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电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压,电荷,太阳能电池,光电,半导体,阴极,性质。
光电压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邓万源[1](2018)在《电荷转移态激子行为对有机太阳电池光电流和光电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是一种无污染、可再生、低成本的清洁能源技术,在解决日益严重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这种全球化问题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有机太阳电池作为光伏技术的一个分支,具有可溶液加工,材料来源广,质量轻,可卷对卷印刷等特点。在过去20年,科学家们通过设计新型有机光电材料的以及优化器件制备手段,使有机太阳电池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最高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4%。在材料合成方面,化学家早期致力于设计与合成新型窄带隙给体材料,拓宽薄膜吸收光谱,达到增加器件短路电流的目的。由于明星非富勒烯受体ITIC的出现,近叁年来,化学家则基于ITIC,不断改进非富勒烯受体的光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为制备高性能非富勒烯太阳电池不断提供新的思路。在器件优化方面,科研人员主要通过界面修饰,活性层形貌调控来改进器件性能,主要包括热退火,溶剂退火,使用添加剂等手段。不论是通过使用新型光电材料还是改善本体异质结形貌来提高器件能量转换效率,都会涉及到器件内部物理机制的变化。本文围绕本体异质结中电荷转移态激子行为,阐述器件性能受光电材料以及工艺手段影响的原因。本文第二章,我们基于DPPZnPor-TBO:PC_(61)BM太阳电池研究了溶剂蒸气退火过程中“薄膜形貌-激子行为-器件性能”叁者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DPPZnPor-TBO结晶强度与相分离尺寸随溶剂蒸气退火时间增加单调递增,使光生激子在给体/受体界面处获得更高的激子拆分效率,大大抑制了孪生复合。给体与受体的结晶强度的提高,使得空穴与电子分别在给体/受体中获得了更长的有效输运通道,从而提高了器件的电荷输运能力。本文第叁章,通过溶剂蒸气退火方式优化了DPPEZnP-THD:PC_(61)BM小分子太阳电池,制备得能量转换效率高达9.41%的器件,为当时世界最高能量转换效率的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之一。通过对比溶剂蒸气退火处理前后器件的电荷转移态激子拆分效率以及载流子孪生/非孪生通量,发现了溶剂蒸气退火处理使器件光电流增加但是光电压下降的原因。计算出溶剂蒸气退火前后器件的辐射复合能量损耗?V_(rad)分别为0.19 eV和0.23eV。通过器件电致发光量子效率EQE_(EL)计算出溶剂蒸气退火前后器件的非辐射复合能量损耗?V_(non-rad)分别为0.24 eV和0.31 eV。表明溶剂蒸气退火处理使器件额外产生的辐射复合与非辐射复合能量损耗分别为0.04 eV和0.07 eV。这正是溶剂蒸气退火处理导致DPPEZnP-THD:PC_(61)BM小分子太阳电池开路电压产生110 mV损耗的原因。本文第四章,我们基于PBDB-T:IT-M本体异质结,制备了能量转换效率达到11.4%(V_(OC)=0.92 V;J_(SC)=17.3 mA·cm~(-2);FF=71.6%)的非富勒烯太阳电池。相比之下,以富勒烯衍生物作为受体的PBDB-T:PC_(71)BM太阳电池能量效率仅为5.66%(V_(OC)=0.80 V;J_(SC)=12.3 mA·cm~(-2);FF=57.5%)。为了探索富勒烯/非富勒烯能量损耗来源,我们通过电致发光光谱测量确定PBDB-T:PC_(71)BM和PBDB-T:IT-M太阳电池的电荷转移态激子拆分能量损耗q?E_(cs)分别为0.48 eV和0.32 eV;通过对辐射复合通量进行计算得到PBDB-T:PC_(71)BM与PBDB-T:IT-M太阳电池q?V_(non-rad)分别为0.34 eV和0.25 eV。(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0)
桑丽霞,蔺佳,葛昊,雷蕾[2](2017)在《利用强度调制光电流/光电压谱研究碳点/KOH电解液界面的动力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强度调制光电流谱(IMPS)和强度调制光电压谱(IMVS)技术研究在光电分解水制氢体系中碳点光阳极与KOH电解液界面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光强在30–90 m W·cm~(-2)范围内,界面的电子传输时间(τ_d)、电子寿命(τ_n)、电子扩散系数(D_n)、电子扩散长度(L_n)均没有变化;当光强增加到110和130 m W·cm~(-2)时,τ_d和τ_n延长,而D_n减小。实验表明,不同于Ti O_2/电解液等界面,碳点光电极/电解液界面中碳点电极存在的缺陷少,因此电子主要以无陷阱限制扩散方式传输为主。且在30–130 m W·cm~(-2)的光强范围内,与τ_d和τ_n相关的载流子收集效率(η_(cc))相近。(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石将建,罗艳红,李冬梅,吴会觉,孟庆波[3](2016)在《可调制的瞬态光电压/光电流测量系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n opto-electro-modulated transient photovoltage/photocurrent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With this system,the microscopic charge transport,recombination,storage properties of a general solar cell under different steady-state bias voltages and light illuminations can be probed.The cap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is system are carefully checked by electric circuit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comparisons.This system helps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electric field and interface structure on the charge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junction-type solar cells,such as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and planar perovskite solar cells.Further,it also has distinctive advantages in probing microscopic charge processes behind the macroscopic hysteresis in the perovskite solar cell by in-situ measurement,which may give important experimental evidences for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physical mechanisms.Thus,this modulated electrical transient method can be an effectiv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for the investigations of general and specific charge processes in various photoelectric systems.(本文来源于《第叁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5-21)
刘冬,邬建敏[4](2014)在《基于多孔硅光电压效应的生物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导体在光照时会产生电子和空穴电荷的分离,电荷迁移至材料表面后将引起表面电势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光电压。[1]多孔硅材料具有能带间隙较小,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均匀、孔隙可调,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有望成为光电压生物传感的新型材料。[2]我们发现多孔硅的比表面积以及孔道分布有利于光电压的产生。通过研究发现,多孔硅表面状况的改变,对光电压有很大的影响。利用氧化、长链羧酸、贵金属等对多孔硅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后,不但可显着提高多孔硅材料的光电压响应,还增加了多孔硅材料的稳定性。基于这些特性,对多孔硅表面进行生物修饰后,可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光电压传感分析。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多孔硅材料的半导体特性,同时将纳米孔道效应和光电压结合,有望形成一种新的生物传感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期刊2014-08-04)
王弋,张平,付立民,艾希成,张建平[5](2014)在《利用瞬态光电压技术测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光阳极的电荷收集效率及“电流密度-电压”曲线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因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制备简单等优势,而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在这类太阳能电池中,电子在光阳极中的传输与电荷复合损失之间的竞争关系,直接影响了最终的光电转换效率。本工作中,我们利用瞬态光电压(TPV)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两类具有不同电子寿命的DSSCs,定量地获取了不同光电压下的电荷收集效率,发现电子在介孔中的传输明显快于其与电解质之间的复合。基于二极管标准方程,我们模拟了"电流密度-电压"的特征曲线,发现电子传输过程中的复合损失可以忽略不计,电荷复合主要来自于负载上的电压降引起的"正偏复合电流",电子寿命的提高则反映在理想因子的增大(即整流性的提升)。我们的结果显示:抑制电荷复合损失,将显着提高器件效率;而仅仅优化电子的传输速率,对器件性能提升的作用不大。本工作将为DSSCs光阳极形貌结构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一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5-24)
刘伟庆,胡林华,霍志鹏,戴松元[6](2009)在《强度调制光电流谱/光电压谱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强度调制光电流谱/光电压谱(IMPS/IMVS)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综述了IMPS/IMVS在各个领域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和半导体电极中电子传输动力学研究方面的应用,评述了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存在的争议,并对IMPS/IMVS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09年06期)
郑晓燕[7](2009)在《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瞬态光电压及磁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由于其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十年来一直是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然而,以现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寿命,仍旧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化的要求。由于人们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过程的基本物理机制以及影响这些过程的因素的认识有限,很多问题尚不清楚,阻碍了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改良过程,限制了能量转换效率和寿命提高。我们的研究基于小分子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磁效应以及界面拆分两个方面进行实验研究,从而推进对激子过程的认识。在界面拆分方面,我们利用瞬态光电压的测量方法研究了ITO/pentacene界面拆分的情况。发现在室温下,ⅠTO/pentacen界面没有可观察到的界面拆分,并且该结果与内建场的方向以及并五苯厚度无关。变温的光谱实验进一步表明并五苯的激子发光行为和无机半导体中的激子类似,在室温下易于转变成自由载流子,这可能也进一步降低了ITO/pentacen界面的激子拆分。在磁效应方面,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与有机发光器件一样,对于磁场的调制有着一定的响应。在外磁场1500Oe的调制作用下,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上升了约2.5%,开路电压所受影响较小,约为0.2%;磁场对器件的暗态电流无影响。也就是说,器件的光电流在磁场的作用下随着磁场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可以认为,磁场对于太阳能电池中的激子过程起到了调制作用,从而最终调制了整个器件产生光电子的效率。相信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分析会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清楚单叁线态激子受磁场作用的情况。除此之外,本文工作还利用Matlab程序数值模拟有机太阳能电池并优化膜系结构,以指导实验工作的开展。(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05-14)
任浩[8](2009)在《GaAs材料光电压谱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负电子亲和势砷化镓(GaAs)光电阴极具有量子效率高,暗发射小,发射电子能量分布及角分布集中,长波阈可调,长波响应扩展潜力大等优点,在近几十年中取得了迅猛发展,并在微光夜视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目前在激活前对GaAs半导体材料参数的测试和评估比较困难,如何通过非破坏性的、设备相对简单的测试方法对GaAs材料参数测试是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一原因入手结合项目开展了GaAs光电阴极表面光电压测试和扩散长度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GaAs光电阴极的发展和应用,分析了光电压谱测试技术在GaAs光电阴极材料测评中的优越性与可行性,阐述了表面光电压的产生以及表面光电压测试技术的原理,论述了对GaAs光电阴极的扩散长度进行测试的方法。其次,对GaAs光电压谱测试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改进,重点对光源系统、信号采集部分和测试软件进行了改进。设计定做了石英光纤束,提高了传光效率;利用串口通信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的数据交换,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编写了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模块,最终实现了对GaAs光电阴极基片材料的光电压谱的测试和分析。最后,利用研制的光电压谱测试系统对GaAs光电阴极基片材料进行了测试分析,给出GaAs光电阴极光电压谱的测试结果和扩散长度的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李辉[9](2008)在《GaAs光电阴极材料光电压谱测试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负电子亲和势砷化镓(GaAs)光电阴极具有量子效率高,暗发射小,发射电子能量分布及角分布集中,长波阈可调,长波响应扩展潜力大等优点,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在近几十年中取得了迅猛发展,并在微光夜视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在GaAs光电阴极的研究中,能否建立有效严格的监测系统将对GaAs光电阴极的研究进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正是从这一原因入手结合项目开展了GaAs光电阴极表面光电压测试技术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GaAs光电阴极的发展和应用,并研究国内外对GaAs光电阴极材料测评的现状,分析了光电压谱测试技术在GaAs光电阴极材料测评中的优越性与可行性。其次,介绍GaAs光电阴极的结构与激活,及评价其性能的参量,并介绍当前测评光电阴极性能参量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光电压谱测试技术及光电阴极材料的光电压谱,论述了通过光电压谱测试光电阴极性能参量的原理。最后,介绍GaAs光电阴极光电压谱响应测试仪的研制。(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6-01)
郑文琦,单凝,李艳彩,法焕宝,王杏乔[10](2007)在《羟基卟啉化合物的电化学、顺磁共振及时间分辨光电压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循环伏安法、电子顺磁共振谱和时间分辨电压光谱研究了羟基取代基数目和位置的不同对羟基苯基卟啉化合物的电化学、电子顺磁共振和时间分辨光电压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在卟啉环上进行的.卟啉周边取代基数目的增加使得卟啉共轭体系平均电子云密度增大,导致体系易氧化而难以还原.对称性增强可能使卟啉化合物的半波电位值向正方向移动,羟基取代基的给电子效应对于卟啉化合物电化学性质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常态下卟啉分子没有EPR信号,在光的激发下,卟啉分子由原来的逆磁性分子变成顺磁性的激发叁重态分子,这种激发叁重态分子在分子轨道上具有两个未成对电子,这两个电子相距很近,彼此之间发生很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电子,它的g值随卟啉共轭体系平均电子云密度增大而变大.时间分辨光电压是由分子中的自由光声载流子的存在而产生的,光电压的衰减与分子结构密切相关,它们的电荷分离速度基本上随卟啉周边羟基取代基数目的增加而减慢.(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11期)
光电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强度调制光电流谱(IMPS)和强度调制光电压谱(IMVS)技术研究在光电分解水制氢体系中碳点光阳极与KOH电解液界面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光强在30–90 m W·cm~(-2)范围内,界面的电子传输时间(τ_d)、电子寿命(τ_n)、电子扩散系数(D_n)、电子扩散长度(L_n)均没有变化;当光强增加到110和130 m W·cm~(-2)时,τ_d和τ_n延长,而D_n减小。实验表明,不同于Ti O_2/电解液等界面,碳点光电极/电解液界面中碳点电极存在的缺陷少,因此电子主要以无陷阱限制扩散方式传输为主。且在30–130 m W·cm~(-2)的光强范围内,与τ_d和τ_n相关的载流子收集效率(η_(cc))相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电压论文参考文献
[1].邓万源.电荷转移态激子行为对有机太阳电池光电流和光电压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8
[2].桑丽霞,蔺佳,葛昊,雷蕾.利用强度调制光电流/光电压谱研究碳点/KOH电解液界面的动力学行为[J].物理化学学报.2017
[3].石将建,罗艳红,李冬梅,吴会觉,孟庆波.可调制的瞬态光电压/光电流测量系统(英文)[C].第叁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4].刘冬,邬建敏.基于多孔硅光电压效应的生物传感器[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2014
[5].王弋,张平,付立民,艾希成,张建平.利用瞬态光电压技术测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光阳极的电荷收集效率及“电流密度-电压”曲线的模拟[C].第一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6].刘伟庆,胡林华,霍志鹏,戴松元.强度调制光电流谱/光电压谱及其应用[J].化学进展.2009
[7].郑晓燕.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瞬态光电压及磁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9
[8].任浩.GaAs材料光电压谱特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
[9].李辉.GaAs光电阴极材料光电压谱测试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10].郑文琦,单凝,李艳彩,法焕宝,王杏乔.羟基卟啉化合物的电化学、顺磁共振及时间分辨光电压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