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遗传图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图谱,性状,标记,多态性,霜霉病,泡桐,农艺。
分子遗传图谱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杨,王娟,赵振利,范国强[1](2019)在《泡桐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为母本、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为父本进行正反交,以杂交获得的子一代(F1)构建泡桐连锁图谱的作图群体,选取限制性内切酶EcoRI对185个样品的基因组进行酶切,利用Illumina Hiseq2000测序平台进行RAD测序建库,以白花泡桐基因组为参考,采用SOAP2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利用筛选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对该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使用Joinmap version 4.0软件构建泡桐连锁遗传图谱。结果表明:利用RAD测序技术共获得551 894个SNP标记,构建了含20个连锁群的泡桐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的总图距为2 050.77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0.58 cM,图谱预期长度为2 064.29 cM,图谱基因覆盖度为99.35%。本研究构建的泡桐连锁遗传图谱具有高精度和覆盖泡桐基因组完整(构建连锁群数目等于泡桐单倍体基因组染色体的数目)的优点,为泡桐分子育种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于肖夏,南志标,于卓,杨东升,谢锐[2](2018)在《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高丹草遗传图谱构建及相关性状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散穗高粱和红壳苏丹草为亲本,以其杂种F2代的170个分离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Join Map 3.0作图软件构建高丹草遗传连锁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对分蘖数、株高、氢氰酸含量等8个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从120对SSR引物中共筛选出50对多态性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作图群体各单株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26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扩增标记为4.5个/引物。构建出一张由10个连锁群组成的高丹草SSR分子遗传图谱,含181个SSR标记,图谱总长803.13 cM。各连锁群长度在5.8~152.3 cM之间,标记间平均距离4.38 cM,图谱密度较高。在构建图谱的基础上,对高丹草8个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共获得17个QTLs,其中控制茎粗的QTL 4个,控制叶宽的QTL 3个,控制叶片数、叶长、分蘖数和穗长的QTL各2个;控制株高和氢氰酸含量的QTL各1个。这些QTL位点分布于高丹草SSR遗传连锁图谱的其中8个连锁群上,其遗传贡献率的范围为12.5%~25.6%。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高丹草重要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功能分析,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6期)
代畅[3](2018)在《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构建小麦遗传图谱》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图谱在作物的遗传改良、加快育种进程和功能基因定位与克隆的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标记被开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给育种带来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本研究以川麦42与川农16杂交后自交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和Syn-SAU-1与叁雌蕊突变体(TP)杂交后的F_2群体为材料,采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整合前人的分子标记,构建了两张小麦的遗传图谱,具体结果如下:1.利用585对EST-SSR引物对川麦42和川农16及其杂交后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PCR扩增,其中有555对引物有扩增产物,有效率为94.87%;其中69对引物在两个亲本中表现出多态性,多态率为11.79%。2.通过Joinmap4.0作图,获得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遗传图谱,该图谱共包含14个连锁群,由168个标记组成,包括73个FSRAP标记,75个SSR标记,20个EST-SSR标记,覆盖基因组长度1680.2cM,标记间平均距离10cM。EST-SSR标记共20个,在1B染色体上分布最多,有4个;1A,4A上各2个,3A、5A、6A、7A、2B、3B、4B、5B、3D、6D、7D上各一个。3.利用230对SSR引物对叁雌蕊突变体(TP)和Syn-SAU-1及其杂交后的F_2群体进行了PCR扩增,共检测出710个等位变异位点,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3个变异位点,具有多态性的差异位点在D组(74.0%)分布最高,B组其次(60.5%),A组最低(59.7%)。4.利用317对EST-SSR引物对叁雌蕊突变体(TP)和Syn-SAU-1及其杂交后的F_2群体进行PCR扩增,其中60对引物表现多态性,占所用EST-SSR引物的18.92%。利用上述SSR标记和EST-SSR标记,以TP×Syn-SAU-1的F_2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小麦的遗传图谱,该框架图谱包含5个连锁群,由26个标记组成,包括9个SSR标记,17个EST-SSR标记,覆盖基因组长度1023.7cM,标记间平均距离39.37cM。(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林明睿[4](2017)在《甜叶菊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其分子标记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甜叶菊是原产于南美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甜叶菊生产国和出口国,有关甜菊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以及改良跟不上生产的需求。RAD-seq技术可以摆脱参考基因组的限制,并能快速鉴定出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s),非常适合大群体的研究。本研究以甜叶菊大叶亲本和小叶亲本杂交产生F_1分离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高通量RAD-seq技术大规模地分离甜叶菊SNP分子标记;我们采用GATK等软件进行群体SNP的检测,共开发出亲本多态性位点378,285个,并完成子代的基因分型;经过异常碱基检查、完整度过滤、偏分离标记过滤3个步骤,对检测的SNP标记筛选;对筛选后得到的高质量遗传标记,使用Joinmap4.0进行连锁群划分,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标记排序,排序后使用smooth算法对标记进行校正及推断,然后去除校正后出现的相似度为1的标记位点,使用Joinmap4.0回归算法对标记进行排序,采用Kosambi函数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甜叶菊高密度遗传图谱。结果表明,父本图总标记数为2,521,遗传距离1,632cM,平均距离0.65cM,最大遗传间距9.34cM;母本图总标记数为3,363,遗传距离1,367cM,平均距离0.41cM,最大遗传间距6.06cM;整合图谱连锁群标记5,839个,总遗传距离为1,921cM,平均距离为0.33cM,最大遗传间距为9.35cM。最后再绘制相邻标记间连锁关系的热图,评价标记间连锁关系。构建甜叶菊高密度遗传图谱,为下一步发掘与甜菊重要性状有关的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奠定了基础,为特种经济作物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开辟一条道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7-02-21)
谢立峰,李烨,李景富,李宁[5](2016)在《茄子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果实性状的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茄子(Solanum melongena)材料09-101-M和10TL-102-F4-1的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构建总长度为991.7c M、共包含16个连锁群157个位点、平均图距为6.32 c M的遗传图谱。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共检测到18个与茄子果实性状相关的QTLs,其中10个为主效QTLs,8个QTLs在两年两点的实验中能够被重复检测到。在所有QTLs中,控制果重的QTL fw1.1的效应值最大,为23.8%–31.6%,被定位在LG01(E09)上E25M34–E33M57b区域内;果长、果径与果重显着相关,且控制果长、果径与果重的QTL位于同一连锁群的相同区域。(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潘玉玲,赵琦,宋振巧,王建华[6](2016)在《丹参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前期研究为依托,利用丹参EST-SSR分子标记法进一步构建丹参高密度遗传图谱,为丹参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新品种等研究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利用紫花丹参74(母本)×白花丹参18(父本)两个品系杂交所得到的F1代植株,对41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及多态性筛选,结合前期研究得到的标记数据,利用Joinmap 4.0作图软件进行数据整合构建图谱。结果:用2个亲本共筛选了411对EST-SSR引物,共有328对引物有稳定的扩增产物,得到多态性引物164对。结论:最终构建了一张包含150个分子标记的高密度丹参遗传连锁图谱。(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6年07期)
石广丽[7](2016)在《山葡萄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霜霉病抗性QTL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霜霉病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霜霉病菌(Psedoperonospora cubensis)引起的。生产上多数栽培葡萄品种易感染霜霉病,而葡萄属野生种中存在许多抗霜霉病基因资源,其中原产于我国的山葡萄(V. amurensis Rupr.)资源中具有高抗霜霉病的类型。本试验利用‘北冰红’自交后代群体作为试验材料,构建了山葡萄遗传连锁图谱,并结合课题组前期所构建的葡萄遗传连锁图谱,在两个群体中开展葡萄霜霉病的抗性鉴定,并进行霜霉病抗性的QTL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北冰红’葡萄为试材,通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了山葡萄的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后的SSR-PCR反应的体系为总体积161μL,包括lOng DNA, l.Oμmol-L-1引物,O.16mmol·L-1的dNTP,1U的Taq聚合酶和1.6μL 10×buffer(含Mg2+ 3.2mmo1·L-1)。2.利用筛选出的SSR引物对‘北冰红’自交后代群体进行扩增,结合课题组前期在‘北冰红’上研究获得的278个SRAP标记位点,应用joinmap3.0作图软件成功构建出了‘北冰红’的遗传图谱。最终所构建的葡萄遗传连锁图谱包含382个分子标记,形成19条连锁群,覆盖总图距2039.1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5.3cM。3.利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对171株‘北冰红’自交后代以及149株‘红地球×双优’杂交后代进行霜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亲本‘北冰红’表现为抗病,其自交后代中有41株表现为免疫型,占群体总数的24.0%;46株高抗型,占群体总数的26.9%;66株抗病型和18株感病型,分别占群体总数的38.6%和10.5%。‘红地球’和‘双优’分别表现为感病型和高抗型,其杂交后代中有4株表现为免疫型,占群体总数2.8%;20株高抗型,占群体总数的14.1%;90株抗病型,占群体总数的63.4%;24株感病型和4株高感型,分别占群体总数的16.9%和2.8%。4.应用MapQTL 5.0定位软件进行葡萄霜霉病抗性位点QTL定位,结果显示在葡萄遗传连锁图谱中共得到12个与霜霉病抗性相关的位点。其中在‘北冰红’图谱中定位得到3个QTL位点,主要位于LG4, LG11和LG16连锁群上;在‘红地球’中定位得到2个QTL位点,主要位于LG7和LG15连锁群上;在‘双优’上定位得到3个QTL位点,主要分布在LG7和LG16连锁群上;在‘红地球’与‘双优’整合图谱上得到4个QTL位点,主要分布在LG7和LG15连锁群上。(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李志强[8](2016)在《芒果杂交F1代的遗传多样分析及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芒果是世界五大热带水果之一,素有“热带水果之王”的美称。其口味甜美,富含维生素A前体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另外,芒果叶、芒果核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成分,是重要的植物药材。我国是世界第七大芒果生产国,但是在芒果育种方面远落后于印度、美国等主产国。芒果为高度杂合体,其杂交、诱变育种难度大,且耗时费工,育种效率较低。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研究中,可极大提高育种的工作效率。本研究以芒果品种贵妃和金煌及其98株杂交F1代群体为材料,利用SRAP、 AFLP和ISSR叁种分子标记构建芒果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并从DNA水平上对其杂交后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对400对SRAP引物、56对AFLP引物和100对ISSR引物进行筛选,有51对SRAP引物、8对AFLP引物和15对ISSR引物表现出较好的多态性和稳定性。对其进行扩增分析,共得到512条多态性条带。其中SRAP标记多态性条带279条,AFLP标记多态性条带212条,ISSR标记21条。(2)利用Joinmap4.0软件对获得的512个多态性标记进行连锁分析,构建了一张包含149个SRAP标记、90个AFLP标记和6个ISSR标记的芒果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33个连锁群,总长1561.1cM,含245个多态性标记,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6.37cM。(3)利用NTSYS2.10e对该芒果杂交后代群体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0.84,杂交后代中存在丰富的变异,尤其是10号和60号。在杂交后代群体中,有41份杂交后代表现出偏贵妃亲本遗传,42份杂交后代表现为偏金煌亲本遗传,有15份材料与亲本的遗传图距较大,表现出较强的变异。(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6-05-01)
贾庆麟[9](2016)在《柱花草EST-SSR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图谱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引入我国海南岛,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一种热带牧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作为牲畜的饲草,同时具有保持水土,调节生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标记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作物的遗传育种、生物学研究中。然而,柱花草的遗传背景研究较少,分子标记的缺失都严重阻碍了柱花草的分子育种以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本实验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的EST序列,开发了2008对EST-SSR分子标记,通过F2群体构建遗传图谱,旨在揭示柱花草的遗传背景。主要结果如下:1.为获得有效的分子标记,并应用于柱花草的遗传学研究中。本实验基于柱花草转录组测序获得的36558条EST序列,利用MISA和PRIMER 3.0软件进行EST-SSR标记开发,对所开发的2008对标记进行特征分析,然后从中随机合成523对SSR标记并对其有效性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2008对新开发的标记中,主要重复类型是二核苷酸、叁核苷酸,分别占30.50%和50.33%,在二、叁核苷酸中的优势重复类型分别为AG/CT,AAG/CTT。2.在随机合成的523对引物中,472对引物都有扩增产物,扩增效率达到90.25%,其中有多态性的引物179对,占可扩增引物的37.92%,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利用新EST-SSR标记分析表明2份F1单株均为真杂种,并对F2群体单株进行基因型鉴定。3.以马弓形柱花草为父本,柱花草1979为母本,通过人工杂交获得F1代单株,通过F1代自交构建Fz代群体。利用新开发的EST-SSR标记对F2代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通过Mapmarker 3.0软件构建柱花草遗传图谱。图谱包括13个连锁群,全长730.1 cM,从90个标记中共标记上57个标记,LOD值为3.0,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2.8 cM。(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6-05-01)
艾小艳,何华平,龚林忠,王富荣,王会良[10](2016)在《桃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红肉性状基因定位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肉桃果肉颜色鲜艳,富含酚类物质和花色苷,抗氧化能力强,营养与保健价值高,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先进的分子标记技术辅助育种是加快红肉桃育种进程的重要手段,而构建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是红肉桃性状快速、定向改良的前提。对近年来国内外桃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红肉性状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旨在为红肉桃品质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分子遗传图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以散穗高粱和红壳苏丹草为亲本,以其杂种F2代的170个分离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Join Map 3.0作图软件构建高丹草遗传连锁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对分蘖数、株高、氢氰酸含量等8个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从120对SSR引物中共筛选出50对多态性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作图群体各单株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26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扩增标记为4.5个/引物。构建出一张由10个连锁群组成的高丹草SSR分子遗传图谱,含181个SSR标记,图谱总长803.13 cM。各连锁群长度在5.8~152.3 cM之间,标记间平均距离4.38 cM,图谱密度较高。在构建图谱的基础上,对高丹草8个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共获得17个QTLs,其中控制茎粗的QTL 4个,控制叶宽的QTL 3个,控制叶片数、叶长、分蘖数和穗长的QTL各2个;控制株高和氢氰酸含量的QTL各1个。这些QTL位点分布于高丹草SSR遗传连锁图谱的其中8个连锁群上,其遗传贡献率的范围为12.5%~25.6%。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高丹草重要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功能分析,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遗传图谱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杨,王娟,赵振利,范国强.泡桐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
[2].于肖夏,南志标,于卓,杨东升,谢锐.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高丹草遗传图谱构建及相关性状QTL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18
[3].代畅.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构建小麦遗传图谱[D].西华师范大学.2018
[4].林明睿.甜叶菊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其分子标记筛选[D].浙江农林大学.2017
[5].谢立峰,李烨,李景富,李宁.茄子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果实性状的QTL定位[J].植物学报.2016
[6].潘玉玲,赵琦,宋振巧,王建华.丹参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J].中药材.2016
[7].石广丽.山葡萄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霜霉病抗性QTL定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
[8].李志强.芒果杂交F1代的遗传多样分析及分子遗传图谱构建[D].海南大学.2016
[9].贾庆麟.柱花草EST-SSR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图谱构建[D].海南大学.2016
[10].艾小艳,何华平,龚林忠,王富荣,王会良.桃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红肉性状基因定位概述[J].湖北农业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