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结构论文和设计-师宇晨

全文摘要

一种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结构,包括InGaAsP量子阱层、InP包覆层、金属接触层铟镓砷层和P型掺杂InP层;InGaAsP量子阱层的一端设置有InP包覆层生长面,InP包覆层生长面的上表面低于InGaAsP量子阱层的上表面;InP包覆层设置在InP包覆层生长面,InP包覆层的上表面与InGaAsP量子阱层上表面齐平;P型掺杂InP层设置在InGaAsP量子阱层和InP包覆层的上表面;金属接触层铟镓砷层设置在P型掺杂InP层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在端面量子阱尖角结构处,由于量子阱区厚度被缩小,导致在这一区域量子阱对光的束缚能力减弱,从而达到减小激光器芯片的发散角的目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InGaAsP量子阱层(2)、InP包覆层(6)、金属接触层铟镓砷层(8)和P型掺杂InP层(7);InGaAsP量子阱层(2)的一端设置有InP包覆层生长面,InP包覆层生长面的上表面低于InGaAsP量子阱层(2)的上表面;InP包覆层(6)设置在InP包覆层生长面,InP包覆层(6)的上表面与InGaAsP量子阱层(2)上表面齐平;P型掺杂InP层(7)设置在InGaAsP量子阱层(2)和InP包覆层(6)的上表面;金属接触层铟镓砷层(8)设置在P型掺杂InP层(7)的上表面。

设计方案

1.一种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InGaAsP量子阱层(2)、InP包覆层(6)、金属接触层铟镓砷层(8)和P型掺杂InP层(7);InGaAsP量子阱层(2)的一端设置有InP包覆层生长面,InP包覆层生长面的上表面低于InGaAsP量子阱层(2)的上表面;InP包覆层(6)设置在InP包覆层生长面,InP包覆层(6)的上表面与InGaAsP量子阱层(2)上表面齐平;P型掺杂InP层(7)设置在InGaAsP量子阱层(2)和InP包覆层(6)的上表面;金属接触层铟镓砷层(8)设置在P型掺杂InP层(7)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InP包覆层生长面的宽度为15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InP包覆层生长面由InGaAsP量子阱层(2)的端部通过等离子刻蚀后形成,蚀刻后的InGaAsP量子阱层(2)厚度为40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InGaAsP量子阱层(2)的下表面设置N型掺杂InP层(11);N型掺杂InP层(11)的下表面设置N型电极(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接触层铟镓砷层(8)上表面设置P型电极(9)。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激光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为实现低的阈值电流,通常会使光尽可能多的被束缚在量子阱区(铟镓砷磷材料),即量子阱区的光局限因子需要尽可能大。但光在量子阱区被束缚的越强烈,在激光器出光端面,形成的发散角就会越大,远场光场就越大,引起耦光率降低。为了减小发散角,理论上可以通过减小量子阱区对光场的局限来实现,但也同时会增加激光器芯片的阈值电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结构,包括InGaAsP量子阱层、InP包覆层、金属接触层铟镓砷层和P型掺杂InP层;InGaAsP量子阱层的一端设置有InP包覆层生长面,InP包覆层生长面的上表面低于InGaAsP量子阱层的上表面;InP包覆层设置在InP包覆层生长面,InP包覆层的上表面与InGaAsP量子阱层上表面齐平;P型掺杂InP层设置在InGaAsP量子阱层和InP包覆层的上表面;金属接触层铟镓砷层设置在P型掺杂InP层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InP包覆层生长面的宽度为15微米。

进一步的,InP包覆层生长面由InGaAsP量子阱层的端部通过等离子刻蚀后形成,蚀刻后的InGaAsP量子阱层厚度为40纳米。

进一步的,InGaAsP量子阱层的下表面设置N型掺杂InP层;N型掺杂InP层的下表面设置N型电极。

进一步的,金属接触层铟镓砷层上表面设置P型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激光器距出光端面15um的量子阱区刻蚀至剩余40nm,从而在传统激光器端面形成一层长15um、厚40nm的量子阱尖角结构,在端面量子阱尖角结构处,由于量子阱区厚度被缩小,导致在这一区域量子阱对光的束缚能力减弱,从而达到减小激光器芯片的发散角的目的。

同时,由于只是在距离出光端面15um的位置对量子阱区进行刻蚀减薄,远小于整个量子阱区长度,即量子阱区对光的束缚能力并未减少,所以激光器芯片的阈值电流并没有增加,因此,根据这一结构,达到了在减小出光发散角的同时,又不增加激光器芯片的阈值电流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端面具有15um铟镓砷磷(InGaAsP)的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出光端光场模拟图;

图3为传统半导体激光器出光端光场模拟图。

其中:2-InGaAsP量子阱层,6-InP包覆层,7-P型掺杂InP,8-金属接触层铟镓砷(InGaAs),9-P型电极,10-N型电极,11-N型掺杂InP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结构,包括InGaAsP量子阱层2、InP包覆层6、金属接触层铟镓砷层8和P型掺杂InP层7;InGaAsP量子阱层2的一端设置有InP包覆层生长面,InP包覆层生长面的上表面低于InGaAsP量子阱层2的上表面;InP包覆层6设置在InP包覆层生长面,InP包覆层6的上表面与InGaAsP量子阱层2上表面齐平;P型掺杂InP层7设置在InGaAsP量子阱层2和InP包覆层6的上表面;金属接触层铟镓砷层8设置在P型掺杂InP层7的上表面。采用等离子刻蚀技术,刻蚀掉量子阱2的出光端,蚀刻后厚度剩余40nm,形成InP包覆层生长面。

用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技术(MOCVD),在InP包覆层生长面处进行晶体外延生长InP包覆层6;

用MOCVD,再次进行晶体外延生长,形成接触层铟镓砷层8和P型掺杂InP层7。

InP包覆层生长面的宽度为15微米。

InP包覆层生长面由InGaAsP量子阱层2的端部通过等离子刻蚀后形成,蚀刻后的InGaAsP量子阱层2厚度为40纳米。

InGaAsP量子阱层2的下表面设置N型掺杂InP层11;N型掺杂InP层11的下表面设置N型电极10。

金属接触层铟镓砷层8上表面设置P型电极9。经过金属电镀,在芯片的P面和N面镀上电极9和10,最终可得如图1所示结构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

设计图

一种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9157.2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1(陕西)

授权编号:CN209233160U

授权时间:20190809

主分类号:H01S 5/343

专利分类号:H01S5/343;H01S5/06

范畴分类:38H;

申请人:陕西源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咸阳分公司

第一申请人:陕西源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咸阳分公司

申请人地址: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9号楼1311室

发明人:师宇晨;王兴;罗俊岗;张西璐;刘虎强;刘晨;赵小亮;刘阿娟;李登科;席人杰;李长超

第一发明人:师宇晨

当前权利人:陕西源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咸阳分公司

代理人:徐文权

代理机构:61200

代理机构编号: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边射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结构论文和设计-师宇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