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方程论文_刘文源,申胜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屈服方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方程,塑性,各向异性,轨迹,轴对称,角形,极值。

屈服方程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源,申胜平[1](2015)在《基于演化方程力-化完全耦合的屈服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力学基本定律推导得到了热-力-化耦合进程的演化方程;然后通过扩展von-Mises塑性屈服理论,从演化方程和能量耗散率构建了力-化耦合的屈服条件和流动法则.(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刘正义[2](2014)在《软黏土屈服特性及各向异性屈服面方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软黏土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以及本构模型研究一直是土力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所有天然软黏土变形特性的影响因素中,结构性和各向异性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此外,在基坑开挖、交通荷载及波浪荷载等复杂应力路径下,土载荷多轴施加且伴随着主应力方向的旋转,目前对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及理论研究成果较少,急待丰富与完善。有鉴于此,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从试验研究、规律分析、数学建模叁个方面,研究了杭州原状软黏土的结构屈服特性、各向异性以及主应力轴旋转情况下的变形和强度特性,提出了能够考虑主应力方向变化的结构性黏土的叁维各向异性边界面方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对原状结构性软黏土的屈服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探讨了结构性及各向异性对软黏土变形和强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杭州原状软黏土的一维压缩试验、等压固结叁轴不排水剪切试验以及一系列K0固结叁轴排水应力路径试验,试验研究表明杭州原状软黏土具有明显的结构屈服特性和各向异性,初始状态边界面在p'-q平面上呈并非以K0线为对称轴的倾斜椭圆形状。2.对原生各向异性明显的原状软黏土和基本消除了原生各向异性的重塑黏土,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进行了两种不同b值下主应力轴偏转角不同的不排水定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状黏土的内摩擦角以及归一化强度都随着主应力方向的变化先减小后增加,而重塑黏土变化不明显,说明初始主应力方向变化引起的次生各向异性对软黏土强度影响较小。此外,原生各向异性对土体的应力应变开展有较大影响,对孔压开展模式基本无影响,但会影响孔压开展幅值,各向异性屈服面方程的建立要考虑主应力轴旋转下的原生各向异性。3.建立了能够考虑土体结构性损伤和各向异性以及主应力轴旋转的天然软黏土叁维各向异性边界面方程。在屈服特性及主应力轴旋转效应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边界面方程在偏平面上的形状函数M(θ)进行改进,建立了结构性黏土的叁维各向异性边界面方程,通过对杭州软黏土屈服特性试验结果的拟合,初步验证了该方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3-01)

施维成,朱俊高[3](2008)在《土体双屈服面模型的塑性功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双屈服面模型的概念,塑性应变增量可以看成是2个分部塑性应变增量的合成.作者通过研究,指出塑性功也可以看成是有效应力分别在2个分部塑性应变增量上进行的塑性功分量的合成;使用热力学方法,将每个塑性功分量都转化为自由能增量和耗散能2个部分,因此双屈服面模型的塑性功方程由4个能量分量组成,通过合理确定或假定用分部塑性应变增量表示的塑性功方程就可以得到双屈服面模型的屈服面方程.以改进的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为例,认为塑性功方程由体积硬化引起的自由能增量和耗散能以及剪切硬化引起的自由能增量和耗散能4个能量分量组成,从2个屈服面方程推导了用分部塑性应变增量表示的塑性功方程,对塑性功方程反映的能量转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将自由能释放解释为剪胀时的能量来源,并从该塑性功方程推导出双屈服面模型的2个屈服面方程.(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陈丽红[4](2008)在《基于叁剪屈服准则的材料弹塑性统一本构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进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公式的分段表达,克服双剪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在θ=bθ点上的双重滑移角现象,考虑十二面体单元上所有叁个主剪应力共同作用的叁剪屈服准则建立了材料的弹塑性统一本构方程,该弹塑性统一本构方程适合于服从Tresca屈服准则到Von M ises屈服准则的全部材料。(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赵德文,谢英杰,刘相华,王国栋[5](2004)在《由Tresca和双剪应力两轨迹间误差叁角形中线确定的屈服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π平面上,取Tresca屈服轨迹与双剪应力屈服轨迹之间误差叁角形的几何中线确定新的屈服轨迹,建立了该轨迹在HaighWestergaard应力空间上的应力方程,称此方程为几何中线屈服方程或简称GM屈服准则·证明了单位塑性功率表达式及其对Mises圆的逼近精度·精度分析与算例表明该准则与Mises准则的最大误差不超过2 9%,平均误差仅为0 95%,比MY(平均屈服)准则的逼近精度提高1%,且它是线性的,其轨迹为与Mises屈服轨迹相交的等边非等角十二边形·该准则的单位体积塑性功率表达式也是线性的·(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黄传志[6](2003)在《屈服函数的极值条件——土体极限分析的基本方程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屈服函数表示为应力场与曲面族的函数,由土体处于极限状态的定义,得到了以应力场与滑动面族表示的屈服条件与屈服函数的极值条件,使滑动面(屈服面)的确定有了数学方程式。并证明屈服函数的极值条件也是极限荷载极值的必要条件,在应用上较以应力场表示的屈服条件(摩尔-库仑)更方便,所以是土体极限分析的基本方程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3-10-01)

汤震[7](1995)在《对Mises屈服条件的塑性轴对称变形方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Mises屈服条件,研究了理想刚塑性材料的轴对称变形方程,证明了平衡方程和速度方程都是双曲线型的,并且它们的特征线都和滑移线重合,因此可构造特征线场进行求解。(本文来源于《上海海运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谈惠君,黄早文,陈毓勋,郭芷荣[8](1993)在《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屈服轨迹及参数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平面应力状态条件下,对Hill塑性条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屈服轨迹仍然是椭圆,材料的平面各向异性导致屈服轨迹的相对转动,同时,屈服轨迹相对转动量的大小还与应力主轴与各向异性主轴的夹角有关。文中给出了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屈服轨迹的参数方程。(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1993年05期)

殷有泉,周早生[9](1985)在《岩土介质在屈服面奇异点处的本构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岩土介质和混凝土的弹塑性理论中广泛地使用了奇异屈服面,然而在屈服面的奇异点上本构方程的正确表述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概述了如何利用应变空间表述的伊留辛公设在理论上导出奇异点上的完整的本构关系,并且还给出应用于岩石帽盖模型的一个例子。(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1985年01期)

白家祉,姚荣魁[10](1980)在《《带屈服值的假塑性流体的双曲模式方程与压降计算式》一文的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双曲模式与Herschel-Bulkley模式的对比在《带屈服值的假塑性流体的双曲模式方程与压降计算式》一文中,作者所提出的新模式方程:(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1980年03期)

屈服方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然软黏土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以及本构模型研究一直是土力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所有天然软黏土变形特性的影响因素中,结构性和各向异性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此外,在基坑开挖、交通荷载及波浪荷载等复杂应力路径下,土载荷多轴施加且伴随着主应力方向的旋转,目前对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及理论研究成果较少,急待丰富与完善。有鉴于此,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从试验研究、规律分析、数学建模叁个方面,研究了杭州原状软黏土的结构屈服特性、各向异性以及主应力轴旋转情况下的变形和强度特性,提出了能够考虑主应力方向变化的结构性黏土的叁维各向异性边界面方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对原状结构性软黏土的屈服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探讨了结构性及各向异性对软黏土变形和强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杭州原状软黏土的一维压缩试验、等压固结叁轴不排水剪切试验以及一系列K0固结叁轴排水应力路径试验,试验研究表明杭州原状软黏土具有明显的结构屈服特性和各向异性,初始状态边界面在p'-q平面上呈并非以K0线为对称轴的倾斜椭圆形状。2.对原生各向异性明显的原状软黏土和基本消除了原生各向异性的重塑黏土,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进行了两种不同b值下主应力轴偏转角不同的不排水定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状黏土的内摩擦角以及归一化强度都随着主应力方向的变化先减小后增加,而重塑黏土变化不明显,说明初始主应力方向变化引起的次生各向异性对软黏土强度影响较小。此外,原生各向异性对土体的应力应变开展有较大影响,对孔压开展模式基本无影响,但会影响孔压开展幅值,各向异性屈服面方程的建立要考虑主应力轴旋转下的原生各向异性。3.建立了能够考虑土体结构性损伤和各向异性以及主应力轴旋转的天然软黏土叁维各向异性边界面方程。在屈服特性及主应力轴旋转效应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边界面方程在偏平面上的形状函数M(θ)进行改进,建立了结构性黏土的叁维各向异性边界面方程,通过对杭州软黏土屈服特性试验结果的拟合,初步验证了该方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屈服方程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文源,申胜平.基于演化方程力-化完全耦合的屈服理论[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2].刘正义.软黏土屈服特性及各向异性屈服面方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4

[3].施维成,朱俊高.土体双屈服面模型的塑性功方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

[4].陈丽红.基于叁剪屈服准则的材料弹塑性统一本构方程[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5].赵德文,谢英杰,刘相华,王国栋.由Tresca和双剪应力两轨迹间误差叁角形中线确定的屈服方程[J].东北大学学报.2004

[6].黄传志.屈服函数的极值条件——土体极限分析的基本方程之一[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03

[7].汤震.对Mises屈服条件的塑性轴对称变形方程的研究[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5

[8].谈惠君,黄早文,陈毓勋,郭芷荣.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屈服轨迹及参数方程[J].自然科学进展.1993

[9].殷有泉,周早生.岩土介质在屈服面奇异点处的本构方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85

[10].白家祉,姚荣魁.《带屈服值的假塑性流体的双曲模式方程与压降计算式》一文的实验验证[J].石油学报.1980

论文知识图

试验屈服点与理论曲线对比模型CASM和CASM-hc屈服方程曲线...剑桥模型屈服面轨迹Burland研究了上图...π平面上的双圆弧屈服轨迹在三维屈双圆弧屈服轨迹在叁维形式的屈服方屈服方程在偏平面中的表示(...

标签:;  ;  ;  ;  ;  ;  ;  

屈服方程论文_刘文源,申胜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