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稳定性论文_王玮,肖俊峰,高松,王峰,李晓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燃烧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稳定性,火焰,燃气轮机,不稳定性,烟气,燃烧器,系数。

燃烧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玮,肖俊峰,高松,王峰,李晓丰[1](2019)在《空燃比对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不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燃气轮机旋流燃烧室,建立了全尺寸叁维燃烧室数值模型,数值研究了空燃比对其扩散和预混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燃烧模式下,保持燃烧室入口燃气总流量不变,空燃比变化对燃烧室压力脉动主频及燃烧稳定性影响较小.预混燃烧模式下,保持燃烧室入口燃气总流量不变,调整空燃比,燃烧室压力脉动振幅相对稳定;但空燃比增大,燃烧室压力脉动主频减小,燃烧不稳定增长时间缩短,燃烧稳定性相对变差;而空燃比降低,燃烧室压力脉动主频增加,燃烧不稳定增长时间增加,燃烧稳定性相对增强.(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孟宇,顾洪斌,岳连捷,张新宇[2](2019)在《超燃冲压发动机加速过程中燃烧不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直连式超燃冲压发动机实验台实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动态连续加速,进行了等当量比和连续递减当量比试验。实验模拟了高超声速飞行器高空加速过程,飞行马赫数Ma 5加速至Ma 6,燃烧室马赫数2.4至2.9。在均匀加速过程中,第一凹腔出现了压力压比的非均匀变化,而第二凹腔压力压比变化均匀。压力是燃烧释热状态的体现。在加速过程中保证当量比不变的同时,燃烧组织会发生不均匀的变化。火焰在低马赫数时主要表现为稳定的剪切层火焰和射流稳焰共存。随着来流马赫数提高,火焰逐渐在射流稳焰和剪切层稳焰切换,是一种不稳定的火焰结构。火焰的不稳定切换,导致了燃烧室压力压比的不稳定。得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在实际飞行加速过程中的不稳定特性,以及这一不稳定主要由火焰结构转换导致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王纪晔,赵亚笛,罗志云,宋光武,宋少鹏[3](2019)在《不同稀释剂对燃气锅炉NO_x排放及燃烧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过量空气、烟气、水蒸气3种稀释剂对天然气锅炉扩散燃烧过程中的NO_x排放及燃烧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释剂吸热功率的增加,NO_x生成量减少。添加等同吸热功率的过量空气、烟气、水蒸气时,NO_x生成量依次减少,在3种稀释剂吸热功率达到250 k W时,NO_x生成水平分别为78,30,20 mg/m3;继续增加稀释剂添加量,燃烧稳定性变差。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在燃烧稳定极限点的NO_x排放浓度随过量空气系数增大先下降后保持不变;而采用加湿燃烧技术,在稳定极限点的NO_x排放度随过量空气系数升高而升高。(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安文旗,朱彤,潘登,管坚,于吉明[4](2019)在《烟气再循环对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器NO_x排放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全预混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器和外部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在350 kW卧式燃气锅炉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负荷、过量空气系数和烟气再循环率对CO、NO_x排放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荷变化对NO_x排放无明显影响;过量空气系数越大,NO_x排放越低,但系统热效率随之降低;不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时,NO_x排放低于30 mg/m3时过量空气系数需大于1.73,此时系统热效率低于92.1%;如采用23%的烟气再循环率,实现上述相同NO_x排放水平仅需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3,系统热效率比无烟气再循环时高1.3%;随着烟气再循环率的增大,火焰燃烧不稳定加剧.出现炉膛震动时的烟气再循环率极限值随着负荷的增大而逐渐提高.(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刘磊,赵亮,范爱武[5](2019)在《壁面厚度和材料对平板型微燃烧器中火焰稳定性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燃烧器中的火焰由于外壁面的散热损失较大而容易失去稳定性,通过上游壁面的热循环则能使火焰稳定性得到增强。这两方面都依赖于燃烧器的壁面传热过程,它和壁面厚度及导热系数密切相关。本文选择两个壁面厚度(δ=0.2和0.4 mm)和两种壁面材料(石英和碳化硅),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这两个参数对平板型微燃烧器中氢气/空气火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壁厚δ=0.2 mm时,两种材料的微燃烧器内火焰都发生了倾斜现象,但是碳化硅燃烧器出现得更晚。当壁厚为δ=0.4 mm时,石英燃烧器在更大速度时(相对于δ=0.2 mm)仍然发生了火焰倾斜现象,但是碳化硅燃烧器中不再出现。分析表明:壁厚增大能够强化热循环,同时减少散热损失;此外,相对于石英燃烧器来说,碳化硅燃烧器的热循环比例更大,散失损失比例更小。总之,当微燃烧器的壁厚和导热系数较大时,它能获得更大的稳燃极限。(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8期)

肖俊峰,李晓丰,高松,王峰,王玮[6](2019)在《预混燃烧下环境温度对某型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和NO_x排放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温度通过改变燃烧室入口空气温度进而影响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和NO_x排放。为了掌握预混燃烧模式下环境温度对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和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本文以某重型燃气轮机燃烧室为研究对象,采用SAS湍流模型和涡耗散概念燃烧模型,通过改变环境温度,对多旋流喷嘴燃烧室预混燃烧模式下燃烧稳定性和NO_x排放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燃气轮机预混燃烧模式下,提升燃气轮机环境温度,有利于提高燃烧室燃烧稳定性;环境温度从0℃上升到30℃,在不调整燃料和空气流量的情况下,燃烧室出口NO_x排放质量分数增加97.8%。(本文来源于《燃气轮机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周磊,华剑雄,卫海桥,韩义勇[7](2019)在《汽油压燃发动机低负荷燃烧稳定性和冷机着火性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油压燃(GCI)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低排放、高效率燃烧技术。然而,低负荷燃烧稳定性和冷启动是GCI燃烧面临的两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负气门重迭角(NVO)、喷油策略优化、燃油重整和进气预热等策略,然而,冷启动难题却仍然有待解决。本文的目标正是研究实现GCI发动机冷启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本研究结合了NVO、缸内燃油重整和进气预热,以实现在冷机和冷边界条件下GCI发动机的着火和随后的热机工况。结果表明,喷油开始时刻(SOI)在进气冲程时具有最佳的燃油经济性;SOI在压缩冲程期间可有效拓展发动机小负荷极限;SOI在NVO期间则可实现发动机在冷进气和冷却液未预热条件下的稳定燃烧。考虑到NVO喷油策略具有未燃混合气活性强、缸内热积累速度快的特点,该策略非常适合用于实现GCI的冷机着火。在冷启动过程中,实现GCI发动机的着火还需要一些辅助措施,如进气加热,以启动第一个着火循环。通过NVO策略、缸内燃油重整和进气预热的组合,本文实现了GCI发动机在5个燃烧循环内的成功着火。启动过程结束后,发动机无需再采用进气预热即可实现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3期)

贲志亮[8](2019)在《燃烧配风对锅炉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锅炉燃烧配风是保证锅炉稳定燃烧、提高煤粉在炉膛中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且对氮氧化物等烟尘的排放也有很大影响。分析了600MW超临界锅炉的风量配比对锅炉燃烧特性、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姜楠[9](2019)在《引射器结构对高调节比燃烧稳定性与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燃烧器引射结构参数对燃烧稳定性和均匀性的影响,并优化燃烧器结构尺寸。针对原型燃烧器在运行过程中,变负荷燃烧存在内焰模糊发暗,火焰振动,焰根浮起,超低负荷运行间歇熄火等问题,找到燃烧器自身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得到最优的结构,实现其在高负荷调节比下更安全、稳定的燃烧。研究最终验证发现,优化后的燃烧器相比于原型,在小负荷下的燃烧稳定性有明显改善,表现为火焰的高度均匀一致,内焰淡蓝色火焰,清晰且无明显振动,优化效果明显。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现有燃烧器引射结构,理论分析影响其燃烧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以单燃烧器为对象,主要包括甲烷和空气在腔内的流动预混合程度,及出口的混合气流状态等参数。接下来建立燃烧器的物理模型,流动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对其进行叁维数值仿真模拟。同时搭建燃烧器性能测试实验平台,测试燃烧器在变负荷下火焰状态,燃烧稳定性、并确定燃烧器稳定运行的最小燃烧热负荷。将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的可靠性。接下来,针对燃烧器的几个主要结构参数,对结构尺寸变化对燃烧器性能影响作对比分析,得到最优的结构尺寸。最后,将优化后的燃烧器与原型同时进行燃烧实验对比验证,得到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燃烧器引射性能(气流组合、分配)的参数主要有分配腔弧度,引射器喉部宽度,分流槽渐变尺寸,及燃气管与外壁间隙。分配腔弧度减少,能够将更多的气流引向前端,1~8号火孔流量与均值偏差由15.9%下降到13.3%,降低了2.6%,解决前端分配过低的问题,整排火孔气流速度更加均匀;引射器喉部宽度增加1.5mm,有利于在分配腔底部形成均匀且小梯度压力场;后端几组火孔的出口速度与平均流速的差值减少5.6%,提高整排火焰的稳定性;分流槽后端渐变尺寸x=10,d=2.9。该结构在高、低负荷下,主火孔流量与均值偏差与原型相比减少22.5%、19.8%,主火孔甲烷浓度与均值偏差与原型相比减少2.3%、1.9%;燃气管与外壁间有缝隙,能够减弱主射流的偏移,助于甲烷和空气预混合充分;射流量不至于集中在后方,有利于火孔流速的均匀一致。(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5-01)

K.Serizawa,D.Ueda,N.Mikami,Y.Tomida,J.Weber[10](2019)在《采用可控散射喷嘴的高响应柴油喷油器和闭环喷油控制实现稳定性燃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轨系统自1996年首次推出以来,柴油机性能已得到了显着提升。多年来,共轨技米持续发展,降低了发动机燃油消耗和排放,提高了驾驶性能。然而,为满足世界范围内持续严格的排放限值并提供性能更加优越的柴油车,还需进一步提升燃烧精确控制技术。通过精确控制喷油量并提高喷油压力,共轨喷油器可显着提升燃烧性能,此外,还需要更接近矩形的喷油规律、更短间隔期内稳定多次喷射的能力及喷雾形状控制来优化燃油混合。另外,在优化喷射和燃烧时,还需考虑世界范围内燃油品质的不同。分别阐述了两种能够实现以上目标的创新喷油器技术,第一种是第四代压电喷油器(G4P)及具有特殊孔状(可控散射喷雾(CDS))的新型喷孔设计,有助于提高燃烧性能。其优势是降低热损失,提高燃烧效率。第二种是通过闭环控制提高喷油量的精确性,实现稳定性燃烧。主要实现途径是基于内置在喷油器中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实际的喷油速率和燃油特性。上述两个技术是提高发动机性能和针对世界范围内所用燃油品质的多样性以改善燃烧稳定性的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汽车与新动力》期刊2019年02期)

燃烧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在直连式超燃冲压发动机实验台实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动态连续加速,进行了等当量比和连续递减当量比试验。实验模拟了高超声速飞行器高空加速过程,飞行马赫数Ma 5加速至Ma 6,燃烧室马赫数2.4至2.9。在均匀加速过程中,第一凹腔出现了压力压比的非均匀变化,而第二凹腔压力压比变化均匀。压力是燃烧释热状态的体现。在加速过程中保证当量比不变的同时,燃烧组织会发生不均匀的变化。火焰在低马赫数时主要表现为稳定的剪切层火焰和射流稳焰共存。随着来流马赫数提高,火焰逐渐在射流稳焰和剪切层稳焰切换,是一种不稳定的火焰结构。火焰的不稳定切换,导致了燃烧室压力压比的不稳定。得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在实际飞行加速过程中的不稳定特性,以及这一不稳定主要由火焰结构转换导致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烧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玮,肖俊峰,高松,王峰,李晓丰.空燃比对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不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2].孟宇,顾洪斌,岳连捷,张新宇.超燃冲压发动机加速过程中燃烧不稳定性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3].王纪晔,赵亚笛,罗志云,宋光武,宋少鹏.不同稀释剂对燃气锅炉NO_x排放及燃烧稳定性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9

[4].安文旗,朱彤,潘登,管坚,于吉明.烟气再循环对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器NO_x排放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5].刘磊,赵亮,范爱武.壁面厚度和材料对平板型微燃烧器中火焰稳定性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6].肖俊峰,李晓丰,高松,王峰,王玮.预混燃烧下环境温度对某型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和NO_x排放影响的数值研究[J].燃气轮机技术.2019

[7].周磊,华剑雄,卫海桥,韩义勇.汽油压燃发动机低负荷燃烧稳定性和冷机着火性能的实验研究[J].Engineering.2019

[8].贲志亮.燃烧配风对锅炉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研究[J].电工技术.2019

[9].姜楠.引射器结构对高调节比燃烧稳定性与性能优化[D].山东建筑大学.2019

[10].K.Serizawa,D.Ueda,N.Mikami,Y.Tomida,J.Weber.采用可控散射喷嘴的高响应柴油喷油器和闭环喷油控制实现稳定性燃烧的研究[J].汽车与新动力.2019

论文知识图

燃烧不稳定性的数值模拟方法一维燃烧管及其工作流程示意图燃烧器的分配孔板图改进后的全预混燃烧器产品的内视图燃烧稳定性诊断系统结构框图3艾条横截面圆心点燃烧稳定性曲线

标签:;  ;  ;  ;  ;  ;  ;  

燃烧稳定性论文_王玮,肖俊峰,高松,王峰,李晓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