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效气垫复合翼船发动机水冷散热器论文和设计-张一鸣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效气垫复合翼船发动机水冷散热器,包括发动机、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三螺纹杆、固定环、涵道和散热箱,所述发动机上套接有散热外壳,所述散热外壳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散热外壳上套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右侧壁与发动机的左侧壁相接触,所述散热外壳上均匀贯穿设有第一内螺纹管,所述固定壳上对应第一内螺纹管处均设有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上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下端与第一内螺纹管螺纹连接,所述发动机的左侧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管,发动机在带动内螺旋桨转动时同时给散热管降温,从而使水冷效果更好,并且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拆卸简单,便于用户维修。

主设计要求

1.地效气垫复合翼船发动机水冷散热器,包括发动机(1)、第一螺纹杆(6)、第二螺纹杆(9)、第三螺纹杆(11)、固定环(12)、涵道(14)和散热箱(17),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上套接有散热外壳(2),所述散热外壳(2)的内部设有空腔(3),所述散热外壳(2)上套接有固定壳(4),所述固定壳(4)的右侧壁与发动机(1)的左侧壁相接触,所述散热外壳(2)上均匀贯穿设有第一内螺纹管(5),所述固定壳(4)上对应第一内螺纹管(5)处均设有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上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6),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下端与第一内螺纹管(5)螺纹连接,所述发动机(1)的左侧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管(7),所述固定壳(4)的左侧壁上对应第二内螺纹管(7)处一体成型有第三内螺纹管(8),所述第三内螺纹管(8)与第二内螺纹管(7)之间相连通,所述第二螺纹杆(9)同时与第三内螺纹管(8)与第二内螺纹管(7)螺纹连接,所述发动机(1)的右侧壁上对称设有第四内螺纹管(10),两个所述第四内螺纹管(10)的右端均与固定环(12)的左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三螺纹杆(11)贯穿固定环(12)与第四内螺纹管(10)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壳(4)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上均设有固定杆(13),上部所述固定杆(13)与涵道(14)的内上侧壁相连,下部所述固定杆(13)与涵道(14)的内下侧壁相连,所述散热外壳(2)的上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5)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水管(15)与空腔(3)相连通,所述散热外壳(2)的下侧壁上连接有第一进水管(16)的一端,所述第一进水管(16)与空腔(3)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15)的另一端贯穿散热箱(17)与且第二进水管(18)相连,所述第一进水管(16)的另一端贯穿散热箱(17)且与第二出水管(19)相连,所述第二进水管(18)与第二出水管(19)间连接有多个散热管(20),所述散热管(20)上设有散热片(21),所述发动机(1)的转动端通过连接杆(22)连接有内螺旋桨(23),所述内螺旋桨(23)的外侧壁与涵道(14)相连接。

设计方案

1.地效气垫复合翼船发动机水冷散热器,包括发动机(1)、第一螺纹杆(6)、第二螺纹杆(9)、第三螺纹杆(11)、固定环(12)、涵道(14)和散热箱(17),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上套接有散热外壳(2),所述散热外壳(2)的内部设有空腔(3),所述散热外壳(2)上套接有固定壳(4),所述固定壳(4)的右侧壁与发动机(1)的左侧壁相接触,所述散热外壳(2)上均匀贯穿设有第一内螺纹管(5),所述固定壳(4)上对应第一内螺纹管(5)处均设有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上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6),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下端与第一内螺纹管(5)螺纹连接,所述发动机(1)的左侧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管(7),所述固定壳(4)的左侧壁上对应第二内螺纹管(7)处一体成型有第三内螺纹管(8),所述第三内螺纹管(8)与第二内螺纹管(7)之间相连通,所述第二螺纹杆(9)同时与第三内螺纹管(8)与第二内螺纹管(7)螺纹连接,所述发动机(1)的右侧壁上对称设有第四内螺纹管(10),两个所述第四内螺纹管(10)的右端均与固定环(12)的左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三螺纹杆(11)贯穿固定环(12)与第四内螺纹管(10)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壳(4)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上均设有固定杆(13),上部所述固定杆(13)与涵道(14)的内上侧壁相连,下部所述固定杆(13)与涵道(14)的内下侧壁相连,所述散热外壳(2)的上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5)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水管(15)与空腔(3)相连通,所述散热外壳(2)的下侧壁上连接有第一进水管(16)的一端,所述第一进水管(16)与空腔(3)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15)的另一端贯穿散热箱(17)与且第二进水管(18)相连,所述第一进水管(16)的另一端贯穿散热箱(17)且与第二出水管(19)相连,所述第二进水管(18)与第二出水管(19)间连接有多个散热管(20),所述散热管(20)上设有散热片(21),所述发动机(1)的转动端通过连接杆(22)连接有内螺旋桨(23),所述内螺旋桨(23)的外侧壁与涵道(1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效气垫复合翼船发动机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6)与固定壳(4)之间设有垫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效气垫复合翼船发动机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外壳(2)为铜制散热外壳,所述散热管(20)为铜制散热管,所述散热片(21)为铜制散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效气垫复合翼船发动机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18)和第二出水管(19)通过小型连接块与散热箱(17)相连。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地效气垫复合翼船发动机水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地效翼船利用地面效应原理而制成的船只。地效翼船可分为冲翼艇和气翼艇两种,其中冲翼艇由提供浮力的船体和一定展弦比的机翼组成。利用机翼贴近表面运动时表面对气流的影响而产生表面效应,使机翼升阻比增加,既可以减少推进功率,又保持离开地面的航行。地效翼船正常工作需要发动机的支持,而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所以需要专门的散热设备对发动机进行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地效气垫复合翼船发动机水冷散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地效气垫复合翼船发动机水冷散热器,包括发动机、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三螺纹杆、固定环、涵道和散热箱,所述发动机上套接有散热外壳,所述散热外壳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散热外壳上套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右侧壁与发动机的左侧壁相接触,所述散热外壳上均匀贯穿设有第一内螺纹管,所述固定壳上对应第一内螺纹管处均设有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上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下端与第一内螺纹管螺纹连接,所述发动机的左侧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管,所述固定壳的左侧壁上对应第二内螺纹管处一体成型有第三内螺纹管,所述第三内螺纹管与第二内螺纹管之间相连通,所述第二螺纹杆同时与第三内螺纹管与第二内螺纹管螺纹连接,所述发动机的右侧壁上对称设有第四内螺纹管,两个所述第四内螺纹管的右端均与固定环的左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三螺纹杆贯穿固定环与第四内螺纹管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壳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上均设有固定杆,上部所述固定杆与涵道的内上侧壁相连,下部所述固定杆与涵道的内下侧壁相连,所述散热外壳的上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出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空腔相连通,所述散热外壳的下侧壁上连接有第一进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散热箱与且第二进水管相连,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散热箱且与第二出水管相连,所述第二进水管与第二出水管间连接有多个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上设有散热片,所述发动机的转动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内螺旋桨,所述内螺旋桨的外侧壁与涵道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与固定壳之间设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散热外壳为铜制散热外壳,所述散热管为铜制散热管,所述散热片为铜制散热片。

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通过小型连接块与散热箱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地效气垫复合翼船发动机水冷散热器,发动机在带动内螺旋桨转动时同时给散热管降温,从而使水冷效果更好,并且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拆卸简单,便于用户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壳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箱处的结构左视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2-散热外壳、3-空腔、4-固定壳、5-第一内螺纹管、6-第一螺纹杆、7-第二内螺纹管、8-第三内螺纹管、9-第二螺纹杆、10-第四内螺纹管、11-第三螺纹杆、12-固定环、13-固定杆、14-涵道、15-第一出水管、16-第一进水管、17-散热箱、18-第二进水管、19-第二出水管、20-散热管、21-散热片、22-连接杆、23-内螺旋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地效气垫复合翼船发动机水冷散热器,包括发动机1、第一螺纹杆6、第二螺纹杆9、第三螺纹杆11、固定环12、涵道14和散热箱17,所述发动机上套接有散热外壳,所述散热外壳的内部设有空腔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空腔内填充满散热液,由于散热外壳紧贴于发动机,所以散热外壳可以通过空腔内的散热液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所述散热外壳2上套接有固定壳4,所述固定壳的右侧壁与发动机的左侧壁相接触,所述散热外壳上均匀贯穿设有第一内螺纹管5,所述固定壳上对应第一内螺纹管处均设有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上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下端与第一内螺纹管螺纹连接,通过第一螺纹杆可以将散热外壳与固定壳相连接,使其可以将发动机包住,使发动机与散热外壳和固定壳保持相互固定,使发动机在工作时可以保持稳定,所述发动机的左侧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管7,所述固定壳的左侧壁上对应第二内螺纹管处一体成型有第三内螺纹管8,所述第三内螺纹管与第二内螺纹管之间相连通,所述第二螺纹杆同时与第三内螺纹管与第二内螺纹管螺纹连接,通过第二螺纹杆可以将固定壳与发动机相固定,使发动机不会再散热外壳内窜动,所述发动机的右侧壁上对称设有第四内螺纹管10,两个所述第四内螺纹管的右端均与固定环的左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三螺纹杆贯穿固定环与第四内螺纹管螺纹连接,通过固定环进一步的减少发动机在散热外壳内窜动的可能,所述固定壳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上均设有固定杆,上部所述固定杆13与涵道的内上侧壁相连,通过固定杆可以使发动机安装于涵道内,下部所述固定杆与涵道的内下侧壁相连,所述散热外壳的上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5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空腔相连通,所述散热外壳的下侧壁上连接有第一进水管16的一端,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散热箱与且第二进水管18相连,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散热箱且与第二出水管19相连,所述第二进水管与第二出水管间连接有多个散热管20,所述散热管上设有散热片21,所述发动机的转动端通过连接杆22连接有内螺旋桨23,所述内螺旋桨的外侧壁与涵道相连接,空腔内的散热液吸热升温后会向上浮动,从而从第一出水管流出,流出后的散热液流入至第二进水管,由于第二进水管与第二出水管之间通过散热管相连通,所以温度较低的散热液从下部流入至第一进水管,从而实现了散热液的循环,通过散热管上的散热片可以加快降温速度,由于地效气垫翼船在工作时电机带动内螺旋桨转动,内螺旋桨产生的气流对散热管进行降温,使散热管降温速度加快,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果更好。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螺纹杆与固定壳之间设有垫片。

具体而言,所述散热外壳为铜制散热外壳,所述散热管为铜制散热管,所述散热片为铜制散热片,铜的导热性能强,且强度较高,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通过小型连接块与散热箱相连。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空腔内填充满散热液,由于散热外壳紧贴于发动机,所以散热外壳可以通过空腔内的散热液对发动机进行散热,通过第一螺纹杆可以将散热外壳与固定壳相连接,使其可以将发动机包住,使发动机与散热外壳和固定壳保持相互固定,使发动机在工作时可以保持稳定,通过第二螺纹杆可以将固定壳与发动机相固定,使发动机不会再散热外壳内窜动,通过固定环进一步的减少发动机在散热外壳内窜动的可能,通过固定杆可以使发动机安装于涵道内,空腔内的散热液吸热升温后会向上浮动,从而从第一出水管流出,流出后的散热液流入至第二进水管,由于第二进水管与第二出水管之间通过散热管相连通,所以温度较低的散热液从下部流入至第一进水管,从而实现了散热液的循环,通过散热管上的散热片可以加快降温速度,由于地效气垫翼船在工作时电机带动内螺旋桨转动,内螺旋桨产生的气流对散热管进行降温,使散热管降温速度加快,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果更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地效气垫复合翼船发动机水冷散热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8511.5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838521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F01P11/00

专利分类号:F01P11/00;F28D1/053;F28F21/08

范畴分类:28A;

申请人:保定国奥新能源工程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保定国奥新能源工程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风能街168号

发明人:张一鸣;张自国;王春阳;刘莹莹

第一发明人:张一鸣

当前权利人:保定国奥新能源工程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地效气垫复合翼船发动机水冷散热器论文和设计-张一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