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基于社会心态视域的人民美好生活探究论文

李娟:基于社会心态视域的人民美好生活探究论文

摘 要:社会心态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存在于人们内心的社会意识呈现,美好生活与良好的社会心态息息相关。基于社会心态的视域探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从五个维度入手,具体包括做好心理学的科普工作,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发展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咨询流派,进入基层社区,针对性开展心理救助服务,加强社会心态预警机制,跨领域合作,提升心理服务效能。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心态;美好生活;心理服务

一、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人民的多层次追求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不同的。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何谓美好生活呢?笔者认为,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人民对幸福多层次的追求,这个多层次也反映了新时代的物质、精神、文化等多维度的较高的发展水平。

1.美好生活一定是物质丰富的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类的发展需求做过分析,他用“层次需求理论”来说明物质的丰富对人类的重要性。层次需求理论指出人类有五种需求,分别是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根据不同的层次递进的,只有先满足了最基础的生理需要,保证人们可以生存,人类才有动力继续去追求下一层次的需要。另外这五种需要也是分为高级和低级,一类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个又可以被称为低级需要,同时他还指出这个低级需要的满足是需要充分的外部条件;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被称为高级需要,高级需要的实现是需要从个体的内部出发并且永无止境的。马斯洛同时还指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层次需要结构是和这个国家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科技水平等息息相关的。通常来说,水平发展比较高的国家的公民对于高级需要的满足感会更强。

邓小平曾说过:“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1]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中国的老百姓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都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美好生活是内心笃定和富足的精神生活

正如马斯洛所指出的那样,高级需要是需要个体从内部去完成,是对自我真正实现的需求,因此高级需求本质上是一种丰富的精神生活需求。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是具有理性的、会去主动追求精神需求的存在。美好生活必定无法或缺内心笃定和富足的精神生活。内心笃定和富足的精神生活不仅是个体实现真正自我的需要,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个体如何获取内心笃定和富足的精神生活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精准的回答,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一个人只有有了充分的获得感,才能有幸福感、安全感,有了幸福感和安全感,内心才能做到笃定和富足。

学界对社会心态的研究众多,社会学、心理学都对这一词语有着不同维度的描述,社会学认为社会心态是“与特定的社会运行状况或重大的社会变迁过程相联系的、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地存在于各类社会体内的情绪、情感、社会认知、行为意向和价值取向的总和”[3]。心理学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社会中多数成员表现出的普遍的一致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并成为影响每个个体成员行为的模板。”[4]

3.美好生活是生态宜人的生活

对水稻进行科学选种也是抗病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一些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不但可提高水稻生长质量,而且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水稻产量。为此,在进行选购水稻种子时应选择无破损包装以及正规商家,并观察种子有没有颜色较深或者发黑,如果有很可能感染了弯孢霉真菌,需要慎重选购,这在较大程度上可预防选种阶段导致的水稻病害,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种植与生长过程中的成活率。

霍尔姆斯的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人与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性,同时也警示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好生活既要以丰富的物质生活为基础,以富足的精神生活为主调,更要以绿色生态的环境为前提。

美国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在其著作《环境伦理学》的第一页中这样写道:“人们的生活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必须要与自然环境发生冲突。”[2]

1.3.4 营养风险指数 营养风险指数(NRI)=1.519×清蛋白(g/L)+41.7×(现体质量/原体质量)。NRI越高,营养风险越低。NRI>100表示无风险,NRI为 97.5~100表示轻度风险,NRI为83.5~97.5表示中度风险,NRI<83.5表示严重风险[9]。

用铁锹及铁耙子进行摊铺后用铝合金刮杠对面层进行找平处理;再采用抹光机进行细致整平、压实,对于不平整的部位进行补料找平后再抹光压实;表面抹光、整平及质感达到要求后,采用透水混凝土专用压实辊对表面再次碾压使其密实度达到要求。表面施工完成后如果边角出现缺边掉角的地方采用手持钢板抹子进行局部的补子压实。

二、美好生活与社会心态息息相关

1.社会心态的内涵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详见表2。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人类历经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缺乏充分的物质;工业文明时代,虽然有充分的物质却让人类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绿色大自然。因此现在更需要强调生态文明,生态的文明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的前提,只有生态宜人的生活才能让人类有更持续和长久的美好生活。

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认知会对个体的社会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要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首先要改变民众的社会认知,加强心理学的科普工作。当前,民众对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咨询了解不多,很多人误以为只有精神病患才需要做心理咨询,致使很多心理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疏导,从而日积月累,形成更大的问题。做好心理学的科普工作,可以从多层次入手,比如,在学校开展心理学课程;在社区组织心理学讲座;在媒体上进行心理学知识的传播。先改变认知,才能改变心态。

2.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是美好生活的社会心理追求

注重塑造积极的社会心态是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并践行着发展和创新的理念。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对社会心态有过直接的论述,但恩格斯在晚年的时候特别指出社会心态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并这样写道“到现在为止只做出了很少的一点工作,因为只有很少的人认真地这样做过”。然而,“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5]。在研究和塑造积极社会心态方面,共产党人早早就做好了各种准备。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一一改造自己的认知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6]在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中也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7]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这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积极的社会心态是指自尊自信,表现出对国家、民族、文化强烈的认同感;理性平和指的是对人对事中正、客观的态度;积极向上指的是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心理学上认为,个体有良好的社会心态,就势必会形成一个非常良好的社会功能。所谓社会功能是指个体在职业、人际、家庭等方面能保持相对稳定且有效的角色。这个良好的社会功能恰恰是一种美好生活的核心。

三、培养良好心态,构筑人民美好生活需从多方面着手

1.做好心理学的科普工作

笔者认同这些内涵的界定,同时认为影响社会心态的因素众多,比如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个体自身的人格结构因素等。因此,结合影响因素,笔者认为,社会心态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存在于人们内心的社会意识呈现。

2.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发展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咨询流派

心理学一直以来都是舶来品,尤其是当前心理咨询的主流学派,包括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行为治疗,甚至后现代的一些流派都是中国人直接从西方“拿来”,“拿来主义”虽然使得心理咨询的体系比较完整,但也使心理咨询缺乏根基,很多心理学的解释太过于西方化,而缺少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这样西化的心理咨询,让中国人很难有更深的体验,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说,集体潜意识才是影响至深的。在新时代,我们更需要让心理学、心理咨询本土化、中国化,结合中国人自身的特点去进行心理咨询,寻找中国人自己的集体潜意识。

3.进入基层社区,针对性开展心理救助服务

社区工作是心理救助服务的最好通道,很多民众都对心理救助服务不了解,也不知道从何处去寻找相关服务,再加上中国国内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刚刚起步,鱼龙混杂,非专业人士难以判断。因此可以利用基层社区,让心理咨询专业人士以社工兼职身份进入基层社区,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救助服务工作。一方面,可以保证进入社区的都是经过考核的专业人士;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心理救助服务的效能。

4.加强社会心态预警机制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口流动的速度也频繁提升,再加上网络信息的迅猛传播、社会心态的感染性等使得社会心态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要做好社会心态预警机制。做好社会心态的预警机制可以多方面多层级联动。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定期进行民情、民意的专项调查,从网络舆情中去分析社会心态的变化和发展;其次可以从社区入手,组织大型心理讲座或者进行心理测验的方式,了解民情民意,从而判断和分析社会心态的发展脉络。

5.跨领域合作,提升心理服务效能

正如笔者前文所述,社会心态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存在于人们内心的社会意识呈现。这些社会意识是初级的社会意识,是没有经过系统化、科学化的社会意识。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某个事件、某种言论自然发酵而成的,比如,国内近年频发的因为生态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如果可以在这些事件发酵之前进行心理疏导或引导,或许就不至于发生群体性的事件。在西方,有很多成熟的可以借鉴的方式,比如,针对特殊人群进行的强制性心理服务;或者将心理服务的部分次数纳入社会医疗保险之中以及在司法过程中的心理咨询服务;等等。

对钢轨的表面状态而言,在滚筒式校直机上对钢轨进行标准校直,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磨耗,这是因为钢轨在校直过程中会使钢轨体内的内应力增大;在一定的压力机上对钢轨进行适量的校直,则对钢轨波磨的影响程度较轻。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

[2]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马广海.论社会心态:概念辨析及其操作化[J].社会科学,2008(10).

[4]王俊秀.社会心态的结构和指标体系[J].社会心理学,2013(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6.

[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6-10-18).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4932424.html.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9.004.02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依据与破解路径研究”中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JD710013)]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标签:;  ;  ;  ;  ;  ;  ;  ;  ;  ;  ;  

李娟:基于社会心态视域的人民美好生活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