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质量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质量,耕地,评价,土壤,土地,于都县,地球化学。
土地质量评价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许晓婷,赵敏宁,焦俏,王思恩[1](2019)在《基于“土地整治+”的土地整治项目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适应多元化要求的土地整治项目质量评价方法,以大荔县梁园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采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项目工程质量、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建立土地整治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加权求和法测算土地整治项目质量综合指数,并以此对项目质量进行分级与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梁园土地整治项目质量综合指数评价为Ⅰ级,与实际整治效果相符,研究方法可行。此评价方法能够为其他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的质量评价提供借鉴、参考和思路。(本文来源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高娃,景宇鹏,樊明寿,郜翻身,郑海春[2](2019)在《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盐渍化土地经不同利用方式后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内的5种土地利用方式(盐荒地、改良地、牧草地、农田地、林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32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中选取关键指标,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以评价土壤质量,为该地区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林地、牧草地、农田地和改良地均能有效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表征土默川平原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包括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全盐量、饱和含水量、细菌、铵态氮和氯离子,其权重分别为0.35、0.23、0.17、0.10、0.08和0.06;4个土壤质量指数的结果表明,农田地、林地和牧草地的土壤质量指数均高于盐荒地、改良地。(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6期)
吴辉明,米振华,吴炜[3](2019)在《于都县盘古山地区土地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相关规范和行业标准对于都县盘古山地区土壤养分元素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盘古山地区土壤环境大部分为清洁,养分分布不均匀,总体较缺乏,需要加强合理施肥。区内富硒及潜在富硒土壤较丰富,适宜发展特色农业。(本文来源于《江西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黄祖波,王鹤,王运,邹勇军,姜智东[4](2019)在《信丰县油山地区土地质量评价及开发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采样分析获得土壤重金属元素和养分元素数据,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结果表明:(1)油山地区土地总体质量较好,以优质和良好为主;(2)油山地区圈定无公害富硒富锌土壤面积2651.08亩,无公害富硒土壤面积39317.67亩。农作物中水稻富硒概率较高,圈定3个以AA-A级绿色食品产地,建议当地可以优先开发绿色食品产地。(本文来源于《江西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吴冠华,吴克宁,于兵,杨淇钧[5](2019)在《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以德惠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整治是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抓手,为更好的指导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与进行,拟探索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的方法与思路。本文以德惠市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分别运用农用地分等评价法、定级指标修正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法对项目区整治前后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对比叁种方法的等别提升效果与适用性,提出方法改进建议。结果显示:运用叁种方法评价该项目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均有所提升,提等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定级指标修正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法、农用地分等评价法;定级指标修正法与农用地分等成果衔接性更强,但可能会放大对修正因素的影响,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法等别区分度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叁种方法均可用于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另两种方法较农用地分等更易凸显土地整治工程的效果,针对各自方法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研究可为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解欢[6](2019)在《陕北大纪汗沙地治理的节水特性分析及土地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耕地资源受社会经济发展的竞争与挤占成为常态,对此制定了强制保住农耕用地红线的国策,在保住耕地面积的同时,还要提高土地质量。受水土流失、固废物、废水、废气排放、农药化肥大量使用、污废水灌溉等影响,土地质量下降,质量问题更为重视,2016年国家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土十条》成为土地整治的行动指南。土地整治在提高质量前提下,补充耕地面积法和坚持保面积法是开发利用沙地资源的有效探索方向。沙化土地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8.38%,在毛乌素沙地农牧交错带采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已经有了大面积推广,近几年已经建成农田13.56万亩,针对这种沙地治理技术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新土壤质量、生态环境影响等,开展节水特性分析及土地质量评价对这项工作有重要的支撑和指导意义。针对陕北榆林市榆阳区大纪汗沙地开发技术及工程,综合考虑水土资源、土地质量、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以《土十条》作为沙地治理的定性评价规制与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作为土地定量评价准则,结合沙地治理措施,用评价提出改进,在沙地治理的过程化中融入效果评价流程,把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用过程化、流程化评价强化了土地质量管理,让质量评价贯穿于沙地治理过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办法诊断问题及提高质量,及时发现沙地治理改良过程中每个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问题导向,改进治理方法及措施,以期实现沙地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毛乌素沙地自然环境等条件,分析了大纪汗地区土地类型及利用情况,特别是支撑治理的水资源条件;介绍了砒砂岩与沙成土工程技术及工程实施情况,将砒砂岩与沙以1:2的比例混合形成耕作层,以及相关机井、输配水、道路等配套工程建设,说明了在这一生态脆弱区的技术推广的工程建设及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如节水及高效用水、质量保证、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利用等。(2)研究了砒砂岩与沙成土造地过程中的节水特性。就地取材的砒砂岩是天然的“保水剂”,是持水保水的重要介质,可调节土壤结构改善土地通透性;针对特殊土地,对比喷灌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研究了不同作物在节水条件下的灌溉技术;试验了不定期和换茬式轮作对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等。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让节水及高效用水落到实处。(3)依据《土十条》规定,定性分析了沙地治理过程中,在十个方面的响应程度。在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的水平下,结合当地自然与社会要素特点,生态系统也要良性循环。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从工程设计、施工、耕种、运行期和可持续利用等过程环节及方面,以生态环境质量和工程保障能力为主题分别对土地质量开展了定量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推荐了确权方法和评价方法,提出了过程评价流程及针对关键问题的主题评价。(4)采用知识可视化综合集成平台及组件化技术,建立了沙地治理工程措施及治理效果评价的质量跟踪系统。在治理过程及流程中,对设计、施工、耕种、灌溉、质量稳定、质量提高等方面,开发了过程及效果的评价流程及可视化评价过程,实现了跟踪治理工程进度及措施实施的不同阶段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方法等,对基础信息、措施应用、评价结果集成表示,在过程中强化了问题因子识别,动态适应变化条件,为措施改进和质量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模式。(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塔拉[7](2019)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规模大幅度增长,城市发展迅速,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完善。同时,城市用地不合理的拓展和盲目的扩张也引发了很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降低。近年来,由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本研究选择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鄂托克前旗为研究区,通过搜集1987、1997、2007、2017年的TM/OLI影像、全年降水量及全年气温数据,运用遥感图像处理系统ENVI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解译、空间插值等预处理,分析鄂托克前旗土地利用数量及空间变化趋势。采用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来综合评价鄂托克前旗1987—2017年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定量分析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从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结构变化及转移方向这叁个角度来分析鄂托克前旗1987—201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7—201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呈现“五增叁减”趋势,耕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园地面积增加,分别增加128.78km~2、418.62 km~2、30.91 km~2、58.23 km~2、0.59 km~2,林地、其他土地和水利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减少,分别减少204.97 km~2、431.36 km~2、1.8km~2。(2)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与林地为主,两者所占面积达80%以上。(3)从转移方向上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频繁,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耕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园地以转入为主,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林地和其他土地以转出为主,这表明受人类活动影响,鄂托克前旗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1987—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呈现改善和恶化并存的趋势。总体生态环境质量上升,1987、1997、2007及2017年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均值分别为0.642、0.813、0.824、0.865,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为“良”(0.6<RSEI指数≤0.8)和“优”(0.8<RSEI指数≤1);局部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生态质量为“差”(0<RSEI指数≤0.2)的区域面积由1987年2.44 km~2增加到2017年2961.11 km~2。受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政策以及人类的开垦活动影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主要集中于城镇村周边耕地及草地与沙地过渡地带区域,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区主要集中于北部林地、南部草地部分区域,说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方式给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影响。(3)土地利用结构及类型变化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变化。(1)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属于生态用地,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起到正面作用,生态用地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越大,当地生态环境就越好,反之亦然,研究区生态用地比例的变化趋势与遥感生态指数RSEI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从作用效果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生态环境质量有正面效应,表现在其他土地被改造成林地、草地及耕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另一种是对生态环境质量有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林地及草地退化,高覆盖度的林地转化为低覆盖度的草地,致使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8)
范佳旭[8](2019)在《土地整治视角下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与空间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社会,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因此必须合理珍惜利用每一寸土地。耕地是土地资源重要的一部分,我国一直将耕地保护作为国民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耕地不断被占用,耕地质量不断在下降。因此,掌握耕地质量的现状,并根据其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制定相应的耕地整治分区,对推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及成果的基础上,以土地整治视角下并结合农用地分等结果,从耕地的自然条件、利用条件选取12个评价指标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利用最优值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从自然质量、利用质量与田块质量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得到评价结果后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于都县耕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质量及耕地田块质量在空间上的整体离散或聚集情况;对耕地质量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于都县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及田块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根据分布规律划分耕地整治综合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于都县耕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质量、耕地田块质量评价的结果显示,于都县高质量耕地质量分布数量较多,分别为11226.63公顷、16877.79公顷、19342.94公顷,其中耕地自然质量高的耕地与耕地田块质量高的耕地较多的分布在禾丰镇,耕地利用质量高的耕地较多的分布在银坑镇。(2)分析耕地质量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于都县耕地自然质量、耕地质量与耕地田块质量在空间上呈现显着聚集性;(3)耕地质量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于都县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与田块质量在空间分布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分别得到4种分布类型,HH(高高)型、HL(高低)型、LH(低高)型及LL(低低)型;(4)根据自然质量、利用质量与田块质量叁者空间自相关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共涉及25种组合形式。根据空间分布规律,将25种组合类型分别划分为4种不同的分区,分别为重点整治区、一般整治区、农用地保护区、农业结构调整区。从土地整治视角下对于分区结果,提出管理改善措施,为整治工程提供空间上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袁晨光[9](2019)在《基于ArcGIS的河南省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与土地相关联的多种要素中,土地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而城镇土地级别的划分与基准地价的确定是影响土地质量重要的因素。土地级别划分与基准地价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应的,现阶段对于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国家对于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地止于以往的方法和过程,而是要对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进行严格把控,这就需要人们对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进行充分的研究,保证定级估价成果质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达到理想水平,这一方面能够使成果科学、有效地被人们所应用,为土地工作者实施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土地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回顾了国内外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相关研究,进行了研究评述,列举了相关理论,进行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相关概念的界定,并阐述了城镇土地定级更新方法与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在设计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研发了质检软件,并以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利用软件工程设计方法创建了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为核心,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模型;(2)以ArcGIS为平台,运用面向对象编程方法中模块化流程设计开发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软件;(3)分析了河南省18个地市城区土地定级与估价成果状况与成果的质量水平,对比了河南省18个地市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状况,并进行了质检软件的成果应用对比分析,最终提出了研究对策以及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按照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的模型构建方法,能够设计出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模型,并且能够以ArcGIS为平台,运用面向对象编程方法中模块化手段和Microsoft VisualC++程序,将土地级别评价组件与基准地价评估组件进行封装,设计开发出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软件,以此作为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的工具。(2)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质检系统能够按照有效性评价、完整性评价科学性评价和规范性评价的流程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进行评价。质检软件的设计程序是完整的,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其分析出的成果能够反映出每个区域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水平,其技术方法科学快捷、成果实用性较强、数据库建设规范合理,可以解决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的实际问题,能够最终被推广使用。(3)从研究结果来看,河南省18地市城区土地定级估价成果从横向和纵向角度来看具有合理性,能够反映城市发展方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结果中没有出现I类指标特别严重的错误,II类指标错误次数较少,成果质量等级位于中等以上,总体质量呈现较优水平。具体看来,其中开封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濮阳市、许昌市、商丘市、济源市8个地市的中心城区成果质量评价总分位于90分以上,等级为优;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漯河市、叁门峡市、驻马店市6个地市的中心城区成果评价总分位于80分—90分之间,等级为良;平顶山市、南阳市、信阳市、周口市4个地市的中心城区成果评价总分位于70分—80分之间,等级为中等。在出现错误类型统计上,规范性评价指标的错误出现次数最多,其中字段数值规范性指标、拓扑关系规范性和报告成果规范性指标错误出现次数最多;科学性评价指标的错误出现次数较少;完整性指标错误出现次数属于中等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小青[10](2019)在《面向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面向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问题,提出了从自然地质、耕地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评价耕地质量所受影响的方法,以优化耕地质量评价体系,使耕地质量变化得到较好反映。(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9年10期)
土地质量评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评价盐渍化土地经不同利用方式后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内的5种土地利用方式(盐荒地、改良地、牧草地、农田地、林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32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中选取关键指标,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以评价土壤质量,为该地区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林地、牧草地、农田地和改良地均能有效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表征土默川平原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包括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全盐量、饱和含水量、细菌、铵态氮和氯离子,其权重分别为0.35、0.23、0.17、0.10、0.08和0.06;4个土壤质量指数的结果表明,农田地、林地和牧草地的土壤质量指数均高于盐荒地、改良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质量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许晓婷,赵敏宁,焦俏,王思恩.基于“土地整治+”的土地整治项目质量评价[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2].高娃,景宇鹏,樊明寿,郜翻身,郑海春.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评价[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3].吴辉明,米振华,吴炜.于都县盘古山地区土地质量评价[J].江西煤炭科技.2019
[4].黄祖波,王鹤,王运,邹勇军,姜智东.信丰县油山地区土地质量评价及开发建议[J].江西煤炭科技.2019
[5].吴冠华,吴克宁,于兵,杨淇钧.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以德惠市为例[J].土壤通报.2019
[6].解欢.陕北大纪汗沙地治理的节水特性分析及土地质量评价[D].西安理工大学.2019
[7].塔拉.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8].范佳旭.土地整治视角下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与空间分区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
[9].袁晨光.基于ArcGIS的河南省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9
[10].张小青.面向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优化研究[J].山西农经.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