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雪莲:社会认知与性别研究——以滇川边境的摩梭人为案例论文

许雪莲:社会认知与性别研究——以滇川边境的摩梭人为案例论文

摘 要:文章基于摩梭人的社会认知展开性别研究,对摩梭人的自然物表述、神话传说、仪式活动、属相、谚语、语言及其它各类表述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划分性别界限,提炼性别研究要素。作者认为社会认知中体现的性别观念意识,映射了摩梭人独特的文化逻辑。

关键词:社会认知;性别;摩梭人;人类学

“人类学的性别研究”“人类学与性别”等领域代表了人类学对性别问题的探索,但它们都没有形成正式的理论体系,其立场方法的不明确极大弱化了它们的力量,“性别人类学”依然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尽管如此,运用民族志方法进行性别研究的方式仍然具有独特魅力,以一个小型的异文化社区为案例,追溯其性别形成过程,剖析其性别特征,进一步把握该社会的逻辑规则,并获得跨文化比较的思考,这样的研究将“促进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创造动力”[1]。

摩梭人是一个生活在中国滇川交界处的族群,自称“纳”或“纳日”,汉语称“摩梭”,现约有5万余人,摩梭人有语言没有文字。从上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学界对摩梭人的母系制和特殊的性生活方式予以了普遍关注,但还没有专门从社会认知角度展开的性别研究。其认知领域的性别体系是否有别于其他社会,性别要素在整个社会运作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列维—斯特劳斯确定的“人类行为的四个常数”中[2],“两性劳动分工”列居其一。性别研究关注社会文化赋予两性的不同的“行为方式与社会关系”[3]。从认知与性别概念出发,我们能否有效地展现摩梭社会形貌,揭示其社会文化特征,从而进一步印证性别视角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维度?因此,本文将对摩梭人的社会认知展开研究。在摩梭人对自然物的表述、神话传说、仪式活动、属相、谚语、语言及其它各类表述中,性别边界得到划分。社会认知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观念意识,映射了摩梭人独特的行事逻辑。

一、对自然物的性别表述

在摩梭人眼中,伟大、富有生命力的自然物具有母性特质。当地人尊为神山的格姆山即是女神的化身。格姆山海拔3800—4500米,东瞰泸沽湖,正面镇守永宁盆地。因高山逶迤,终年云烟缭绕,其雾云状况也即当地人开展农事活动的晴雨表。格姆女神不仅佑护着当地的风调雨顺、人畜安康,且可以帮助不孕的女人达成生育的心愿。因此,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摩梭人举行转山节,他们盛装前往格姆山,在山麓下祭拜女神,以此求得一年的平安、顺利。在摩梭人的诸多神山中,亦有“者支”“阿萨”“窝如”等山被称为男山神的化身。但人们仅是在神话中提及他们是格姆女神的情人,并没有举行大规模的集体纪念活动。

当地生长着一种特别的植物,摩梭语称“杜马木多”。这种植物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雌雄合株,一类是雌雄分体。雌株被称为“mi”(女姓长辈名后缀),雄株为“pu”(男性长辈名后缀)。摩梭人认为,枝叶茂盛、花朵繁多艳丽的是雌株,雄株枝叶、花朵稀疏,雄株上的花凋谢得更早。雌雄株都可以生成种子。松树也有雌雄之分。标准有二:一是结松果的为雌,反之为雄。二是木纹不同,雌者木纹细密,雄者疏松。甚而树的茎干也有细化区别。当地人以木造屋,屋内伫立两根顶梁柱,分作男柱与女柱,男柱、女柱分别对应主屋里的男女席位。在摩梭人的传统中,这两根柱子必须用同一棵树制成,树的根部制成女柱,树的茎部制成男柱。在其他的表述中,美丽、害羞是定义女性的标准。例如,广泛意义的花指的都是女性,水杨柳被认为具有女人的柔美姿态。

COPD多为高龄患者,其本身存在运动潜在风险,康复治疗时在获得良好疗效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生命安全[8],因此治疗前,需了解患者的病史,排除禁忌证,再行心肺运动试验获得患者的心肺功能,在患者训练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血氧过低等运动受限因素。

在摩梭人对自然界的表述中,雌雄合存是基本概念。雌者与生育密切相关,外形壮大,兼具柔美;雄者外形缩略,与生育的关联仅在一类植物上体现。相对而言,雌性形象具化,而雄性定义边际模糊。

二、神话传说中的性别

古时发大水,只有一个男人存留下来,他的名字叫茨得·鲁依若。他一个人生活,渐渐地感到寂寞。于是他去祈求地神帮忙。地神帮他打卦,算出他在七月二十五日到湖边去会有奇遇。那一天,鲁依若到湖边正逢七位仙女下凡洗澡,他看到了最美丽的大仙女,渐渐地喜欢上了她。但是,仙女在洗完澡后便离去了。

鲁依若决定到天上去找大仙女。他见到了仙女的母亲,提出了自己的心愿,仙女之母有点犹豫,要求考验他。她让鲁依若挖掉七七四十九座山,鲁依若很努力地去挖,却无法完成。大仙女偷偷给了他七把铧耙,又教了他几句话,于是铧耙自动把山都挖好了。仙女之母又让他种苦荞,鲁依若忙碌的时候总是有成群的麻雀来捣乱,大仙女给了鲁依若弓箭,鲁依若打下麻雀,收好了苦荞。仙女之母提出最后一项考验,要求鲁依若取来虎奶。鲁依若取了黄鼠狼的奶,牲畜闻到奶的气味都不害怕,所以大家知道他没有取到虎奶。鲁依若无奈只好去往虎洞,大仙女赶来给了他一张虎皮,献计让他假扮虎仔便可取奶。鲁依若依计而行,终于完成了任务。

雕刻艺术作为雕塑艺术的“孪生兄弟”,是指在木板、葫芦、石膏、石头等固体材料上,利用刻刀、凿子、圆锥、扁斧和锤子等工具手段进行造型创作的艺术形式。它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雕刻做的是减法,而雕塑是有加有减。雕刻艺术大都流传在民间,因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从其表现的形式与题材内容上看,雕刻艺术尽管与传统绘画相去甚远。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找到它们之间共同的文化脉络,以及它们之间的姻缘关系。

(3)综合利用。普光气田委托水泥企业烧制水泥,江汉油田利用废弃泥浆制(烧)砖,胜利油田也在砌砖方面做了先导试验。目前的综合利用技术处理成本高,难以普遍推广,并且技术处于研究试验阶段,尚不成熟。

仙女之母不得不答应他的请求,她告诉鲁依若,呆会儿七位仙女会变成各种动物,你抓到谁,谁就跟你回去。瞬间,七位仙女变作老虎、豹、狼、麋子等四散而去。因为麋子跑得比较慢,鲁依若捉住了它。它是小仙女的化身,因此小仙女随鲁依若下凡。大仙女此前化成了老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两人离去。

小仙女下凡时带来了各种牲畜和谷物。比如将青稞藏在头巾中,将燕麦藏在腰带里……人间从此有了牲畜与谷物。

小仙女与鲁依若在人间幸福生活。大仙女心里不好受,变成了神牛下凡,啃食地里的庄稼。因阻拦不成,小仙女不得已取了箭,射到牛身上。牛中箭后受惊,用犄角顶起鲁依若狂奔而去。牛翻越了九座山,才化出原形,瘫倒在地。鲁依若亦晕死过去。

建筑物沉降受工程因素和外界环境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为了保证其安全,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沉降预测十分必要。建筑物沉降带来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灰色问题,通常在对建筑物进行预测时,采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因为它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本文所述实例,可以看出灰色模型即使在数据很少的情况下,只要满足建模要求,同样可以对事物未来的趋势做出较好预测,取得不错的预测效果,尤其是距离数据序列原点越近的数据,其预测精度越高。所以在利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相对合适的序列长度,以取得理想的预测效果。

一是充分调研,找准定位。前期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干部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作为培训切入点;对干部队伍现状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专业背景、岗位需求等信息,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结合医院事业发展重心,确定项目定位,将医院需求、干部需求、管理需求融合后形成培训体系。

这是摩梭人的始祖传说。与此类同的还有另一则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但结构极为相似。

很久以前,世上只有一个男人,他感到很孤单,于是找到了一名仙女与他一起生活。仙女告诉他,天上有一种蛋,如果能找来,世上就有牲畜了。男人听了仙女的话真的去天上找来了蛋。仙女告诉他,用鱼的尾巴可以铲出蛋中的牲口,男人依言而行,果然得到了牲口。两个人生活还是很寂寞,仙女告诉他,用木灰可以捏出人。男人很高兴,试着用木灰捏人,竟然真的实现心愿。(口述者:阿乌·达石皮措、布加·比玛)

小仙女等候了很长时间,不见鲁依若归来,不得已让山上的一只猴子帮忙寻找。猴子每日外出,却没有真正下功夫寻找。多年之后,小仙女与猴子一起生活。

直到今天,人们对这个故事津津乐道。因为人的皮肤上经常都可以刮出“白色的灰”,所以他们对这个故事确信不疑。关于生育,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胎儿本孕育在男人的腿肚子里,因为男人还要上山砍柴,带着胎儿很辛苦,女人怜惜男人,所以要求自己来怀孩子,自此,女人在肚里孕育胎儿。摩梭人还存在对生命之源的另一种表述,即“女人躺于山坳,风吹入女人的阴部,女人可以因此致孕”[4]。

此外,也有特别提及女性智慧的传说。在关于泸沽湖的故事里,出现了这样一位女性。很久以前,人们误将一个洞口打开,大水汹涌而出,几乎淹没了所有的人。一位聪明的女子急中生智,以身边的猪槽为船,于是得以幸存。大水淹没的地方形成了泸沽湖,女子繁衍后人,成为人类的祖先。女人美丽多情的性格在格姆女神的传说中得到体现。据说女神本是者波村的一个女孩,她美丽、能干,村子里的人都很喜欢她。后来她成了神,住在格姆山上。格姆山上白云缭绕,便是女神骑着白马出游的日子。女神有很多情人,周围的男山神与她的关系都很好。一天,她正和者支山神在一起,另一个山神窝如普鲁来访,见此情景勃然大怒,拿出刀子把者支山神的生殖器砍了下来,也即今天达坡村的者支山。女神想把窝如普鲁山神叫住,窝如普鲁山神却掉头就走,因此格姆山的首部现在依然朝向窝如山。

在始祖传说中,男人被赋予行动主体的地位,从寻找伴侣、获取谷物、牲畜到延续生命,男人总是主动寻求生存的突破,但是男人离不开女人的帮助与指引。在神话中,女人不是世俗的凡人,她拥有智慧与更宽广的视野,她的指令引领着新的生存与改变。故事展现的精彩平衡点是——没有女人,力量失去方向,没有男人,智慧失去实现的载体。因此,两则始祖传说所描述的两性结构是较为均衡的,男女各具价值。

孕育生命的地方首先是在男人的腿肚子里,而后转换到了女人腹中。第一则生育传说叙述了生育角色的转换,也指出了两性与生育皆有关联。男性要干活,而女性体谅男性,强化了男性的力量角色,突出了女性重视关系的特质。在第二则生育认知中,女性是唯一的生育者,男性则缺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女性孕育生命的角色得到确定。

在泸沽湖的传说中,女人是幸运与智慧的化身。格姆女神的传说体现了女人美丽多情的形象,男山神用回避表达愤怒。女祖、女神、男神不过是对生活中的男女性的描绘。两性的性格与气质具化。

三、达巴文化与性别

达巴文化代表了摩梭人的传统信仰观念。它的传承人达巴来自摩梭人,经文以摩梭语念诵,大部分仪式工具是摩梭人屋舍中的常用器具,仪式多在摩梭人的房子内及周围举行。它属于摩梭人的生活,它的所有仪式活动围绕着这一群体的生老病死展开。它的经文记载了摩梭人的历史,讲述这一族群的迁徙、演变,也展现了现实生活。生于摩梭、长于摩梭的达巴由自己的族群中创立了达巴文化,达巴文化也在摩梭人的生存繁衍中不断丰富。

达巴是摩梭人进行重大仪式活动的主持者与引导者。世传的达巴以男性居多。达巴把经文、技巧传予姐妹的孩子,或也通过仪式收取其他徒弟。在目前可以回忆的达巴经中,没有不可传予女人的条令。问及现在为何没有女达巴,当代的摩梭人无从解释。

在拉木·嘎吐萨主编的《摩梭达巴文化》[5]中,对达巴的经文及内容进行了详细记载和解释,以下根据其内容分析达巴文化中的性别观念。

(一)木次部

有一种叫“木次部”的经文仅诵予男性。其来源与摩梭人的始祖传说有关。据说茨得·鲁依若与仙女后来生了三个儿子,仙女之母听了大仙女的挑唆,施了法术,让这三个孩子无法说话。后来小仙女想尽了办法才让孩子恢复说话能力。从此以后,人们都很担心初生的男孩遭到报复,所以在生下男婴的第三天,就邀请达巴来念“木次部”,保佑自己的孩子。若生下女孩不需要念这个经文。当前这一风俗已经淡化,始祖传说的这个延续部分并未在摩梭人中广泛流传,仅在达巴解释经文时提及。为何茨得·鲁依若与仙女只生了三个男孩,男孩遭到伤害,而女孩的角色缺失,是男孩更珍贵,还是传说中的“zo”不限指“男孩”,古语与今文有别。宁蒗民族文化研究所拉他咪·王勇指出,“木次部”的经文主要在拉伯的达巴之间传袭,父系色彩更为浓重,与永宁摩梭的情况大不相同。

(二)艾次哼

在达巴卜卦的经文“艾次哼”中有言:“再美再漂亮的女人,没有孩子,就只是没有果实的花朵”[5]。女人被喻意为花,好的女人应该是要生育的,这段经文强调女人之为女人的责任。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不孕的女人并不会受到指责,她们享有与其他女人一样的自由与权利。

首先,美国政府各部门有权选择是否对相关主体予以制裁以及如何制裁。例如,最新颁布的第13846号行政令,授权财政部长在征询国务卿的意见后,“可以”对从事相关受制裁行为的主体予以制裁②Section 1 of the Executive Order 13846 of August 6, 2018, Federal Register, Vol. 83, No. 152.。可见,美国政府各部门需要在综合衡量后,再决定是否对相关主体予以制裁。同时,对于已经受到制裁的主体,美国政府也可以随时决定取消对其制裁。

(三)笃比

在经文“笃比”中有这样一段话,“马有领头马,人有领头人。我们村的人谁来领头,漂亮的女人来领头”[5]这席话明确承认女性的能力与地位。

当孩子满十三岁时,长辈要为他或她举办更换衣饰的仪式,当天请来达巴为孩子做仪式,祝福孩子。在达巴念的经文“斯布土”中有这样一段话:“天上的鹰最大,地上的舅舅最大,要带好男孩子。女人以母亲最大,要带好女孩子”。这段话指出,舅舅有责任教育男孩,母亲有责任教育女孩,男女孩的指引人与模仿对象分别是舅舅与母亲。达巴为孕妇驱邪时会念“那梯楚”,他召唤道:“生出勇敢的男孩,生出漂亮的女孩,男孩像刀子一样锋利,女孩像珍珠一样美丽……”[5],此中以象征意义直接表述了达巴对不同性别的孩子的期待。此外,在永宁乡温泉村等处至今还流传一种风俗,即在孩子出生后要请达巴来给孩子起名字。达巴给孩子起名的时间不同。女婴在出生后第一天晚上就要起名字,男婴则要在出生后第三天才命名。达巴阿窝·益石托第解释道,那是因为女孩爱哭闹,所以要先给她起名字。

赵集这才想到,他应该从另一侧下去,推开车门,要往下跳,又回手捞起毛绒嘟狗皮帽,扣在脑袋上,“扑通”,跳下车,地冻狠实了。赵集绕过车头,猫下腰,瞅搭车人,何良诸满脸霜碴,眼睛全是眼白,定定地瞅他。赵集抱起何良诸,绕回车头,把何良诸塞进舵楼内。何良诸仰肚翻白,像只僵死的蛤蟆。赵集从何良诸身上爬过去,坐在驾驶员位置上,轰响油门,车走了。

在第一类经文中,关于“木次部”的解释尚不确定,“艾次哼”指明女人的孕育角色,“笃比”确认女人的能力和地位。第二类经文确定舅舅与母亲分别是两性的代表形象,确定男孩女孩的引导者分别是舅舅和母亲,男孩勇敢,女孩漂亮却爱哭闹,他们各自象征刀子与珍珠,这一类经文与仪式以既定概念界分性别。

四、属相与性别

摩梭人的十二生肖是“猫、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在摩梭人的十二生肖中,除了第一属相“猫”与汉族不同之外,其他的完全一致。

在摩梭社会,十二生肖的意义是先决性的。它不仅代表年份,还细化到具体的日期。它不仅是外在的时间表达,且是一个人的特定标识。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出生年份就对应自己的属相。在摩梭人的一生中,属相是意义重大的标签。它既是他们参与仪式活动的符号,也是别人评判、衡量他们的要素。由十二生肖,摩梭人阐发了他们的属相文化。

十八年后,鲁依若从昏迷中醒来。他赶回来找小仙女,却发现猴子代替了他的位置,并与小仙女生下了孩子。鲁依若大怒,将猴子射死,并把孩子身上的毛剃去,只留下头部、腋下等处毛发未脱。所以,人就长成了今天的模样。(口述者:阿乌·达石皮措、阿莎·杜马、罗谷·梭那)。

在性别上,有“女羊男狗不佳”之说,谚语言:“女人属羊不好,男人属狗不好”。当地人解释说,女属羊,长辈过世早,独自生活太辛劳;男属狗命苦,一生坎坷多受苦。思洛村的一位男子多次被用于举例——姐姐的女儿夭折,大哥英年早逝,他扛起了户内大部分的农活。他有一个公开走访对象,她也是其户内唯一的一个年轻劳力,她经常需要他去帮助,所以这名男子每天都非常劳碌。人们认为,他承担的劳苦与他属狗有很大关系。

属猫的女人被认为最有福气。因为摩梭人养的猫通常栖息在主屋,自由觅食,还被默许吃去供奉给祖先的食物。所以属猫女人如猫一般,可以留在屋子里享福,且多子多孙。那及·独玛就是这样的女人,今年68岁的她属猫,儿女孝顺,晚年殷实,其“猫属福气”常被村人津津乐道。

至于男性哪一属相福气最佳,大部分摩梭人却不是很确定,只说不是属狗的就好。有个别人的提起属羊的男人福气好。据说在过去,大年初一的早上要请属羊的男子第一个来跨主屋的门坎,那之后这一户的人一年都有好运气。如果本户没有属羊的男人,还要去邀请其他户的属羊男子来帮忙。

“什么味最美,盐味最美;什么人最好,母亲最好”。“地上的路永远走不尽,母亲的恩情永远报不完”。以上两条谚语表述了对母亲的赞美,也表达了孝顺母亲、尊敬母亲的观念。

对于女人,25岁是重要的节点,因为那是女人生理发育完备、适宜生育的年龄。25岁的女人去转海、绕鸡足山可以给自己和母系血亲带来好运气。倘若是不能生育的女人,把握这一年的机会最为关键。对男人来说,37岁是他们必须加以重视的年龄。传言这一年的男人不宜有孩子,否则他会短命。

摩梭语中的“zo”既是“男孩”的简称,也是表意“小”的音节。比如“muzo” (女孩)、“kuzo”(小狗)、“banbuzozo”(小猪)等。

五、谚语中的性别

谚语历练于历史,表述于生活。由于摩梭人没有文字,大量历史记忆无法追索,目前可搜集到的谚语有400多条,体现性别的极为有限,大致可分作四类。

摩梭语中的“mi”常用于表述与女人相关的词汇。比如mizï(女人)、émi(妈妈)、mïmi(古语中的“女人”)等。被摩梭人称作女人的nïmi(太阳)、Çinami(母亲湖、泸沽湖)等词汇都带有“mi”的后缀。Zimi(主屋)中的“mi”有一解是“女人”,这与大部分年长女子住在主屋的情况相符,另一解是“大、主要”,这与摩梭人以其作为生产生活的中心场所密切相关。

(2)教学内容可重复使用。除了时空自主性强外,异步在线教育也是信息网络时代教育资源的组成部分。大量传统教学资源上传后,形成优秀教学案例的共享空间,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传播和扩大优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重要方式。

(一)能力评价

对女人的评价有“块状的泥土打不牢牵马的桩子,女人做不了婆司”“照女人的主意去做事,简直是在村子里点火”“出去的女人不能分给她土地,这和中午不给狗饭是一个道理”。类似谚语都在表达同样一个意思——女人不适合出去,或不适合出去做大事。男人则是属于大众的,有谚语言:“男人在各种领域磨炼,男人的成就由村人一起评价”。

最大力量是快速力量的基础,爆发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最大力量的水平。最大力量的训练主要解决增加纤维横断面积和参与运动的肌纤维数量两大问题,前者一般采用中小负荷强度、疲劳训练,后者则以集中力量、短期最大收缩、间歇时间长的形式训练。

(二)形象评价

“酒罐里的女人泪水倒不尽,女人太辛劳。女人把酒倒到碗里,摆在男人面前,给男人带来了快乐,女人是太阳”。“女人到了三十岁,就要像猫一样拖儿带女;男人到了六十岁,飞如老虎,不减当年”。体现了女人的劳碌,男人的潇洒、强壮有力。

(三)对母亲的赞誉

在摩梭人的属相文化中,十二生肖的轮回预示着生命的重要转折。十三岁时完成生命中的第一次生肖轮回,因此要举办仪式。此后每隔十二年是一个关口。在关口的那一年,一部分人会去“转海”绕泸沽湖徒步行走。或步行到大理鸡足山,希望借此祈福、避灾。有条件的人还会请喇嘛来念经,帮助化解灾祸。

(四)两性协力

“弯曲的筷子夹不了肉,‘楚米’ (女人)‘汉初巴’(男人)不和合事难成”,精彩地表述了男女协力同存的图景。用68岁的老妈妈独玛查尔的话说,这就是“男的女的一个样”,没有谁都不行。

女人外出做事的能力遭到否定,而男人被鼓励外出闯荡。生活中的女人为劳动、抚养孩子忙碌,男人畅饮美酒、身体健壮。母亲的形象是摩梭人心目中完美的女性形象。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的各自角色、气质,又强调了男女平等合作的重要性。

六、语言及其他表述

【症状】患病鱼的除体色稍微黑化外,外观上看不到特别的异常现象。严重感染时鳃和体表有大量黏液分泌,常可见到白点出现。轻度感染时,仔细观察也可见到肉眼可见的白点。

根据公式(9),当类内距离小而类间距离大时,即IG(i, j)的值接近1时聚类效果最好;反之,当IG(i, j)的值接近-1时聚类效果差.

摩梭人认为“左手为女,右手为男”,因为右手的力量大,所以右手代表男人。

语言所体现出来的两性对比是:女性与大的、主要的事物相联系,男性与小的事物相联系。摩梭人对手的性别划分表述了男性代表力量的观念。

根焊质量是“金口”质量的成败关键,下面从确保根焊质量出发,利用无损检测手段及时准确的检测根焊质量。有利于提高施工工效,力争一次性完成“金口”的焊接工作。

自此,凡是有人调侃,搭帮宝玉爹替宝刚爹相亲,让宝刚爹锅里有了煮的,胯里有了杵的。宝玉爹一笑,这算什么,没有他,我早就骨头作柴烧了。

七、摩梭人的社会性别分析

通过以上对社会认知的梳理,摩梭人的性别概念显现以下特点。

(一)两性形象

1.形态:外形壮大、与生育相关的自然物是雌性;外形相对缩略的自然物是雄性,这和摩梭语的“mi”“zo”两个音节的剖析结果完全一致。

2.气质:女性代表柔美的自然物或珍珠,神话传说中的女性智慧、多情,谚语反映了女人的劳碌辛苦;男性是刀,是代表力量的右手,是为了干活需要转换孕育角色的人,神话中的男性通过回避发泄愤怒,然而谚语中的男性又是强健潇洒的。

(二)繁衍作用

女性与生育的关联在所有认知中得到强调,雌性的自然物与生育相关,在始祖传说、生育传说、达巴经文“安次英”、谚语等都体现了女性孕育生命的作用。男性与生育的关联仅体现在植物“杜马木多”、第一则生育传说中。

(三)两性分工

达巴经文明确指出了舅舅与母亲是男孩女孩的各自引导者。谚语反映男性比女性更适合外出做事的观念,但也强调男女平等合作的重要性。属相文化隐含着内在的性别规则,女性与亲属群体的关系得到强调,男性作为个体存在,也可以跨越亲属群体实现价值。这一认知与实际生活完全对应。

综合而言,女性在社会认知中的形象更丰富,与此相伴的是社会期待感的细化,预期的女人应该与延续生命者对应。男人的形象有时前后冲突,大致的脉络走向是——他既代表外形较小的事物,也是力量的化身,他与生育的关联也得到体现。

认知观念强调两性合存的状态,可以肯定,传统不允许两性任何一方缺失。社会认知既作为观念层面的元素存在,也映现了现实生活。

摩梭人的社会性别体系涵盖摩梭人的性别认知、性别形塑过程、性别结构、两性展现的气质差异。摩梭人的性别认知涉及身体表征区别,侧重社会文化的阐发。女人意味着生命力,男性象征外形较小但具有力量的事物,摩梭人的性别认知强调两性合存的状态,这是潜藏在摩梭人无意识层面的性别结构。在社会规则的形塑作用下,两性在亲属群体中的分工、地位、权力、声誉相对平衡,这反映了母系血亲中的两性价值相对平衡。在走访关系中,两性都具有选择与结束性关系的决定力,这体现了性关系中的两性平等。

在特定的性别结构中,摩梭两性表现出不同的群体气质与个人气质。女性的群体气质相对一致,她们表现出对母系血亲的强烈责任感。男性气质因个体有异,由于男性拥有与外界更多的交流机会,交流互动的结果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大部分男性在责任与自由之间保持平衡。摩梭人的性别体系为我们带来冲击。摩梭人两性平等的观念在亲属关系中得到显性表达,两性在分属领域实现价值,其个体的独立自由姿态与社会机制浑然一体。

参考文献:

[1]Cross Paul R.A Critique of Feminist Science Criticism.Scientific Inquiry: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C].edited by Robert Kle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306.

[2]蔡华.纳人亲属制度的结构与婚姻家庭悖论的终结[A].公共理性与现代学术[C].北京:三联书店,2000:259.

[3]Giddens Anthony .Gender and Sexuality .Sociology (4th ed.)[M].Cambridge: Polity Press,2001:857.

[4]Cai Hua.A Society Without Fathers or Husbands—the Na of China [M].translated by Asti Hustvedt.New York : Zone Books,2001:118.

[5]拉木·嘎吐萨.摩梭达巴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Social Cognition and Gender Studies:Taking the Mosuo People Living on the Border of Yunnan and Sichuan as an Example

XU Xue-lian
(Center for Ethnic and Folk Literature and Arts Development,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Beijing 10000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conducts gender research based on the social cognition of Mosuo people.It analyzes the Mosuo people's expressions of natural objects,myths and legends,ritual activities,genus,proverbs,language and other expressions,divide gender boundaries,and refine the elements of gender research.The gender concept embodied in social cognition reflects the unique cultural logic of the Mosuo people.

Key words:Social Cognition;Gender;the Mosuo People;Anthropology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19)09-0046-06

DOI编号:10.13965/j.cnki.gzmzyj10026959.2019.09.007

收稿日期:2019-07-08

[作者]许雪莲(1980-),女,广西德保人,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文艺学。

(责任编辑:周真刚)

(责任校对:陆 刚)

标签:;  ;  ;  ;  ;  ;  ;  ;  ;  ;  

许雪莲:社会认知与性别研究——以滇川边境的摩梭人为案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