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骨组织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丝素,磷灰石,生物。
骨组织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黄慧,戴瑶,李永生,陈微,唐芳[1](2020)在《非编码RNA在骨组织工程细胞与支架构建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证实在维持骨稳态的精细复杂机制中有许多非编码RNA发挥作用,将非编码RNA作为生物活性因子用于骨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是一个研究热点。目的:介绍非编码RNA作为生物活性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间以"bone tissue engineering,nc RNA(miRNA、siRNA或lncRNA),scaffold,drug delivery system"为关键词,检索2004至2019年期间Web of Science、Pub Med、Springer Link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初检得到相关文献1 754篇,筛选后对95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因为非编码RNA在成骨分化中发挥关键作用,所以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重要生物活性因子得以应用。目前基于非编码RNA生物活性因子的骨组织工程修复方式,成为骨缺损修复的一个研究热点,主要有2种应用策略:(1)将种子细胞内非编码RNA转录有目的地改变后与骨组织工程支架结合,以促进骨缺损修复;(2)用特殊设计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可控地、有目的地改变种子细胞内非编码RNA表达,以促进骨缺损修复。此外,愈来愈多的非编码RNA在骨再生过程中的功能被明确,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20年04期)
李雪雯,刘尧,李波[2](2019)在《生物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颌面部的骨组织缺损不但会造成颜面部畸形,而且可导致患者发音、语言、咀嚼以及呼吸等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目前,骨组织工程主要通过联合使用支架材料与生物活性因子来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再生,最终使缺损的骨组织得以修复或重建。目前关于支架材料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成功获得理想性能的支架材料对于骨组织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是骨组织工程从科学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对生物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赵克[3](2019)在《SF/PGA电纺支架孔隙结构与细胞接种密度对骨组织工程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不同孔隙结构的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静电纺丝纤维支架及细胞接种密度对支架性能、细胞行为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构建高、低牺牲模板含量的SF/PGA静电纺丝纤维支架,使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压汞仪、泡压(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刘洋,王欢,朱晔,沈之政,戚孟春[4](2019)在《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骨组织工程学的出现和发展为骨缺损患者带来福音,自被提出以来,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骨组织工程也取得了重大进步,在临床上有初步的应用。本文将主要从人工合成无机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和不同类型复合材料在性能和应用方面进行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崔赟谦,谭宇,吴轶群[5](2019)在《微球体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球体指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直径从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的微小球体。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递载缓释功能以及成骨诱导性等优势,使其成为极具应用潜能的骨组织工程材料。在骨再生过程中,微球体可为种子细胞的黏附、增殖与分化提供微环境,维系一定的立体构型而引导组织细胞的迁移生长,并可作为干细胞、生长因子、药物等的载体,更好地调控新骨形成。本文对微球体的特征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该材料未来的应用发展。(本文来源于《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黄闻战,罗洪杰,穆永亮,徐建荣[6](2019)在《骨组织工程用镁基泡沫生物材料的制备与其体外降解行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体发泡法制备了一种镁基泡沫生物材料,其中以镁钙合金为基体材料,羟基磷灰石(HA)为增粘剂,碳酸镁(Mg CO3)为发泡剂。对结构均匀的镁基泡沫生物材料进行测试,研究其生物可降解行为。用腐蚀前后的孔结构、浸泡试验和电化学测试对镁基泡沫材料的生物可降解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固定时间内随着试样孔隙率的增加,失重率不断增加;相比于添加了HA的样品,不含HA颗粒的样品呈现出更高的质量损失率。同时,Mg基泡沫生物材料的总孔隙率和HA含量均对Mg基泡沫材料的开孔率有重要的影响。在相同时间内,开孔率随试样总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在模拟体液(SBF)介质中,含有HA的Mg基泡沫生物材料比不添加HA的试样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晋艳茹,贾庆明,陕绍云[7](2019)在《羟基磷灰石/纤维素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使用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替代材料以来,其制备原料和制备工艺不断得到优化,现已制备出性能接近于天然骨的复合材料。但是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达不到天然骨的要求而导致其骨兼容性和骨整合较差,这些缺点严重阻碍了它作为骨替代物的发展。羟基磷灰石/纤维素复合材料不仅具有二者的特点,而且两材料协同产生的优异性能使其更加适用于生物组织工程材料。相比传统的骨替代材料,羟基磷灰石/纤维素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具有更好的成骨活性,已经基本达到理想组织工程应用的支架材料的要求。在以纤维素为基底材料制备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中,已经成功应用的纤维素类包括纳晶纤维素、细菌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CMC)等。但是不同的纤维素/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之间也存在性能差异,有的纳米复合材料抗压强度较低,只有(1.57±0.09) MPa/cm~3,但是有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模量都能接近天然骨。因此近几年来,研究者们除了不断优化制备工艺,主要还在选择合适的纤维素方面不断尝试,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已经有研究者发现CMC/明胶/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模量与人松质骨和皮质骨相似,并且它也能促进细胞的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外矿化,可作为主要承载区的再生骨移植材料。本文介绍了羟基磷灰石与纤维素的特点,综述了各类羟基磷灰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探讨,进而对羟基磷灰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希望为制备性能更加良好的骨替代材料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3期)
赵文迪,牛菊,刘丹丹,周泽瑛,张静月[8](2019)在《壳聚糖/丝素蛋白/氧化石墨烯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骨组织工程作为骨再生方面最有前景的策略,为颅颌面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修复途径。作为骨组织工程叁要素之一的支架材料对细胞的增殖、分化、黏附,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对骨改建都有着重要作用。壳聚糖/丝素蛋白复合支架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近年来广泛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但这种支架也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如降解速度过快、与骨形成速度不匹配、力学性能欠佳。氧化石墨烯作为石墨烯的衍生物,机(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修复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全国口腔颌面修复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19)
[9](2019)在《Artif Organs:石墨烯氧化物结合聚己内酯/壳聚糖/胶原蛋白电纺支架:增强骨组织工程的成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标准测试和MG-63细胞评估支架的特征,并分别模拟成骨细胞的行为。结果显示,在具有较高GO比例的支架中注意到纳米纤维直径的降低。随着GO的增加,支架表面的亲水性和生物活性以及细胞附着和增殖增加。GO的较高比例也改善了成骨活性。GO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材料的降解率,但它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抗菌方面,GO修饰支架并没有提高其抗菌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4期)
王凯,郑爽,潘肃,张恒,张伟[10](2019)在《制备3D打印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骨缺损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在骨缺损修复治疗中,为了恢复损伤处相应组织结构往往需要骨支架材料的植入。3D打印技术可精确模拟人体骨骼形貌并应用于骨组织修复和重建,这为骨缺损修复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目的:介绍3D打印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技术及材料选取,总结其在骨缺损修复治疗的应用。方法:作者以"3D printing materials,3D printing technology,bone defect,bone tissue engineering,active substances,clinical application;3D打印材料,3D打印技术,骨缺损,骨组织工程,活性物质,临床应用"为关键词,检索2009至2019年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Medline、万方、CNKI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3D打印技术可制备出个性化及内部结构精确性的骨组织工程支架,能够克服传统支架内部结构可调控性差、外形与缺损处不匹配等缺陷。目前应用于骨组织支架制备的3D打印技术主要有熔融沉积成型、选择性激光烧结和近年来关注度比较大的生物3D打印等。目前较常使用的3D打印材料主要为金属、生物陶瓷、高分子聚合物和多种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等。3D打印骨组织支架在临床骨缺损治疗中不仅可很大程度上缩短手术和恢复时间,并且在术前诊断和术后康复上也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4期)
骨组织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颌面部的骨组织缺损不但会造成颜面部畸形,而且可导致患者发音、语言、咀嚼以及呼吸等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目前,骨组织工程主要通过联合使用支架材料与生物活性因子来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再生,最终使缺损的骨组织得以修复或重建。目前关于支架材料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成功获得理想性能的支架材料对于骨组织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是骨组织工程从科学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对生物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组织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黄慧,戴瑶,李永生,陈微,唐芳.非编码RNA在骨组织工程细胞与支架构建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2].李雪雯,刘尧,李波.生物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
[3].赵克.SF/PGA电纺支架孔隙结构与细胞接种密度对骨组织工程影响的实验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刘洋,王欢,朱晔,沈之政,戚孟春.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
[5].崔赟谦,谭宇,吴轶群.微球体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9
[6].黄闻战,罗洪杰,穆永亮,徐建荣.骨组织工程用镁基泡沫生物材料的制备与其体外降解行为(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7].晋艳茹,贾庆明,陕绍云.羟基磷灰石/纤维素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8].赵文迪,牛菊,刘丹丹,周泽瑛,张静月.壳聚糖/丝素蛋白/氧化石墨烯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修复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全国口腔颌面修复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9]..ArtifOrgans:石墨烯氧化物结合聚己内酯/壳聚糖/胶原蛋白电纺支架:增强骨组织工程的成骨特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0].王凯,郑爽,潘肃,张恒,张伟.制备3D打印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骨缺损的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