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架框架结构论文-邓灿

网架框架结构论文-邓灿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架框架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架结构,简化模型,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网架框架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邓灿[1](2017)在《网架结构简化模型对下部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网架结构的使用范围逐渐由大型公共建筑向中小型公共建筑发展,例如中小学食礼堂、图书馆等,其下部支承结构多为混凝土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将不同材料体系结构分开设计会导致结构不安全,而采用整体式方法设计下部支承结构时,现行网架结构简化模型不同,水平面内的刚度贡献不同,地震作用下不同网架简化模型对下部支承结构的影响可能不同。因此,对于上部为钢网架,下部为混凝土框架的结构采用整体式方法设计时,探究网架简化模型对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是提高工程效率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考虑了上部钢网架与下部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网架结构对整体结构阻尼比的影响;对网架结构采用不同简化模型建立整体结构,并对各整体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对比了不同网架简化模型对下部支承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差异,得出了各简化方法的适用范围;以一实际工程为例,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下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刚度较大,上部网架结构对下部框架结构的阻尼比影响较小,可以对网架结构采用混凝土板进行简化;进行下部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时,将网架按仅考虑荷载而不参与结构刚度分析的完全开洞法简化会与实际情况产生较大差别;采用等效刚度板法、完全刚性板法对网架结构进行简化会导致下部框架结构周期偏大、内力偏小、柱顶位移偏小,简化模型的误差随着网架跨度的减小而减小,当网架跨度在30m及其以下时,可以采用等效刚度板法和完全刚性板法对网架结构进行简化;网架结构简化模型只会在一定楼层范围内影响多层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5)

吕晓寅,刘书壮,李超慧,邢佶慧[2](2016)在《中、小型铁路客站钢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体系地震易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小型铁路客站典型钢网架-大开间、大开洞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体系,选取8条天然地震波,以地面峰值加速度为地震动强度指标,最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损伤指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开展了地震灾变行为研究,进行地震易损性评估。结果表明:分析混合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时,宜采用叁向或水平双向地震动输入;强震下混合结构体系的破坏主要集中在下部混凝土框架结构,钢屋盖的塑性发展滞后于下部结构;1/450、1/280、1/95和1/45可作为中、小型铁路客站站房结构OP、IO、LS和CP四个性能水准对应的层间位移角限值。(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汪勇[3](2016)在《网架屋面与下部钢框架结构整体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度网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独立的简化计算模型与边界条件的假定已经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需要结合空间软件对结构进行整体分析,因此,这里论述了网架屋面结构与下部钢框架结构整体计算的重要性及实际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建材》期刊2016年02期)

韩星[4](2015)在《采用隔震装置的混凝土框架—网架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础隔震结构一般是指在建筑的主体结构与下部基础之间增设隔震层,通过增大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使其有效地避开场地特征周期,避免共振等不利影响。隔震结构一般采用铅芯迭层橡胶隔震支座,增大结构的阻尼特性,通过隔震层吸收耗散掉大量地震能量,可有效减弱地震作用对主体结构的破坏。本文首先阐述了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分析了网架与下部支撑结构及隔震结构的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盈建科建立了混凝土框架—网架混合结构的抗震模型与隔震模型,并进行了结果对比。然后,研究隔震装置参数变化对地震反应影响以及结构的整体抗倾覆性能。通过基础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计算结果的对比,得出在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楼层剪力、楼层水平位移以及层间位移、底层柱底剪力、网架轴力等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抗震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隔震结构的支座具体参数如支座的质量、阻尼、水平刚度等条件对结构隔震效果有显着影响。通过对隔震结构倾覆原因的探究及高宽比限值的推导,总结了隔震结构的抗倾覆措施。本文通过对混凝土框架—网架混合隔震结构的分析和研究,证实了基础隔震结构的特点以及优越性,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5-12-24)

张浩浩[5](2015)在《空间网架—超长钢框架支撑整体结构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网架结构、钢框架-支撑结构和管桁架等结构形式,因其具有受力性能好、跨度较大、空间灵活及形式多样等优点,在建筑结构中已经具有了很广泛的应用。根据当前研究水平,网架及钢框架-支撑结构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都已相当成熟,但由于理论受限,使得结构设计分开计算,较少考虑两者的协同效应,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总结了网架结构、钢框架-支撑结构及管桁架梁柱的发展及趋势,总结了总装分析在静力、抗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课题选题背景,并以天津市万汇文化广场室内游乐中心为背景,对其由空间网架、主体钢框架-支撑及管桁架梁柱组合构成的整体结构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借助MIDAS软件利用改进后的数值逆吊法进行屋盖找形,对单层网壳、双层网壳、平板网架及微曲面网架四种方案比选,对设温度缝模型及不设缝模型进行比较,对中央大厅的六个柱进行方案优化,对大厅幕墙处建立圆钢管柱H型钢梁模型及管桁架模型进行方案比选,确定最终的结构方案。建立整体结构的叁维有限元模型,考虑结构的边界条件、荷载工况等多项因素,选择合适的单元,对结构进行了的静力性能分析,在六种不同的荷载工况下,对结构的内力、变形及支座反力进行计算,获得整体结构的静力响应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整体结构的变形满足规范要求,杆件的应力水平较低,静力响应特性较好。建立五个屋盖网架单体模型及主体框架模型进行单体分析,对其静力工况下与总装的偏差进行分析比较。对温度作用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对整体结构在年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对整体结构的支座反力及位移进行计算,获得温度作用对其造成的影响。在温度荷载参与的荷载组合下,整体结构的支座反力,杆件应力,节点位移均满足设计要求,并对结构的非均匀时变温度效应进行简化研究。比较单体模型及总装分析的偏差,说明总装分析的重要性。对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地震作用的特点及地震效应的常用计算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在获得了结构自振特性的条件下,对整体结构进行了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及时程分析,分别计算结构在X及Y向水平作用下的响应,并对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验算。结果表明在一般水平地震作用下,该结构的应力及变形效应均不明显,对结构影响不大。对主体结构及整体结构的自振特性进行对比,比较单体分析及总装分析对地震响应的偏差,说明总装分析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李宝鑫,张相勇[6](2015)在《空间网架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愈来愈多城市综合体选择在混凝土框架上设置大型空间网架来形成超大功能空间。通过一例实际工程,论证常用的作为上部空间网架支座的下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及经济性。(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04-22)

李黎明[7](2015)在《组合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组合网架结构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它在传同平板网架的基础上,使用预制带肋平板来替代原结构上弦层的钢构件,从而形成一种由上部钢筋混凝土梁板与钢腹杆和钢下弦杆组成的新型空间网格结构。该结构形式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各自的力学特性,并且将结构的承重功能和维护功能合二为一。而由组合网架和混凝土框架组成的混合结构不仅提高了建筑面积的利用率,在充分降低了结构自重的情况下也使得其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依托ANSYS有限元软件,结合其内嵌的APDL语言建立不同的组合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叁维空间模型,综合分析了该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情况,并讨论了等效刚度板模拟组合网架楼盖结构的合理性以及使用不同支座对该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各个模型进行模态分析,以了解其各自的自振动力特性,为后续的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中方法的确定以及阻尼比的选取作准备。然后,利用反应谱法分析了结构在水平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对各模型的变形特点、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框架柱的内力和弯矩等结果进行对比以判断其抗震性能优劣;同时讨论了竖向地震作用下组合网架杆件的动内力变化情况。其次,进一步探讨了采用橡胶支座和铰接支座的不同组合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的地震响应情况。通过对比时程分析和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的结果可得,使用弹性橡胶支座能很好的改善结构的动力特性,而且与铰接支座的混合结构模型相比能有效地降低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最后,对论文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同时提出了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1)

张乘[8](2013)在《异型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地震时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建筑结构除了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人们对其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异型网架-混凝土框架的混合结构。对于此类结构,其安全等级较高,一旦破坏,会造成巨大危害。由此,对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进行抗震研究就显得较为重要。本文以一个上部为多曲面异型网架,下部为部分框架结构的大跨空间结构为例,选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建立了多曲面异型网架屋面和整个结构的无桩模型以及整个结构的有桩模型,分析了模型的自振动力特性;讨论了大跨空间结构一致激励下多维地震响应时程分析参数的选定,地震波的选择,阻尼比的选取,着重对钢屋盖在不同的阻尼比的作用下,节点位移,关键杆件内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那叁种模型屋架的节点位移、结构变化处的节点位移,屋架的横纵向上弦杆、腹杆、下弦杆的内力,支座反力的反应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也对不同的地震波输入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选取下部支承结构的一些指标,即柱的弯矩、剪力和轴力,柱的等效应力,层间位移,结构绝对加速度,对有无考虑桩-土作用的两种模型各指标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引入了折减系数,并探讨了对于此类大跨结构抗震中考虑桩-土作用后是否可以折减。结果表明,网架-混凝土框架的混合结构抗震分析,必须考虑上下部结构相互协同的工作,最好采用整体结构模型,仅考虑屋架作用时,误差较大。桩-土作用对结构各部分的响应都较为明显,尤其是水平方向上的响应。考虑桩-土作用后,下部支承结构的各项指标折减系数并不相同,对于此类大跨结构,不应进行折减。(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3-08-01)

范康[9](2012)在《空间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建模及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生活更高的追求,空间网架结构以其工业化程度高、结构性能良好、建筑造型优美等特有的优势,成为国内外应用比较成功的结构形式。从目前研究发展的情况看,网架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都趋于成熟,但是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重要问题需要解决。限于相关理论的缺乏和结构设计分工,设计中常把网架结构和下部混凝土框架结构分开来独立分析,而很少考虑两种结构之间的相互协同工作效应,由此造成的结果将是结构安全上的不可靠或者经济上的巨大浪费。因此,研究钢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体系中网架和下部支撑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空间作用对于从事网架—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设计师而言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根据空间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的现有理论,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建立空间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整体分析模型和协同工作简化模型,采用多维地震作用时程分析方法,分析结构自振特性,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和位移等地震响应,对整体模型与协同工作简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空间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的抗震计算应当考虑上下部结构协同工作,不考虑上下部结构协同工作将会有较大的误差。考虑支承结构弹性效应和惯性效应的弹性支座模型可以有效的模拟下部支承结构对网架的影响;采用等效刚度板可以合理的模拟网架对下部支承结构的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网架框架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中、小型铁路客站典型钢网架-大开间、大开洞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体系,选取8条天然地震波,以地面峰值加速度为地震动强度指标,最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损伤指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开展了地震灾变行为研究,进行地震易损性评估。结果表明:分析混合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时,宜采用叁向或水平双向地震动输入;强震下混合结构体系的破坏主要集中在下部混凝土框架结构,钢屋盖的塑性发展滞后于下部结构;1/450、1/280、1/95和1/45可作为中、小型铁路客站站房结构OP、IO、LS和CP四个性能水准对应的层间位移角限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架框架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邓灿.网架结构简化模型对下部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D].西南科技大学.2017

[2].吕晓寅,刘书壮,李超慧,邢佶慧.中、小型铁路客站钢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体系地震易损性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

[3].汪勇.网架屋面与下部钢框架结构整体计算方法[J].河南建材.2016

[4].韩星.采用隔震装置的混凝土框架—网架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5

[5].张浩浩.空间网架—超长钢框架支撑整体结构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5

[6].李宝鑫,张相勇.空间网架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C].第五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7].李黎明.组合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

[8].张乘.异型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地震时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

[9].范康.空间网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建模及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标签:;  ;  ;  ;  

网架框架结构论文-邓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