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安全预警系统论文-李广德

列车安全预警系统论文-李广德

导读:本文包含了列车安全预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路列车安全预警系统,信息融合,红外线轴,5T

列车安全预警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广德[1](2016)在《基于信息融合的铁路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体系,在运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动车、高铁等先进列车逐渐投入运行生产,给列车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构建现代化的铁路安全预警系统对于提高铁路运输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铁路列车安全预警系统的作用在于及时发现铁路列车的安全隐患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事故描绘、事故解释、事故评价、事故预估、分析决策。现代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构建可以借助于信息融合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将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铁路安全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智能化,对于促进铁路预警系统的现代化进程有很大的意义。信息融合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处理方式,是在将信息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再开展的处理,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融合技术对于现代化的社会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发展性意义以及广阔的前景。信息融合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信息收集整合起来进行处理分析。不仅包括简单的信息处理,更涉及到其他领域,是将所有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分析。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就是将散布在各个地方的传感器所收集到的信息整合起来,结合人工观测数据,将它们放在空间和时间轴上加以观察,提取主要的信息,拼接具有逻辑关联的数据,再依据某种算法和规则,对数据优化整合分析,从而得出分析结果,辅助作出决策且同时提高智能化水平。本文针对现有铁路安全预警系统,和现有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情况,结合两者的特点,将信息融合运用到铁路安全预警系统上。从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系统的信息共享方案及基于信息融合的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数学模型等多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构建基于信息融合的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可行性。重点探究了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红外线轴综合预报技术、5T指导造修/检修技术、客车踏面损伤检测预报技术,并结合相关实例数据分析,从新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铁路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10-08)

阚建平,卢斌,王照勇[2](2016)在《铁路道口列车接近安全预警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当前铁路道口安全运营的需求,利用铁路沿线铺设的光缆及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技术,对铁路道口列车接近的实时状态进行安全监测和预警,通过建立网络化的列车接近安全预警系统,保障铁路道口列车运行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铁道通信信号》期刊2016年08期)

张文成[3](2014)在《集通公司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集通公司管内使用的是450MHz机车无线列调通信系统,随着列车运行对数加密和线路施工维护任务增多,单纯依靠450MHz无线列调通信系统已远不能满足当前运输生产和安全的需要。使用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后,可实现列车车次、速度、位置、状况和列尾风压信息的传送,以及列车二次事故防护信息的传送等,使车与车、车与地、车与人及地与车之间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系统,为运输生产安全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铁道通信信号》期刊2014年03期)

唐胜雄[4](2014)在《800 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车辆伤害事故是惯性伤害事故之首,严重危及上道作业人员和道口的路外人员安全。开发研制控制区间机车车辆伤害的安全预警装置,可控制此类伤害事故的发生。800 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为铁路安全预警系统填补了一项空白,为行车安全预防二次事故和监护道口增加了一道高科技防护屏障。(本文来源于《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期刊2014年01期)

龙章勇,薛玲媛,刘苏扬[5](2012)在《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列车安全预警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列车运行速度达到300千米/小时以上,这对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实际应用的预警方式大多采用人工预警、计算时段限速限时等方法,不仅低效,同时也不具有高可靠性,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预警系统,来解决这一现状。国内众多的专家和学者对列车预警的研究已有阶段性的成果。有基于瞬间振动幅度原理的,也有设立一定的防护区,用传感器替代了防护人员等等,但是这些方法不(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2年22期)

王梦娇,孙首仪,叶坚[6](2012)在《基于雷达技术的列车运行安全预警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其安全性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提出,将雷达技术应用于行车,通过图像对比分析的方法判断运行列车前方路况。首先,利用试运行列车的车载雷达定距采集运行前方数千米范围内的图像信息,录入数据库作为原始信息;然后,将雷达系统装载于本线路列车,再次定距采集图像信息,与原始图像对比判断前方路况,若遇险情自动预警。此安全预警系统旨在延长司机视距,发挥司机主观能动性,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12年14期)

马韫娟,马淑红,李振山,殷和宜[7](2009)在《我国客运专线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大风预警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为了确保大风天气条件下高速铁路动车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大风预警系统,制定运行管制规则及对策,从而达到安全、高效行车的目的。研究结论:我国铁路沿线大风类型主要有寒潮大风、短时雷雨大风和台风大风。防风预警系统必须根据大风类型和地形地貌的不同,分别建立不同类型短时风速预测模式,其地形因数k由流体模拟与实际监测结果的比值确定,并绘制大风天气条件下高速列车运行管制曲线图,从而为行车指挥控制系统提供较为合理的行车速度限制信息。运用该研究成果既可降低大风对客运专线高速列车安全行车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又可保证最大程度的行车效率。(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修婉靖,张玉婷[8](2008)在《列车安全无线预警系统分站设备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列车无线预警系统由主站和分站2部分组成。分站通过无线方式与主站通信,检测列车运行的速度和方向,主站设计有列车速度和方向的语音报警、故障提示、存储历史记录和检索等功能。在分站设计中,单片机采用掉电方式,磁钢外部激活的设计满足低功耗的要求。后备电池的切换采用磁保持继电器,有效地解决了在线侦测和低功耗的技术难点。该系统经长期运行,性能稳定可靠。(本文来源于《交通与计算机》期刊2008年06期)

冯道宁,戴芳[9](2008)在《列车安全预警系统中混合通讯网络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列车安全预警系统的通讯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LonWorks/CAN的混合通讯网络,实现了对列车检测和预警数据的实时传输。文章从列车级LonWorks网络和车厢级CAN总线两个层面介绍了整个通讯网络的组成,对LonWorks/CAN网络的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做了详尽的研究和分析,最后从框图组成、硬件选型、电路连接等多方面详细介绍了LonWorks/232的网关和CAN通讯模块的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8年30期)

商如阳[10](2008)在《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铁道部技术条件研制的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具有列车二次事故防护、列车接近预警、道口安全预警等诸多保障行车安全的功能。阐述该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以及当全路实现GSM-R网络后,800MHz系统尚可作为GSM-R网络有益补充的观点。(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08年06期)

列车安全预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满足当前铁路道口安全运营的需求,利用铁路沿线铺设的光缆及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技术,对铁路道口列车接近的实时状态进行安全监测和预警,通过建立网络化的列车接近安全预警系统,保障铁路道口列车运行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列车安全预警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广德.基于信息融合的铁路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2].阚建平,卢斌,王照勇.铁路道口列车接近安全预警系统[J].铁道通信信号.2016

[3].张文成.集通公司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方案[J].铁道通信信号.2014

[4].唐胜雄.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开发[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4

[5].龙章勇,薛玲媛,刘苏扬.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列车安全预警系统[J].中国新通信.2012

[6].王梦娇,孙首仪,叶坚.基于雷达技术的列车运行安全预警系统研究[J].硅谷.2012

[7].马韫娟,马淑红,李振山,殷和宜.我国客运专线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大风预警系统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9

[8].修婉靖,张玉婷.列车安全无线预警系统分站设备研制[J].交通与计算机.2008

[9].冯道宁,戴芳.列车安全预警系统中混合通讯网络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

[10].商如阳.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应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

标签:;  ;  ;  ;  

列车安全预警系统论文-李广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