TCP/PDLLA的柱状材料在术后六个月取出时部分被新生骨组织吸收替代;九个月时材料周围软骨内成骨活跃;十二个月时材料周围软骨成熟区内成骨活跃;十五个月时软骨内成骨出现钙化;十八个月时材料被完全降解、吸收,材料植入处形成正常、成熟的骨小梁,各时间段观察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结论1.6%β—TCP/PDLLA植入骨组织后材料本身及其降解产物不会引起迟发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伴随着材料质量损失,叁种材料出现速率不一的降解过程,但都具有被机体完全降解吸收的能力。3.6%β—TCP/PDLLA组的降解过程较12%β—TCP/PDLLA与纯PDLLA平稳,且具有X线显影便于术中、术后监测的优点,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椎体重建可吸收复合材料。4.12%β—TCP/PDLLA组降解较其它二组快,由它制成CASP在骨折愈合早期可能因降解速度过快而失去支撑作用。5.6%β—TCP/PDLLA组材料的降解速度与骨修复的速度较匹配,可能是较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期刊2009-04-01)
银保[6](2008)在《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植入的组织学和影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可吸收材料是近年来逐渐兴起并应用于临床的新型生物材料,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可被人体降解吸收的特点。本研究采用PDLLA及磷酸叁钙和PDLLA按不同比例混合制作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Centrum-vertebra-fracture-repairing absorbablesupporting plugger,CASP)和柱状材料,分别植入实验动物股骨髁及肌肉组织内,通过观察降解过程中材料外观、形态的改变,材料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及其被替代的过程,目的是探讨叁种材料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植入体内的组织相容性及影像学变化,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的基础。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6%β-TCP/PDLLA,12%β-TCP/PDLLA,纯PDLLA组,每组20只,将叁种材料制成柱状材料和CASP分别植入动物体内。术后行大体观察;4周、12周、半年每组实验动物随机选取8只行X线摄片;4、8、12、16、半年各处死4只实验动物,将股骨髁、臀大肌内CASP、柱状材料连同周围组织一并取出,观察其形态变化,并与对侧正常组织对比。取一肌肉内柱状材料清洗、干燥后行扫描电镜观察,股骨髁、其余肌肉内材料连同周围组织分别做骨组织切片及肌肉组织,评价复合材料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容性。结果:全部实验动物纳入结果分析。切口均正常愈合。肉眼可见在肌肉组织中有一薄层纤维组织包裹可吸收材料,叁组实验组(6%TCP/PDLLA复合物、12%TCP/PDLLA及纯PDLLA组)埋植处骨组织无明显异常变化。(一)、叁种材料植入肌肉内的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叁组实验组可见肌肉组织与材料间形成一层纤维膜,有轻度异物反应。术后12周,6%TCP/PDLLA组柱状材料周围可见纤维膜,其余两组可见有纤维膜形成,但壁较厚,叁组实验组CASP周围形成疏松的纤维膜,可以看出12%TCP/PDLLA降解比其余两种材料快,均未见炎症反应,对照组纤维疏松。术后24周,6%TCP/PDLLA柱状材料周围的纤维明显变薄,结构连续性好;12%TCP/PDLLA柱状材料可见纤维膜形成,壁薄但较疏松;PDLLA组柱状材料周围的纤维疏松,12%TCP/PDLLA组降解速度明显快于其余两组,对照组组织见纤维生长,均未见炎症反应。(二)、叁种柱状材料植入股骨髁内的组织学观察骨组织脱钙切片可见术后4周材料与骨交界处结合紧密,叁组实验动物组在柱状材料周围均可见有成骨细胞的生长,对照组缺损表面为结缔组织覆盖;术后12周,植入股骨髁部的柱状材料被周围组织完全包埋,6%TCP/PDLLA组在股骨髁植入柱状材料周围可见有软骨的生长,软骨的外层可见丰富的骨髓组织;其余两组在材料植入股骨髁处也可见柱状材料周围有软骨的生长;对照组软骨生长少于叁组实验组;术后24周,6%TCP/PDLLA组与12%TCP/PDLLA组在柱状材料周围的成骨快于PDLLA组,6%TCP/PDLLA组柱状材料周围已形成的致密骨组织,并可见哈弗管,12%TCP/PDLLA组降解比其余两组明显,柱状材料周围骨小梁排列较整齐,致密骨形成,PDLLA组柱状材料周围有软骨的生长,但与其余两组相比生成量较少。均未见炎症反应。对照组有新骨形成但有明显腔隙。(叁)、6%TCP/PDLLA柱状材料电镜扫描植入8周后材料表面可见裂隙,深层虫蚀样孔洞;术后16周后表面可见更多的裂隙,深层虫蚀样孔洞更多;术后24周形成表面薄的“蛋壳”样结构,内部形成无裂隙的扭曲样改变。(四)、X片检查发现6%TCP/PDLLA与12%TCP/PDLLA埋植处其材料边缘随埋植时间延长逐渐模糊,体积逐渐缩小,且12%TCP/PDLLA组更明显。结论:1.叁种不同配方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及柱状材料植入试验动物体内,材料本身及其降解产物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2.叁组材料中6%TCP/PDLLA与12%TCP/PDLLA组可能具有诱导成骨的作用。3.6%TCP/PDLLA降解速度与骨组织生长速度相匹配。可能是较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4.12%TCP/PDLLA降解比其余两组快,作为骨修复材料,在骨折愈合早期可能因降解太快而对骨折部位失去支撑作用。(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期刊2008-05-01)
何祺[7](2008)在《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植入的生物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6%β-磷酸叁钙和聚-DL-乳酸混合物(6%β-TCP/PDLLA)、12%β-磷酸叁钙和聚-DL-乳酸混合物(12%β-TCP/PDLLA)、纯聚-DL-乳酸(PDLLA)叁种材料制成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Centrum-vertebra-fracture-repairingabsorbable supporting plugger,CASP)和柱状材料分别植入兔子臀大肌下和股骨髁间,定期抽血测量血液常规、炎性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通过与聚-DL-乳酸组、对照组和术前的比较,并定期处死动物进行肝肾大体观察和切片病理观察,来评价6%β-TCP/PDLLA、12%β-TCP/PDLLA这两种材料CASP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参照GB/T 16886.16-2003对医用可吸收植入材料的评价标准和所推荐的动物试验,选取54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0.3)kg,随机分成4组:6%β-TCP/PDLLA组、12%β-TCP/PDLLA组、PDLLA组、对照组。前3组每组14只兔子,对照组8只兔子,雌雄各半。于术前每组选8只兔子,雌雄各半,从耳缘静脉抽取兔子血液对血液常规、炎性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作为正常参考值。行手术将6%β-TCP/PDLLA、12%β-TCP/PDLLA、PDLLA叁种材料制成的CASP和柱状材料分别植入兔子的臀大肌下和股骨髁间,对照组行同样手术,但不植入任何材料,在术后2w,4w,8w,16w,24w每组选8只兔子,雌雄各半,抽取血液行上述指标的检测,于4w,12w,24w前叁组每组处死雌雄各一只兔子取其肝肾组织,行大体观察和切片病理观察。结果:PDLLA组和对照组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在2周时与其术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它时相点与其术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6%β-TCP/PDLLA组、12%β-TCP/PDLLA组WBC和CRP各时相点与其术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内两两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余时相点分别与PDLLA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6%β-TCP/PDLLA组、12%β-TCP/PDLLA组其它各项检查结果在各时相点分别与PDLLA组、对照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PDLLA组其它各项检查结果在各时相点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4组其它各项检查结果各时相点与其术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内各时相点间两两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肝、肾大体标本观察未见有水肿、充血、结节和纤维化癍块及坏死空洞形成,组织病理切片未发现明确的病理变化。结论:1.术后2周时PDLLA组和对照组炎性指标(WBC、CRP)升高,其余各周期中均正常,符合炎症变化的表现。2.6%β-TCP/PDLLA组、12%β-TCP/PDLLA组引起炎症反应周期较PDLLA组和对照组短。3.6%β-TCP/PDLLA、12%β-TCP/PDLLA、PDLLA叁种材料CASP植入24周内对血液系统,肝肾功能无影响。4.6%β-TCP/PDLLA、12%β-TCP/PDLLA CASP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期刊2008-05-01)
尹劲[8](2008)在《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降解及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聚-D,L-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与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Phosphate,β—TCP)按不同比例复合制成6%β—TCP/PDLLA、12%β—TCP/PDLLA及纯PDLLA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Centrum-vertebra-fracturerepairingabsorbable supporting plugger,CASP)和φ4mm、长5mm的柱状材料试件,分别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臀大肌及股骨髁内。对叁种材料在体内降解过程中材料外观、形态的改变,材料与周围组织的相容性,材料质量损失率,材料力学强度丧失的过程及速度等多方面参数进行研究。目的是评价不同复合材料制成的CASP植入体内后材料本身及降解产物的安全性、降解速率、生物力学特性。并从中筛选出更适合临床应用的材料。方法1.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降解观察研究:将CASP及柱状材料电子天平称重,记录为原始质量。120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重2.5±0.3k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6%β—TCP/PDLLA组、12%β—TCP/PDLLA组、PDLLA组,每组40只。将CASP及柱状材料试件分别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臀大肌及股骨髁内,术后对实验动物行大体观察,并在4、8、12、16周、半年处死实验动物,观察材料周围肌肉组织及股骨髁有无形态改变,并与对侧正常组织对比。取出肌肉内试件,剔出附着组织,观察材料外观、形态改变。将材料清洗、烘干后再次称重,计算质量损失率(n=8)。评价不同材料在截止到6个月的早、中期降解过程中本身及降解产物的安全性、降解过程及速率方面的差异。并筛选出各方面性能更适合临床应用的材料。2.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降解生物力学实验研究:采用岛津AG—1万能材料试验机分别对叁种不同材料制成的CASP及柱状材料行压缩破坏试验,记录载荷—位移曲线,计算并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初始抗压强度(n=8)。术后4、8、12、16周、半年处死实验动物,取出肌肉内试件,剔出附着组织,清洗、烘干后再次在万能材料试验机行力学实验,计算其抗压强度及抗压模量(n=8)。观察其在降解过程中抗压强度、抗压模量变化及损失速度,结合降解过程中质量损失率变化,评价叁种不同材料在截止到6个月的早、中期降解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并筛选出在一定时期内更适合对椎体提供有效支撑作用的材料。结果1.叁种复合材料柱状体及CASP埋植术后动物一般情况良好,术后动物当天清醒,开始饮水,次日开始进食,术后伤口Ⅰ/甲愈合,无感染化脓,皮下无积液形成。在最长为期6个月的观察时间内,肉眼可见材料与骨组织结合紧密,股骨下端无肿胀、坏死、无骨质疏松;肌肉组织紧密包裹CASP及柱状材料,部分试件周围肌肉轻度纤维化,无感染、化脓、组织液化等现象。2.术后4周,6%β—TCP/PDLLA、组材料外观形态、质量损失不明显,12%β—TCP/PDLLA组材料表面略微粗糙,轻度软化,质量损失不明显;纯PDLLA组降解表现介于上述两种材料之间;4—8周,叁种材料均逐渐出现软化、表面变粗糙等改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重量损失,6%β—TCP/PDLLA组降解过程略慢于其它两种材料。8—12周,6%β—TCP/PDLLA降解过程则趋于平稳,外形未见明显改变;12%β—TCP/PDLLA的降解速率加剧,表面形成大量肉眼可见深浅不一裂隙,边缘变钝加剧,同时材料出现外形弯曲、质量丢失严重;纯PDLLA材料降解过程较前者略慢,表面粗糙,边缘变钝,材料内部变混浊,质量损失加速;12—16周,6%β—TCP/PDLLA组材料降解过程仍然平稳,表面裂隙增多,外形出现弯曲,上下侧壁的尖齿变钝;12%β—TCP/PDLLA降解更为迅速,材料扭曲、严重变形,CASP双侧壁向空腔内被压缩,上、下壁表面的尖齿明显变钝;材料脆弱异常,指力便能折断;纯PDLLA材料内部更加混浊,边缘变钝,外形弯曲明显,材料软化明显,柱状材料长度缩短,体积缩小,两端降解成圆弧形。16周一半年,6%β—TCP/PDLLA材料降解加速,材料外观进一步弯曲、变形,齿尖明显变钝,表面裂隙增多、变深,质量损失加剧。12%β—TCP/PDLLA材料强度完全丧失,严重软化,肌肉组织被压缩变形的支撑器紧密包裹而无法完全剔除,直至后期肌肉组织中的可吸收材料碎裂为无定形颗粒状物质,已无法完整取出;纯PDLLA材料软化明显,外形进一步缩小,CASP扭曲变形严重,柱状材料外观类似球状。3.6%β—TCP/PDLLA、12%β—TCP/PDLLA纯PDLLA材料CASP初始状态下能承受的压缩载荷分别为6551±316N、6433±251N、6865±244N,远大于腰椎日常活动所受轴向载荷。体内植入12周,其抗压强度仍达到3128.9±147N/cm~2、1287.1±107N/cm~2、3209.9±176N/cm~2,仍然高于腰椎极限抗压强度。叁种柱状材料初始抗压强度分别为106.121±7.651MPa、104.240±10.407MPa、109.803±12.089MPa,远大于松质骨抗压强度(1—17MPa);植入12周后,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为90.601±16.626MPa、39.401±4.720MPa、81.529±6.662MPa,虽然12%TCP/PDLLA组呈现出剧烈下降的趋势,但强度仍高于松质骨;植入半年,6%TCP/PDLLA及纯PDLLA材料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为37.248±4.771MPa、19.735±2.328MPa,仍略高于松质骨抗压强度。抗压模量方面,叁种材料初始模量分别为12.311±0.888GPa、12.093±1.207GPa,12.738±1.402GPa、远高于人椎体弹性模量(2GPa);12周后,分别下降为10.511±1.929GPa、4.571±0.548GPa、9.458±0.773GPa,仍高于椎体松质骨抗压模量;半年后,已无法测量12%TCP/PDLLA组材料抗压模量,但6%TCP/PDLLA及纯PDLLA组组材料抗压模量为4.321±0.553GPa、2.289±0.270GPa,仍略高于椎体抗压模量。结论1.首次报告研制以可吸收高分子聚合材料与无机生物陶瓷材料复合制成的,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重建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2.叁种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体内能被机体降解吸收,降解早、中期材料本身及其降解产物不会对试验动物产生不良影响,材料植入周围肌肉组织和骨组织无异常表现。3.伴随着材料质量损失,叁种材料出现速率不一的降解过程,但都具有被机体降解吸收的能力。4.叁种材料本身的初始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高于人椎体松质骨,但相比金属内置物,其抗压模量更为接近正常椎体松质骨,并且随着体内降解过程进一步下降。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完全可以满足椎体内支撑的要求,避免应力遮挡的发生。5.无论那一种材料,其各自质量损失率与抗压强度下降速率明显不一致,强度的下降明显快于质量的损失。6.6%β—TCP/PDLLA材料的降解过程中质量损失及强度下降过程较12%β—TCP/PDLLA与纯PDLLA平稳,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椎体重建可吸收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期刊2008-05-01)
汤逊,张欲燃,熊成东,张茂枢,徐永清[9](2007)在《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研制及植入途径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用于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和支撑功能重建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探讨经椎弓根植入的方法。方法10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以0.6mm 为准值,64排 CT 扫描重建 T11~L4椎体、椎弓根二维、叁维图像,测量椎弓根内径高度、宽度;模拟椎体重建,测量可植入支撑器的长度、宽度。以 CT 研究结果为参数研制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在尸体胸腰椎标本上探讨经椎弓根植入的可行性。结果 T11~L4椎弓根内径高度为9.2±1.4mm~12.5±1.7mm,宽度为5.6 ±0.8mm~8.8±1.5mm;模拟 T11-L4椎体重建植入物长度为23.3±1.7mm~25.8 ±1.9mm,宽度为8.5±1.2mm~10.8±1.3mm;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设计确定为: 长度20.0~27.0mm,宽度7.0~10.0mm,高度9.0~12.0mm;采用聚消旋乳酸与磷酸叁钙、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试制规格为25.0×7.5×9.0mm 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试件。将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试件经 L1、L2椎弓根植入,并行 X 线摄片及 CT 扫描,证明可安全植入椎体前中柱。结论研制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模拟植入研究表明经椎弓根植入是可行的,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高度和前中柱支撑功能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7-09-01)
汤逊,张茂枢,熊成东,张欲燃[10](2007)在《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CASP)重建骨折椎体并联合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新鲜猪脊柱标本 T_(13)~L_3节段32具,随机分为4组:①脊柱完整状态组:②骨折组;③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组;④CASP 重建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组。除脊柱完整状态组外, 其余叁组标本采用 MTS 机制作 L_1椎体爆裂骨折模型。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组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CASP 重建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组,L_1骨折椎体行 CASP 重建,同时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每组标本均在 MTS 机上行轴向压缩、前曲、后伸、左右侧弯加载,分别计算脊柱的结构刚度。结果骨折组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各个方向载荷作用下刚度值均比脊柱完整状态组显着降低(P<0.01)。CASP 椎体重建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在轴向压缩和前屈运动方向脊柱结构刚度明显优于单纯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论 CASP 能有效重建脊柱前中柱的即时支撑、承重功能,减少脊柱载荷应力过度集中于椎弓根钉系统,CASP 重建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7-09-01)
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叁种材料(6%β-TCP/PDLLA,12%β-TCP/PDLLA,纯PDLLA)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CASP)植入体内的组织相容性及影像学变化,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的基础。方法选择60只新西兰大白兔,用叁种材料制成CASP分别植入臀大肌内。术后4、8、12、16及24周取出材料,行肉眼观察、组织切片,HE染色。术后4周、8周、12周、24周各时间点摄X线片。结果叁种可吸收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对组织无不良反应;组织学观察结果基本符合正常骨愈合过程,X线显示随时间推移(6%β-TCP/PDLLA,12%β-TCP/PDLLA)出现明显降解,其降解过程与骨折的愈合过程基本符合。结论叁种不同配方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中6%TCP/PDLLA复合材料的组织相容性优于其余两组,12%TCP/PDLLA降解速度快于其余两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论文参考文献
[1].隆海滨,胡营营,孙桂森.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椎体内支撑及诱导成骨的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
[2].银保,汤逊,熊成东,尹劲,何褀.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降解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
[3].张欲燃,汤逊,熊成东,张茂枢,徐永清.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的研制及植入途径研究[J].中医正骨.2011
[4].尹劲,汤逊,熊成东,何祺,银保.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降解观察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1
[5].文文.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植入中远期组织学、影像学及生物降解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
[6].银保.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植入的组织学和影像学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
[7].何祺.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植入的生物安全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
[8].尹劲.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降解及生物力学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
[9].汤逊,张欲燃,熊成东,张茂枢,徐永清.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研制及植入途径的可行性研究[C].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7
[10].汤逊,张茂枢,熊成东,张欲燃.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C].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