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按贡献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配,贡献,生产要素,价值论,按劳分配,总价值,行政机关。
按贡献分配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林鹭,冒林波[1](2017)在《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教师评价中促进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几点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评价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中涉及的方面很多,其中对于教师的评价成为较为弱化的一环,如何强化学科中对教师的评价,使教师主体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发挥优势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教师评价的实际效力与要素按贡献分配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教师评价中的可参与程度,并通过实际分析得出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教师评价中促进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几点看法。借此希望能够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师评价做出可行性的意见和想法。(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S2期)
孙峰[2](2016)在《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劳动价值论依据——兼论学界劳动价值论依据研究面临的“两难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破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劳动价值论依据面临的"两难困境",避免最终导向多元论,须在遵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核心要义的基础上,用统一尺度规约价值来源及要素所有者的贡献、地位和收入。其中,关键是科学界定叁大价值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澄明价值创造在"生产总体"环节中的支配作用;核心是基于不同劳动范畴,对各生产要素的"贡献"定性;根本途径是以劳动贡献为尺度,逐一规约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分配地位、收入构成,并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本文来源于《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吕昱江[3](2016)在《怎样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初次分配也非常重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5月16日上午召开第十叁次会议,分别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那么当前收入分配存在哪些问题?改革(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导报》期刊2016-05-18)
齐桂珍[4](2015)在《关于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只有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才能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一、关于劳动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探索(一)建立劳动按贡献分配的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在按劳分配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但对劳动按贡献分配,除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深(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贸导刊》期刊2015年22期)
邱卫东[5](2014)在《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哲学反思——兼谈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历史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意味着可以合法支配生产要素的资本力量而非政府行政力量将在财富生产以及与这一生产结构相匹配的初次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由此出现在财富初次分配领域的贫富差距问题,则又促使我们在对市场经济背景下各生产要素的历史属性进行归类后,进一步反思各生产要素如何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若用复杂劳动来加以衡量,其收益是可以纳入按劳动要素分配范畴的;但劳动内涵再丰富、外延再扩大,也不能将资本纳入其中。因此必须在考察如何完善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原则外,单独考察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原则,以此来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次分配中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应有内涵。(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薛迎军[6](2014)在《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教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生活》中关于"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一问题的讲解,描述得非常少,但所能延伸的知识却非常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教材中删除了旧版中的"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相关内容。那么,如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这一知识点,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期刊2014年07期)
汪琼枝[7](2014)在《论按贡献分配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按贡献分配是当前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按贡献分配把人放在分配的视域之中,将人作为基本的分配依据,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自由,体现了人的存在状态的真实性;生产资料所有权只能作为分配的前提,而不能是分配的依据;当前坚持按贡献分配要坚决反对按身份进行分配。(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4年03期)
贾可卿[8](2013)在《“按贡献分配”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按贡献分配以财富论为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法则。贡献应是作为"劳动"的贡献,根本不付出任何劳动,仅仅依靠占有生产资料而致富的方式在道德上难以得到认同;劳动也是指向"贡献"的劳动,即为市场所承认的"结果"而非单纯的劳动投入量。非生产性劳动的贡献在于节约了大量交易费用,因而使生产性劳动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更多财富。剥削是对他人劳动和财富的强占,消灭剥削意味着各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与其在财富创造中的贡献相一致。利润的合理分配依赖于公平的市场机制和协商谈判机制的双重作用。(本文来源于《求实》期刊2013年08期)
薛海燕[9](2013)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理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我国现阶段重要的分配方式之一。随着全社会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关注,教学对这一理论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加深。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分析该理论,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大有裨益;掌握该理论,也有助于我们与时俱进地准确分析社会发展形势,研究社会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3年18期)
赵庆元,贺宾[10](2012)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深层检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分配问题的相关论述,深刻分析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所存在的分配标的错置、分配依据混淆以及分配环节缺失的问题,揭示了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原生形态的萨伊"叁位一体公式"的假象性质,说明要破除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假象,就不能停留在事物形式的表面,而必须透过这种表现形式的帷幕揭示其内在的本质。本文同时认为,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质疑凸显了对生产要素所谓"贡献"理解的重要,而如果不是将生产要素的所谓"贡献"理解为其对价值或使用价值的创造,而是理解为由于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的投入而对生产资料效能的充分利用和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吸纳以及由此促动的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发展,我们倒是有可能消解在生产要素"贡献"问题上的困境。(本文来源于《甘肃理论学刊》期刊2012年03期)
按贡献分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破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劳动价值论依据面临的"两难困境",避免最终导向多元论,须在遵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核心要义的基础上,用统一尺度规约价值来源及要素所有者的贡献、地位和收入。其中,关键是科学界定叁大价值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澄明价值创造在"生产总体"环节中的支配作用;核心是基于不同劳动范畴,对各生产要素的"贡献"定性;根本途径是以劳动贡献为尺度,逐一规约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分配地位、收入构成,并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按贡献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林鹭,冒林波.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教师评价中促进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几点看法[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2].孙峰.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劳动价值论依据——兼论学界劳动价值论依据研究面临的“两难困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
[3].吕昱江.怎样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初次分配也非常重要[N].中国经济导报.2016
[4].齐桂珍.关于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探索[J].中国经贸导刊.2015
[5].邱卫东.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哲学反思——兼谈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历史内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薛迎军.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
[7].汪琼枝.论按贡献分配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J].商业时代.2014
[8].贾可卿.“按贡献分配”新论[J].求实.2013
[9].薛海燕.“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理论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
[10].赵庆元,贺宾.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深层检视[J].甘肃理论学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