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两岸产业分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业,两岸,经济,海峡两岸,信息产业,贸易,电子。
两岸产业分工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建民[1](2018)在《两岸产业分工关系与产业链的新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分工精细化背景下,两岸产业分工关系与产业链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分工与经济合作体系,并持续围绕国际产业链进行合作与发展。两岸传统的"台湾进口—大陆加工生产—海外出口"产业分工格局,自新世纪以来已出现重大变化。两岸企业间策略性合作的持续推进,使两岸在新经济领域,产业分工关系和产业链出现新的发展态势。(本文来源于《开放导报》期刊2018年02期)
时保国,张丽君[2](2018)在《两岸产业关系密切吗——基于2004—2015年两岸800个行业分工型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岸产业关系密切与否,取决于两岸产业分工及分工型态。两岸产业分工围绕着具体是垂直分工还是水平分工这一议题,在一定时期内颇有争议。本文借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方法,依据台湾"关务署"公布的2004—2015年两岸800个行业的HS四位码数据,从产业链视角分析两岸产业分工的具体型态。研究发现:两岸产业内贸易有了一定发展,但两岸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另外,两岸产业链的分工型态既有产业内贸易垂直分工又有水平分工,但台湾占优势的垂直分工特征明显,从而可以得出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从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分阶段探讨和分析影响两岸产业分工型态的因素。(本文来源于《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廖新文[3](2017)在《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特征与产业分工》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在两岸贸易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选取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进行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研究表明,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各有优势且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新时代背景下,大叁通、ECFA协议的相继落实,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向合作双赢模式发展,共同研发、共同拓展市场、优势互补,进入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合作的新阶段。(本文来源于《台湾农业探索》期刊2017年04期)
孙金诚[4](2015)在《中韩FTA增台湾压力 岛内盼加快两岸经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日,台湾岛内从政界到商界都可谓忧心忡忡,一切缘起于中国大陆与韩国本月1日正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据了解,台湾与韩国出口到大陆的产品重迭率逾7成,岛内各界在省思两岸经贸合作延迟的同时,纷纷呼吁尽快实施两岸服贸与货贸协议,不要再错失良机。(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5-06-06)
黄茜璐,李尧[5](2014)在《海峡两岸的产业分工与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海峡两岸产业的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产业分工的基本形态包括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由于祖国大陆产业结构同台湾地区有着明显的层次差,在许多行业上能够而且容易形成垂直的分工体系;同时,祖国大陆的产业体系比较完整,具有水平分工的潜力。海峡两岸应当采取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结合的混合分工模式,整合两岸经济。①(一)海峡两岸产业的垂直分工这里所指的垂直分工,包含两层意义:其一,产业内垂直分工,一方面,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工厂与台湾母厂之间形成垂直分工关系,属于产业上游的原料,主要机器设备等由台湾母厂或关联厂提供,属于下游的产品加工装配则(本文来源于《学术评论》期刊2014年02期)
张冠华[6](2013)在《关于开展两岸产业合作合理分工与布局的内涵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发生深刻变革、两岸经济步入新的转型升级期形势下,两岸经济关系也在发生着一场重大变革。一方面,两岸经济关系基本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化,正逐步向自由化推进;另一方面,两岸经济发展差距缩小,两岸继续保持互补互利总体格局的同时,部分产业发展出现一定的趋同性、竞争性。于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关于推动两岸产业分工,避免重复投资与恶性竞争的呼声日益增大,在两岸产业合作中推动产业的合理分工布局问题逐步提上两岸议事日程。但两岸产业合作的合理分工布局的概念与内涵为何,目前两岸及各界对其认知并不尽一致,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高杨[7](2013)在《城镇化或改变两岸产业价值链分工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将是大陆通向下一阶段经济振兴和民族复兴的必然之路。其中可能带来的商机已经成为台商们关注的焦点。 台湾当地一家主流媒体日前发表社论认为,大陆城镇化将为台湾带来难以估量的大商机,与此同时,大陆城镇化或改变两岸产业价值链分工方式。(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3-06-15)
孙娟娟[8](2013)在《全球经济失衡与两岸产业合作调整——基于国际分工的视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经济失衡根源于经济全球化下的"服务—制造"国际分工体系的失衡,并表现为国际分工各层次的失衡,而作为国际分工重要组成部分的两岸产业分工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外失衡。这种国际分工的失衡其本质是巨大的利益与成本的失衡。面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大背景,对外依赖严重的两岸产业,以国际分工利益为导向重新定位,在ECFA框架下通过产业合作调整,依靠自主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迈向国际分工产业链的战略高点。(本文来源于《福建江夏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吴鹏翼[9](2013)在《两岸产业分工与群聚现象: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市场力量驱动与两岸经济环境转变,台商于80年代开始向大陆投资,产业型态由传统产业到高科技产业、厂商规模由中小企业到大型上市企业、投资诱因由追求低生产成本到开拓大陆市场,制造业在两岸之间的分工愈见紧密。尤其是台商电子信息产业因应生产全球化与市场销售趋势,除在制造方面进行水平与垂直分工,使两岸资源作有效率整合,并采取两岸功能性分工,布局全球,强化创新、研发及运筹能力,提升台湾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将使两岸经济交流获得制度化的保障,两岸产业进行更紧密的结合,及提高两岸产业分工效益。(本文来源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孙娟[10](2012)在《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投资与产业分工》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在两岸经贸合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叁十多年的曲折发展后,面临着国民党重新执政、两岸经济框架协议签署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保障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加强两岸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合作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内贸易及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理论和成果,对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的贸易分工合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电子信息产品的显性竞争力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具体产业内贸易类型进行测算,发现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的分工合作的关系由互补向互补和竞争转化,分工形式也从最初的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且产业内贸易的形式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通过对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两岸电子信息产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台商对祖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额以及两岸人均GDP差异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台商对祖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对两岸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正效应。进一步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台商对祖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投资以及两岸人均GDP差异对于两岸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具有推动作用。另外,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本文对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分工合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台商投资电子信息产业的区位选择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我们得到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偏好因素和区域合作特点。我们得出台商更为看重的是市场集聚配套因素,环渤海和西部地区吸引台资的能力增强,其在科研更为看重的情形下,未来吸引台资的区域也将向人才储备量丰富的环渤海和长叁角地区倾斜。陆企对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处于起步阶段,且由于种种限制,陆资入台的效果不佳。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是以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和贸易为主导的。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的形式并随着投资和贸易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由垂直分工转向水平分工转化。最后,结合现状及发展机遇,对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工做了展望,并对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的合作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期刊2012-05-25)
两岸产业分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两岸产业关系密切与否,取决于两岸产业分工及分工型态。两岸产业分工围绕着具体是垂直分工还是水平分工这一议题,在一定时期内颇有争议。本文借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方法,依据台湾"关务署"公布的2004—2015年两岸800个行业的HS四位码数据,从产业链视角分析两岸产业分工的具体型态。研究发现:两岸产业内贸易有了一定发展,但两岸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另外,两岸产业链的分工型态既有产业内贸易垂直分工又有水平分工,但台湾占优势的垂直分工特征明显,从而可以得出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从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分阶段探讨和分析影响两岸产业分工型态的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岸产业分工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民.两岸产业分工关系与产业链的新变化[J].开放导报.2018
[2].时保国,张丽君.两岸产业关系密切吗——基于2004—2015年两岸800个行业分工型态的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8
[3].廖新文.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特征与产业分工[J].台湾农业探索.2017
[4].孙金诚.中韩FTA增台湾压力岛内盼加快两岸经合[N].人民政协报.2015
[5].黄茜璐,李尧.海峡两岸的产业分工与整合[J].学术评论.2014
[6].张冠华.关于开展两岸产业合作合理分工与布局的内涵探讨[J].台湾研究.2013
[7].高杨.城镇化或改变两岸产业价值链分工方式[N].人民政协报.2013
[8].孙娟娟.全球经济失衡与两岸产业合作调整——基于国际分工的视角分析[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
[9].吴鹏翼.两岸产业分工与群聚现象: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10].孙娟.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投资与产业分工[D].重庆工商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