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域论文_李振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息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息,灰色,区间,系统,相对主义,模型,理论。

信息域论文文献综述

李振华[1](2018)在《构建吉林移动管理信息域快速开发与集成流程管理云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构建面向未来的吉林移动流程管理云平台为目标,以"提升用户体验"为导向,以"五化一体"一站式服务为指引,论文从提升用户体验、统一架构标准、破解资源困局、落实敏捷开发要求、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等五方面切入,结合管理信息域现状和未来演进趋势,构建有吉林移动特色的快速开发与集成的流程管理云平台。(本文来源于《信息系统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吕文隆,庄伟晨,齐锋,冯儒飞[2](2017)在《浙江农宅平面信息域统计分析——以绍兴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长叁角地区农宅平面尺寸在宏观区域上的统计规律,基于Google Earth探向功能,以长、宽作为农宅平面尺寸的标示参量,应用频数统计法分析农宅长、宽在环向及径向分析路径上的频数分布特征。统计结果表明:不管是在环向,还是在径向上,农宅长度都是以3到4个自然开间尺寸的占比最大,农宅宽度都是以2到3个自然开间尺寸的占比最大;在环向上,各区域农宅长度、宽度的频数分布较为相似,且其主要占比区间相对稳定,农宅长度在3到4个自然开间尺寸所占比例约为51%,宽度以2到3个自然开间尺寸为主,其比例为70%左右;在径向上,各区域农宅平面尺寸在各开间的比例差异较大。上述方法与结论对区域视角下的农宅节能潜力分析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策略等问题的研究具有方法借鉴与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7年06期)

张琳[3](2017)在《夏佩尔信息域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达德利·夏佩尔(Dudley Shapere 1928~)是当代美国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国内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他是新历史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他在接受访谈时却提出:“我不是新历史主义者。”(1)夏佩尔在“伊利诺会议”(2)上阐述的信息域理论在西方科学哲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着名科学哲学家F·萨佩等人称赞这个方法论“很有发展前途”,标志着“新的方向”,甚至断定“关于科学增长的哲学研究,将日益汇合到夏佩尔理论所体现的总方向上”。(3)为了重建科学的合理性,夏佩尔在分析和批判逻辑经验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科学观之后,对于历史主义引起的非理性主义的危机进行了彻底的反思,提出了“信息域”(domain of information)理论。“信息域”理论是夏佩尔科学哲学的核心内容。它所构建的理论体系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科学发现的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说明。信息域理论和背景信息理论是夏佩尔科学哲学的思想基础。背景信息是信息域的理由,信息域必须建立在背景信息的基础上。科学实在论思想和真理观都是在信息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信息域理论的论证也体现了他的实在主义立场。夏佩尔以信息域与背景信息为基础构建了融汇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的真理观。在科学哲学发展处于徘徊不定的转折时期,夏佩尔通过信息域理论对科学合理性的解释为科学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研究方向和思路。本文从“信息域”理论出发来把握夏佩尔科学哲学中的合理性,进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夏佩尔的整个科学哲学思想,并探究它对科学哲学发展以及对科学事业发展的影响,以及这一理论中存在的偏颇之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夏佩尔的“信息域”理论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对夏佩尔信息域理论的产生机制进行分析。夏佩尔在何种背景下提出“信息域”理论?首先是在逻辑经验主义的长期统治与历史主义的反叛之后,科学哲学家们发现预设主义与相对主义都不是科学发展的合理趋势,而相对主义更是直接导致了非理性主义的盛行。为了恢复科学的合理性,夏佩尔提出信息域理论,对历史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进行批判。其次,夏佩尔信息域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对大量科学史和科学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的,他在论证信息域理论的过程中大量运用案例分析和具体怀疑的方法。最后,夏佩尔在与其他新历史主义者的交流与争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其中,劳丹作为新历史主义者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对夏佩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夏佩尔信息域的主要内容。夏佩尔提出信息域概念代替了传统的“观察与理论”关系的区分,从信息域的概念理解,信息域的形成演化,以及信息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夏佩尔的信息域理论进行深刻而具体的分析,寻求其中对科学发展合理性的论述。第叁部分主要从实在论的角度对夏佩尔的科学哲学进行分析,夏佩尔的信息域理论体现了他的科学实在论的本质,从实在论的界定及与夏佩尔相关的实在论者理论的分析,突出夏佩尔的实在论是独具特色的实在论。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夏佩尔信息域理论的意义和局限。夏佩尔信息域理论的提出不仅为解决科学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带来了生机,还促进了具体科学发现的产生。信息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色彩,把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引导到唯物主义的道路上。同时,也指出了夏佩尔信息域理论存在的一些缺陷。(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0)

童明余,周孝华,曾波[4](2015)在《基于信息域和认知程度的改进区间灰数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灰色预测模型的建模对象已从实数序列拓展至灰数序列,如何构建以灰数为建模对象的灰数预测模型是灰数预测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区间灰数的"信息域"和"核"两个定义出发,计算信息域和认知程度序列,分别构建两个序列的DGM(1,1)模型,结合两个模型推导出区间灰数的上界和下界序列的预测模型,在不损失已有信息的前提下,避免灰数间的代数运算,实现区间灰数的模拟和预测。(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5年18期)

邵洁[5](2014)在《基于信息域理论的大学生信息获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域的概念是由Diane Sonnenwald在1999年提出的,是指用户根据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定位一个假想的领域,就是使用者根据其感知的重要性将信息来源依次放置的一个想象空间。情境、状况、社会网络是构成信息域概念的核心要素。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域理论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信息域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学术贡献做出总结。本文的核心部分是基于信息域理论的大学生信息获取行为的调查设计,选取了叁个大学,分别选取文科生、理科生、艺术生叁个不同科类的大学生,对他们遇到基本相同的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时获取信息资源的顺序进行采访。根据对采访结果进行分析,探寻其信息获取的规律性,绘制出信息域图,得出不同科类学生信息获取的偏好。最后从构成信息域的叁个方面,归纳出大学生信息获取行为的影响因素,给出大学生和实际服务机构一些意见,提高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4-05-01)

董宏平,刘利雄[6](2014)在《互信息域中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方法该方法使用原始自然图像及其对应的规范化亮度图像和局部标准差图像作为输入,利用自相关互信息对输入图像邻近像素间的相关性进行量化,并引入多尺度分析得到图像在两个尺度上的互信息特征,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在LIVE图像数据库上训练学习,从而对多类失真图像进行客观质量评价。结果在LIVE图像数据库中对本文算法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与人眼主观评价结果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高达0.93,总体分类准确率达到79%,性能足以与当前主流的全参考、无参考方法相竞争。结论本文方法有别于传统的基于变换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将着眼点放于自然图像邻近像素之间的固有联系上,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由于没有使用图像变换并从全局域进行考虑,本文方法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凌艳香,陈洪辉[7](2013)在《指挥信息系统信息域一体化能力指标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体化能力是指挥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保证,也是满足信息化战争要求的有效途径。根据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指挥信息系统的新需求,将指挥信息系统信息域一体化能力划分为全域获取、无缝传输、协同处理以及信息共享4种能力。采用指标分析法构建了系统信息域一体化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利用数学建模理论,对每个指标进行了定性或定量的研究。通过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了系统信息域一体化能力的评估流程。(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3年04期)

杨德岭,刘思峰,曾波[8](2013)在《基于核和信息域的区间灰数Verhulst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Verhulst模型的建模对象仅局限于实数序列这一缺陷,对Verhulst模型进行了拓展.首先,对"灰度不减"公理进行延伸,得到了"信息域不减"的推论;然后,构建核序列的Verhulst模型,并以信息域不减推论为依据、以核为中心推导区间灰数上(下)界的时间响应式;最后,通过实例演示了模型的计算步骤.所进行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灰色预测模型理论体系、拓展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范围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13年02期)

张国基,李璇,刘清,张夏衍[9](2012)在《基于广义信息域离散轨迹变换的随机数生成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信息域是所有可表示为二进制编码的数字信息构成的空间.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广义信息域离散轨迹变换的随机数生成器.该生成器将广义信息域作为熵源空间,把用户选择的数字信息作为熵源输出,在对熵源输出进行重构处理的基础上使用离散轨迹变换方法生成随机数.本文提出的生成器在平衡度、周期和抗碰撞等性能上均表现优良,并通过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测试证明其具有理想的随机性,可以供用户快速方便地生成高安全随机数.(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张泽忠,韦芳[10](2011)在《侗歌艺术传承场域的话语空间与信息域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比较的角度,讨论源自于传统的侗歌艺术传承场域话语方式与后现代情境下信息意义拓展及转化之间的关联。分析认为,现代语境下,侗歌艺术传承场域要素构成及其活动空间、话语方式,借助源自于传统的基础性条件和内在性根源,完全有可能让审美主体感知意义世界和审美世界的方式(一种有别于日常生存又植根于日常生存的方式)得以不断生成日臻丰富、完善,且让审美主体的审美自觉性和审美创造力,在现实人化和审美化过程中,转化为后现代情境下渴望意义系统整合和信息域得以拓展的动因。(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信息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长叁角地区农宅平面尺寸在宏观区域上的统计规律,基于Google Earth探向功能,以长、宽作为农宅平面尺寸的标示参量,应用频数统计法分析农宅长、宽在环向及径向分析路径上的频数分布特征。统计结果表明:不管是在环向,还是在径向上,农宅长度都是以3到4个自然开间尺寸的占比最大,农宅宽度都是以2到3个自然开间尺寸的占比最大;在环向上,各区域农宅长度、宽度的频数分布较为相似,且其主要占比区间相对稳定,农宅长度在3到4个自然开间尺寸所占比例约为51%,宽度以2到3个自然开间尺寸为主,其比例为70%左右;在径向上,各区域农宅平面尺寸在各开间的比例差异较大。上述方法与结论对区域视角下的农宅节能潜力分析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策略等问题的研究具有方法借鉴与理论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息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振华.构建吉林移动管理信息域快速开发与集成流程管理云平台[J].信息系统工程.2018

[2].吕文隆,庄伟晨,齐锋,冯儒飞.浙江农宅平面信息域统计分析——以绍兴市为例[J].建筑节能.2017

[3].张琳.夏佩尔信息域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4].童明余,周孝华,曾波.基于信息域和认知程度的改进区间灰数预测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5

[5].邵洁.基于信息域理论的大学生信息获取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14

[6].董宏平,刘利雄.互信息域中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4

[7].凌艳香,陈洪辉.指挥信息系统信息域一体化能力指标体系[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3

[8].杨德岭,刘思峰,曾波.基于核和信息域的区间灰数Verhulst模型[J].控制与决策.2013

[9].张国基,李璇,刘清,张夏衍.基于广义信息域离散轨迹变换的随机数生成器[J].物理学报.2012

[10].张泽忠,韦芳.侗歌艺术传承场域的话语空间与信息域生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论文知识图

海底有不同电阻率构造时空中测量的磁...直流电源掉电下距离保护I~III段的保...球视觉全向立体视觉与本文目提出的全...基于云计算的个人健康信息系统单目标直线跟踪速度误差结构单元搜索示意图

标签:;  ;  ;  ;  ;  ;  ;  

信息域论文_李振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