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霖映:亚里士多德的一级价值观之探析论文

刘霖映:亚里士多德的一级价值观之探析论文

摘 要:亚里士多德的"价值"是个普遍性运用的哲学概念,但不包括"自身善",与后人的用法有重大区别.需要是事物价值的衡量标准."价值"是外在性事物对于人这种主体的需要而言的用处,是一种属人的益处,不包括主体的一部分如灵、肉对主体这种关系里的用益现象.他把价值分为"真正"的与个别的、自然型与人创型.其价值思想的翻译性呈象,有的重要地方没有大体准确地反映其真相.

关键词:价值; 需要; 用处

亚里士多德的一级价值观面貌如何?在学术研究上,还是一个空白.本文从几个方面对之进行探析.这有利于了解人类的一级价值观的存在史和演化史.

8~9月香菇价格较高,但处黔西南州的高温季节,同期降雨量大,容易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在该季节主要注意降温工作,但最易被忽略的是棚内通风、换气,喷水后要及时通风0.5~1小时[5],高温高湿易导致出菇快、出菇薄且易开伞,这也是万家店片菇率高达15%的原因。在该季节为免烂棒、闷棒[6],脱袋转色优于袋内转色。温度升高、高温季节在山区可用脱袋转色,温度降低的季节采用袋内转色的方式管理菌棒。

一、亚里士多德对价值的存在范围或其外延性本质的认识

(一)亚里士多德作品里的价值概念是个普遍性运用的哲学概念

古希腊的价值用词是axia(αξια),它很可能起源于市场领域.在亚里士多德(以下简称亚氏)的作品里,它被普遍性运用.

他谈论经济领域的价值现象:"像其它物品一样,货币的价值也不是始终不变的"[1]145,"一个人的产品比另一个人的产品价值上更高些,因而必须在交换时达到等值."[1]143也谈论非经济领域的价值现象:"地位、名望这些东西有巨大价值"[1]105,"最有价值的财产是最值钱的东西,如黄金,最有价值的作品则是最宏大、最高尚[高贵]的东西."[1]104

哲学思维是总观性的或根本性的思维.哲学概念可以是具有总观性即跨越多个大型学科性领域这种类型的,如利益、用处,也可以是广度狭但具有根本性特别是形上性思维这种类型的,如灵魂、神;当然,必要的前提是运用于学术话语.

亚氏作品里的"价值"一词,使用面不限于经济学、政治学这些功用性领域,还包括审美领域等,在描述主体---客体关系里的人类用益现象中,具有用法的普遍性(普遍度是发展变化的),是个哲学概念.

2)属人性

(二)价值不包括所有的好("善"),只涉及具有外在性关系里的好("善")

当代的价值概念包括"好"这个下属项目,但亚氏的"价值"只涉及具有外在性关系里的好,不包括构件好(构件对系统而言)、也不包括"自身好"("内在的好"多指"自身好").这种重大区别或亚氏的重要特点,值得注意.他把好("善")分为外在好与自身好.

1)价值是一种益处或广义用处

监督难度增大。当前,农商行正处于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内外部诸多因素影响,纪检监察工作的复杂性在增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自身好(善)"这一复合概念引起过长期、广泛的误解,值得分析.其"自身好"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好:"善事物就可以有两种:一些是自身即善的事物,另一些是作为它们的手段而是善的事物.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自身即是善事物的同那些有用的事物区分开……哪些事物是自身即善的呢?是那些无需其它事物之故自身就被追求的事物,如智慧、视觉以及某些快乐与荣誉吗?我们还是把它们算作自身即善的事物."[1]15这里的所谓自身"善"与"有用",若表述为直接好与间接好,就能减少误解;关于"直接好","自身就被追求"这一表述优于"自身即好"这一表述,---严格地说,"自身好"不是"自身即好".二种是在"自身与偶性"视角下、区别于偶然好的总体好:"善有双重意义(一是总体上,二是对某个人而言)"[1]218,"人们是喜欢自身即善的事物,还是喜欢对他们而言是某种善的事物"[1]231,从上下文的关系看,这里的"人们"、"他们"不是总体而言的,否则,这里的"自身善"容易被认为是"固有善".此外,其"本性上或总体上"说法里的本性是指需要者(人或神)的,不是指对象的.

也有自身恶的:"有一些行为与感情,其名称就意味着恶,例如幸灾乐祸、无耻、嫉妒,以及在行为方面,通奸、偷窃、谋杀……它们是自身即恶的."[1]48

亚氏从不把"自身善"纳入价值现象.

二、对价值的内涵性本质的认识

价值是事物的先天性质,还是主体的需要,还是一种有用现象?价值是生命世界的普遍现象,还是属人的或广义人文的?

BAI Liji, SU Xiujuan, HE Chunlin, et al. Study on microwave-assisted grinding mechanism of cassiterite-polymetallic sulfide ore[J].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2018(6):31-36.

亚氏的价值指的是一种属人的用处.

(一)价值的性质

关于价值的性质,第一,他认为,价值离不开需要,或,价值具有"需要性"或主体性.

"目的之中也有区别.它有时是实现活动自身,有时是活动之外的产品.当目的是活动以外的产品时,产品就自然比活动更有价值."[1]4

这里的活动大体上是讲行为,产品即是实现者.亚氏认为,理论沉思、人事行为、制作是人的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沉思是目的内在于自身的,人事行为里目的可以是内在的或外在的,制作(如技艺生产、修辞术训练)以产品为目的,目的在活动之外,活动只是手段.产品比活动更有价值,是言目的实现高于手段,对目的实现的需要高于对手段的需要.申而言之,价值级别决定于需要的级别,主要价值决定于目的(手段或手段级需要只产生从属级价值).此外,"按照它们各自的品质的或高或低,价值的或大或小……"[2]209一语明确地区分了品质与价值.因此,价值不是对象性事物自身的质,需要(包括目的)是价值的必要构件.

第二,他认为价值离不开对象.他谈价值,总是相关于载体的,如货币的价值、房子的价值.具体到财富价值论,他是供求共决论:"钱币的价值……比较其它货品的供求状况总是较为稳定,因此,一切货物都以钱币为之计价."①

“如果能够尽量在一天内把所有的检查完成,患者不用跑来跑去,付出的成本更少;宣教也可以集中,宣教服务人员时间一长也会越来越专业。”黄东胜院长指出。

《尼各马可伦理学》论"回报的公正"一节谈了货币的起源和币值变化,讲"所有的东西都必须由某一种东西来衡量.这种东西其实就是需要……货币已经约定俗成地成了需要的代表……当然,像其它物品一样,货币的价值也不是始终不变的……可以借助于需要来衡量"[1]144-145.论"慷慨"一节云:"所谓财物,我们指的是可以用钱来衡量其价值的东西."[1]95

亚氏很重视属人性,多次使用此词,以区别于动物性;属人性也区别于属神性,他没有论及.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儿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讲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都能围绕着(小蝌蚪)长长的尾巴→长出两条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成了青蛙)。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也形象地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学习态度。

需要,他重视的是公共化需要,故"回报公正"一节涉及了等价交换,只是没有展开分析.

一是平台开放式发展。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以PC为基础的人机界面能够是操作人员监控与查看系统变得更为方便,因此,当前基于PC的控制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电气自动化实现的过程中,不同厂家会对平台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催生了标准化的平台。现阶段,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通信标准是IEC61131标准。而在操作平台层面,微软公司正在全力推动windows成为标准化的工控平台。

在看《鳗鱼》之前,对于今村昌平的印象还停留在《楢山节考》上,对于看过之后的绝望和无力感仍觉记忆犹新。后来又看了《日本昆虫记》才渐渐对于这位导演有了一个主观意识的认知。认为其不同于印象中小津安二郎式的日本浪漫产生的唯美间离效果。而是充满着辛辣感与荷尔蒙。今村昌平善于描写社会底层的人与事,无比坦诚又充满力量。让观众参与到主角的生活而并非旁观冷静的。他善于从人性以及生死观出发,来展现以及挖掘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中的劣根性和人文景观。在《草疯长》一书中,今村昌平写道:“要拍蛆虫,至死方休。”

价值性质观,总观之,亚氏是主、客关系论视角里的需要主导论---价值是需要的实现.

(二)价值的内涵是一种属人的益处或广义用处

"善的事物已被分为三类:一些被称为外在的善,另外的被称为灵魂的善和身体的善"[1]21,"目的就属于灵魂的某种善,而不属于外在的善."[1]22"政治学……的目的包含着其他学科的目的,所以这种目的必定是属人的善."[1]67"公正在于能够享得自身即善的事物."[1]159"他的生命最值得过,而他又全然知晓地失去这最大的善."[1]87这是"生命诚可贵"之观念.

(1)开放的教育理念。现有队伍集中为中青年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比较到位,且有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留学归来的教师占比接近28%,他们本身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国际化教育视野。而且学院已经和英国、美国、泰国等国家的一些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办学的国际化思考也内化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在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及自身的教学中,各位教师逐步学习创新创业政策、专业领域的新发展,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上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知识与综合素质并重的教学理念。创业教育是贯穿于市场营销每门课程、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理念已在教师队伍中达成共识。

用处,狭义的仅指物质类或功用类的,广义的即是益处.

希腊人早已把价值当作一种用处,例如诗人欧里庇德斯的诗写道:"我混迹于大众,享受一份平等的自由/就算是明智?/(做人还有什么比这更无价值)/那些整日忙碌不休的人(/我们尊敬为有用的人)."[1]178亚氏引用的诗文里,缺少的两个小句把有价值与有用大体等同起来.

亚氏说:"最有价值的作品是最宏大、最高尚[高贵]的东西(因为,这样一件作品唤起观者的崇敬),一件巨大作品的arete(译文为德性---引者注)就在于它的宏大."[1]104唤起就是一种作用,价值在于一种作用,而不是对象自身的arete(优秀性).

第三,在主体需求---对象的二元性里,他认为需要是价值(级差)的衡量标准,即,主体需要起主导作用.

《政治学》第一卷第九章谈过货币的起源,他认同这种观点:如果人们改信另一种钱币,则原行钱币因买不到任何生活必需品而失去价值.钱币失去价值,即是报废、无用,其价值概念指的就是用处.

[(21.6-8.8)×0.65+(0.731-0.26)×317.5] ×270×12=51.15(万元)

值得补充说明的是:希腊文用处(益处)一词衍生了钱和财富这两个单词[1]96注2,这种现象显示:希腊人认为"财富"和"钱"的首要本质是用处,而价值正是"财富"的根本性本质,亚氏说"财富"是用货币来衡量其价值的,显示其"财富"观是价值为体、货币为表,论"体"则"财富"、"价值"皆是"用处".

他区别自身好("善")与"有用",即直接好与间接好.

活性炭内部含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各种孔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贡献有着很大的差异。一般认为,大孔容积在0.2~0.8 cm3/g,比表面积小于0.5 m2/g;中孔容积介于0.1~0.5 cm3/g,比表面积在20~70 m2/g,不超过总面积的5%;微孔容积介于0.2~0.6 cm3/g,比表面积在400~1 000 m2/g,甚至更高,占总面积的95%以上[7]。

可见:首先,财富价值的衡量标准在于需要,而非财富对象物之特点.因为,需要包括其代表,货币是需要的代表;货币是标准,就可以换言为需要的代表从而需要是标准.其次,扩言之,需要是事物价值的衡量标准.

价值,何以不完全等同于用处、益处?

彼此的范围不同,动物界、神界也有用益现象,但没有"价值"现象.

这方面的内容不多,但对后世很有影响,值得关注.

价值的属人性,即价值是广义人文现象,这种观念至今影响着我们对价值本质的认识.

(三)亚氏价值本质观之总结

概而言之,在亚氏看来,价值是客体性事物对于人这种主体的需要而言的用处,不包括主体的一部分如灵、肉对主体这种关系里的用益(后世所谓"内在价值")现象,不包括"自身善"这种现象.

三、亚里士多德的"价值"分类

大体上可以认定的是:价值一词的前哲学阶段,是运用于市场交易领域,是相对于钱币(价格)而言的本质论概念;它的广义化,是后生的.

(一) 亚氏《政治学》把价值分为通常类与特殊类

他说:"依通例说,不问各邦的特殊情况如何……有些政体的真正价值虽确实较高,但某些城邦因顾及它们内部的情况,却不宜采用."[2]209

Fig. 7 shows the DIBL comparison of DMG, GC, and DMG-GC with GS TG SON MOSFET as a function of position along the channel from source to drain.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figure that the GSGCDMT SON MOSFET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in suppressing DIBL, which is defined as

(二) 把价值分为天然(自然)型与交换(二阶)型

他的作品多处谈论自然与非自然(如论公正一节便区分自然公正与约定公正):"每种货物都有两种用途"、"一种是物本身所固有的,另一种则不然,例如鞋,既用来穿,又可用来交换,二者都是鞋的使用价值"、"自然用途不是为交换而存在的"[3]15.

他的(使役品才有的)使用价值概念是哲学的、非特指的:包括天然(自然)级别即最终级别的价值,交易中是为了买方的需要;又有为了卖方的交换用途.人和交易品都有为不同主体的两类价值,这种分类是对古希腊价值认识的重大发展.使用价值及其两类也简称为价值:"是五张床换一所房子还是五张床的价值换一所房子,这并没有什么区别."[1]146

(三)经济价值或财富价值,包括财物的价值和钱币的价值

他认同钱币是虚拟的财富这种看法.

四、亚里士多德价值思想的翻译性呈象与其本真存相的关系问题

亚氏价值思想的翻译性呈象,是否准确地或大体准确地反映了其本真存相?这个问题,是亚氏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值得探讨.

结合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中国人所面临的生存境遇、中国人的心理特性,中国传统文化必然以儒道佛相结合的方式应对德福的同一性难题。这一方式的基本特点为:以人、人力而不以神、神力为中心;重视人自身实现道德和幸福的能力;以人的道德行动而不是幸福的享受为着力点;以今生今世的德福同一而不以在来世或彼岸世界的同一为重心;十分关照其他存在者的幸福。最重要的是,这样一种经典的德福同一性形态必须以先验性的全体为基础。这一形态启发现代人如何去探究最普遍的道德、最普遍的幸福以及二者之间最普遍的因果联结,其根本目的是使人成为最坚定的道德践行者,最终过上既善且好的生活。

(一)古希腊作品在英语中的翻译性创新即文本再生

生活的环境和形态、文化的创新和传承,它们的差异度决定着各民族语言之间的差异度.古希腊,比较于中世纪的和近代早期的欧洲各民族,生活和文化方面的差别很大.大量的日常语言和学术概念会存在翻译的不完全性乃至误解、变质,也即创新,因此,新译本经常出现.早期译者面对的是半生半熟的释义环境,了解的难免是粗型的、主要的、部分义项的;早期译本的准确度一般会低于后继译本,但早期译本的影响力很大,形成对所译对象的大众化底层理解和运用,成为文化的新生长点和新传统.

13号线推荐采用最高运行速度为100 km/h的列车。当列车过站速度为100 km/h时,在不同的站间距条件下,快车少停1站所节约的时间约为25~30 s。另外,考虑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平均停站时间为30~35 s。综上所述,13号线快车若少停1站,可节省时间55~65 s。

几个关键词的翻译就存在变质问题.以true翻译希腊古哲的某些言词,译者可能是理解不对,也可能是理解准确但他采用的只是true的用量较小的用法即二类或三类指称,但读者容易想到的是一类指称从而生成新思想,把某种形态片面地理想化,认为这里的"true"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而是价值论理想与情境意义上的,理解不同就产生多样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外在物品的价值是变化的(内在好即好意则是不变的):"像其他物品一样,货币的价值也不是始终不变的."[1]145由于作用关系的构成者和环境的变化,就出现价值的变化.物品的两类用途论,不是说天然用途是内在型的,交换用途是外在型的;应该是指过程论或层次论的,可以用数字来分级分界,第一用途即原初的、原来的、本来的,即original或primary.但是,英语中,这个原初的用途一般表述为natural value,这就会出现混淆,指称会部分地变质,因为natural可用于外在关系---原始级的,也可用于内在性质---生来的、本性的,或没有明确区别内外关系的---天然、本然、自然,名词nature有原始状态、(生物的)野生状态、裸体、本性等等内外各异的指称,正如firm涉及外在形态时,是坚定即稳定(steady)的无变动形态,firm若指比较性内质,则是结实、坚固;再以Inherent(内在的、固有的、生来的)指亚氏第一用途,就把外在关系概念完全变为内在性质概念了:这是两次变质.

(二)汉语里亚里士多德价值思想的翻译性呈象与其本真存相的关系问题

亚氏《政治学》吴寿彭汉译本以"政体的真正价值"表达某个意思,等等,译文是否准确,是值得探讨的,因为重点词特别是关键词的翻译失真就会形成对古人的一级性价值类型观从而是一级价值观的理解失真.

首先,《政治学》吴译本之译出的"真正价值"这一表述相对于适用个别情况的用途,汉译为"真正",容易误解,因为,汉语的"真正"首先是相对于假即false,这样,所据英译本的true就被看作相对于false了;这肯定是有违亚氏的原意,因为true value所比较的"适用个别情况的用途"这种价值不可能是假的,即,不是false-true意义上的;那么,英译本的true在这种语境中应该指什么呢?true作形容词时,也有"确定的、坚定的(steadfast)"等用法,确定不是固定(fixed),是稳定之强形态(high or higher steady);真是性质,确定是程度,真的未必能确定,确定的未必是真的;比较于个别型用途的应当是确定型用途;亚氏《形而上学》同时而分别地言及过"真"和"最确定".

其次,古希腊作品先译为拉丁文等语种、在这种释义之基础上再译为英文、法文、德文等等,不同民族的译文或不同译本都会有一些差异,此外,日文、汉文的译本主要地又来自英文,转了多次,等等,译不准现象的存在会很多.

这些论述,有利于我们认识亚氏价值思想某些重要内容的本真存相.

注释:

①亚里士多德《Nicomaehea Ethike》的一个版本,转引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P26译者注.比较:《尼各马可伦理学》廖译本稍异之,无"供求状况"等词.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Exploring Aristotle's Primary Value-Thinking

LIU Lin-ying
(College of Marxism,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Abstract:Aristotle's"value"is a philosophical concept,but does not include"own good",unlike the use of future generations.The need is the measure of the value."Value"is the outside things that meet people's needs,which do not include this phenomenon that people's spirit or meat meet own needs.He put the value into"true"with the individual,natural and humanbased record type.The translation of some important areas of his value-thinking was sometimes inaccurate.

Key words:value; needs; usefulness

中图分类号:B502;B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9)06-0073-04

收稿日期:2019-06-03

作者简介:刘霖映,1966年生,男,湖南邵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和文化.

标签:;  ;  ;  ;  ;  ;  ;  ;  ;  ;  ;  

刘霖映:亚里士多德的一级价值观之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