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肠道,溃疡性,根系,黄芪,水体,霉菌。
微生物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方,欧阳建,黄建安,刘仲华[1](2019)在《茶多酚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谢综合征是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疾病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茶多酚是茶叶中的特征次生代谢产物之一,最新研究表明,茶多酚可以通过对肠道菌群的干预,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调节宿主-肠道菌群的共代谢过程,进而达到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目的。本文系统总结了茶多酚的吸收与代谢,以及茶多酚在体外发酵模型、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中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阐述了茶多酚-微生物群-宿主叁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有助于以肠道菌群理论为基础探讨茶多酚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并为茶多酚的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吕美英,李振欣,杜敏,肖方锟,陈旭超[2](2019)在《微生物腐蚀中生物膜的生成、作用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中,微生物常常附着在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影响金属表面的电化学过程,从而诱发微生物腐蚀。生物膜与微生物腐蚀的发生密切相关,其结构组成、成膜过程对金属的腐蚀反应类型与速率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微生物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缺乏生物膜与金属界面之间交互作用的深刻认识,微生物腐蚀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尚不清晰。基于此,从生物膜的角度阐述了金属微生物腐蚀的作用机制。介绍了易引起材料腐蚀的常见菌种,如硫酸盐还原菌、硫氧化菌、铁氧化菌、硝酸盐还原菌及其他腐蚀菌,并对它们的腐蚀机理进行了概述。综合论述了生物膜的特征、生成步骤,以及它是如何随时间和外部环境进行动态演变的。着重讨论了影响生物膜生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材料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如温度、溶解氧、pH值、Cl~-、Fe~(2+)、水体流速、营养介质、磁场。最后,针对外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阐述了生物膜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模拟生物环境过程中合理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邹迪君,陈冲,易宜江,胡华着[3](2019)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病原微生物筛查在学龄前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病原微生物筛查在学龄前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学龄前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患儿(n=42)和非细菌感染患儿(n=38),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32例作为参照,全部入选儿童均采集血液样本、痰标本,检测受试儿童体内PCT水平。将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根据检测结果对症给予患儿抗生素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感染组、非感染组的学龄前儿童下呼吸道感染PCT水平和阳性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抗生素联合使用率(27.50%)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P<0.05);不同指标诊断新生儿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漏诊率和误诊率依次为PCT:85.7%、84.2%、85.0%、14.3%、15.8%;IgM:76.2%、81.6%、78.8%、23.8%、18.4%;PCT联合IgM:95.2%、94.7%、95.0%、4.8%、5.3%。结论细菌组感染患儿、非细菌感染患儿和健康儿童的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CT联合IgM筛查能够评估患儿病况,准确鉴别细菌感染患儿,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判断患儿病情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2期)
刘晓梅,梁长东,李景芳,杨和川,任立凯[4](2019)在《微生物发酵液对保护地番茄灰霉菌的抑制作用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微生物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和田间防效。[结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液能明显抑制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发酵液原液的抑制率最高为66.1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番茄间隔7 d、连续施药3次,第3次施药7 d后,微生物发酵液原液对灰霉病的防效最高达60.47%,与35%的腐霉利600倍液的防治效果无显着差异。[结论]微生物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作为一种生物新型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冯林,申涛,徐一飞,孙新慧,吕冰[5](2019)在《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生长除了要依靠水分和阳光之外,还需要植根于自身所处的土壤环境汲取养料和有益物质,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自身的根茎得到充分的保护与滋养,意味着土壤的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植物的生长状况。而土壤自身也需要发育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需求,这一发育的过程便是土壤中营养物质积累和凝聚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营养物质积累所处的环境也恰好是促进微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摇篮。因此,植物在发育的过程中也无可避免受到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基于此,以土壤微生物为出发点,重点叙述了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侯昆[6](2019)在《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的预防及诊断治疗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并分析微生物检测在感染病疾病病人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实际效果。选取研究样本为我院一年内(2017/07~2018/07接收的共100例感染性疾病病患,将上述病人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对观察组病人给予微生物检测,然后依据实际检测结果再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病人诊断有效率为(98%)显着高于对照组(80%)(P <0.05),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病人的重度和中度感染率显着高于观察组照组,而观察组病人的轻度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改善预防和诊断治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陈至鑫[7](2019)在《肠道微生物组群的相互作用塑造了人类的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定微生物的影响取决于其他微生物也存在的整体大环境。"卡内基大学的Will Ludington领导的一个小组最新研究表明,胃肠道系统中不同种类微生物组群的相互作用会对健康有着巨大的和不可预测的影响。他们在《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其研究结果。肠道微生物组群是由数以万计的微生物所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人类肠道内微生物的多样性对研究肠道微生物的分类(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11期)
刘海燕,刘婷[8](2019)在《肠道微生物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在抵抗疾病,维持人体健康和能量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过程中肠道微生物数量和结构都有所改变,导致机体生态失衡。个体敏感性,环境因素如营养、用药、年龄以及吸烟都可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进而引发IBD。对肠道微生物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刘旭,张姝翌[9](2019)在《基于肠道微生物探讨哮喘发病的免疫机制及黄芪的干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们人类的肠腔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和他们的代谢产物共同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及免疫反应。近年来,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能够通过干预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机制来调控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生与进展程度,并且可以根据肠道菌落结构的变化情况评估罹患哮喘的风险。因此利用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治疗哮喘的方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但对其作用效果存在一定分歧。研究发现,中药黄芪对于肠道菌群存在调节作用,同时又可以干预哮喘发生的免疫环节。因此,探讨中药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在哮喘治疗中的具体机理有利于揭示"肺-肠-菌"轴的内在联系。目的在于彰显黄芪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肺-肠-菌"轴的功能最后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9年20期)
罗晶,陈津端,周安刚[10](2019)在《景观生态浮岛根系微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各地,水体富营养化都是一个普遍问题,富营养化引起的危害不容忽视,是水体治理中重点研究的问题,随着技术的成熟,景观生态浮岛技术已经开始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得到推广和使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的方式探讨景观生态浮岛根系微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0期)
微生物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然界中,微生物常常附着在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影响金属表面的电化学过程,从而诱发微生物腐蚀。生物膜与微生物腐蚀的发生密切相关,其结构组成、成膜过程对金属的腐蚀反应类型与速率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微生物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缺乏生物膜与金属界面之间交互作用的深刻认识,微生物腐蚀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尚不清晰。基于此,从生物膜的角度阐述了金属微生物腐蚀的作用机制。介绍了易引起材料腐蚀的常见菌种,如硫酸盐还原菌、硫氧化菌、铁氧化菌、硝酸盐还原菌及其他腐蚀菌,并对它们的腐蚀机理进行了概述。综合论述了生物膜的特征、生成步骤,以及它是如何随时间和外部环境进行动态演变的。着重讨论了影响生物膜生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材料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如温度、溶解氧、pH值、Cl~-、Fe~(2+)、水体流速、营养介质、磁场。最后,针对外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阐述了生物膜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模拟生物环境过程中合理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周方,欧阳建,黄建安,刘仲华.茶多酚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19
[2].吕美英,李振欣,杜敏,肖方锟,陈旭超.微生物腐蚀中生物膜的生成、作用与演变[J].表面技术.2019
[3].邹迪君,陈冲,易宜江,胡华着.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病原微生物筛查在学龄前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作用[J].当代医学.2019
[4].刘晓梅,梁长东,李景芳,杨和川,任立凯.微生物发酵液对保护地番茄灰霉菌的抑制作用效果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9
[5].冯林,申涛,徐一飞,孙新慧,吕冰.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J].种子科技.2019
[6].侯昆.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的预防及诊断治疗作用分析[J].人人健康.2019
[7].陈至鑫.肠道微生物组群的相互作用塑造了人类的生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
[8].刘海燕,刘婷.肠道微生物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刘旭,张姝翌.基于肠道微生物探讨哮喘发病的免疫机制及黄芪的干预作用[J].光明中医.2019
[10].罗晶,陈津端,周安刚.景观生态浮岛根系微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作用[J].科技视界.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