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思考论文

何海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思考论文

【当代政治】

摘 要:世界社会主义诞生已有500余年,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走向高潮又跌入低谷,在21世纪迎来复兴的历史机遇,这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在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形式是各具民族特色的、多样的,推动生产力发展是现实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政党和左翼力量坚持人民立场关系到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与此同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同位置的社会主义政党和左翼力量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才能赢得发展的空间与机遇。当前,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正在发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紧跟时代发展和变革的步伐,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必然不断壮大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世界社会主义;生产力;人民立场;民族特色;时代要求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已有500余年历史,对资本主义及最早以其为基础的世界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然是塑造当今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20世纪是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和发展的世纪,也是社会主义从高潮走入低谷的世纪。当前,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正在发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从总体趋势来看,21世纪是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虽然各有特点,但从普遍性上总体探讨世界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视野来总结以往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阐述世界社会主义从20世纪过渡到21世纪的共性问题,也是重要的理论课题。

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形式是各具民族特色的、多样的

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具体展开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都有诸多不同。意大利学者安德瑞·卡托纳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上说:“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提供一个全世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各具本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①因此,只有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设想的基本原则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包容多样化的社会主义理念的承载形式,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在21世纪的发展才具有可行性。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强调,无产阶级“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②。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后,出现了许多他们生前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建设,都超出了他们的理论设想。社会主义革命是在一国首先胜利的,进而扩展到具有差异性的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没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开始的,有的国家甚至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因此,人类共同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就必然有民族特色问题。列宁曾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③

当今高校教学处于智能化数字时代,以影像制作合成的视听一体化在课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4];此外,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即时文字、语音和视频通讯成为人际沟通的新方式。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建了“三微”综合教学模式(图1),将微视频、微课和微信平台进行有机整合,对知识点进行重新再梳理、简化、打包,通过自创的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进行推送,设置移动端课程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留言讨论,自动记录学生发言情况,达到兴趣驱动学习、智能监督管理、情况实时获取的目的,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旅游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旅游管理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能及时解决,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问题的积压,或者是因为旅游管理的失误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另外,新媒体依托的是先进的技术,旅游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新媒体完成一些工作内容,这样就能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还能让人们获取优质的旅游服务体验。比如旅游管理人员可以在网络上建立售票平台,让人们在新媒体上自主浏览旅游产品,选择自己满意的旅游产品直接下单,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售票情况进行统计,这样就能减轻旅游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精简旅游管理的流程,减少旅游管理的成本投入,从而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月革命以来,一些国家已经找到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道路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则出现了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实践表明,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适合本国国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彰显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④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不尽相同,社会主义必须尊重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规律,结合各国的民族特色开展工作。

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民族特色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给后人提供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成理论方案,恩格斯在评论《资本论》第1卷出版时指出:“一些读者可能会以为他从这本书里会知道共产主义的千年王国看来到底是什么样子。谁期待得到这种愉快,谁就大错特错了。”⑤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探索符合俄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创新性举措。随着战争的逼近和俄国工业化发展遇到的瓶颈制约,社会主义的俄国逐渐走向并形成了深刻影响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战争与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它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尽管苏联模式有积极的一面,但其他国家如果不是从本国实际出发,而是盲目照搬照抄苏联模式,最终社会主义都会出现变质或歪曲。历史表明,苏联模式并不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苏联模式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并不相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因为长期处于苏联模式之下而没有成功改革,磨灭了民族特色,所以最终没有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有的盲目追随苏联或受苏联军事干预,无法实现具有民族特色的自主性探索与建设。历史上发生的照搬苏联模式的错误,成为东欧国家长期动荡不安的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技术革命和新工业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既强调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同道路,也强调基于民族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2018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朝鲜领导人举行会谈时表示:“中国人民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⑥正反两方面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力量来说,同样存在坚持人民立场的问题。目前资本主义国家有120多个共产党,800多万党员,在党员数量和政治影响力上都比苏东剧变之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有些国家的共产党在资本主义体制框架下以民主选举和议会斗争的方式获得执政或参政地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左翼组织和力量开启新一轮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构建,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更加活跃。这些在西方政治光谱上属于左翼的力量,成为复兴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它们依然面临诸多发展困局,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获得更多、更稳固的支持者,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来说,就是群众基础问题。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阶级结构在后工业社会出现较大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导致大量的劳动者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应此形势变化而产生的“社会阶级死亡论”“阶级政治终结论”“阶级无意义论”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人阶级意识的消解趋势。此外,左翼力量不仅面临建制派的中间势力的竞争压力,还面临近年来一些极端主义力量抢夺民众基础的难题,特别是民粹主义政党很容易吸收和分化支持传统左翼力量的底层群体。因此,共产党和左翼力量要获得稳定发展,同样必须坚持人民立场,避免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的纯粹的“选举党”,丧失自己的支持者。

二、推动生产力发展是现实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

由于各国发展水平和历史的差异,以及受现实国际格局的制约等,在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时,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左翼政党、左翼力量面临着不同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资本主义中心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以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为思想理论基础,其他左翼思潮为补充,围绕公正选举、法治社会、公平竞争、政党平等、社会福利等议题,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通过改良来实现社会主义理念,参与社会塑造。从19世纪至今,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和左翼力量相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生存在一个相对包容和制度化的资本主义政治运行机制下,自身的运作也比较成熟,中心工作是在新自由主义造成经济和社会危机时能够有力地批判资本主义的本质,并适时提出反映社会主义理念的政策和主张,扩大社会主义力量的支持者。

现代几乎所有的政党都宣称代表人民的利益,但实际上有真有假。有些政党代表的只是少数民众的利益,有些政党代表的是特定集团的利益,甚至有些政党代表的只是一些政客的利益。从世界社会主义走向高潮又跌入低谷的正反经验教训来看,社会主义政党和其他左翼力量是否真正坚持人民立场,决定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由于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变为现实的,而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不可能违背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为地缩短或改变这个历史进程,因此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这是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指出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也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因为,没有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就无法提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也就不可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处理与资本主义关系的首要问题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开放问题。传统经典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是在世界范围内完成的,而现实社会主义是在一国进而发展到多国内实现,所以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就提出苏维埃俄国处于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社会主义国家是否要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马克思、恩格斯曾形象地描述道:大工业“首先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科技革命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进了社会生产力国际化的进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孤立于世界体系之外的情况下还能求得发展,这在21世纪更加明显。闭关自守只会导致落后,已经落后的国家还闭关自守,只会更加落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高级社会形态,不发达国家要实现从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渡,就必须以开放包容的思维吸收和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文明成果,其中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邓小平总结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正视现实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大胆地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才能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

与苏东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可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尤其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在数十年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而为保证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稳步向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世界社会主义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最大推动力。苏东剧变之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由15个减少至5个,进入21世纪至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也没有增加。不过,判断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标准不能只看数量,更重要的是看质量,即社会主义理念的实现程度。当前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有的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人均GDP为8800美元,古巴为7500美元,老挝为2400美元,越南为2300美元;按照朝鲜公布的数据,2017年其人均GDP约为1200美元。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和古巴属于中高等收入国家,老挝、越南属于中低等收入国家,朝鲜属于低收入国家。因此,从实际出发,现实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首要任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从理论上讲,虽然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性的革命,但正如恩格斯所言,“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进入21世纪,5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更加认识到生产力标准的重要性,认识到商品经济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越南共产党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老挝人民革命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古巴共产党提出“更新”社会经济模式,朝鲜劳动党也越来越重视经济建设在国家总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管使用“改革”“革新”还是“更新”等词汇,这些国家都汲取了苏东剧变的教训,注重学习中国经验,不断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诸因素,用生产力标准取代生产关系标准来衡量社会主义理念实现的程度。

④基础工作薄弱,难以满足防汛抗洪需求。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流域防汛基础工作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防汛抗洪工作。仍有重点城市缺乏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近年制定的一些调度方案、防洪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防汛物资储备普遍不足,抗洪抢险专业队伍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流域性大洪水抗洪抢险需求。

进入21世纪,由于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并更加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即由工业经济形态向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形态过渡。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且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突破,就有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要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发展,就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如此,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促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总之,社会主义国家要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激发本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活力,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因素,改变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而言在经济方面的落后状态,从而彰显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和美好前景。对于没有执政的共产党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要提出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纲领,提高社会主义性质的方案对民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逐步实现,推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各方面力量的茁壮成长。

三、是否坚持人民立场关系着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赋存A煤,主要分布于勘查区中东部,含≥0.3 m的煤层(线)21层,具有中部厚边部薄,由南东向北西逐渐变薄的趋势;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B煤组煤层在全区均有分布,含≥0.3 m的煤层(线)65层,煤层层数具有中部多边部少,深部多浅部少的特征。

从现实需要出发,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要批判资本主义,但无论是资本主义中心国家还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都必须处理好与资本主义良性互动的问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完成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深度结合在一起,既为世界发展作出了中国的贡献,也利用世界舞台上的资金、技术、观念、管理方式等发展壮大自己。各国应关注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本国的道路和实践,根据各自的现实情况,处理好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把资本主义变为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宝”。

是否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地位的全局,关系着还没有取得执政权力的社会主义政党的发展前途。人民群众是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最稳定的主体部分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无论是执政的共产党,还是其他未执政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或左翼力量,都必须坚持维护人民的利益,特别是维护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的利益,否则就不能称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也不能拥有稳定的支持者。

20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谷。有人总结这是像戈尔巴乔夫这样的共产党领导人“背叛”社会主义造成的,也有人认为剧变的发生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不无关系,但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苏东国家的执政党丧权亡党,归根结底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人民群众中的大多数不再支持共产党。如果广大的人民群众仍然坚定地支持共产党,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带来的风险和危机就完全可以化解。苏联的解体是最现实的例子。1990年6月,苏联解体前一年多,《西伯利亚报》曾进行过一次民意调查。当人们被问及“苏共代表谁的利益”时,回答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代表劳动人民的占7%,代表工人的只占4%,而回答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却占了85%。因此,当代表着苏联的镰刀锤子与金星旗帜从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的时候,苏联人民坦然接受这一现实。在他们眼里,苏联共产党已不再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苏联模式,把少数人自认为是代表人民意志的政策和措施强加给社会和人民,不仅脱离了群众,甚至演变到群众的对立面去了。东欧剧变虽然受到国际形势和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直接影响,但这些国家的执政党也存在违背人民利益的现象。曾任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的埃贡·克伦茨在后来总结道:东德失败“错误在我们自己身上”,“不管戈尔巴乔夫是有意还是无意地成为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背叛者,但是,是我们自己使得他的背叛成为可能”;“1989年夏天,在人民不满情绪爆发的时候,我们错过了和人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那时起,我就认识到,脱离人民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政党最大的优势本应当是密切联系群众,然而一旦失去了这种优势,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可能,执政地位的丧失就不可避免。

大家都感到分外落寞,因为今天的毛达维似乎没有带零食,下课时他也不打打闹闹了,而是从书包里翻出了一本课外书!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磨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必须始终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苏东剧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这场来势汹汹的剧变的根源,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要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情况下,中国成功抵御住社会主义剧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经受住了历史和人民的考验。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党执政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工人党、共产党和左翼力量虽然大多数没有获得长期的、完全的执政地位,但在提出自己的理论、政策、路线时,要从各国的国情和自身特点出发,充分把握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唯有如此,才能获得发展和壮大的机遇。随着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不同主体之间加强了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和交流合作,例如组建了“欧洲左翼党”“欧洲共产党工人党倡议组织”等,召开世界共产党工人党国际会议、全球左翼论坛等,但世界左翼组织和力量的总体特征仍然是分化和分散。从实际出发,要实现左翼组织和力量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世界社会主义的分散性发展,即具有本民族特征的、多样的发展。国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明区分了世界资本主义中心地带、半边缘地带、边缘地带的社会主义运动,并提出:“没有将与主流资本主义体制对抗的各种社会力量串联起来的统一战略行动,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性推进。然而我们仍需正确区分有关差异的性质,要区分重要的差异和次要的差异,差异的来源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⑦

老师还可以加强家校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预习完课文之后,学生先试着解答这些思考题,家长再检查孩子预习的效果如何。如若发现无法解答,说明预习得还不够,有必要指导孩子再读再悟。直到解答正确以后,学生会产生成就感,从此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老师在课上讲解时,学生也将更加大胆、踊跃地说出自己的所想所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最终是要推翻和取代资本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表达得十分直接,“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社会主义的百年实践中,无产阶级的胜利并没有马上导致资产阶级的灭亡。相反,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某些方面比资本主义还要落后,还需要向资本主义学习。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主义政党在普选权推广的条件下走上了改良主义和议会斗争的道路。因此,这就产生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的特殊现象,甚至有时为了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理念逐步实现的氛围,还需要与资本主义相互妥协。

怎样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通过改革来实现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当社会基本矛盾还未发展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就需要通过改革来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证明了改革的重要性。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建立了一个从理论上讲应该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新的社会形态。但是,当时的俄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落后的农业国,摆在其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中认识到,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不断增加产品数量,提高社会生产力,这才是无产阶级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由于列宁去世比较早,他晚年对新经济政策、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的探索还没有深入。随着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即苏联模式。尽管苏联的发展模式从一开始就存在种种弊端,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一模式是实现经济军事赶超、抵御外来干涉的有效模式。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都是建立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之上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到来后,苏联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发展潜力耗尽的趋势就充分暴露出来。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并过渡到共产主义、不顾国情实行赶超战略、自上而下以行政命令搞强迫式的指标经济,这些决策方式和制度设计给社会主义阵营中那些学习和模仿苏联“老大哥”的国家带来严重的发展瓶颈。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扩张主义传统扼杀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一些东欧国家对苏联模式的反思和改革。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之际,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特性极大地阻碍着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世界社会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向低谷,苏东国家相继发生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社会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了,最终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政权相继垮台。

另一方面,代理机器人分析,即在DepthMap软件的数据分析中,根据空间的系统特征让代理机器人模拟人在其中的行为,同时记录其行动路线的分析方式.该分析反映整体空间中人流活动的分布规律[6],其中分析图中的颜色越趋于深色表明人流活动越密集.如图6所示,人群活动区域集中于曲阜路及中山路与肥城路的交汇点两处,教堂广场空间明显处于人群活动较少区域,结合视域整合度的分析,可知由于广场空间中不合理的空间形态设计,阻碍了游客对教堂广场区域的探索,在整体区域视线聚集性受限的情况下,即使广场西北角具有较高的整合度数值也无法带动游客的积极性.

封闭半封闭的对外政策,曾使中国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拉大了同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国家可以“互相依赖”“互通有无”,但由于担心苏联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附庸品”,两种制度之间的沟通交流、协调合作并不深入。此外,对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共处的长期性,社会主义阵营的认识也不充分。1928年共产国际六大提出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估计,苏联一直沿用此判断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片面的判断,另一方面又对自身发展状况缺乏清醒的认识,因而也就没有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并且不顾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盲目发展军工产业,与美国争霸全球,从而削弱了自己的发展潜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离西欧更近,但由于跟随苏联的外交政策,无法独立自主地建立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来往关系。正是在这种封闭与半封闭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技术和经济差距越来越大。邓小平曾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马克思主义最重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将生产力发展视为“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⑨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生产满足生存繁衍、追求美好生活、获得自身解放和发展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社会主义理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身的应有之义。虽然马克思在晚年探索了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但他和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之上的。1881年马克思在给俄国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强调,他所研究和阐释的资本主义生产“明确地限制在西欧各国的范围内”⑩。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武装暴力夺取政权的首次尝试和实验,它发生于一个相对发达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历史发展到20世纪,通过革命方式夺取政权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或者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都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说,社会主义是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了实现自身发展所选择的路径和方案,这和马克思、恩格斯最初提出的社会主义内涵已有区别,而世界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些落后国家追求民族解放和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达到了高潮。

诸如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第三世界国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薄弱环节,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理念的实践,则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难。首先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缺乏完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如关于非洲,就有国外学者指出,非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西方国家控制的大洲和地区,长达500年,而且西方国家并没有真正关注非洲本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非洲国家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跟资本主义脱节,而不是过渡到资本主义。其次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主义常常受到干涉。比如拉丁美洲以委内瑞拉为代表,左翼力量群体性崛起并达到一个高潮,但2015年以后受到许多外来干涉,阿根廷、巴西、智利、厄瓜多尔的左翼政权陆续发生变化,委内瑞拉左翼政权正面临着严重的内乱,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思潮面临巨大挑战。在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完整的情况下,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既要学习资本主义,又要摆脱资本主义,只有平衡好学习与摆脱,才能真正持久地推进社会主义理念的实现。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人民群众还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早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就批判了当时德国唯心主义者鲍威尔兄弟的英雄史观,他们把“英雄”的精神视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把人民群众看作惰性因素。如果站在错误的历史观立场上,否定人民群众的决定性作用,就可能产生两个方面的消极后果:一是背离人民利益,消解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二是夸大个别历史人物的影响,形成个人崇拜的现象。不坚持人民史观,就不可能为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提供有利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也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的文明进步。

五、未来社会主义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从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状况来看,认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已经寿终正寝或走向衰亡的观点,以及认为世界社会主义已经重新占据国际主流并达到新高潮的观点,都是不符合事实的。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复兴,必然是一个历史过程。尽管面临诸多困境,世界上仍有一百多个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只是大多都没有处于执政党地位。这反映出世界社会主义既未达到高潮又没有崩溃瓦解。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走向何方?如何发展?

恩格斯曾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表现为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走向实践形态,并促进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早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教训中可以看出,能否保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仅影响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也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

任何形式的社会主义实践都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与变革的步伐,否则就会被历史所淘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苏东剧变的发生说明一个道理:如果某种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其实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总趋势,就必然衰败,而且很可能被资本主义所取而代之。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在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不惜一切代价来迅速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一种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尽管这种模式有诸多弊端,然而也实现了一定时期内苏联的经济高速增长、军事实力极大增强、文化水平大幅提高,奠定了战胜法西斯主义的物质基础,为社会主义向世界其他国家的扩展赢得空间和机遇。但是,随着时代主题逐步向和平与发展转换,当新技术革命和新工业革命的挑战到来之时,苏联模式作为一种粗放发展的体制,其发展潜力逐步耗尽。苏东各国没能跟上时代步伐,没有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趋势、能够回应时代新课题的崭新的社会主义道路。以20世纪80年代末的东欧国家为例,从每千户居民所拥有的电话、电视、洗衣机、冰箱、教师、医生、护士、医院病床或居住空间等发展指标来看,东欧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50、60年代。同过去相比,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但同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却大大落后了。苏东剧变的发生,固然有苏东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环境危机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社会主义理论”丧失了效力。如果“社会主义”在面临新的时代条件和问题挑战时不能提供走出危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让人民群众看到社会主义的未来希望和美好愿景,那么这样的“社会主义”就避免不了“终结”的历史命运。

与苏东国家不同,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行改革开放,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中国的发展经验说明: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要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从而推动实践向更深和更广发展。可以说,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根据时代条件的转变、具体实践的丰富和历史发展变化而不断探索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来丰富自己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和左翼力量,也只有不断提出符合时代要求、反映劳动者意愿的政策和主张,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否则只会成为纯粹的“选举党”而被时代所淘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历史方位上。21世纪初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社会主义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必将逐渐走出低谷、迎来复兴。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征求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同意的前提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5~85岁,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进行护理;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5~85岁,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再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释

①宋朝龙:《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展望》,《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5期。②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9、669、421、306、435、412—413、194、376页。③《列宁专题文集 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98页。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16页。⑥《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谈》,《人民日报》2018年6月20日。⑦[埃及]S.阿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谱系、现状与未来》,《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10期。⑧《列宁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09页。⑨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月。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33页。李慎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19页。房宁等:《“我们的生活和追求不是毫无意义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14日。孙劲松:《前民主德国党的总书记克伦茨谈苏东剧变》,《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0、78页。《斯大林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293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64页。习近平:《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人民日报》2015年4月25日。[英]罗伯特·拜德勒克斯、[英]伊恩·杰弗里斯:《东欧史》(下册),韩炯等译,东方出版社中心,2013年,第853页。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目前,国能已有38个项目并网发电,累计装机容量990MW,占全国总投产项目规模的18%左右,居全国第二位。在建项目5个,装机容量150MW,储备项目10个,装机容量300MW。国能秸秆电厂主要布置在中部和北部地区,分布在山东省、吉林省、河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等地[24-25]。

TheoreticalThinkingontheDevelopmentofWorldSocialisminthe21stCentury

HeHaigenGuoQiang

Abstract:The world′s socialism was born more than 500 years ago. The socialist movement has reached its climax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n fallen into a low valley. In the 21st century, it will usher in a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revival, which will profoundly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 In the new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form of world socialism are various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is the primary task of realistic socialism. Whether socialist political parties and left-wing forces adhere to the stand of the people is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socialist cause in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parties and left-wing force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capitalist world system must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in order to win the space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 in the world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in favor of Marxism and socialism. In keeping with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times, world socialism in the 21st century will inevitably continue to grow and develop.

Keywords:world socialism; productivity; people′s positio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收稿日期:2019-05-16

作者简介:何海根,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北京 100091)。

郭强,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北京 100091)。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9)06-0001-08

责任编辑:浩 淼 文 刀

标签:;  ;  ;  ;  ;  ;  ;  ;  ;  ;  ;  

何海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