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面模式中氮循环过程的引入Ⅰ:模式介绍及站点验证(英文)

陆面模式中氮循环过程的引入Ⅰ:模式介绍及站点验证(英文)

论文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对碳循环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馈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当前陆面模式多数都没有考虑氮循环过程对碳循环过程的限制。本研究基于氮在土壤-植被-大气中的传输交换过程,将氮循环过程引入到陆面模式AVIM(Atmosphere-Vegetation Interaction Model)中,发展形成包含碳氮耦合过程的新版模式AVIM-CN。与2004-05年当雄生态系统定位站通量观测数据相对比,模式中引入氮循环过程后,高寒草甸的总初级生产力模拟值从1.1403 gC m-2d-1降到了0.7073 gC m-2d-1,前者更接近通量站的观测值0.5407 gC m-2d-1。生态系统呼吸的模拟值也从1.7695 gC m-2d-1降到了1.0572 gC m-2d-1,更接近对应的通量观测值0.8034 gC m-2d-1。整体而言,在模式中考虑氮的限制作用后,当雄站的热量通量和碳通量的模拟值更接近实测值。不考虑氮过程对碳过程的限制,模式高估了约40%的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

论文目录

  • 1. Introduction
  • 2. Model, data, and methods
  •   2.1 Model description
  •   2.2 Data and modeling protocol
  • 3. Model results and analysis
  • 4. Conclusions and discussion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YANG Xiujing,DAN Li,YANG Fuqiang,PENG Jing,LI Yueyue,GAO Dongdong,JI Jinjun,HUANG Mei

    关键词: 碳氮耦合,氮限制,陆面模式,碳氮水循环

    来源: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Climate-Environment for Temperate East Asia,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ollege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Water Cycle and Related Land Surface Processes,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Key Laboratory of Ecosystem Network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基金: supported by a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umber2016YFA0602501],a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umbers 41630532 and41575093]

    分类号: P467

    页码: 50-57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1148K

    下载量: 72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市陆面模式研究进展与展望[J]. 气象科技进展 2015(01)
    • [2].城市陆面模式设计及检验[J]. 大气科学 2013(06)
    • [3].GRAPES NOAH-LSM陆面模式水文过程的改进及试验研究[J]. 大气科学 2013(06)
    • [4].陆面模式中不同植被辐射模式的对比[J]. 科学通报 2018(26)
    • [5].不同陆面模式对我国地表温度模拟的适用性评估[J]. 应用气象学报 2017(06)
    • [6].通用陆面模式对土壤质地和亮度的敏感性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05)
    • [7].陆面模式Noah-MP模拟地表热通量的物理过程不确定性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6)
    • [8].三个陆面模式对新疆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的对比研究[J]. 高原气象 2009(06)
    • [9].陇中黄土高原LAS在非均匀下垫面的观测优势及其在区域陆面模式验证中的初步应用[J]. 冰川冻土 2017(05)
    • [10].评估两类模式对陆面状态的模拟和估算[J]. 地球科学进展 2013(08)
    • [11].大气、陆面与水文耦合模式在中国西北典型流域径流模拟中的新应用[J]. 水文 2017(06)
    • [12].应用陆面模式进行干旱监测的过程和实现[J]. 干旱区研究 2016(03)
    • [13].两种陆面模式对夏季若尔盖湿地辐射收支与能量平衡模拟的对比研究[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4(S1)
    • [14].陆面过程模型研究进展简介[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04)
    • [15].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在陆面模式验证中的应用初探[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11)
    • [16].陆面模式CLM4.5在青藏高原土壤冻融期的偏差特征及其原因[J]. 冰川冻土 2018(02)
    • [17].陆面模式中土壤湿度影响蒸散参数化方案的评估[J]. 大气科学 2017(01)
    • [18].基于CLM3模拟的中国区域陆地水资源分析[J]. 陕西气象 2008(01)
    • [19].GDAS数据和NOAH陆面模式在中国应用的精度检验[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11)
    • [20].编辑选编[J]. 气象科技进展 2016(01)
    • [21].基于CABLE陆面模式的干旱监测及其对典型干旱事件的效果检验[J]. 高原气象 2015(04)
    • [22].陆面模式中氮循环过程的引入2:中国碳氮通量基线数据与变化特征(英文)[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20(06)
    • [23].中国区域陆地水资源数值模拟分析[J]. 气象 2009(08)
    • [24].土壤湿度参数化及对天气和气候模拟影响的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6(03)
    • [25].陆面模式中土壤和植被经验参数随机误差的传播研究[J]. 大气科学 2010(02)
    • [26].高分辨率大气强迫和植被功能型数据对青藏高原土壤温度模拟影响[J]. 高原气象 2019(06)
    • [27].新疆地区遥感、融合和陆面模式模拟的蒸散产品的不确定性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8(03)
    • [28].新疆典型绿洲农田陆面过程特征的模拟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7(01)
    • [29].基于高时空分辨率驱动数据的中国区域土壤温度模拟与评估[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5)
    • [30].考虑碳氮水过程的动态根系方案在陆面模式SSiB4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J]. 高原气象 2020(03)

    标签:;  ;  ;  ;  

    陆面模式中氮循环过程的引入Ⅰ:模式介绍及站点验证(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