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励性管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管制,产业,自然,制度,经济学,吉林省,结构。
激励性管制论文文献综述
金东亚[1](2018)在《增量配电网的激励性管制模型与定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是我国本轮电力市场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而制定合理的配电管制与定价机制是确保增量配电业务改革顺利开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既要有效监管,激励配电公司高效投资、保证供电质量,又要科学定价,公平分摊成本、引导用户合理用电,以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本文探究适用于我国增量配电网的激励性管制模型与定价方法对推进增量配电网和电力用户协同发展,推动电力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激励性管制与配电定价方法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增量配电网的改革进程,引出后文重点讨论的市场招标机制及价格形成机制。其次,系统地总结了激励性管制的主要内容、方法、实践现状及对我国的适用性,并着重分析、改进了成本传导分摊方式和典型配电定价的实践模型。接着,提出了一整套考虑供电质量约束的市场招标激励性管制模型:一是给出了市场招标机制的一般流程及竞标内容,并归纳总结了供电质量的指标体系及与成本的相关性;二是以可靠性指标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国外输配电网可靠性激励机制实践现状,创新设计了以用户停电损失和对配电公司奖励金额之和最小化为目标函数,有效激励配电公司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约束条件的双边激励曲线;叁是探讨了融合供电质量激励性管制后的收入调整机制。在算例分析中,考虑配电公司投资效率、风险偏好以及用户对价格水平联动调整的响应,首先对比区域多家配电公司在不同参数的激励曲线下的奖惩情况,制定最优激励策略;再以提升单个配电公司供电可靠性水平,并实现用户与配电公司可靠性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激励策略。并定量分析了融合可靠性激励机制后,准许收入的调整。之后,基于激励性管制模型调整后的准许收入进行分摊与定价,并得出结论:我国增量配电网应实行考虑传导特性的成本精细化归集与分摊,初期结合电量传输比例和峰荷责任等多种因素定价以有效反映资源配置成本,后期可引入收入、价格等标杆,并可参照长期增量成本引导用户合理选址。实例应用验证了该奖惩机制和综合定价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3-01)
李时黎[2](2017)在《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的激励性管制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的视角下,能源处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关键地位,新能源也成为经济转型和全球气候治理的有力武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不断变化,在新技术的引领下,新型产业层出不穷。主要发达国家依靠在新能源领域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先发优势,出台各项中长期战略性规划政策,谋求占据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竞争优势。面对如此紧迫的国际形势和气候环境恶化的国内局势,中国新能源产业承受着源自世界竞争和能源转型的双重压力。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能源产业的新兴部分,探讨其发展问题,不能脱离所处的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资源系统的影响。处于初始阶段的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受自身发展水平和规模的限制,产业链和各项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场消费的需求尚未成熟,早期阶段的政府干预和支持是必要的。但是一味地扶持可能会导致新能源产业自身素质低和抗风险能力弱的缺陷,因而在激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管制才能更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成长。激励性管制理论代表了政府管制理论的新潮流和新方向,面对传统能源产业的强有力的竞争和挑战,政府作为管制者就应该对新能源产业有所偏向。从激励与管制的两方面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性新能源产业的政策体系,对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凡。本文是以产业经济学和政府管制学为理论基础,交叉于研究热点的新能源产业之中。在分析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出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全面把握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和竞争力水平的结果,找到制约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最后,结合激励性管制手段和方法,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激励性管制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期刊2017-06-01)
赵宁[3](2015)在《土地利用规划激励性管制法律制度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规划激励性管制是将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纳入规划管制的制度结构中去,通过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合作来提高规划管制效率,从而降低管制成本。国外发达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管制均建立在对私权充分尊重和保护的基础之上。我国应当通过建立土地开发权指标交易制度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并确立平等的规划协商模式,构建土地利用规划激励性管制法律制度。(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5年01期)
刘华涛[4](2014)在《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励性管制是目前发达国家自然垄断产业主流的政府管制方式,在现实应用中成效明显。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制度结构、路径依赖等理论,有助于人们对激励性管制有效性的全面理解。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能够降低投资回报率管制下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倾向等因素带来的交易费用。为降低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交易费用,我国应该加强激励性管制的应用,构建与激励性管制相适应的制度结构,并重视其应用的渐进性。(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参考》期刊2014年24期)
刘华涛[5](2014)在《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励性管制是目前发达国家自然垄断产业主流的政府管制方式,在现实应用中成效明显。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制度结构、路径依赖等理论,有助于人们对激励性管制有效性的全面理解。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能够降低投资回报率管制下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倾向等因素带来的交易费用。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耦合在了包含着明晰的产权制度、独立性管制机构、健全的监督制度等制度安排构成的合理制度结构之内,同时,考虑到路径依赖因素,通过渐进性应用有效化解了管制改革的阻力。为降低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交易费用,我国应该加强激励性管制的应用,构建与激励性管制相适应的制度结构,并重视其应用的渐进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刘华涛[6](2013)在《激励性管制下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及其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励性管制目前是西方发达国家自然垄断产业主流的管制方式,它的核心是让企业利用其信息优势和获利动机来达到管制目标。这种情况下,企业会通过采取策略性行为来获取利润。本文从俘获管制机构、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消减高成本地区或低收入人群的服务等方面对企业的策略性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发达国家的实践总结了这些策略性行为的治理措施。由此,对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的应用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13年01期)
周新军[7](2012)在《城市轨道交通引入激励性管制的制度安排》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运用管制性理论与有效竞争性理论,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自然属性和市场属性,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制内容及政策约束,探讨了引入激励性管制的制度安排,以及在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中将管制业务与竞争业务适当分离的资源配置方式与管理模式选择。研究结论:实行竞争性垄断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政策的目标取向。(1)从宏观层面给予运输经营企业贷款、税收等优惠政策、财政补贴,以及赋予一定的资源开发权。(2)从微观层面将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枢纽与线路进行剥离,独立进行建设和经营,通过"以点补线"助推整条线路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刘华涛[8](2012)在《论政府激励性管制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激励性管制过程是管制机构、被管制企业、消费者通过直接互动和间接互动关系,不断调整各自立场,从而缔结具体的能有效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管制契约,并进行执行的过程。可以分为信息收集过程、决定过程和实施过程。在激励性管制过程中,管制俘获问题更加突出,对激励性管制的实施形成了严重制约;同时,管制承诺的可置信度直接影响到被管制企业的预期,如果管制承诺缺失会导致实际激励程度降低和投资不足。因此,为了预防管制俘获和强化管制承诺的可置信度,在激励性管制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本文来源于《行政论坛》期刊2012年04期)
周小梅,郝绪跃[9](2012)在《财务危机下铁路业结构重组和激励性管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铁路业产生的财务危机,主要是铁路业的自然属性、生产成本上升和行政垄断所致,尤以行政垄断为甚。为从根本上摆脱铁路业的财务危机,应打破行政垄断,对其实施结构重组。基于控制改革风险、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管制成本等路径,我国铁路业更适合渐进的"横向分离"改革模式。同时,为促进重组后的多寡头铁路企业间有效竞争,摆脱财务危机和提高铁路安全性,应采取修正价格上限模型的激励性管制和提高边际赔偿金的约束管制,实现重组后铁路业"效率与安全"双高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问题》期刊2012年03期)
刘华涛[10](2010)在《我国激励性管制改革对管制体制的需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激励性管制改革,存在着先进的管制方式与落后的管制体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我国激励性管制改革对管制体制的需求,即要建立独立性管制机构、推进管制的司法审查、加强管制的公众参与。(本文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2-02)
激励性管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全球化的视角下,能源处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关键地位,新能源也成为经济转型和全球气候治理的有力武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不断变化,在新技术的引领下,新型产业层出不穷。主要发达国家依靠在新能源领域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先发优势,出台各项中长期战略性规划政策,谋求占据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竞争优势。面对如此紧迫的国际形势和气候环境恶化的国内局势,中国新能源产业承受着源自世界竞争和能源转型的双重压力。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能源产业的新兴部分,探讨其发展问题,不能脱离所处的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资源系统的影响。处于初始阶段的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受自身发展水平和规模的限制,产业链和各项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场消费的需求尚未成熟,早期阶段的政府干预和支持是必要的。但是一味地扶持可能会导致新能源产业自身素质低和抗风险能力弱的缺陷,因而在激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管制才能更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成长。激励性管制理论代表了政府管制理论的新潮流和新方向,面对传统能源产业的强有力的竞争和挑战,政府作为管制者就应该对新能源产业有所偏向。从激励与管制的两方面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性新能源产业的政策体系,对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凡。本文是以产业经济学和政府管制学为理论基础,交叉于研究热点的新能源产业之中。在分析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出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全面把握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和竞争力水平的结果,找到制约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最后,结合激励性管制手段和方法,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激励性管制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励性管制论文参考文献
[1].金东亚.增量配电网的激励性管制模型与定价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2].李时黎.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的激励性管制问题研究[D].长春大学.2017
[3].赵宁.土地利用规划激励性管制法律制度的实现[J].社会科学辑刊.2015
[4].刘华涛.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
[5].刘华涛.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刘华涛.激励性管制下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及其治理[J].经济体制改革.2013
[7].周新军.城市轨道交通引入激励性管制的制度安排[J].铁道工程学报.2012
[8].刘华涛.论政府激励性管制过程[J].行政论坛.2012
[9].周小梅,郝绪跃.财务危机下铁路业结构重组和激励性管制模型[J].中国经济问题.2012
[10].刘华涛.我国激励性管制改革对管制体制的需求[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