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粉末,混凝土,活性,钢管,碳纤维,性能,系数。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罗华,王玮玮,王光辉,李斌,童小龙[1](2019)在《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受压长柱动力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弹性体系动力稳定理论,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钢管RPC柱在轴向周期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偏微分方程.通过分析柱长径比、动力荷载恒荷分量、RPC弹性模量等参数对轴心受压柱动力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钢管RPC长柱发生参数振动时的动力稳定性,并求解得到了不同杆端约束下柱的动力稳定参数,为钢管RPC受压长柱的动力分析与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秋维,王杨,张春尧,何晗欣[2](2019)在《基于ABAQUS的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短柱轴压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BAQUS工作平台,建立已完成的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短柱试验试件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轴压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将数值计算所得破坏形态、荷载—应变曲线、极限承载力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基于此,进一步对钢管和RPC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探讨钢材强度、含钢率和RPC强度对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材强度和含钢率增加,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和残余承载力提高,延性性能改善;RPC强度增加时,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而残余承载力变化不大。最后,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建立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其在0.18<ξ<2.62范围内适用性较好,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徐明东[3](2019)在《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良好的韧性及体积稳定性,不足之处在于其脆性较大,抗裂性差。将其与方钢管结合,形成方钢管RPC柱,能够很好的发挥二者的优点。目前,对方钢管RPC柱主要集中在抗压性能方面,对于其抗震性能的研究,试验数据相对较少,研究则主要局限于理论分析,因此,进行方钢管RPC柱的抗震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设计了4根方钢管RPC柱试件,分别考虑了轴压比、含钢率两个影响参数,在一定轴压比下,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下试验,对比各试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方钢管RP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各钢管RPC柱的P-Δ滞回曲线,发现所得到的滞回曲线比较圆滑饱满,说明方钢管RPC柱都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通过各柱骨架曲线和刚度退化曲线发现,各试件在加载后期的骨架曲线下降较为缓慢,表现出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在试件发生屈服之前,刚度基本上保持为一条直线,没有发生较大退化。在试件发生屈服之后,随着位移和循环次数的增加,可以看出各试件强度不断下降,且下降的趋势在逐渐的平缓,一直到试件发生破坏。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受力性能进行分析研究,改变轴压比、含钢率、摩擦系数及钢材屈服强度等参数,模拟了9根方钢管RPC柱,在有限元软件分析下得出不同参数下各方钢管柱滞回曲线。将试验结果与对应参数下的计算结果所得到的滞回曲线进行分析对比,所得到的P-Δ滞回曲线同试验所得相比具有较好的吻合性。对影响方钢管RPC柱荷载-位移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各试件在不同参数下的骨架曲线进行分析对比,得到各参数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方钢管RPC柱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13)
谭淑珍[4](2019)在《CFRP-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受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建筑结构朝着高层化、大跨化、重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能,抵抗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前人在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管混凝土、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碳纤维布钢管混凝土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后,对CFRP-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测试了RPC立方体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RPC棱柱体的轴心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分析得出了RPC的尺寸效应以及RPC单轴受压本构方程。(2)进行了CFRP-钢管RPC的轴心受压试验,观察其破坏形态,并分析复合试件的工作机理、受力过程;用曲线图分析碳纤维布层数、钢管壁厚、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对CFRP-钢管RPC应力-应变曲线、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分析说明:CFRP、钢管、RPC叁者可以协同作用,CFRP可以改善钢管RPC内力分布不均的现象。(3)用柱状图分析碳纤维布层数、钢管壁厚、钢管直径、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对CFRP-钢管RPC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说明:与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相比,CFRP-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有较大程度的提升。(4)在试验研究的前提下,采用复合柱轴压承载力理论公式进行验算。分析CFRP-钢管RPC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后,得出影响复合试件轴压承载力的因素为总约束效应系数。采用极限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论进行对比,基本吻合。(5)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CFRP-钢管RPC模型,对CFRP-钢管RPC试件的轴压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拟CFRP-钢管RPC破坏应力云图等。验证了采用ANSYS分析此结构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戎芹,曾宇声,侯晓萌,郑文忠,菅伟[5](2019)在《圆钢管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圆钢管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短柱的轴压性能,完成了7根外径219~273 mm的圆钢管钢纤维RPC短柱轴压性能试验,分析了套箍系数、径厚比对轴压试件荷载-应变曲线和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箍系数ξ在0.63~0.88时,荷载-位移曲线在峰值荷载后出现下降段,短柱呈现剪切破坏模式;当ξ≥1时,在到达峰值荷载后,荷载下降幅度明显减小或出现回升趋势,短柱呈现腰鼓形破坏模式。在达到峰值荷载的85%之前,试件处于弹性阶段,钢管纵向应变大于横向应变;弹塑性阶段,钢管横向应变增加较快,其横向变形系数超过钢管的泊松比并逐渐增大,钢管对RPC的约束作用不断增强。随着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其横向变形系数减小,钢管对核心区RPC约束效果降低。(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牛志强,郝文秀,杜喜凯,徐晓[6](2018)在《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轴压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轴压柱试验,以长细比、含钢率为试验变量,研究了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和荷载-应变曲线,并将试验承载力与普通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公式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轴压柱的破坏形态分为腰鼓形破坏和剪切形破坏两种,其中剪切形破坏的试件试验后期强化作用明显,极限承载力随着钢管套箍系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方钢管RPC柱的荷载-位移全曲线可分为:线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下降段和强化阶段,部分试件还存在荷载持平阶段。(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谭淑珍,徐雯,黄文杰,彭奥,谭品财[7](2018)在《碳纤维布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社会发展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要求,从高强耐久等要求出发,综述了碳纤维布钢管混凝土的研究发展现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结构碳纤维布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并介绍了试件制作工艺,指出了未来碳纤维布钢管混凝土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18年06期)
牛志强[8](2018)在《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粉末混凝土是一种拥有超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韧性和高弹性模量等优点的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其顺应了工程界对混凝土强度高、自重小、稳定性强和耐久性高的新要求。但是同高强混凝土一样,活性粉末混凝土存在脆性大的缺点,而改善该缺点的有效途径是将其置于一定的约束之下。本文将活性粉末混凝土浇筑于方钢管中,构成强强联合的组合结构,在弥补自身材料性能不足的同时,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目前,国内外对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较少,对方钢管与混凝土复杂的工作机理、破坏模式等构件特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需要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开展进一步研究。采用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在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条件下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部分以长细比、含钢率和偏心距为参数,对21根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构件展开分析,得到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对偏压构件,进行平截面假定验算。试验表明,随着含钢率的增大,其承载力越高,试验后期构件承载力上升幅度越大;随着偏心距的加大,中和轴位置逐渐向受压侧移动;分析对比五种现行的钢管普通混凝土结构规范计算公式,得出《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2014较适用于轴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依据,CECS28:2012较适用于偏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依据。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进行模拟研究,考虑钢管与混凝土作用界面的实际情况,设计轴心推出试验,得到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的荷载-滑移曲线,并将试验结果应用到理论分析中。对比分析模拟构件与试验构件的破坏形态,构件荷载-位移曲线等参数,二者符合性良好,验证了推出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荷载-滑移曲线结果可作为扩展研究的数值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9)
王杨[9](2018)在《钢管约束活性粉末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及承载力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其具有超高的强度和优异的耐久性,可有效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与其它高强混凝土相似,其延性相对较差,破坏较为突然。将RPC灌入钢管中形成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结构,通过钢管的约束,可有效克服这种材料脆性大的弱点,拓展了RPC的应用空间。钢管RPC柱的轴压力学性能研究是进行压、弯、剪、扭等力学性能研究的基础,高层和超高层结构底部由于承载柱承担的荷载非常大,其形式常为横截面相对较大的轴压短柱,因此对钢管RPC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非常大的理论和实用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钢管RPC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及承载力计算等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钢管RPC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20个钢管RPC短柱试件的轴向加载试验,研究钢管RPC短柱的轴压破坏形态、承载力及荷载-位移曲线等,深入分析了试件的受力机理,对径厚比、RPC强度、养护方式、加载方式等因素对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分析加载过程中钢管和核心RPC的应力和应变状态的变化规律,加强了对钢管约束机理的认识。2)约束RPC本构模型研究。对钢管和混凝土进行了剥离分析,利用试验数据,分别求出不同的阶段复杂应力状态下钢管的纵向和环向的应力-应变曲线,结合内力平衡理论,推导了RPC在钢管约束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提出了在钢管约束下RPC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极限应变和泊松比的计算公式及取值范围,建立了RPC在钢管约束下的本构模型。3)钢管RPC构件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基于ABAQUS分析平台,利用提出的RPC约束本构模型,建立了试件的数值模拟分析模型,对其轴压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将计算的荷载-位移曲线、破坏云图与试验结果对比,二者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对钢管和RPC全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RPC强度和钢材强度等因素对构件的受力性能的影响。4)钢管RPC轴压承载力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参考经典的强度理论,建立了钢管RPC短柱全截面加载和核心加载的受压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建立了残余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经过验证,表明公式计算与收集到的试验资料吻合较好,所提公式较为合理。(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付泽东[10](2018)在《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与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具有超高强度、高耐久性等优异性能,但脆性较大,考虑结合钢管的套箍作用,配制成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但活性粉末混凝土由于低水胶比、无粗骨料等原因导致收缩量大,使其与钢管之间的界面性能变差,难以发挥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这也限制了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经验公式与试验结果确定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并以此出发,探明其收缩机理,提出解决收缩大等问题的方法,制备出力学性能优良的微膨胀活性粉末混凝土,并运用微观测试技术,对其微观结构、水化产物组成等进行研究分析,进而配制出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对其膨胀性能、界面组合性能和轴心受压性能进行研究。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7YFB03100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772226)进行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基于最紧密堆积计算,确定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粉料的配合比,通过力学测试研究了水胶比、砂胶比、最大骨料粒径、钢纤维掺量和减水剂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水胶比、增加钢纤维掺量、控制其他参数变量能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并以此确定本文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对活性粉末混凝土进行轴压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由于钢纤维的增韧作用,活性粉末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脆性得到很大改善。(2)研究了膨胀剂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膨胀剂提升了活性粉末混凝土早期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收缩,但并没有减缓内部相对湿度的下降速度。引入内养护技术,使用具有储水作用的陶砂,利用膨胀剂和陶砂的共同作用,成功制备出微膨胀活性粉末混凝土,并且其力学性能表现优异。利用热分析、SEM、XRD等测试技术,研究了微膨胀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膨胀机理,结果表明,微膨胀活性粉末混凝土样品具有很高的密实度,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界面结合紧密,具有膨胀效应的水化产物增多。(3)通过对钢管微膨胀活性粉末混凝土进行基本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量在一定范围内,掺加膨胀剂和钢纤维能够提高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膨胀率。界面粘结测试表明,膨胀剂和钢纤维掺量对界面粘结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掺量的增加,粘结强度明显提升,不同龄期样品的粘结强度随龄期的增加而小幅度提升。短柱轴压试验表明,膨胀剂和钢纤维掺量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大,膨胀剂由于改善了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使得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协同作用增强,进而提高了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轴压承载能力。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进行有限元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破坏形式与极限荷载。(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ABAQUS工作平台,建立已完成的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短柱试验试件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轴压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将数值计算所得破坏形态、荷载—应变曲线、极限承载力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基于此,进一步对钢管和RPC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探讨钢材强度、含钢率和RPC强度对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材强度和含钢率增加,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和残余承载力提高,延性性能改善;RPC强度增加时,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而残余承载力变化不大。最后,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建立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其在0.18<ξ<2.62范围内适用性较好,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罗华,王玮玮,王光辉,李斌,童小龙.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受压长柱动力稳定性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秋维,王杨,张春尧,何晗欣.基于ABAQUS的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短柱轴压受力性能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9
[3].徐明东.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4].谭淑珍.CFRP-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受压试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9
[5].戎芹,曾宇声,侯晓萌,郑文忠,菅伟.圆钢管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6].牛志强,郝文秀,杜喜凯,徐晓.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轴压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8
[7].谭淑珍,徐雯,黄文杰,彭奥,谭品财.碳纤维布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初步研究[J].广东建材.2018
[8].牛志强.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
[9].王杨.钢管约束活性粉末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及承载力计算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10].付泽东.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与力学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