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线故障测距论文_鲍英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馈线故障测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故障,线路,谐波,神经网络,微机,电容,电流。

馈线故障测距论文文献综述

鲍英豪[1](2008)在《全并联AT供电系统馈线保护与故障测距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铁路正朝着高速、重载的方向前进,修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情的需要。高速铁路必将采用电力牵引,供电系统作为电气化铁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电方式的选择也就成为发展高速铁路的关键因素之一。AT供电方式以其自身的优势,在法国、日本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我国铁路部门的关注。从常规铁路的经验可以发现,由于我国工艺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原因,牵引网故障率较国外高得多,牵引供电系统保护的拒动和误动时有发生。国外技术固然可以采纳,但仅限于吸收国外技术是不能满足我国高速铁路运行要求的。本文根据全并联AT供电系统的特点,对其线路保护原理、故障测距原理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适合高速铁路要求的保护和测距原理。论文从AT供电方式的等值电路出发,推导出带保护线的AT供电方式的等值电路,该等值电路可以很方便的计算线路阻抗,给线路保护整定提供理论依据。根据AT供电系统的实际参数,建立仿真模型,对各种形式的故障阻抗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等值电路计算线路阻抗的准确性。根据全并联AT供电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可以有效减少故障影响范围的线路保护方案,给出了保护动作流程,及具体的保护配置,对各种故障类型进行了详细的保护分析。在本文提出的保护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的故障测距原理,该原理与传统的AT故障测距原理有本质的不同,只根据当地变电所数据,经过简单的计算得到故障地点。(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8-03-01)

龚林春,黄挚雄[2](2008)在《基于小波模糊神经网络配网馈线故障测距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小波变换和模糊神经网络的特点,提出了适合配网故障后暂态信号分析的小波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及算法,应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故障测距。理论分析及大量仿真结果显示此方法是可行的,且具有较好的故障测距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期刊2008年02期)

王牣,林国松,钱清泉[3](2005)在《含串补电容电气化铁路馈线故障测距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含串联补偿电容的电气化铁路牵引电网线路的电抗距离关系不是单调的,按常规的电抗查表测距法,每个故障点会对应2个或多个定位点.通过对含串补电容馈线故障模型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判别方法.对不同的故障角和过渡电阻的ATP仿真以及MATLAB程序分析结果验证,该方法能够判断出故障与区间串补电容的相对位置.给出了含2个串补电容的电气化铁路馈线故障分段查表测距算法.(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束洪春,高峰,葛耀中,陈学允,许承斌[4](2000)在《辐射状馈线故障测距的测后模拟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分支、小接地电流的配电线路故障测距有其固有特点和困难 ,多年来未能圆满解决。基于 RL C全分布的分布参数线路模型 ,借助多频激励故障诊断思想 ,提出了辐射状馈线故障测距的双频激励和测后模拟法 ,这两种方法可有效地对配电线路进行故障分支识别和短路点定位。文中给出了算法的推导 ,以及测距结果关于输入误差灵敏度分析结果。叁年多来 ,在大庆实际配电线路上的多次模拟故障测距表明 ,此方法正确。(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00年06期)

陈小川,贺威俊,高仕斌,王[5](1995)在《电牵引系统新型微机自适应馈线保护故障测距原理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晶闸管电机车运行工况及负荷特性的仿真和实测数据分析,研究提出谐波电流制动的自适应并行处理微机馈线主后备保护原理和算法。并介绍了高精度故障测距、故障录波的实现方法、装置硬件构成及现场试验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1995年S1期)

馈线故障测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小波变换和模糊神经网络的特点,提出了适合配网故障后暂态信号分析的小波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及算法,应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故障测距。理论分析及大量仿真结果显示此方法是可行的,且具有较好的故障测距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馈线故障测距论文参考文献

[1].鲍英豪.全并联AT供电系统馈线保护与故障测距方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2].龚林春,黄挚雄.基于小波模糊神经网络配网馈线故障测距的研究[J].中国电力.2008

[3].王牣,林国松,钱清泉.含串补电容电气化铁路馈线故障测距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

[4].束洪春,高峰,葛耀中,陈学允,许承斌.辐射状馈线故障测距的测后模拟法[J].电网技术.2000

[5].陈小川,贺威俊,高仕斌,王.电牵引系统新型微机自适应馈线保护故障测距原理与特性[J].铁道学报.1995

论文知识图

高斯复小波的时域波形电压放大器分支接触网故障定位辅助分析系统组网Δφ对Δxi和ΔRi的影响小波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定位函数arg(Ri(xi))曲线(xi/li分别为0...

标签:;  ;  ;  ;  ;  ;  ;  

馈线故障测距论文_鲍英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