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参考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正数,系统,层析,网格,差分,时差,北斗。
虚拟参考站论文文献综述
任凯强,孙正波[1](2019)在《基于虚拟参考站的同步叁星时差定位系统广域差分校正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星历误差是导致同步叁星时差定位系统定位误差的主要因素,该文针对传统差分校正算法在远离参考站区域对星历误差校正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参考站(VRS)的广域差分校正算法。首先证明两参考信号时差的差分残差近似为两参考站连线方向的线性函数;然后利用已有参考站的位置信息和参考信号的时差观测值,在目标辐射源位置处通过线性拟合构造一个VRS;最后将目标辐射源与VRS的时差观测值进行差分,从而实现对星历误差的高精度校正。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差分校正算法,该方法可大范围消除星历误差对同步叁星时差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且定位精度可逼近CRLB。(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邢旺[2](2018)在《网络RTK虚拟参考站的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参考站测量技术是网络RTK中的热门技术,简述了网络RTK中虚拟参考站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测量中存在的各种误差,通过星间站间双差方程的建立推导出虚拟参考站法的数学模型,并对测量过程中改正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为虚拟参考站法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王英艳,郭承军,吴玉飞[3](2018)在《虚拟参考站技术在电离层层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离层层析反演的精度和穿过电离层的观测射线的分布和数量息息相关,但是由于地面测站与卫星的数量有限,分布不均匀,导致电离层层析精度不高。围绕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根据反演区域内实际测站信号射线的分布和数量来合理布设虚拟参考站,通过采用布设虚拟站的方法使得反演区域内观测射线和虚拟射线均匀分布,最大限度避免格网内没有射线通过的情形。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虚拟参考站,使虚拟参考站和原始测站均匀分布在反演区域内的方法,可以使层析精度明显提高,更加精确地重构出电离层中的电子密度含量。(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1 卫星导航应用技术》期刊2018-05-23)
李行,陈朵,李豪阳[4](2018)在《虚拟参考站技术(VRS)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测绘仪器和测绘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测量已经成为现阶段主流测量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GPS-RTK技术基本原理、构成,以及作为现有网络RTK技术代表的虚拟参考站技术(VRS)的工作原理,阐述了虚拟参考站技术(VRS)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分析了VRS技术具体应用中的优势和优点,并结合施工实践,就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本文来源于《西部资源》期刊2018年01期)
李刚,蔡成林,李思敏,王亮亮,刘昌盛[5](2016)在《一种基于虚拟参考站的低轨双星时差频差精密修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低轨双星时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频差(Frequency difference of arrival,FDOA)定位精度低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虚拟参考站(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VRS)技术来实现对低轨双星TDOA/FDOA进行精密修正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合作辐射源在未知辐射源附近建立一个物理上并不存在的虚拟参考站,然后再利用此虚拟参考站修正未知辐射源的时频误差。通过仿真分析,VRS处虚拟时差构建误差比虚拟频差构建误差要小,并且VRS对未知辐射源TDOA/FDOA系统误差的修正精度分别可以达到97%和95%。利用修正后的时频差对未知辐射源定位,其定位精度相对于未修正前有极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陈振,秘金钟,王权,方书山,李鹤峰[6](2016)在《基于网格中心点虚拟参考站的伪距差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网络伪距差分定位方法中,服务端播发多个基准站观测卫星的伪距改正数和坐标,流动站用户接收所有基准站伪距改正数后内插得到自身所需伪距改正数。为简化流动站算法、保护国家大地坐标安全,本文提出了基于网格中心点虚拟参考站的伪距差分方法,该方法是将经纬线网格的中心点作为虚拟参考站,将基准站的伪距改正数内插到该虚拟参考站上,播发各虚拟参考站坐标和伪距改正数,流动站通过单点定位确定所在网格,利用其中心点上参考站的伪距改正数进行差分定位。试验表明,该方法在静态与动态情况下平面与高程方向均能获得亚米级定位。(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6年07期)
陈振,秘金钟,王权,方书山,李鹤峰[7](2016)在《一种基于网格虚拟参考站的伪距差分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强国家大地点坐标的安全性,在网络伪距差分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网格伪距差分方法。该方法将经纬线网格的交点作为虚拟参考站,将基准站的伪距改正数内插到网格虚拟参考站上,播发各虚拟参考站坐标和伪距改正数,最终实现流动站用户伪距差分定位。实验表明,该方法能获得与多基准站伪距差分定位方法相当的精度,实时水平方向定位精度优于1m。(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6年03期)
史忠梅[8](2015)在《VRS-GPS虚拟参考站技术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从作业施工实际出发,介绍VRS-GPS虚拟参考站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探讨了VRS虚拟参考站在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VRS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测量精确度,而且可以提高测量工作的速度,同时可节省下大量的人力物力。二次土地调查中VRS作为一种新的GPS应用技术,降低了施工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5年01期)
史小雨,鲍志雄,潘国富[9](2014)在《基于虚拟参考站技术的组合差分信息生成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参考站技术由于具有通用性强、操作简单、性能可靠等优点日益成为网络实时差分定位领域最成功、应用最广泛的解决方案。常规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都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随着我国北斗系统的日益完善和俄罗斯格拉纳斯系统的恢复,基于多系统组合定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着重研究了基于虚拟参考站技术的全球定位系统、格拉纳斯系统及北斗系统的组合定位,主要是中长基线整周模糊度的在线固定和虚拟参考站网络差分信息的生成与发布,并编制服务器软件ZNetVRS,结合中海达公司实际工程项目对软件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张晶晶[10](2014)在《BDS网络RTK虚拟参考站数据生成的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北斗导航系统(BDS)的快速发展,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导航的需求越来越多。基于连续运行参考站的网络RTK技术可以满足区域厘米级的实时定位,是GNSS新一代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国内建成的CORS站很多未兼容北斗系统,而且北斗网络RTK技术的研究还不完善,因此选择目前广泛使用的网路RTK技术—虚拟参考站技术研究,以期为北斗的虚拟参考站技术提供一些技术参考。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北斗网络RTK虚拟参考站观测数据生成的关键算法,着重分析了相关的技术难点,并且对关键问题,如误差模型的建模,基准站整周模糊度的固定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准站误差建模详细阐述了基准站电离层延迟模型,对流层延迟模型和地球自转影响的模型。针对误差源中较难估计的对流层湿延迟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含有相对湿度变化的对流层天顶湿延迟实时估计模型—TTZWD(Three-segment Piecewise Troposphere Zenith Wet Delay)。通过实验证明该模型与IGS站提供的对流层天顶延迟的结果吻合度较高,比Saastamoinen天顶湿延迟模型的模型精度高。2、基准站整周模糊度的固定基准站网整周模糊度的固定算法包括单历元模糊度滤波模型的设计和整周模糊度的搜索与固定。详细介绍了单历元模糊度的单差滤波模型设计和动态定位中快速搜索固定整周模糊度的方法—MLAMBDA方法。针对MLAMBDA方法会出现搜索空间在某个方向过于扁长的问题,本文提出误差椭圆搜索法EES (Error Ellipse Search),通过实验证明EES方法比MLAMBDA法的降相关效果更好,搜索成功率更高,使用更少的历元固定整周模糊度。3、空间相关误差的区域建模详细研究了空间相关误差的区域建模模型,比较各种区域模型的精度和使用范围,选择线性内插模型构建虚拟参考站的空间相关误差。4、BDS虚拟参考站数据的生成详细介绍了北斗虚拟参考站数据生成的原理,在虚拟参考站数据生成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BDS虚拟参考站数据生成的软件,使用该软件生成RINEX2.1格式的虚拟参考站数据。通过实验证明电离层不活跃阶段和活跃阶段,BDS VRS不考虑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外符合精度)平面精度1.72cm-3.3cm,高程精度5.87cm-8.01cm的定位精度,电离层不活跃阶段比电离层活跃阶段的定位精度高,BDS VRS提高了中长距离单站RTK的定位精度,但同时由于北斗卫星星座的特殊性,BDS VRS的定位结果会出现一些不平缓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期刊2014-05-01)
虚拟参考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虚拟参考站测量技术是网络RTK中的热门技术,简述了网络RTK中虚拟参考站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测量中存在的各种误差,通过星间站间双差方程的建立推导出虚拟参考站法的数学模型,并对测量过程中改正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为虚拟参考站法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参考站论文参考文献
[1].任凯强,孙正波.基于虚拟参考站的同步叁星时差定位系统广域差分校正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
[2].邢旺.网络RTK虚拟参考站的数学模型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8
[3].王英艳,郭承军,吴玉飞.虚拟参考站技术在电离层层析中的应用[C].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1卫星导航应用技术.2018
[4].李行,陈朵,李豪阳.虚拟参考站技术(VRS)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8
[5].李刚,蔡成林,李思敏,王亮亮,刘昌盛.一种基于虚拟参考站的低轨双星时差频差精密修正方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
[6].陈振,秘金钟,王权,方书山,李鹤峰.基于网格中心点虚拟参考站的伪距差分方法[J].测绘通报.2016
[7].陈振,秘金钟,王权,方书山,李鹤峰.一种基于网格虚拟参考站的伪距差分定位方法[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6
[8].史忠梅.VRS-GPS虚拟参考站技术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5
[9].史小雨,鲍志雄,潘国富.基于虚拟参考站技术的组合差分信息生成研究与实现[J].导航定位学报.2014
[10].张晶晶.BDS网络RTK虚拟参考站数据生成的算法研究[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