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黄青霉论文_杨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黄青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青霉素,真菌,蛋白质,通量,糖苷,大曲,线虫。

产黄青霉论文文献综述

杨毅[1](2018)在《产黄青霉半纤维素酶促进木质纤维素降解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酶水解效率低和成本高仍是限制木质纤维素有效利用的主要瓶颈,高效辅助酶的开发及作用机理研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半纤维素是限制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可及性及水解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发掘组成齐全且活性高的半纤维素酶,作为商业纤维素酶的辅助酶,对于提高木质纤维素的整体转化率具有重要意义。以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中分离筛选到的高效木质纤维素降解菌株-产黄青霉P33(Penicillium chrysogenum P33)为材料,首先研究了诱导P33产酶的最佳碳源,并对其胞外酶系促进商业纤维素酶制剂的效果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麸和微晶纤维素复合碳源是诱导P33分泌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最佳碳源。P33胞外酶系对商业纤维素酶的水解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不增加总酶用量的情况下,50%的P33酶系替换商业纤维素酶制剂水解脱木质素玉米秸秆,还原糖的释放量增加78.6%,葡聚糖和木聚糖的转化率分别增加了 37%和106%。该酶系可以促进纤维素酶对多种生物质的水解。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P33胞外酶系进行了鉴定,发现P33能够分泌完整且高丰度的半纤维素降解酶类.包括木聚糖酶、β-木糖苷酶、木葡聚糖酶、酯酶和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等,占总蛋白数量的10.1%,此外.P33还能够分泌丰富的淀粉酶、果胶酶、氧化还原酶以及一些非水解蛋白。P33酶系中丰富的辅助酶类是其能够显着促进商业纤维素酶制剂水解的原因。基于胞外蛋白质组的结果.从P33中首次克隆表达了一个新型的双功能糖苷水解酶rPcAxe,该重组酶同时具有乙酰木聚糖酯酶和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的活性。rPcAxe乙酰木聚糖酯酶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是7.0和40℃,具有较高的pH稳定性,在pH6.0-9.0孵育1 h仍能保持100%的酶活力,具有较高的金属离子抗性。rPcAxe阿拉伯呋喃糖苷酶活性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是7.0和50℃。rPcAxe与来源于裂褶菌的木聚糖酶rScXYL表现出显着的协同作用,最大协同系数为1.35。以20%的rPcAxe替换等量的商业纤维素酶水解脱木质素玉米秸秆,纤维二糖的释放量减少45%,同时葡萄糖的释放量增加了 51%,表明rPcAxe可以促进纤维酶对纤维寡糖的水解。克隆并表达了 P33在麦麸和微晶纤维素诱导培养时分泌的全部叁个木聚糖酶Xyl1、Xyl2和Xyl3,其中Xyl1和Xyl3属于GH10家族,且Xyl3的C端还携带有一个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CBM)CBM1,Xyl2 属于 GH11家族。不同木聚糖酶之间的协同水解实验表明,Xyl2和Xyl3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并能显着促进商业纤维素酶的水解。通过TLC分析木聚糖酶水解模式底物的产物发现,叁个木聚糖酶之间的协同作用主要是水解模式上的协作,而且首次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 GH11木聚糖酶的水解产物能被GH10木聚糖酶进一步水解,反之则不行。Xyl3携带的CBM1在天然底物的水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多个CBM对木聚糖酶的影响,从菌群EMSD5中克隆表达了一个同时携带CBM13和CBM2的GH11木聚糖酶46506,同时构建了叁个不同截短CBM的木聚糖酶突变体。通过研究对模式底物和天然底物的水解,发现CBM13和CBM2均不影响木聚糖酶的水解特性,CBM2主要参与可溶性底物的水解,而CBM13主要是在天然木质纤维素底物的水解中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贾秀娟,张晨曦,赵艳敏,刘岱琳,贺凌霜[2](2018)在《产黄青霉对根皮素微生物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形态学观察并结合ITS序列鉴定的方法对真菌菌株产黄青霉AS3.521进行确认,并利用其对根皮素进行转化研究。在28℃、160 r/min与根皮素共同培养3天后,利用水饱和正丁醇溶液萃取发酵液获得转化产物,通过多种柱色谱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1H-NMR、13C-NMR)结合文献数据鉴定转化产物的结构。结果显示菌株产黄青霉AS3.521可以对根皮素进行转化,且获得了3个小分子转化产物,结构分别为对羟基苯丙酸、对羟基苯甲酸、茴香酸,并推测了转化路径,为化合物合成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12期)

张琪,王静慧,花锦,王如福,侯红萍[3](2018)在《产黄青霉、扣囊复膜孢酵母替代部分大曲提高食醋原料利用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分离自山西老陈醋大曲中高产糖化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中筛选优良菌株,制成麸曲与大曲共发酵,采用混料回归设计确定最佳原料配比并检测食醋质量。结果表明,以菌株AS3.4309(M0)为对照菌株,筛选出产黄青霉(M4)和扣囊复膜孢酵母(M8),大曲与麸曲的最佳总添加量为主料的40%,其中大曲25.10%,M8麸曲6.81%,M4麸曲8.09%,安琪酵母0.06%,料水比1∶3(g∶m L),此时酒精度为11.2%vol。制成麸曲与大曲共发酵后酒精度显着高于菌株M0(P<0.05),与大曲单独发酵相比,麸曲M4+M8+大曲共酵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了31.81%,减少大曲用量37.25%,且食醋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8年05期)

李伟,邱盼盼,张云阳,丁立建,何山[4](2018)在《海绵共生真菌产黄青霉LS16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真菌能够产生大量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为了探明海绵共生真菌产黄青霉LS16发酵液中抗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活性物质,本实验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抑菌活性进行跟踪,采用VLC(vacuum liquid chromatography)、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海绵共生真菌LS16乙酸乙酯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进一步实验证明,化合物2具有抗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活性。根据该化合物的波谱数据(1H NMR、13C 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确定其分子式为C15H15NO3,为生物碱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姚美玲,范海燕,周园园,武居宝,刘晓宇[5](2018)在《产黄青霉Snef2367菌株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结线虫是危害最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其分布广、寄主多,是威胁农业生产的重要病原物。生物防治是控制根结线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本课题组前期筛选获得1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有高毒力的生防真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Snef2367。通过室内试验测定该菌株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龄幼虫(J2)的毒性和卵孵化抑制的效果,并利用盆栽和温室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生防效果。室内试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J2具有强毒杀作用,处理24h和72h时,J2的校正致死率分别高达89.16%和98.44%;该菌株代谢产物也显着抑制卵的孵化,处理48 h和72h时,相对抑制率分别高达80.20%和67.6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产黄青霉Snef2367代谢产物可显着降低根结指数和土壤中J2数量,并且显着增加株高、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温室田间试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均可显着降低根结指数和土壤中J2数量,并且显着增加株高和根长,但由于田间根结线虫发生严重,使番茄植株根鲜重和根干重显着低于对照处理。同时,盆栽试验显示Snef2367代谢产物对番茄根结线虫的减退率高达56.67%,温室田间试验的防效高达64.29%。可见,产黄青霉Snef2367菌株代谢产物具有很好的促生和防病效果,为植物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生防资源。(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艺璇,吴文杰,戴斯婷[6](2018)在《蘑菇种植中污染菌产黄青霉的拮抗菌筛选及中药和多菌灵对其抑制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为减少蘑菇种植中产黄青霉的污染,进行了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了产黄青霉的拮抗菌,及中药黄柏、苦参及多菌灵和中药正交对污染菌的抑制作用等实验。从而需找一种生物防治或中药和农药结合防治的环保方法,以此来解决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食用菌上的农药残留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中药与多菌灵结合使用,比中药单独使用对产黄青霉的抑制效果更明显。其中,黄柏与多菌灵的最佳组合浓度是黄柏浓度为0.25g/m L,多菌灵浓度为0.1%。苦参与多菌灵的最佳组合浓度是苦参浓度为0.016g/m L,多菌灵浓度为0.1%。土壤中通过直接堆砌法分离出的接抗菌经镜检,可以初步确定是属于根霉属。(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07期)

乔桦,陈波,朱天骄,张国刚,李长伟[7](2017)在《产黄青霉S-3-25的硫酸二乙酯诱变突变株3d10-01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明产黄青霉S-3-25的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突变株3d10-0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根据理化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试其抗肿瘤活性。采用HPLCUV检测方式确定所得化合物是否为突变株新产。结果从突变株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2,4-二羟基-3,5,6-叁甲基苯甲酸甲酯(1),6-羟甲基-2,2-二甲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2),regiolone(3),(3S,4S)-3,4-二氢-3,4,8-叁羟基-2H-萘酮(4),脑苷脂C(5),脑苷脂D(6)和dankasterone A(7)7个化合物。化合物1、4和7对受试5种癌细胞均有较强抑制作用;2、3和6对受试HL-60细胞有一定抑制活性。HPLC-UV的检测结果表明,化合物1~4和7为原始菌不产而突变株新产的次级代谢产物。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产黄青霉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和7对部分受试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为首次研究并报道。(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赵骏飞[8](2017)在《基于土壤农杆菌转化法高效构建产黄青霉tps1、tps2敲除菌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的几十年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产黄青霉作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的工业生产菌株,分子改良和过程优化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青霉素工业化大规模发酵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传质和混合的限制导致环境梯度(如溶氧、底物、pH梯度等),进而限制了进一步提高青霉素的效价、产率和得率。因此深入了解产黄青霉如何应对不同底物环境梯度,对指导菌株改良和工艺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DeJonge等人在实验室模拟大规模反应器内的底物浓度梯度时,发现高产产黄青霉在应对周期性高、低糖浓度条件下,胞内海藻糖会周期性的合成和降解,形成无效循环,消耗额外ATP,进而影响青霉素合成。鉴于此,本课题主要研究海藻糖途径(部分)缺失对于菌体生长和青霉素合成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土壤农杆菌转化法成功构建了海藻糖循环途径tps1、tps2敲除菌株P.chrysogenum-△tps1和P.chrysogenum-△tps2。土壤农杆菌为高毒力的根癌农杆菌AGL-1,载体为pGreenⅡ-0179,筛选标记为博来霉素,实验对象为产黄青霉Wisconsin54-1255孢子。本实验条件下农杆菌的转化效率达到50%,其中发生同源重组的效率达到25%。海藻糖代谢途径的缺失,影响了产黄青霉孢子的形成,在PDA培养基中培养6天后,P.chrysogenum-△tps1只能产生少量孢子,而P.chysogenum-△tps2儿乎无孢子形成。相比于 Wisconsin54-1255,P.chrysogenum-△tps1和P.chrysogenum-△tps2 的菌丝更加透明,但是两种突变菌对葡萄糖的耐受性几乎和出发菌相同,在高糖浓度条件下生长状态与 Wisconsin54-1255 类似。P.chrysogenum-△tps1的比生长速率(μmax)为 0.175 h-1,与 Wisconsin54-1255 类似,基于底物的最大菌体的率YX/sx为2.185 CmolX/molS,是Wisconsin54-1255的0.59倍。在稀释率为0.05 h-1的恒化条件下,胞内海藻糖浓度降低,胞内葡萄糖降低,葡萄糖六磷酸、果糖-6-磷酸和果糖-1,6-二磷酸浓度增加,且恒化过程中qo2达到1.906 mmol/gDW/h,是Wisconsin54-1255的1.1倍,实验结果表明海藻糖六磷酸合成酶的缺失使得菌体代谢活力旺盛,但青霉素最大比生成速率降低至Wisconsin54-1255的一半。P.chrysogenum-△tps2的μmax达到 0.204 h-1,是出发菌的 1.19 倍,但YX/Smax为3.081 CmolX/molS,是Wisconsin54-1255的0.84倍。在稀释率为0.05 h-1的恒化条件下,海藻糖六磷酸积累,浓度达到Wisconsin54-1255的17倍,胞内海藻糖浓度降低为Wisconsin54-1255的0.41倍,糖酵解中间代谢物葡萄糖六磷酸、果糖-6-磷酸和果糖-1,6-二磷酸浓度降低,qo2,qco2为Wisconsin54-1255的0.95倍和0.82倍。实验结果表明敲除海藻糖六磷酸磷酸化酶后,菌体代谢活力降低,但恒化培养过程中青霉素比生速率成随时间一直增加,恒化培养300 h后甚至到达出发菌最大比产物生产速率。(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0)

韩梁彦[9](2016)在《产黄青霉突变体库的构建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霉素是抗生素领域重要战略品种之一,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是生产青霉素的真菌,具有极其重要的工业价值。目前工业上使用的菌株是P.chrysogenumNRRL 1951经多轮诱变育种得来的,青霉素产量较原始出发菌已提高了近千倍,因此目前传统的菌种改造和发酵调控难以使P.chrysogenum的青霉素水平有较大提高。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P.chrysogenum改良成为适于青霉素工业生产成为目前的主要研究任务。本实验旨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P.chrysogenum工业菌株,以期在原有青霉素产量上有所突破,使青霉素产量提高。本实验采用工业产黄青霉(P.chrysogenum)为出发菌株,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法将外源博来霉素抗性基因通过PCR合成的T-DNA介导转化产黄青霉(P.chrysogenum),通过抗生素平板筛选获得大量转化子,为筛选青霉素高产突变株奠定了基础。为确定外源基因是否导入,采用简便的高通量基因组提取方法,以酶解法为基础,结合超声处理与高温加热处理的方式,提出较高质量的基因组DNA,后进行PCR反应。结果表明应用混合酶液酶解效果最佳,其中蜗牛酶终浓度6 mg/mL纤维素酶终浓度4 000 U/mL,超声处理10-15 min,28℃酶解14 h,最后90-98℃加热10-15 min,然后加入50-100μLddH2O混匀,静置直至分层,取上清直接PCR,得到了清晰准确的条带。对所构建的P.chrysogenum突变体库筛选是通过24孔板微培养结合高通量检测技术进行的,结果表明,所鉴定的324株突变株中,青霉素含量提高的菌株12株,青霉素产量下降的菌株134株,产孢较早的9株。本研究所建立的产黄青霉高通量基因组提取创新方法,不仅能够满足产黄青霉突变株后续分子鉴定且为其他丝状真菌的基因组提取提供参考。结合高效转化体系和高通量筛选平台,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个样品的相对比较,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26)

王顺,王培红,张楠,高瑞昶[10](2015)在《青霉素生产菌—产黄青霉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霉素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于临床治疗的β-内酰胺类药物,目前仍被广泛应用。产黄青霉(P.Chrysogenum)是青霉素的生产菌,其合成和调控机制已经研究得比较完善,但在其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青霉素的合成与应用,以及产黄青霉的改造及其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对于研究菌株蛋白表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产黄青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形态学观察并结合ITS序列鉴定的方法对真菌菌株产黄青霉AS3.521进行确认,并利用其对根皮素进行转化研究。在28℃、160 r/min与根皮素共同培养3天后,利用水饱和正丁醇溶液萃取发酵液获得转化产物,通过多种柱色谱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1H-NMR、13C-NMR)结合文献数据鉴定转化产物的结构。结果显示菌株产黄青霉AS3.521可以对根皮素进行转化,且获得了3个小分子转化产物,结构分别为对羟基苯丙酸、对羟基苯甲酸、茴香酸,并推测了转化路径,为化合物合成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黄青霉论文参考文献

[1].杨毅.产黄青霉半纤维素酶促进木质纤维素降解的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2].贾秀娟,张晨曦,赵艳敏,刘岱琳,贺凌霜.产黄青霉对根皮素微生物转化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

[3].张琪,王静慧,花锦,王如福,侯红萍.产黄青霉、扣囊复膜孢酵母替代部分大曲提高食醋原料利用率[J].中国酿造.2018

[4].李伟,邱盼盼,张云阳,丁立建,何山.海绵共生真菌产黄青霉LS16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J].菌物学报.2018

[5].姚美玲,范海燕,周园园,武居宝,刘晓宇.产黄青霉Snef2367菌株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评价[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8

[6].王艺璇,吴文杰,戴斯婷.蘑菇种植中污染菌产黄青霉的拮抗菌筛选及中药和多菌灵对其抑制作用的研究[J].科技风.2018

[7].乔桦,陈波,朱天骄,张国刚,李长伟.产黄青霉S-3-25的硫酸二乙酯诱变突变株3d10-01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7

[8].赵骏飞.基于土壤农杆菌转化法高效构建产黄青霉tps1、tps2敲除菌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9].韩梁彦.产黄青霉突变体库的构建及鉴定[D].河北科技大学.2016

[10].王顺,王培红,张楠,高瑞昶.青霉素生产菌—产黄青霉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5

论文知识图

产黄青霉突变株的培养Fig.5-1T...2大蒜粗提液层析组份的抗真菌活性检测表...利用产黄青霉上清液合成的纳米银...产黄青霉液体培养照片产黄青霉Wisconsin54-1255与其高...产黄青霉FS010ebhl启动子的Bla...

标签:;  ;  ;  ;  ;  ;  ;  

产黄青霉论文_杨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