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后疼痛的护理经验探讨

骨科手术后疼痛的护理经验探讨

马月梅(解放军九八医院骨六科浙江湖州313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023-02

疼痛是骨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不少患者深受疼痛的折磨,特别是创伤骨科患者,骨科病人手术后疼痛难以控制,当麻醉药物作用消失后,损伤的组织仍在持续的释放致痛物质,大大降低了疼痛受体的高阈值,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手术后反复疼痛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造成躯体和精神痛苦,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和心血管等其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术后康复。鉴于疼痛给患者造成的多方面损害,国际已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2]。而护理人员是同患者接触时间最多的医务工作者,通过详细的术前教育和术后护理干预,客观准确及时的判断术后疼痛的性质、程度,配合医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非常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选择了骨科手术病人126例。其中择期手术102例,急诊手术24例;男85例,女41例;年龄12~70岁。疾病种类:上肢骨折29例,下肢骨折52例,骨髓炎14例,脊柱疾患17例,骨肿瘤3例,其它9例。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95%的病人疼痛明显减轻。

2术后疼痛加重的原因

心理因素: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对突发创伤的恐惧、焦虑,担心手术是否成功等心理因素都可使疼痛加剧。

环境因素:环境嘈杂,灯光刺激,病人之间互相干扰。病室内温、湿度不适宜、床铺不舒服,均可影响病人情绪而降低痛阈,使疼痛加剧。

体位因素:由于骨科病人术后多采取被动体位,致使活动量减少,不能有效的对抗疼痛。

自身因素: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教养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3术前教育与护理干预

3.1术前常规教育:患者入院后护士除及时接诊,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质量,介绍住院规章及病区环境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每例患者在术前1天进行相应教育,让患者了解有关手术方面的情况,如手术麻醉方式、手术医师、手术前的准备、术后饮食、如何活动和术后注意事项等,尤其对术后留置管道的种类、目的、时间、必要性、引流部位可能出现怎样的疼痛,如体位变动、牵拉伤口、咳嗽等均可诱发疼痛等情况向患者说明,并将缓解疼痛的方法告诉患者,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3.2术前疼痛护理干预

3.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进行对话。谈话前护士最好了解患者的职业和受教育状况,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和语调,并礼貌的介绍自己,说明自己将会给患者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这样有利于患者对护士产生一种亲切感。对话时,护士的口吻要自然、轻松、和蔼,诚恳、友好和善意,使患者产生信任感。首先肯定术后有疼痛感,向患者表达认同感和关心之意,告之患者当发生疼痛时应该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疼痛。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程度,不必将其想象得很严重,也不能轻视,以免疼痛超出预期而惊慌,多谈克服和减轻疼痛的经验与体会,这种心理交谈能使患者减轻恐惧和不安心理,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同时要虚心听取患者对医院的看法、建议和要求,有利于缩短医务人员与患者的距离。通过耐心细致的与患者进行心理交谈,有利于化解和转移患者的消极情绪,培养建立积极的心态,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3.2.2疼痛控制方法宣教:告之患者疼痛可受心理因素、体位、活动等影响而加重,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疼痛自我控制法:如调节呼吸、分散注意力、变换体位等方法放松身心和局部,咳嗽或活动时保护伤口的方法等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3.2.3止痛药相关知识:告之患者术后发生疼痛时应主动按压镇痛泵,而不要强忍疼痛,说明止痛药能迅速控制术后疼痛,其作用是可以肯定的,而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很小,不必过分害怕不良反应而不用止痛药止痛,对术后恢复不利。

4术后疼痛的护理

4.1一般护理:术后帮助患者摆好舒适体位,协助翻身,按摩身体受压部位,使全身肌肉放松、张力减小,提高痛阈值;给患者讲解术后所带管道的用途;对某些患者,为减轻肿痛和切口压力,可用垫枕将患肢适当抬高或在床上放支架支撑被褥;观察切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时间允许术后及早给予利于缓解疼痛的不同体位,如半卧位等;病情允许可及早下床活动;疼痛一般在麻醉清醒后2~6小时最强烈,24~72小时逐渐减轻,若患者持续疼痛,则应积极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4.2非药物止痛的护理:现已检测出的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等内源性阿片肽可与阿片受体结合并使之激活,它们与外源性吗啡一样,能够控制疼痛的传导,抑制疼痛。情绪、心理等因素可影响此类物质的产生。心理护理的原理就是激发机体产生、释放内源性阿片肽。因此,术后疼痛的心理护理有着重大的意义。

4.2.1控制焦虑:焦虑与痛感互为因果关系,焦虑程度越重,疼痛程度也越重。因此,要控制疼痛首先应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护理人员应尽量陪伴患者,允许并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使用治疗性触摸或其他方法解除患者身体的紧张度,帮助患者松弛,鼓励患者参与护理计划,以及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使其有自我控制疼痛的能力。

4.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人格,相信患者的主诉,认可患者的痛苦等,均有助于患者利用“宣泄”这一手段来减轻疼痛。应用我们的感知和想象力,把自己置身于患者的位置上,理解并鼓励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2.3指导患者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和缓解疼痛的方法: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疼痛的性质,使患者明白对疼痛不是无计可施,能做许多预防或减轻疼痛的事情,如咳嗽时用枕头按住腹部伤口,有引流管的患者翻身移动时先侧向另一边,这些都有助于减少痛苦。

4.2.4分散或转移患者注意力:护士要保持敏感,对于轻度或中度以下的疼痛患者,可采用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看小说;听力分散法,如听音乐、听故事;触觉分散法,如抚摸等。基于个人的性格以及以往经历的不同,每个人都会选择某些特殊的方式来适应疼痛反应。

4.2.5减轻家属的焦虑情绪,争取家属的配合:减轻家属的焦虑情绪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家属与患者最亲近,他们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其参与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并影响患者的情绪。因此医护人员一方面积极的为患者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痛苦;另一方面也要对家属进行卫生宣教和心理教育,告诉家属手术后的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这样能有效减轻手术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4.2.6诱导想象疗法:诱导患者去想象一些以往经历过的令人愉快的场面,如温暖的阳光、蔚蓝的大海、茂密的森林等。

4.3自控镇痛(PCA)的护理

4.3.1PCA的目的和使用方法。妥善固定给药导管,保持给药途径通畅,定期评价镇痛效果,当疼痛较重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

4.3.2并发症的预防:目前认为应用硬膜外PCA发生低氧血症和血压下降等并症的原因与高龄和用药量有关。使用PCA虽然镇痛效果完善,但患者对尿意、尿急等不舒适感觉明显降低,故易发生尿潴留。术后3~5小时是排尿最佳时机。因此,术后护士要告诉患者早期排尿,并解释其意义,以免并发症发生。

4.3.3不良反应的处理:一些患者应用PCA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护士应及时巡视病房,发现此类不适应立即关闭PCA,并让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症状较重时,应通知医生处理。

4.4应用镇痛药的护理:注意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由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因人而异,给予同等剂量的药物后有的患者血药浓度过高,引起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呕吐等反应。有的则血药浓度过低,镇痛无效,患者依然烦躁不安,哭闹不停。所以给药时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动态变化,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同时,护士应了解各种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注意观察。

5结果

本组126例手术患者经详细的术前教育,积极的术后镇痛及相应的护理措施,除1例患者坚持不用镇痛药物疼痛较剧烈外,其他患者均感觉疼痛减轻,能够忍受或者无痛,术后骨折对位良好,切口愈合出院。

6讨论

疼痛是骨科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术后缓解疼痛是护理的关键。术后疼痛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疼痛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而恐惧心理又反过来促使疼痛加剧。护士应该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患者工作和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患者对术后镇痛要求越来越高,而术后疼痛,除受手术部位、创伤大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还取决于患者的情绪、精神、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术后镇痛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而且能提高患者自身防御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能力。因此,术后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积极地配合药物镇痛,是术后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也可使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组合,为患者术后创伤的恢复,心理生理状态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63.

[2]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57.

标签:;  ;  ;  

骨科手术后疼痛的护理经验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