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研究构想论文

胡慧: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研究构想论文

【语言与文化】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梳理了传播活动的历程,构想并拟定了这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进行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研究构想

一、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活动及研究现状

(一)国内现状

严格说来,直到如今,国内有关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研究还没能全面、深入展开,相关研究似乎仍然停留在局部或微观层面,仅限于毛泽东诗词的对外翻译研究。近年来,除了散见于报刊、网页的一些对毛泽东诗词往昔翻译与出版发行情况的回忆、纪实或译本介绍类文章之外,主要是一些有关毛泽东诗词翻(英)译的综述、综评[1-6],鲜有专门研究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的著述,迄今唯见张智中[7]所著《毛泽东诗词英译比较研究》。令人欣慰的是,纪建镖[8]的《毛泽东诗词对外传播研究》,梳理了毛泽东诗词的12个英译版本,从历史学的角度介绍了毛泽东诗词传播的年代特征,分析了毛泽东诗词在国外的影响及其原因,并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毛泽东诗词对外传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与认同,探讨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中的个人形象和国家形象的传播,为宏观上深入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对外传播与接受提供了新的视角。除此之外,目前检索到的关于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一般都拘泥于某首或几首诗词的译本局部比较或是从某种理论视角对某首译诗或某个译本的评价、分析与鉴赏,真正多维度、多视角宏观研究毛泽东诗词对外传播情况的论文或著述尚难寻踪迹。不过,作为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诗词的传播及研究在国内几十年来一直持续开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肇始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当时毛泽东诗词一般是单首非正式发表,其传播的主要特点是朗诵、传抄与称颂。外国记者在著述中对有些诗词的翻译引用,促进了它们在国内外的传播。当时,还谈不上初步的研究。

第二,勃兴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开始讲解、赏析、评注、诵读乃至传唱毛泽东诗词。1957年至1966年初出版了不少讲解毛泽东诗词的专著。同时,报刊上发表的评介、赏析文章也越来越多,其中郭沫若论述毛泽东诗词的文章近20篇,有些代表了当时的最高研究水平,但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研究。

电力企业要对供货方进行深入的了解,查看其是否具有生产资质,选择多家生产商进行对比;在采购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采购工器具质量的监督,可在采购前对工器具的质量、材质、型号、规格、功能等方面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要严格进行工器具周期试验,由安监部门工作人员组织技术人员对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棒、验电器等安全工器具进行试验,及时更换不合格的产品,杜绝不合格产品的出现。对于入库的工器具要做好日常的抽查工作,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就要停止使用。

银行需加大产品租借的宣传和销售力度,提升市场营销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根据不同客户群的金融需求和银行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产品的不同组合,从而有效提高整体的营销和销售效果[8]。其次,应更深层次地进行产品多样化和专业化,促进交叉销售。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要根据金融资源优劣势来对已有的金融服务和业务的功能和品种进行整合和完善;另一方面,要加强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具有银行自身特色的个性化服务。

第三,热潮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诗词的学习、传播活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毛泽东诗词连同作为“最高指示”的毛主席语录普及全国各地,通过阅读、朗诵、咏唱、谱曲、编舞、书画、标语、讲用等多种形式广为传播,但是,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和影响,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毛泽东诗词传播与研究基本上流于形式,但这一阶段毛泽东诗词的跨文化传播却达到高潮,中宣部和外文出版社等机构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外译毛泽东诗词和著作,出版了一批多语种、高质量的译本。

第四,成熟阶段。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之后,毛泽东诗词传播与研究领域也开始拨乱反正,扭转20世纪六七十年代庸俗社会学倾向[9],学者们对诗词艺术的研究倾注了更多的努力,开始出现一些综合性的研究,标志着国内毛泽东诗词传播与研究进入成熟阶段,同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调查统计半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诗词被翻译成了多少种外文版本,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出版,其发行量如何。从传播学、读者反应论和接受美学等视角对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予以考察,通过查阅各种文史资料,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译本在目标语文化中的传播和接受情况及其对海外学人、华侨华裔、西方国家学者、诗人乃至元首、政要所产生的一定文化和政治影响。

通过文献检索、史料收集和寻访调查,大体厘清半个多世纪以来,何人在何时何地从事过毛泽东诗词的跨文化传播活动;研究不同时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在各自的主体性、特定意识形态、诗学观、翻译伦理等因素作用下,为了不尽相同的目的,怎样翻译毛泽东诗词,翻译得怎样。

(二)国外现状

以翻译为媒介的毛泽东诗词的跨文化传播可以溯源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了Red Star Over China(《西行漫记》)一书,最早将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译成英文,加以引用。该书由英国伦敦戈兰茨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后,陆续被译成20多种文字多次再版。《七律·长征》这首诗随之在海外广泛传播,使西方读者对中国革命及其主要领导者毛泽东,一位“既能领导长征又能写诗”[10]的革命家兼诗人,有了初步的印象和认识。同时,这首诗的英译及随后的多语种转译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跨语言、跨文化传播的发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毛泽东诗词的传播活动以及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在海外持续进行,已经出版了一定数量的毛泽东诗词外语译本,从1996、2001、2007年三届毛泽东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收到的论文篇目看来,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一定进展,并且正逐渐走向深入。总之,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外国记者、作家、汉学家,海外华人学者、国内译者以及中外译者分别或共同努力之下,毛泽东诗词除了被译成英文之外,还陆续被转译或直接译成法、俄、德、意、日、世界语等数十种外语文本,传播到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诗坛熠熠生辉[11]。据美籍华裔著名文学研究家聂华苓及其丈夫保罗·昂格尔调查统计,截至20世纪末,“已经出售的毛泽东诗词集达7 500万册,完全比得上有史以来所有用英语写作的诗人的诗集之总和”[12]。许多外国学者把毛泽东诗词作为东方诗歌艺术之珍品进行专门研究,但是,真正从跨文化的视角研究毛泽东诗词及其承载和体现的毛泽东思想在世界各国传播的论文、论著仍很罕见。

2.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主体研究

二、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研究内容与思路

3.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类型分析

运用跨文化交际学和现代描写翻译学研究方法,对各个历史阶段的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主要是翻译传播)活动的时代背景、运行情况、突出特点和后续效果进行回顾与考察,探讨不同历史阶段毛泽东诗词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世界政治、文化的影响。

(一)主要内容

1.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回顾

二是举办开展农民培训及林果大赛活动。结合新型农民学校扶贫培训、三年增绿技术培训等活动,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林果技术培训,培训果农400人次,深受群众欢迎。举办苹果王评优大赛,2018年10月,指导河口区义和镇成功举办“第四届苹果王大赛”,从100多个参赛样品中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果农管好果园的积极性,对于引导果农采取科学管理技术,生产优质健康果品,促进整个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某公司油制氢气化炉装置大修中更换了2台高压氧气切断阀,开车投用气化炉时发现该阀门泄漏严重,对气化炉生产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

河流廊道对于栖息地价值不仅存在于它本身可以为众多动植物及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还在于它能够连接很多小型的栖息地,并且使野生动植物族群数量增加,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基础。河流的曲折及落差形成了河流水力学的多样性,河流横断面形状的多样性,河床材料的复杂性等为多种生物形成了较为开放的生境条件,为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很好的栖息场所。河流纵向流动连通了河流上下游的湖泊、深潭、浅滩、湿地、森林及农田等斑块,造就了丰富的生境多样性,形成了多样的河流生物群落[5]。

根据功能翻译学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以及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以翻译为主渠道和主要手段的毛泽东思想跨语言、跨文化传播也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人类行为活动。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主要是译者)可能受到一定目的的驱动,会根据活动发起者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特定的目的和目标受众的特殊情况对从原诗中获取的多源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加工处理。毛泽东诗词跨语言文化的传播活动,迄今已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由于不同国度的人们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因此,毛泽东诗词翻译绝非是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对于同一首原诗,不同时期、不同译者的翻译处理必然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值得我们从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等视角审视毛泽东诗词的跨文化运作情况,探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译者遵循何种诗学规范、选取怎样的策略和手段来转达、再现自己所领略的原诗风貌,以此检验其传译文本的成构特色。我们认为,还应该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毛泽东诗词的跨文化传播活动,因为该活动的成效,客观上与毛泽东本人不同时期在党和军队内部以及国内、国际身份和地位的变化,世人对他的认识、看法和评价的不同,有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不同时期的翻译传播者,其动机、目的、对原诗的理解以及译语的表达处理自然会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势必在译诗的字里行间有所体现。这就值得我们从微观视角对毛泽东诗词翻译进行深入的内部研究。毛泽东诗词得以跨越语言障碍传播到西方世界,上至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为代表的政府首脑,下至普通民众,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诗词中有的名句甚至对改善国际关系和改变世界局势产生了永不磨灭的深远影响,除了诗词本身丰富的诗学、美学价值和哲学思想内涵之外,还有许多微妙的内、外部因素需要我们潜心研究。本文构想的具体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如下:

在东北方言词汇系统当中,重叠式构词方式极具优势。和普通话类似,东北方言词汇的重叠式主要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

分析研究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类型,廓清其跨文化传播历程,即怎样由最早(以外国记者个人阅读会意、翻译引用为主)的内向传播,发展到(翻译出版,由外国友人互相推介、传阅)人际传播,再到共产国际、我党宣传部门、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政府的组织传播,以及随多种媒体的出现受众更广的大众传播,直至如今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学理分析、研讨的学术传播,从而为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的中华民族先进思想的跨文化传播探明路径。

4.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载体研究

从互文性理论视角,对同一时期毛泽东诗词的主要英译本跟原作进行关系比较,检验其成构特色,看其中体现了何种诗学规范、选取了怎样的翻译策略和手段来再现原诗风貌。通过质量评析,鉴赏其中译介处理的精妙之处,发现并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误读、误译现象,为今后毛泽东诗词的跨文化传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对网络信息化时代毛泽东诗词借助各种非纸质载体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前景予以审视和展望。

生活不会因为你是姑娘就对你笑脸相迎,想要出类拔萃,自身必须努力,你要学会用自己热爱的方式生活,不堕落,不浮夸,活成岁月静好的理想模样。

5.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的接受效果考察

第五,深化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毛泽东诗词的传播研究呈现出全方位、多视角的态势。研究者们视野更加开阔,理论拓展更加广泛,方法更加多样、关注的对象也更加多元,研究者们逐渐从单首译诗的诠释、赏析性研究转向宏观的、总体的综合性研究,开始从哲学、史学、文化学、文艺美学、诗学、典籍学、思维学、版本学和传播学等层面对毛泽东诗词加以深入分析与阐释。力求运用历史的、客观的、比较的研究原则和方法,更加注意从历史的实际来研究而不仅仅是纯粹的文本分析或理论探讨。随着国际跨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再度出现了中外学者合作翻译介绍毛泽东诗词的可喜现象。

6.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与接受的趋势展望

以发展的眼光瞻望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毛泽东诗词通过多元传播类型、多种传播媒介跨文化传播,在异域文化中获得认同与接受的趋势和前景,估价毛泽东诗词及其蕴涵的中华民族的先进思想与智慧对于人类文明与进步在哪些方面可能起到更加积极的贡献作用。

(二)基本思路

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活动,迄今已持续了多半个世纪,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由于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因此,毛泽东诗词的跨文化传播绝非是简单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翻译转换活动。对于同一首原诗,不同时期、不同的翻译传播者的理解和处理必然存在一定差异。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毛泽东诗词的翻译传播活动,考察不同时期不同传播主体对毛泽东诗词进行跨文化传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和揭示差异性的成因。从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等视角审视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运作情况,探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译者遵循何种诗学规范、选取怎样的翻译策略和手段来转达再现自己所领略的原诗风貌,可以检验其翻译文本的特色。

具体将从三个步骤进行。首先,资料收集、现状调查、检索历年来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的真实语料,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语料库,并予以仔细研读比较。收集以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相关传播主体的个人资料,进行细致的梳理,了解研究进展、现状和最新动态。其次,逐步推进、分类研究。在全面考察不同年代的诗词语料、不同传播主体之个人资料进行全面梳理与研究的基础上,建构这方面研究的主体框架,在对语料和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逐步进行传播历史、传播主体、接受效果等分类研究。最后,理论阐释、成果呈现。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阐释、论述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意义。建立毛泽东诗词语料库,作为这方面研究的参考资料奉献于社会。同时,重点对各个特定时期、特定地域曾经发生过的毛泽东诗词翻译传播活动进行历史描述或发掘,对历次活动的时代背景、运行情况展开分析和阐释,然后将其翻译传播成果与译入语民族文化、文学及主体诗学观相联系,考察以翻译文本面世的毛泽东诗词在国外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另外,毛泽东诗词跨文化翻译传播活动历时长久,涉及面广,译者寻访调查以及译文版本检索搜寻恐怕无可穷尽,历史描述自然难以做到十分全面和彻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最终研究成果的效度与信度,而且,就怎样在毛泽东诗词跨文化翻译传播和译入语民族文学关系上找到契合点或切入点,以平行对等的方法对毛泽东诗词在世界文学史的地位及其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贡献作综合的、多维的描述和阐析,也颇有难度。

三、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一)研究价值

深入探讨作为毛泽东思想之艺术结晶的毛泽东诗词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有助于明确认识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和前景,这对于促进毛泽东思想以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传承于世、对于加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从跨文化交际学和传播学理论视角探讨毛泽东诗词在海外传播的起源、历程、主体、受众,接受效果以及价值与意义,结合毛泽东诗词译本与译入语民族文学、文化的关系,研究毛泽东诗词在外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能为深入研究毛泽东诗词及其承载和体现的毛泽东思想提供新的视角、开辟新的路径、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今后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总结一定的可循规律和可鉴经验。

通过对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活动及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解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并且为今后更好地对外翻译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总结一定的运行规律和可鉴经验;运用一些相关理论对毛泽东诗词的主要英译本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在特定历史条件和一定主、客观因素影响或作用下采取怎样的翻译策略或手段来转达原诗的思想、文化内涵,以便其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自己的传播目的,为从事(包括诗词翻译在内的)中国文学的翻译传播实践和翻译批评的学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及指导。

汉 云纹

(二)现实意义

毛泽东诗词是以中华民族古典诗之词形式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实际的典范,具有极高的文学、史学、哲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也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个人崇高思想与非凡才华的直接体现。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一位当代独领风骚的诗词作家,这一点为世人所公认,也为不少外国元首所钦佩和折服。毛泽东诗词在世界范围的跨文化传播,是诗人毛泽东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以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为国家发声、代言。长期以来,以翻译为主渠道和主要媒介而走进异域文化视野的毛泽东诗词,为我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一定的“文化权利”和“文化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作出了一定贡献。毛泽东诗词以深邃思想、华美文采、磅礴气势、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浪漫主义、乐观主义气概与情怀,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特殊的艺术魅力折服了不同层次的受众。当然,毛泽东诗词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也与诗人毛泽东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他所领导建立的人民共和国迅速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而赢得极高的国际威望,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毛泽东诗词的跨文化传播给予我们满满的民族文化自豪与自信。毛泽东诗词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其跨文化传播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文化的精髓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客观影响,因此,从中、外文学、文化关系的角度,研究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具有极高的文学、文化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分析毛泽东诗词所承载和体现的毛泽东思想,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结合诗词对西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探讨毛泽东诗词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毛泽东诗词闪耀的文化自信光芒,一定会普照华夏大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思敏.国内毛泽东诗词研究综述[J].学术研究,2002,(5):126-131.

[2]张智中.毛泽东诗词英译综评[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1):75-80.

[3]李崇月.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述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06-109.

[4]杨玉英,廖进.英语世界的毛泽东诗词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3):59-63.

[5]刘明东.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2):100-103.

[6]侯奇焜.毛泽东诗词英译综述[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1):83-86.

[7]张智中.毛泽东诗词英译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

[8]纪建镖.毛泽东诗词对外传播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9]唐正芒,崔秀凯.新世纪以来国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3):14-19.

[10]Edgar Snow. Red Star Over China[M].New York:Grove Press,1968.90.

[11]何联华.毛泽东诗词的国际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47-151.

[12]聂华苓,保罗·昂格尔.革命的领袖浪漫的诗人[J].毛泽东思想研究,1988,(3):133-138.

中图分类号A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25(2019)07-0197-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7YBA39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胡慧(1963-),女,湖南怀化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王 崇】

标签:;  ;  ;  ;  ;  ;  ;  ;  ;  ;  ;  ;  ;  ;  

胡慧: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研究构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