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辅导能力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辅导能力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李琼亚[1](2018)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模型为主要目的,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深度挖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辅导能力结构及其核心要素。首先,选取西华大学、四川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6所高校中被领导、同事以及学生一致评价较高的,且从事思政工作教龄为五年以上的包括辅导员、思政理论课老师、校团委和校党支部人员在内的15位思政工作者为访谈对象,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对其展开深度访谈,之后以扎根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使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和类属划分,初步提取了洞察与评估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社会与生活适应指导能力、自我心理修养指导能力、学习心理指导能力、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共六个维度17个能力因子的高校思政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理论模型。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理论模型自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调查对象预试后有针对性地对问卷进行了修订;正试阶段则对国内涵盖全国重点大学、省属重点大学以及普通本科高校等在内的10所高校260名绩效较高的思政工作者进行了测试,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所获取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出其心理辅导能力六个维度,之后利用AMOS23.0结构方程建模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六大能力维度指标划分合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其一、高校思政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模型,共涵盖六大心理辅导能力维度。1.“洞察与评估能力”维度,含有洞察力和甄别力两因子;2.“建立关系的能力”维度,涵盖咨询与沟通技巧、职业品格两因子;3.“自我心理修养指导能力”维度,包括自我意识、情绪管理、意志力、积极态度、自我成长五因子;4.“社会与生活适应指导能力”维度,包括人际关系指导、情感困扰指导、抗挫力培养、生涯规划指导四因子;5.“学习心理指导能力”维度,包括学习管理与休闲管理两个因子;6.“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维度,涵盖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心理危机干预与处理两个因子。其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要素对其工作的重要程度。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建立关系的能力”的均值最高,说明其对高校思政工作者而言尤为重要,其后是洞察与评估能力、社会与生活适应指导能力和自我心理修养指导能力。最终希冀,以上结论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甄选、培训、晋升及管理等提供实证参考依据,以期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8-05-01)
于思月[2](2017)在《浅析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辅导员作为国内高校与大学生之间交流的中枢,成为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在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指导中占据主动地位。据统计在广大高校工作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占所有教学工作的五分之一。但在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中,针对教育人员特别是辅导员的专业心理辅导能力培训总是缺失的。当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急需心理援助的时候,辅导员就不能打开学生的心结,解决学生目前心理上的症结。(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21期)
林静,李洵[3](2016)在《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心理辅导课教学结构初探——基于“自我提问单”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相关理论初步提炼了元认知能力发展模式:"计划认知活动→监督认知活动→评价认知活动→调控认知活动→提高元认知能力"。并以此建构出旨在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结构图。以"自我提问单"作为主要教学工具,设计以"案例导入—活动体验—深入探究—合作评价—归纳总结"为基本环节的元认知能力提升的心理课堂教学流程。(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6年64期)
祁迪[4](2016)在《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结构与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当今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发展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这需要我们的辅导员进行关心和梳理。所以辅导员在现在的大学校园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辅导员的教育手段也成为了我们目前需要关心的问题。本文对现如今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更多辅导员的良好发展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21期)
魏泓[5](2016)在《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是治愈大学生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因此,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心理辅导能力的培养是很要必要的。不过,有部分辅导员并没有受过专业心理辅导培训,在工作实践中,忽视了对大学生心理辅导,造成了高校学生心理辅导的空缺。(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6年07期)
崔诣晨,杨振华[6](2012)在《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建构的基础上,选取一线工作人员与专家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初步形成包含46个项目的《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现状问卷》,根据研究结果最终确立心理辅导能力的5个维度,即沟通情景意识能力、观察与诊断能力、沟通能力、辅导关系构建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度和效度检验表明,自编问卷达到统计学要求的较好水平,可以作为调查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研究工具。(本文来源于《农业教育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彭文涛[7](2010)在《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53年,以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率先提出并建立了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为标志,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在我国走过了50多年的历史,高校辅导员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贯彻各个时期的高等教育目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新时期,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方式等势必会更多的体现社会生活多元化的特征。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分化的复杂背景下,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前提下,高校学生工作也面临着更多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也要有较强的心理疏(辅)导能力、职业规划指导能力。参与心理辅导是时代赋予辅导员的使命,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已经有了相关文件和规定。心理辅导不同于心理咨询,更不同于心理治疗,它是以全体大学生的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为目标。本文根据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理论和知识与能力相互转化的原理,在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总结出其特点、辅导员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辅导员参与心理辅导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并在文献综述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出心理辅导能力的十个维度: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心理咨询的方法、心理辅导的角色意识、沟通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甄别问题的能力、辅导关系建立的能力、解决问题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的能力、辅导效果的评估和巩固能力、心理承受和自我调适能力。并构建辅导员参与心理辅导工作的能力模型,并以此提出培养和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策略。主要的结论如下:1.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学生管理员,要伴随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阶段,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心理危机处理者、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2.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角色的认识,学术界基本与教育部保持一致看法,都认为在新时期,辅导员应该承担起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新职责。然而,就辅导员新职责的内涵和内容还存在较大的争论。3.辅导员参与心理辅导有着较强的职业优势,同时也存在先天性不足。因此,需要将心理辅导工作寓于辅导员的常规工作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教育和疏导方式,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4.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发展性心理问题为主,辅导员的心理问题主要以角色冲突为主。5.心理学知识和理论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的基础;心理辅导的角色意识指导着辅导员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关注大学生及其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承受能力是辅导员从事心理辅导时保持心理相对健康的保证;自我调适能力是辅导员在发现自我心理存在困惑或问题时,能够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自我减压或者是进行情绪的宣泄等,抑或是寻求外界的帮助;沟通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是辅导员参与心理辅导工作所具备的一般能力,甄别问题、辅导关系的建立、方案制定和实施、辅导效果评估和巩固是辅导员参与心理辅导所具备的特殊能力。6.现实中,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培养、提高方面的工作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此,我们提出了建议:①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积淀和心理辅导技能的培养及提高。②建立健全辅导员参与心理辅导工作的长效机制。(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0-04-01)
庞书雷[8](2007)在《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结构与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后,高校辅导员及其相关问题不仅引起了党和政府的更多重视,也成为了高等教育的理论界与实践界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心理辅导能力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个主要能力,它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态度、职业倦怠以及工作压力等诸多的心理体验。心理辅导不同于心理咨询,也不同于心理治疗,它以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为目标,针对所有大学生群体与个人。可以推论,辅导员的整体心理辅导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结构,学界尚无专门研究,而这恰恰是进行心理辅导能力研究与培训的先决条件。本研究借鉴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能力结构、知识和技能与能力相互转化的原理,在对心理辅导活动的基本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心理辅导的能力结构,它既包容了心理辅导基本过程的能力要素、同时也包容了基于不同辅导需要基础上的具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力,此外,还包含了从事心理辅导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解决特殊辅导问题所需要的特殊知识和特殊的辅导技能。根据这些要素,画出心理辅导能力的结构图,以期让人更为直观地了解心理辅导各能力要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出心理辅导能力的八个维度,即沟通情景意识能力、问题解决意识能力、观察与诊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措施方案的认识能力、沟通能力、辅导关系构建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此基础进行归纳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选取一线工作人员与专家进行调查和访谈。通过多方面意见,经过删除和修改,最终形成了包含46个项目的《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现状问卷》。经信度和效度检验表明,自编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了统计学要求的较好水平。以此为基础发放问卷,分析内蒙古地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的现状。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中的观察与诊断能力是能力结构中比较重要的能力。通过观察,辅导员能够了解到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需要,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辅导活动。2.总体来看,目前我区高校辅导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职称结构比较合理。3.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在性别上只在因子四上存在显着差异,在总分和其它因子上没有显着的差异。4.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总体来说随着辅导员年龄的增大,其心理辅导能力也逐步在提高。5.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总体来说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和职称的晋升,高校辅导员的辅导能力在逐步提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由此,我们提出建议:(1)掌握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品质养成;(2)加强辅导员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培训,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使辅导员做到心中有底;(3)加强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培训,强调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4)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争取在职称、工资待遇上给予保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7-06-05)
心理辅导能力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校辅导员作为国内高校与大学生之间交流的中枢,成为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在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指导中占据主动地位。据统计在广大高校工作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占所有教学工作的五分之一。但在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中,针对教育人员特别是辅导员的专业心理辅导能力培训总是缺失的。当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急需心理援助的时候,辅导员就不能打开学生的心结,解决学生目前心理上的症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辅导能力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李琼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探索[D].西华大学.2018
[2].于思月.浅析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结构[J].长江丛刊.2017
[3].林静,李洵.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心理辅导课教学结构初探——基于“自我提问单”的设计[J].江苏教育.2016
[4].祁迪.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结构与现状分析[J].长江丛刊.2016
[5].魏泓.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结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
[6].崔诣晨,杨振华.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结构分析[J].农业教育研究.2012
[7].彭文涛.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10
[8].庞书雷.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结构与现状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