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地衣结皮层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固碳功能

毛乌素沙地地衣结皮层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固碳功能

论文摘要

地衣结皮是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也是荒漠生态系统重要的碳输入者。然而关于地衣结皮碳过程的研究多关注于净碳交换及其影响因子,却忽视了导致该现象发生的固碳微生物种群及其固定的碳在土壤有机碳各组分中的分配。本文以毛乌素沙地地衣结皮为研究对象,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和稳定同位素示踪(13CO2)技术,研究了地衣结皮层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微生物固碳途径及固碳类群,并分析了其固碳速率和固定碳在活性和稳定有机碳组分中的分配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及研究结论如下:(1)毛乌素沙地地衣结皮层的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组成,其相对丰度占地衣结皮微生物的89.93%,其次是古菌(1.07%)、真菌(0.14%)、病毒(0.02%)和未被分类类群(8.83%)。其中,组成地衣结皮微生物的类群主要为变形菌(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为 24.69%)、放线菌(Actinobacteria,21.72%)、蓝细菌(Cyanobacteria,14.35%)、酸杆菌(Acidobacteria,9.26%)、拟杆菌(Bacteroidetes,3.59%)、芽单胞菌(Gemmatimonadetes,2.45%)、绿弯菌(Chloroflexi,1.90%)、浮霉状菌(Planctomycetes,1.64%)、厚壁菌(Firmicutes,0.85%)和奇古菌(Thaumarchaeota,0.65%)。地衣结皮层微生物有利用卡尔文循环(Calvin循环)、厌氧乙酰辅酶A途径(WL循环)、还原性三羧酸循环途径(rTCA循环)、3-羟基丙酸途径(3-HP循环)、3-羟基丙酸酯/4-羟基丁酸酯途径(3HP/4-HB循环)和二羧酸/4-羟丁酸循环(DC/4-HB循环)途径固碳的潜力。(2)在100d培养周期内,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在地衣结皮层及其层下的土壤中,固碳速率分别为0.266 g/m2·d和0.048 g/m2·d,均显著高于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固碳速率(0.057g/m2·d和0.007g/m2·d)。地衣结皮层中的微生物同化的活性碳组分(可溶性有机碳(13C-DOC)、微生物量碳(13C-MBC)、颗粒有机碳(13C-POC))约占微生物同化有机碳(13C-SOC)的22%。其中,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在地衣结皮层及其层下土壤同化的活性组分含量,均高于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在相应碳库的同化量。(3)六种固碳途径基因相对丰度均与地衣结皮层中的微生物固碳量呈显著负相关。此外,不同含有固碳基因的微生物类群对地衣结皮固碳量影响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地衣结皮中具有丰富的固碳微生物种群,通过六种自养微生物固碳途径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并转化为有机碳库中较为稳定的组分,形成较为稳定的碳库,有利于地衣结皮自身的生长发育并提高荒漠地区的土壤肥力,进而促进荒漠地区植被恢复。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地衣结皮碳过程的认识,深入理解其固定的碳在不同周转时间有机碳库中的分配方式、判断其对表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可为评价荒漠生态系统碳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1.2.1 结皮层中的微生物类群
  •     1.2.2 固碳微生物类群及其固碳途径
  •     1.2.3 微生物固碳能力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气候条件
  •   2.3 土壤和植被状况
  •   2.4 生物结皮状况
  •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2.1 样地选择和取样方法
  • 13CO2连续标记培养'>    3.2.2 地衣结皮13CO2连续标记培养
  •     3.2.3 DNA建库测序及数据分析
  •     3.2.4 地衣结皮层微生物固碳速率测定
  •     3.2.5 同化碳在土壤有机碳各组分中含量测定
  •     3.2.6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3.2.7 数据处理
  •     3.2.8 技术路线
  • 4 地衣结皮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固碳途径
  •   4.1 地衣结皮微生物组成
  •   4.2 地衣结皮微生物固碳途径
  •   4.3 门和属水平上地衣结皮固碳微生物类群
  •     4.3.1 门水平上地衣结皮固碳微生物类群
  •     4.3.2 属水平下地衣结皮固碳微生物类群
  •     4.3.3 六种固碳途径自养微生物类群
  •   4.4 固碳微生物分布的影响因素
  •   4.5 讨论
  •   4.6 小结
  • 5 地衣结皮自养微生物固碳量及其同化碳在土壤有机碳库中的分配
  •   5.1 自养微生物在地衣结皮中的固碳速率和固碳总量
  • 13C-SOC在地衣结皮土壤有机碳库中的分配'>  5.213C-SOC在地衣结皮土壤有机碳库中的分配
  • 13C-SOC在地衣结皮土壤有机碳库中的分配'>    5.2.113C-SOC在地衣结皮土壤有机碳库中的分配
  • 13C-SOC在地衣结皮土壤有机碳库中的贡献'>    5.2.213C-SOC在地衣结皮土壤有机碳库中的贡献
  • 13C-DOC在地衣结皮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库中的分配'>  5.313C-DOC在地衣结皮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库中的分配
  • 13C-DOC在地衣结皮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库中的分配'>    5.3.113C-DOC在地衣结皮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库中的分配
  • 13C-DOC在地衣结皮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库中的贡献'>    5.3.213C-DOC在地衣结皮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库中的贡献
  • 13C-MBC在地衣结皮土壤微生物量碳库中的分配'>  5.413C-MBC在地衣结皮土壤微生物量碳库中的分配
  • 13C-MBC在土壤微生物量有机碳库中的分配'>    5.4.113C-MBC在土壤微生物量有机碳库中的分配
  • 13C-MBC在土壤微生物量有机碳库中的贡献'>    5.4.213C-MBC在土壤微生物量有机碳库中的贡献
  • 13C-POC在地衣结皮土壤颗粒有机碳碳库中的分配'>  5.513C-POC在地衣结皮土壤颗粒有机碳碳库中的分配
  • 13C-POC在土壤颗粒有机碳碳库中的分配'>    5.5.113C-POC在土壤颗粒有机碳碳库中的分配
  • 13C-POC在土壤颗粒有机碳碳库中的贡献'>    5.5.213C-POC在土壤颗粒有机碳碳库中的贡献
  •   5.6 地衣结皮微生物同化碳在活性碳库中的分配
  •   5.7 讨论
  •   5.8 小结
  • 2的潜力'>6 地衣结皮中微生物同化CO2的潜力
  •   6.1 同化碳总量和活性碳库各组分的同化量与固碳基因的关系
  •   6.2 同化碳总量和活性碳库各组分的同化量与固碳类群的关系
  •   6.3 讨论
  •   6.4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一
  • 导师简介二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孙永琦

    导师: 吴斌,张宇清

    关键词: 地衣结皮,微生物,固碳途径,固碳量,宏基因组学,毛乌素沙地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

    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毛乌素沙地地衣结皮层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固碳功能”(3160058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沙生资源植物选育与防风固沙技术集成及产业示范”(2016YFC0500905),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中长期项目“荒漠化地区地表过程及其驱动机制(2015ZCQ-SB-02)”

    分类号: S154.3

    DOI: 10.26949/d.cnki.gblyu.2019.000597

    总页数: 70

    文件大小: 4548K

    下载量: 138

    相关论文文献

    • [1].贺兰山东麓荒漠藻结皮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研究[J]. 生态学报 2020(09)
    • [2].土壤结皮面积与结皮分布对风蚀影响的风洞模拟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3)
    • [3].聚氨酯自结皮材料“抗菌”成功[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0(05)
    • [4].干旱荒漠区物理结皮的土壤水文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07)
    • [5].干旱与重吸水对人工藻结皮光合特性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5(05)
    • [6].下料管新型耐火材料使用经济效益分析对比[J]. 水泥 2020(02)
    • [7].知识窗[J].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20(09)
    • [8].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藓结皮覆盖土壤的蒸发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5)
    • [9].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藓结皮微生物组基因多样性及功能[J]. 生物多样性 2018(07)
    • [10].外源添加物对沙地苔藓结皮扩繁发育的促进作用[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6)
    • [11].低密度全水发泡自结皮软质方向盘材料及工艺[J]. 汽车工程师 2014(10)
    • [12].库布齐沙漠蓝藻结皮早期发育过程净光合速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13].沙尘暴过程中颗粒对化学结皮的冲蚀破坏[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07)
    • [14].预热器结皮的分析及预防[J]. 水泥 2011(02)
    • [15].4种营养物质对藓结皮形成发育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16].降雨因素对土壤表面结皮发育的影响[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 [17].不同演替序列的藻结皮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S1)
    • [18].库布齐沙地三年生人工藻结皮发育特征及微生物分布[J]. 水生生物学报 2009(05)
    • [19].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藻结皮与藓结皮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潜在代谢功能[J]. 生态学报 2020(05)
    • [20].不同类型结皮影响下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7(03)
    • [21].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蓝藻结皮生理特性的影响[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5(06)
    • [22].水分对具鞘微鞘藻构建人工藻结皮的作用[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2)
    • [23].温带荒漠区藻结皮固氮活性沿时间序列的变化[J]. 中国沙漠 2012(02)
    • [24].实验室条件下蓝藻结皮对低温光照胁迫的响应与微结构变化[J]. 环境科学 2012(08)
    • [25].基于模拟降雨的土壤表土结皮特征及坡面侵蚀响应[J]. 水土保持学报 2011(04)
    • [26].藻类结皮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蒸发过程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06)
    • [27].库布齐沙漠不同发育类型人工结皮对露水凝结作用的比较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1(06)
    • [28].藻类结皮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03)
    • [29].表土结皮形成影响因素述评[J]. 干旱区地理 2009(05)
    • [30].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区土壤表土结皮敏感性[J]. 地理研究 2008(06)

    标签:;  ;  ;  ;  ;  ;  

    毛乌素沙地地衣结皮层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固碳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