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丹:筑牢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固防线论文

张志丹:筑牢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固防线论文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仍然伺机冒头。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社会政治思潮,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措施得当,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巨大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有三。

其一,削弱动摇团结奋斗的道路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题中之义,是历史之现实与逻辑之必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竭力贬损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诋毁和嘲弄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向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实践。他们对革命的破坏性方面进行无限放大、大肆讨伐,使之妖魔化,鼓吹“革命破坏论”“革命无用论”,编造出“要告别革命,告别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倒退”等谬论邪说,从根本上背离了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事实,妄图颠倒是非、混淆视听,解构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来建构社会主义政权的历史必然性,否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进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历史必然性,最终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如果放任历史虚无主义泛滥蔓延,思想和价值观完全被搞乱,我们国家的政治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其二,冲击瓦解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历史具有不容置疑的客观性,历史的解读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迁。但是,任何情绪化、片面化的“任性”解读则无益于历史真相的澄明。历史虚无主义罔顾一些早有公论的既定史实,打着“还原真相”“反思历史”等旗号,别有用心地歪曲、抹黑、戏谑近现代中国的党史、国史、革命史和军史,对历史细节和事实粗暴地裁剪、解构和拼贴,有选择性地虚无历史进程中的某些史实,企图使历史的真相变为一团混乱。实际上,历史虚无主义热衷于“反思”或“还原”历史的背后,隐藏着一条逻辑主线,就是要抹杀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和贡献,从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之基石。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可见,历史虚无主义野心之大、危害之深,它与国内外敌对势力沆瀣一气,力图分化西化中国,对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固本培元产生了巨大冲击。

其三,颠覆消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是空洞无物的抽象之物,文化自信的充实和建立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样离不开英雄人物。英雄人物、革命领袖是标注历史的最好精神坐标,是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蓬勃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郁达夫曾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历史虚无主义者恰如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对待英雄人物毫无温情和敬意。他们从抽象人性论出发,不讲社会性和阶级性,脱离于历史的时空场景,对历史人物特别是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用调侃、讥笑、挪揄的语言加以矮化、丑化、妖魔化。另一方面,他们又毫不忌讳地为历史反面人物露骨翻案、歌功颂德、评功摆好。这些显然是对历史的颠倒和虚构。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就是要用所谓“人性化”的观点来重新解读是非黑白、善恶忠奸,企图诋毁国人心中引以为傲的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从文化源头上动摇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理论根基,瓦解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思想根源来讲,其主要哲学倾向是历史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在方法论上,历史虚无主义对史学研究中最为基本的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置若罔闻、视而不见,要么把某些史料“脱域”于与之相应的社会历史背景,任意“穿越”于历史时空做出主观随意的诠释,从而扭曲或编造所谓的“历史事实”;要么只相信狭隘的局部的“细小叙事”,否定“宏大叙事”得出的总体性结论,从而片面孤立静止地夸大某些“历史事实”而不及其余。在历史观上,历史虚无主义深受后现代史学与哲学上的怀疑主义影响,它奉行“怀疑一切”“解构一切”“否定一切”“摧毁一切”等,过分夸大历史的断裂,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源流关系,以个别的现象遮蔽深层的本质,无限放大对中国阶段性“失误”的解读而否定总体成绩,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历史不是作为已经发生的、僵死的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它是人们在连续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也是有规律的,而规律又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进而人类可以在正确历史认识的指引下,厚植当下并开辟未来。所以,只有坚持好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而清醒地开辟历史发展的新境界。

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根源

毕业设计应该以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为目标,结合学科发展和当前企业生产实际面向社会进行拟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研,使学生受到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3.9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住院医师培训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成为合格医师的必经之路[1] 。对于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住院医师培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全面落实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对于加强医院综合竞争力以及树立品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3]。住院医师经过培训后,大多数人不希望分配到基层,而倾向于留在培训基地[4]。导致基层妇幼保健院所招聘的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和毕业院校档次偏低的现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何把这些住院医师培养成合格可用的优秀人才,对于每一个基层妇幼保健院都是一个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为解决这个难题,我院初步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汇报如下。

从社会历史根源来讲,其具有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意识都不可能凭空产生或莫名湮灭,它只是社会存在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反映,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正是颠倒的现实世界,使得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得以产生。同样道理,历史虚无主义作为“颠倒的意识”,既与经济全球化及其“资本推手”,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关系新变化新动向相关联,又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还未完全化解的深层次矛盾有关。从这一意义上说,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是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蔓延泛滥的“病根”所在。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深刻指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唯物史观并不是从观念出发来理解实践,而是始终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要消灭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也绝不是仅通过“精神的批判”就可完成,“而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同样,要彻底消灭历史虚无主义,不能局限于理论上的批判和回击,还要消除掉历史虚无主义得以滋生的现实根源,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在不断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巨大的发展成就使历史虚无主义不攻自破、灰飞烟灭。

找准拒斥历史虚无主义之策

第一,要夯实“四个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历史研究。历史虚无主义从多个方面否定中国现当代历史,其主攻方向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进行质疑和否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提出,从道路、理论、制度和更深厚的文化层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有力反击,为我们拒斥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重要抓手和关键利器。要切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实质和现实危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历史思维来认识和研究历史,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构建科学的史学理论、推进史学研究。要牢牢坚定“四个自信”,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来客观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发展历程,增强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勇气和实践底气,自觉树立起捍卫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练好意识上的“金钟罩”,把稳思想上的“定风珠”。

历史雄辩地证明,真金不怕火炼,真理越辩越明。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需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原则,认清其实质,多措并举找准拒斥历史虚无主义之策。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当然,这种意识并非只是单向的被决定者,它一经产生,就具有了特殊的能动性与相对的独立性。任何思想文化的诞生都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历史虚无主义亦是如此。其在当代中国的出现,存在着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和多种思想史根源。

第二,要提高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鉴别力和批判力。当前,历史虚无主义不断翻新花样、变换形式,以柔性方式巧妙地渗透和传播。如披着“学术研究和反思”的外衣去大肆散布种种虚无主义的观点,想方设法地利用个别学术刊物、研讨会和学术著作等平台,抑或通过反映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凭借微信、微博等互联网载体,来灌输其价值观和思想观点。而这些“隐性”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难以被普通民众察觉和鉴别,甚至是党员领导干部和学术研究者,稍有不慎也会不加区分简单接受。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党史、国史、革命史和军史的研究与教育工作。科学地研究和宣传党史、国史、革命史和军史,整体推进其时代创新,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将其传播出去。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组织学术界、思想界对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现象的收集、分析、研判,主动出击、精准应对,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新观点和出现的新形态要有针对性地展开批判和驳斥。同时,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唯物史观的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和群众牢牢掌握观察和分析历史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增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农药作为必不可少的农业生产资料,在我国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控制人畜传染病,以及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中国农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由于农药是具有杀虫、杀菌和除草功能的化学品,人们普遍认为农药是有毒危险品,而农药残留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扩大了农药的危害,使人们对农药谈药色变,农药几乎成为过街老鼠。

第三,要斩断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路径,占领思想阵地。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给历史虚无主义等异质思潮的泛滥传播提供了重要途径。当下,历史虚无主义的大多数言论都是在互联网上散布和传播开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因此,要加大力量投入,占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网络阵地,斩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泛滥的主要路径,构建起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渗透的“防火墙”。为此,首先需要理念重构,从战略高度认识到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其次需要媒体融合,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和传播载体,牢牢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上的领导权。再次需要制度建设,要抓紧制定互联网领域的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以立法和法律手段为网络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要把握历史虚无主义发声的重要时间节点,建好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预警系统。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呈现出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表现出时机上的“顺势而为”,时常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点,集中探讨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妄图制造声势。如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历史虚无主义正好利用这个节点进行造势,提出“改革开放过头论”和“改革开放不足论”等观点,本质上都是要质疑和否定改革开放。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可能会沉渣泛起,或者花样翻新,出现各种新的变种。因此,必须充分研判、提前预测和预防重要节点的意识形态风险,提前站位思考可能出现何种意识形态舆情和意识形态事件,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要培育和打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网络信息“把关人”队伍,有力抵御防范错误思潮的传播渗透。□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苏胜利

标签:;  ;  ;  ;  ;  ;  ;  ;  ;  ;  ;  ;  ;  

张志丹:筑牢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固防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