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SAR技术的滑坡与同震形变场演化规律研究 ——以九寨沟地震为例

基于InSAR技术的滑坡与同震形变场演化规律研究 ——以九寨沟地震为例

论文摘要

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对地监测手段,通过主动遥感的形式,利用地基SAR系统、机载或星载SAR系统向地面发射电磁波以此来获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主动式,不受气候条件限制等优点。由于InSA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到高分辨率的地面信息,所以此项技术被广泛用来提取DEM高程数据和监测地表形变。传统的形变测量手段,如GPS测量、水准测量等虽然精度可到毫米级,但需要在区域内布设监测点,如果监测区在一些很危险的地方,则设备根本无法布设;又比如激光扫描等非接触式测量,虽然对地形地势要求低,但受限于天气,有些在夜间甚至无法成像。综上所述,在一些困难地区特别是传统测量方法无法涉及到的区域,如地质灾害频发区或者受灾区,InSAR技术将成为其获取地面信息唯一高效可靠的途径。本次获取的同震形变场位于九寨沟地震震中区域,一般的形变监测手段无法实现。文中利用D-InSAR技术,结合GIS软件,对研究区内滑坡和形变场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研究区内共有5628个滑坡,沿北西—南东向呈带状分布。(2)升轨形变场在北西向显示为一个近似圆形的LOS向沉降区,区内的最大沉降量为20cm;降轨形变场则表现出与升轨截然相反的态势;通过升降轨形变场的对比,初步推断此次九寨沟地震为一次走滑型地震。(3)升降轨剖面同一位置处形变量呈现相反的态势,进一步表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运动形式为走滑型;F1、F2为推断的发震断层,但本论文更倾向于F2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根据升降轨形变场NW—SE走向及F1、F2剖面处的形变量可判断出F2西南侧为主动盘,当F2滑动时,主动盘处的地壳变化最大,这与主动盘处的形变量相吻合。F1、F2断层及周边的形变起伏程度较岷江断裂和塔藏断裂来说更大,周边的滑坡灾害分布也更多。(4)通过分析滑坡与形变场间的响应关系,发现滑坡密度与形变场相似重叠,通过形变场信息可以快速高效识别滑坡,为研究区的滑坡灾害监测与防治工作提供支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InSAR技术发展史研究现状
  •     1.2.2 InSAR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
  •     1.2.3 九寨沟地震发震机制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背景
  •   2.1 研究区位置
  •   2.2 区域概况
  •     2.2.1 地形地貌
  •     2.2.2 地层岩性
  •     2.2.3 地质构造
  •     2.2.4 水文地质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研究
  •   3.1 滑坡概况与滑坡密度分析
  •   3.2 滑坡与地层岩性的关系
  •   3.3 滑坡与断层距离的关系
  •   3.4 滑坡与地形因素的关系
  •     3.4.1 滑坡与高程的关系
  •     3.4.2 滑坡与坡度的关系
  •     3.4.3 滑坡与坡向的关系
  •     3.4.4 滑坡与地形起伏度的关系
  •   3.5 滑坡与河流距离的关系
  •   3.6 滑坡与道路距离的关系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D-InSAR技术的九寨沟地震同震形变场获取
  •   4.1 D-InSAR技术简介
  •   4.2 D-InSAR提取地表形变原理
  •     4.2.1 D-InSAR干涉几何与基线
  •     4.2.2 D-InSAR干涉相位模型
  •   4.3 D-InSAR提取地表形变的方法及流程
  •     4.3.1 D-InSAR提取地表形变的方法
  •     4.3.2 D-InSAR提取地表形变的流程
  •   4.4 D-InSAR提取九寨沟地震同震形变场
  •     4.4.1 数据获取
  •     4.4.2 数据处理流程和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滑坡与同震形变响应关系
  •   5.1 研究区同震形变场分析
  •     5.1.1 同震形变场干涉条纹图
  •     5.1.2 同震形变场图
  •   5.2 研究区同震形变场剖面分析
  •   5.3 研究区同震形变场与滑坡空间分布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肖星光

    导师: 巫锡勇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技术,滑坡分布,地表形变,滑坡影响因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基金: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九寨沟,茂县地质灾害时空演化规律及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分类号: P315.7;P237

    DOI: 10.27414/d.cnki.gxnju.2019.002043

    总页数: 85

    文件大小: 25423K

    下载量: 99

    相关论文文献

    • [1].单幅干涉图像提取震间形变场模拟研究[J]. 测绘科学 2016(03)
    • [2].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同震-震后形变场特征及演化过程[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7)
    • [3].利用InSAR数据的汶川地震形变场提取及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10)
    • [4].两种活动块体模型在地壳形变场分析中的比较[J]. 价值工程 2013(23)
    • [5].日本9.0级地震前后华北形变场变化特征与地震趋势分析[J]. 地震 2012(02)
    • [6].关于重构三维形变场的方法综述[J].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18(00)
    • [7].由多台定点长水管倾斜资料构建形变场时空演化图像的初步尝试及应用[J]. 西北地震学报 2009(01)
    • [8].青藏高原及周边2001年以来三次特大地震引起的形变场分布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0)
    • [9].基于高分遥感影像匹配的露天矿滑坡形变场监测方法[J]. 金属矿山 2018(11)
    • [10].利用附加系统参数的GPS-InSAR综合形变模型建立三维形变场[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04)
    • [11].2008、2009年柴达木盆地地震群InSAR分析及同震形变场反演[J]. 地震地质 2017(03)
    • [12].华北现今三维形变场空间变化的基本特征[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3(01)
    • [13].基于D-InSAR的长宁地震形变场提取与模拟[J]. 测绘通报 2020(05)
    • [14].山东地区近期垂直形变场精细特征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9(02)
    • [15].InSAR干涉形变场远程模拟系统实现与地震地表形变场模拟算例分析[J]. 地震 2009(04)
    • [16].用InSAR研究地面形变场DEM的提取[J]. 城市勘测 2011(02)
    • [17].基于D-InSAR技术的当雄地震形变场提取研究[J]. 测绘工程 2016(08)
    • [18].基于InSAR技术的玉树Mw7.1地震3D形变场解算与分析[J]. 工程勘察 2019(05)
    • [19].汶川M_S 8.0地震前InSAR垂直形变场变化特征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11)
    • [20].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同震干涉形变场定量分析[J]. 自然科学进展 2009(09)
    • [21].2017年伊朗Mw7.3地震震源机制反演及三维形变场获取[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0(02)
    • [22].基于InSAR与多源数据的三维形变场获取研究与应用[J]. 国际地震动态 2015(08)
    • [23].ScanSAR干涉测量汶川地震形变场[J]. 测绘科学 2013(06)
    • [24].基于InSAR与GPS观测的汶川同震垂直形变场的获取[J]. 地震地质 2014(03)
    • [25].DInSAR技术监测玉树地震同震形变场的研究[J]. 测绘工程 2011(06)
    • [26].三峡重庆地区形变场及构造应力场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02)
    • [27].尼泊尔M_W7.8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及断层滑动分布[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01)
    • [28].基于ALOS-2数据的2015年6.5级皮山地震同震形变场反演[J]. 测绘 2017(02)
    • [29].基于多视线向D-InSAR技术的三维同震形变场解算方法研究及应用[J]. 国际地震动态 2012(10)
    • [30].基于D-InSAR技术的玉树M_S7.1地震同震形变场提取与分析[J]. 地震 2011(03)

    标签:;  ;  ;  ;  ;  

    基于InSAR技术的滑坡与同震形变场演化规律研究 ——以九寨沟地震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