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子迁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希托夫法,离子迁移数,分光光度法
离子迁移数论文文献综述
许立,王焆,平兆艳[1](2019)在《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希托夫法是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常用方法,针对实验时间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代替实验中的化学滴定法来测定铜离子的浓度,同时给出了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分析速度更快、准确度更高、数据处理更简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9期)
杨金月,朱静,高卫,淳远[2](2017)在《迁移管形状对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希托夫法测定Cu~(2+)离子迁移数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目前常用直形和U形两种类型的迁移管,其中使用U形迁移管从阴极区溶液浓度变化算出的迁移数误差较大。以CuSO_4为电解质,Cu电极为电解电极,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通电后直形、U形和n形叁种迁移管中CuSO_4溶液浓度随高度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迁移管的形状对中部区溶液的浓度有较大影响。对于U形和n形迁移管,由于阴极位于迁移管底部,主要受重力作用引起的对流因素的影响,通电后中部区浓度会发生明显改变,并影响到阴极区溶液浓度,导致误差较大;使用直形迁移管受该因素的影响很小,能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7年11期)
詹世景,吴植宇,李林杰,陈秀娟,王静[3](2017)在《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物理化学实验中传统的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实验设计易出现时间久,实验结果不准确的特点,对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采用操作速度快、准确率更高的电导滴定法代替实验中的化学滴定法来确定铜离子浓度。同时给出了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对改进前后的实验结果和时间进行了对比。学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实验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皆有较大提升。(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7年08期)
孙雅飞,王静怡,曲卫东,冯媛媛[4](2016)在《Hittorf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浓度的CuSO_4溶液为电解质,Pt电极和Cu电极分别为电解电极,通过观察通电前后电解质溶液阳极区和阴极区颜色的变化,定性分析离子的电迁移现象。通过电极上产生/溶解Cu的变化量以及CuSO_4溶液浓度的变化,计算了不同浓度CuSO_4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并对浓度等因素对迁移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讨。本文对传统离子迁移数的实验进行了改进,旨在加深学生对离子电迁移现象的认识及对迁移数概念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6年12期)
吴舒婷,张惠芳,谭翊鑫,郑欧,高绍康[5](2016)在《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础物理化学实验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中,针对传统实验方案所用镉电极存在的不足之处,改用铜电极进行了平行对比实验,发现采用铜电极的实验方案在保证实验数据有良好准确度的前提下,既能降低电极材料的毒性,也能降低实验相关设备的配置要求。(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6年02期)
张小平,刘亮,刘旭,张良苗[6](2015)在《界面移动法测定H+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多用界面移动法测定H+离子迁移数。但传统的界面移动法存在许多不足,虽然经过多次改进,由于改进不全面和某些细节问题探讨不够,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得到实验效果好,实验误差小。能直观、清晰呈现其实验测试原理,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好。对环境友好的实验装置和与其匹配的实验方法,应用于学生实验教学中,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科技》期刊2015年07期)
沈丽,赵亚萍,竺海能,咸春颖[7](2014)在《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希托夫法是测定离子迁移数的一种常用方法,为适应学生实验对时间和评测的要求,对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实验设备、实验和计算过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在阴阳极和中间区域增加了叁通活塞,方便赶除气泡,选择滴定阴极或者阳极其中一个极区的溶液以保证实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并在初步实验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杨绳岩,孟祥珍[8](2014)在《CuSO_4在混合溶剂中离子迁移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迁移数在化学及电化学研究领域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研究电解质溶液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物理化学实验》中离子迁移数的测定为基础,采用希托夫法的测定方法研究Cu SO4在混合溶剂中离子迁移数的变化规律。选择叁个不同的研究体系,分别为固定Cu SO4的浓度,改变乙醇在混合溶剂中的质量分数;固定Cu SO4的浓度和混合溶剂中水的体积,改变混合溶剂中的另一种溶剂(甲醇、异丙醇);固定10%乙醇的混合溶剂,改变Cu SO4的浓度,从而寻找离子迁移数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36期)
沈王庆,李国成[9](2012)在《离子迁移数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定义出发,通过公式推导、简单图解法、物料衡算法和例题分析,对离子迁移数的概念进行了剖析,并得到了相应等式.通过学习能够熟练掌握离子迁移数本质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聂龙辉[10](2010)在《离子迁移数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几种离子迁移数的数学计算公式,针对常用离子迁移数计算公式tB=n迁,B/n电在计算非1-1型电解质离子迁移数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文章重新定义了该公式中各项的含义,并通过实例列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0年02期)
离子迁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希托夫法测定Cu~(2+)离子迁移数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目前常用直形和U形两种类型的迁移管,其中使用U形迁移管从阴极区溶液浓度变化算出的迁移数误差较大。以CuSO_4为电解质,Cu电极为电解电极,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通电后直形、U形和n形叁种迁移管中CuSO_4溶液浓度随高度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迁移管的形状对中部区溶液的浓度有较大影响。对于U形和n形迁移管,由于阴极位于迁移管底部,主要受重力作用引起的对流因素的影响,通电后中部区浓度会发生明显改变,并影响到阴极区溶液浓度,导致误差较大;使用直形迁移管受该因素的影响很小,能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子迁移数论文参考文献
[1].许立,王焆,平兆艳.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改进[J].山东化工.2019
[2].杨金月,朱静,高卫,淳远.迁移管形状对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结果的影响[J].大学化学.2017
[3].詹世景,吴植宇,李林杰,陈秀娟,王静.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改进[J].广州化工.2017
[4].孙雅飞,王静怡,曲卫东,冯媛媛.Hittorf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改进[J].大学化学.2016
[5].吴舒婷,张惠芳,谭翊鑫,郑欧,高绍康.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优化[J].大学化学.2016
[6].张小平,刘亮,刘旭,张良苗.界面移动法测定H+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改进[J].中国西部科技.2015
[7].沈丽,赵亚萍,竺海能,咸春颖.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改进[J].实验室科学.2014
[8].杨绳岩,孟祥珍.CuSO_4在混合溶剂中离子迁移数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4
[9].沈王庆,李国成.离子迁移数的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
[10].聂龙辉.离子迁移数的计算[J].广东化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