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冷涡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统计特征和飑线演变与水平涡度的关系

东北冷涡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统计特征和飑线演变与水平涡度的关系

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2013-2017年6-8月FY2E和FY2G卫星中的相当黑体温度(Black Body Temperature,简称TBB)资料、NCEP/NCAR分析资料,以及逐时降水量资料,对我国夏季东北冷涡下东北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CS)的时空分布和环境场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6年7月25日一次典型东北冷涡下的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拟所得的高分辨率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等对飑线的形成维持机制与水平涡度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1)MCS的活动具有明显的月际变化和日变化特征,6月MCS最活跃,形成后主要向东、东北和东南方向移动。(2)MCS成熟时刻的面积、偏心率和生命史均小于江淮地区以及中国中东部,整个生命史表现出发展快消亡慢的特征。(3)基于MCS成熟时冷云盖面积和持续时间的定义(J标准)和基于MCS雷达回波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的定义(Z标准)下的MCS环境场特征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MCS多生成于500hPa槽前和槽后,对流层高层MCS位于双急流之间靠近北侧急流的辐散区,低层位于低空急流左侧,低涡南侧、东南侧,有较强的水汽和动量输送。MCS南侧中层存在垂直反环流向MCS输送干暖空气与位涡,槽后型还同时存在北侧冷干空气的输送,更有利于MCS的形成。(4)两种识别标准下的MCS造成的降水明显不同,在统计强降水方面Z的标准要优于J标准。分析飑线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与水平涡度的关系得出:高低层水平涡度逆时针旋转对本次飑线的形成和维持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飑线发生前,高层渤海湾西侧出现水平涡度的逆时针旋转中心,并有较强的辐散配合,低层水平涡度为逆时针弯曲,为飑线产生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条件。随后高层多个对流单体的水平涡度气旋式涡旋合并形成较大范围气旋式涡旋结构,触发低层的上升运动,低层对流区前部形成一致的气旋式弯曲使得对流单体组织成带状结构,形成飑线。飑线成熟时期高层水平涡度表现为统一大范围气旋式涡旋结构,低层则呈现典型的S型弯曲结构,水平涡度x方向的分量沿对流带从南至北依次表现为正-负-正,y方向的分量则始终为正,对流带的中心值最大,自对流带中心向两侧减小,充分表现出水平涡度矢量旋转的方向对飑线组织的重要性。本次飑线演变过程中,飑线头部雷达回波反射率在500hPa左右表现出明显的旋转,由垂直涡度方程各项的分析得出,旋转主要与500hPa以上强的正垂直涡度的水平平流项有关,其次是中层倾侧项和水平散度项,在这几项的作用下中层水平风场产生气旋式旋转,形成MCV。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MCS不同识别标准及其分类
  •     1.2.2 东北冷涡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研究
  •     1.2.3 飑线的形成及维持机制
  •     1.2.4 水平涡度对飑线发展的影响
  •   1.3 研究内容、资料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资料说明
  •     1.3.3 研究方法
  •     1.3.4 创新点
  • 第二章 东北冷涡下MCS的统计特征
  •   2.1 MCS的基本特征
  •   2.2 MCS的时空分布特征
  •     2.2.1 MCS的时间分布特征
  •     2.2.2 MCS的空间分布特征
  •   2.3 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对比
  •   2.4 MCS的环境场特征
  •     2.4.1 槽前型MCS形成的环境场
  •     2.4.2 槽后型MCS的特征
  •   2.5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识别标准下MCS的特征对比
  •   3.1 引言
  •   3.2 Z-MCS的环境场特征及降水特征
  •   3.3 两种识别标准下MCS的特征对比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一次典型MCS过程的数值模拟
  •   4.1 引言
  •   4.2 数值模拟设计
  •   4.3 模拟结果检验
  •     4.3.1 大尺度背景场的对比
  •     4.3.2 降水对比
  •     4.3.3 雷达回波对比
  •   4.4 小结
  • 第五章 典型MCS过程--飑线的形成原因
  •   5.1 中α背景场中的水平涡度
  •   5.2 水平涡度与中β对流带的形成
  •   5.3 水平涡度与飑线上的风切变
  •   5.4 飑线头部旋转的成因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窦慧敏

    导师: 沈新勇,丁治英

    关键词: 东北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动态合成,飑线,水平涡度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气象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分类号: P442;P458

    DOI: 10.27248/d.cnki.gnjqc.2019.000132

    总页数: 69

    文件大小: 23251K

    下载量: 40

    相关论文文献

    • [1].涡旋发展和移动的动力和热力问题Ⅱ:广义倾斜涡度发展[J]. 气象学报 2013(02)
    • [2].贵州省中西部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涡度收支分析[J].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04)
    • [3].希拉穆仁草原蒸散量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研究[J]. 内蒙古水利 2016(08)
    • [4].流动沙丘涡度相关通量的坐标旋转订正与对比研究[J]. 干旱区地理 2017(05)
    • [5].一次西南低涡发生发展的涡度收支及潜热释放诊断[J]. 干旱气象 2015(06)
    • [6].吕宋海峡海面涡度场与地转流场的特征分类[J]. 海洋通报 2014(03)
    • [7].湖南岳阳杨树人工林涡度相关系统数据高频特征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09(01)
    • [8].一种新的垂直速度计算方法[J]. 气象科学 2020(02)
    • [9].孟湾风暴影响高原暴雪的个例分析:基于倾斜涡度发展的研究[J]. 高原气象 2010(03)
    • [10].计算涡度的新方法[J]. 物理学报 2008(06)
    • [11].台风远距离影响下的大暴雨对流涡度矢量分析[J]. 气象科技 2012(05)
    • [12].“莫拉克”台风螺旋雨带与水平涡度的关系[J]. 大气科学学报 2018(04)
    • [13].用涡度场捕捉台风“鲇鱼”的动态[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02)
    • [14].生态系统碳通量估算中耦合涡度协方差与遥感技术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08)
    • [15].斜压涡度的变化与台风暴雨的关系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06)
    • [16].超强台风SANBA发展演变过程中涡度及环流收支的诊断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01)
    • [17].冬季一次引发华北暴雪的低涡涡度分析[J]. 高原气象 2012(02)
    • [18].涡度相关通量修正方法比较[J]. 气象科技 2011(03)
    • [19].2019年6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异常的机制分析[J]. 气象科学 2020(05)
    • [20].湿涡度、湿散度在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中的诊断评价[J]. 广东气象 2017(04)
    • [21].2017年1月上旬泰国南部暴雨反复发生机制的研究(英文)[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20(02)
    • [22].简单α效应的α-ω发电机解和活动区涡度的观测[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20(04)
    • [23].极摩尔圆法计算二维平均运动学涡度[J]. 地质科学 2012(01)
    • [24].涡度相关观测的能量闭合状况及其对农田蒸散测定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17)
    • [25].四川盆地非典型暴雨过程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26].对流涡度矢量在暴雨诊断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 大气科学 2008(03)
    • [27].基于涡度相关的黑河玉米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和固碳能力变化特征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08)
    • [28].一次河北大暴雨的华北低涡结构和涡度收支分析[J]. 暴雨灾害 2008(04)
    • [29].1949—2007年登陆我国变性热带气旋的特征统计及合成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04)
    • [30].涡度收支与潜热释放对西南低涡形成的作用[J]. 大气科学学报 2014(05)

    标签:;  ;  ;  ;  ;  

    东北冷涡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统计特征和飑线演变与水平涡度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