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集市论文_李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乡村集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集市,乡村,空间,临安,功能,河湾,人类学。

乡村集市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1](2019)在《乐享乡村集市游戏提升综合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行业的实质是为了给学生传递知识,传承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普及最新的现代文化,所以当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同时出现在同一个领域中并且发生碰撞时,教育者应该思考如何利用现代校园的绿色文化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传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目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以乡村集市游戏为例进行研究,表述如何将儿童教育与乡村集市这种最能体现本地文化的游戏相结合,促使老师和幼儿综合能力的共同提高。(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69期)

胡贵琴[2](2019)在《浅析当前乡村集市衰退——以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仁和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就一直处于社会大转型中。但是,在这个社会加速转型的时期,乡村集市的衰退一直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集市人流量减少、集市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等。乡村集市的发展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以四川省江安县仁和乡为例,在探究乡村集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9年14期)

王晓宇[3](2019)在《乡村集市与赶集人的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集市作为乡村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有其悠久的历史,是社会经济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市曾在乡村经济贸易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近年来电商、超市、快递等现代商业模式的兴起,乡村集市经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但目前为止,它依然扎根于乡村社会结构,嵌入在中国基层社会民众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满足生活需要、促进物质流动、建构社会网络、承载文化传统、娱乐民众生活等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主体“赶集人”作为集市的参与主体,他们在集市生活中的经济行为、社会角色、人际互动,以及他们在集市外的日常生活情境,他们的所思所想,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当代乡镇社会多维的社会影像,同时也为我们理解“赶集人”这一特定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既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多集中于对乡村集市经济发展历程、乡村集市贸易体系的结构和运行状况、乡村集市在社会转型中的变迁等问题的研究,而对集市参与主体的关注较少。本文选取内蒙古通辽市余粮堡集市为个案,运用人类学相关理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辅之以文献研究,对赶集人的经济行为和日常生活进行整体性的民族志研究。基于笔者在余粮堡集市的田野调查,本文主体部分由六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及该项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经过,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一章主要对余粮堡集市所在地内蒙古通辽市余粮堡镇的地理、历史及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梳理,了解余粮堡集市的演变历程和“赶集人”的生存环境,为后文“赶集人”的生计选择等提供背景。第二章主要对赶集人的身份、赶集人的赶集动因进行分析。“赶集人”的自我身份界定与他人对“赶集人”的职业认识对其在乡村社会中的社会互动与人际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第叁章基于田野调查主要对“赶集人”在集市上的经济活动与社会交往进行全面细致的描述与分析。赶集人的经济行为一定程度上是由当地的社会经济结构所决定,同时,也按照当地约定俗成的乡土逻辑进行。第四章主要对“赶集人”散集后的生活进行详细描述,并对其当前困境作具体分析。“赶集人”的家庭生活包括其子女教育与日常交往活动同样围绕集市进行。结语部分从逻辑层面概括全文,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讨论。本文的主要观点是:首先,“赶集人”作为商贩和农民的双重身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经济行为、社会关系、人际互动和日常生活。其次,“赶集人”的经济行为一方面表现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理性,同时,也实践着乡土社会重人情、好面子的乡土逻辑。“赶集人”在面对熟人、生人和同行时,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第叁,乡村集市处于乡镇社会的特殊场域,存在一些非制度化的集市规则和交易方式,表现出不同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为我们了解不同的经济观念、经济活动提供了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最后,“赶集人”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关乎乡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应该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30)

李普[4](2019)在《乡村集市功能转型视角下的农村社会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集市作为透视农村社会变迁的窗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地农村的变化。以D镇D集市为例,D集市的变化反映进入转型加速期以来西部农村社会的变迁。研究发现土地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字下乡、科技下乡,加速了农村劳动力流动、职业分化、人口结构变化和开放程度。与此同时,乡村集市的经济职能更加强化,而其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的式微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晓宇[5](2019)在《人类学视角下乡村集市的功能——以内蒙古通辽市某集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集市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不论是在乡村民众的日常生活还是生产活动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XX人进行了访谈,采用功能主义人类学视角,从余粮堡集市的基本情况、参与者和经营内容等方面,详细分析余粮堡镇集市的结构与特点,对农村集市的功能做初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03期)

雷鸣[6](2019)在《乡村变革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空间政治——论中国当代小说的“集市”叙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集市作为农村社会的经济交换空间,不断出现于当代小说的乡村叙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乡村变革及社会主义政治实践赋予小说中的集市以不同的政治属性和意义承担,或成为检视不同政治立场人物的德性隐喻,或成为求证农村改革正当性与必然性的意义空间,或成为后改革时代乡村颓败景观的镜像。总之,当代小说所叙述的集市被赋予了时代的政治属性,成为当代乡村变革与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表意空间。这亦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中国当代文学与政治的多维互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9年01期)

管光前,许雪珍,江萍[7](2019)在《临安“龙门秘境”渐入佳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这里曾经是穿行在杭徽古道、杭苏古道上客商们歇脚营商的驿站式集散地,现存的老店铺、老宅子、青石板路、雨花石小道,无一不见证着昔日商贾咸集的旧时光;这里的中药材曾声名远播,儿科医术也在周边十里八村享有盛誉;这里也曾是粟裕将军率领新四军在天(本文来源于《杭州日报》期刊2019-01-09)

赵守超[8](2018)在《权力、资本与生活:乡村集市空间的失序逻辑与治理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集市不仅是农民日常生活与交易行为的重要场所,也是最容易牵动社会秩序与政治关系的物理空间。对乡村集市的有效管控必须要厘清其空间特质与要素构成。为此文章通过尝试从权力逻辑、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叁维视角来解读乡村集市空间的治理情景,并借滨州市郊区R乡村集市的治理经验进行佐证。R乡村集市治理经历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其背后反映的是国家权力的嵌入与治理体系重塑的图景。具体而言,在政府权力制度化建构、集市自身转型升级的资本化建构、空间多元主体的社会化建构叁层力量的互动逻辑下,促进乡村集市健康有序发展。(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黄菲菲[9](2018)在《从“乡村集市”到“特色小镇”》一文中研究指出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提出“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反复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十叁五期间,我国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提出民族地区要推进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建筑风格、产业优势、文化标识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小镇保护与发展模式。这些举措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题中之意,是党和国家解决叁农问题的重要路径,为今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喜洲镇是首批入选的特色小镇之一。这个有着一千多历史的白族名镇,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尤其是这里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喜洲街”,是大理、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着名的“乡村集市”之一。在历史上为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实现商品交换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这个乡村集市又成为连接国家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市场与农民的纽带。目前作为民族地区的“特色小镇”,它又成为国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样板。本文选择喜洲集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一百多年以来喜洲集市的变化、发展,来反映民族边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变迁,思考国家政策对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社会转型的推动和影响,目的是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路径进行理论思考,同时也为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本文运用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对专家学者、商人小贩、外地旅客和其他居民进行了访谈,获取了较多的访谈资料;同时也对喜洲的商户店铺、经济生活、节庆庙会进行了参与观察和数据采集,在此基础上描述了喜洲集市的发展变化过程,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政策有着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期刊2018-06-04)

计承[10](2018)在《东北乡村集市的空间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活动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式各样的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对空间的应用。乡村是城镇的发源地,在当今城市化的浪潮下,乡村社会也在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乡村集市这一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古老形态对于农村社会实现经济、文化、政治、场景化的全面发展有巨大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必要加强发掘和发挥乡村集市的文化功能,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细节进行探讨。全文共有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也是论文研究的背景。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城乡发展进程逐渐拉开,乡村文化受到了新文化建设的影响,集市空间更是受到了城市发展变革的冲击,因此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的脉络。第二部分对论文中使用到的概念空间叙事的概念、理论依据和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包括东北传统乡村集市文化的影响力、历史性和承载力做具体的展开讨论,对空间设计本身做详细具体的论述。第叁部分对九台上河湾集市空间上整体规划、功能分区做详细的介绍,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整体情况,建设中的实施规划及变迁情况,和论述中体现出来的空间设计思想等做系统的论述。第四部分为论文的核心部分,对九台上河湾集市作为空间叙事理论所具有的地域潜力,包括历史潜力和环境潜力进行论述,随后对上河湾集市在新农村建设文化变革设计的过程中所保留的空间设计规划思路、整合规划的设计思想、规划设计内容做具体的展开讨论。包括空间叙事与叙事发展性相融合,保留与变革,空间设计节点中的小物大用等。第五部分对乡村集市空间在传统文化中的变革中运用到的一些设计思想进行总结,包括历史“置换”,基于传统文化的变革和传承,历史意义下的渲染与继承,以及强化文化在人们心中的传承特征。基于上述调查与分析,笔者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空间布局的现状做出了反思,对传统集市空间社会潜力的具有历史代表价值的、乡镇记忆承载的因素给予充分利用认识潜在农贸产品商业发展的文化意义、生态价值、历史价值,并注入新的现代化商业模式标准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乡村集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改革开放以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就一直处于社会大转型中。但是,在这个社会加速转型的时期,乡村集市的衰退一直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集市人流量减少、集市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等。乡村集市的发展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以四川省江安县仁和乡为例,在探究乡村集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解决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乡村集市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丽.乐享乡村集市游戏提升综合能力[J].考试周刊.2019

[2].胡贵琴.浅析当前乡村集市衰退——以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仁和乡为例[J].东西南北.2019

[3].王晓宇.乡村集市与赶集人的生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4].李普.乡村集市功能转型视角下的农村社会转型[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5].王晓宇.人类学视角下乡村集市的功能——以内蒙古通辽市某集市为例[J].现代交际.2019

[6].雷鸣.乡村变革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空间政治——论中国当代小说的“集市”叙述[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

[7].管光前,许雪珍,江萍.临安“龙门秘境”渐入佳境[N].杭州日报.2019

[8].赵守超.权力、资本与生活:乡村集市空间的失序逻辑与治理重构[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

[9].黄菲菲.从“乡村集市”到“特色小镇”[D].大理大学.2018

[10].计承.东北乡村集市的空间叙事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乡村集市》构图(自绘)《乡村集市》初稿(自绘)《乡村集市》完成图(自绘)乡村集市24传统手工六坊效果图Fig.2...服装区铁架子(笔者摄)

标签:;  ;  ;  ;  ;  ;  ;  

乡村集市论文_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