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玉: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的构建论文

曹晓玉: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的构建论文

摘 要:当前全球化发展陷入困境,逆全球化浪潮逐渐兴起,全球社会亟需一种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冲破困境,冲破资本主义主导的路径,寻找新路径,消解全球化发展的负面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适应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方案,是对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现实回应。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当前全球化发展中的困境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全球化;理念;模式

一、当前全球化进程中的困境

(一)经济利益格局复杂化

在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以及“逆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诉求。发达国家已成为全球化中的最大受益者,也在其中出现了问题。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冷战时期是结盟关系,但随着利益分化,发达国家内部也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二战结束时,世界经济的发展是由美国主导。但当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世界各地逐步形成了多个发展中心。经济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和问题,不同利益诉求在逐渐形成,原有资本主义主导的路径已经不能更好地协调世界经济发展,全球经济发展呼唤新的治理机制。

(二)政治格局多极化

当今世界政治主体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国家在选择自己发展道路方面拥有很强的自主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的意愿在增强,冲破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得到加强。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主导世界政治的能力有所下降,在美国和苏联的对抗过程中,美国可以很好地限制其阵营中的小国。当今,虽然发达国家在某些地区问题上有很强的主导意愿,但主导能力下降,在政治层面显示出多极化的发展,全球政治发展也呼唤一种新的治理模式。

在农田水利工程当中,合理的运用农田水利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农田效益的稳步增长。随着农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农田产业不断向大面积、大规模的趋势发展,灌溉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节约降耗的理念下,涌现出了节水灌溉技术,它可高效的节约水资源,对提升农业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农田产业中的水资源节约理念,实现了生产与技术之间的共同进步与发展[1]。

(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世界面临着许多非传统安全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如气侯变暖、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突出,黑客袭击问题备受关注,其成为国家之间互相攻击的问题之一。此外,恐怖袭击的问题,恐怖主义猖獗,使人民陷入战乱,流离失所。简言之,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是多个方面的,有时甚至会以危机的方式挑战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世界需要新的治理方案。

由于广义互相关算法(GCC-PHAT)[8]所需的数据量少且具有较好的抗混响能力,是目前基于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中使用较多的一种算法。信号x1和x2的广义互相关函数的计算如式(1)所示: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一)构建互利性的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

乡土正义不仅包含了独特的乡土利益诉求,而且具有复杂的秩序结构基础。在乡村社会,暴力通过宗派或门头势力展现出来,通过比较门头势力的大小,就能够决定自身在村庄中的强弱格局。内生秩序中最为显著的变动是长老权威的式微和村庄“力治”的消解。

第一,反思当前文明冲突。人类命运共同体,源于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当前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强势文化在坚持言论自由的借口下随意侵犯其他文化群体的信仰。这让我想到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今后国际间的冲突将主要在各大文明之间展开,这种异质文明之间的社会暴力、冲突不但持久而且难以调和”,他的预言似乎成了现实。要反思当前的文明冲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互鉴性特征构建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

第一,推动各国主动承担责任义务。“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这个共同体而单独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4]生态环境保护是各国的共同义务,危机面前我们不应该向他国转嫁危机而是应该携手共进,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义务,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跳出了血缘、地缘的限制从人类共同体利益的角度切入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国际社会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推行可持续性的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

(二)构建互鉴性的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站在全人类视角下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兼顾各国的共同利益,探索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治理路径和治理模式,积极构筑全球生态文明体系。

第一,引起世界层面的最大公约数。“一国单独发展不会长久,各国携手共进会释放出更多的力量,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国家间要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1]这就是互利性特征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之间的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应在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构建互利性全球理念与模式。

互利性的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即互惠互利、互利共赢,弘扬共同利益观,跳出狭隘国家利益观的藩篱,站在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视角下,以互惠互利模式构建共同体,应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利益诉求,实现互利性发展。

第二,加强不同文明间交流借鉴。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互鉴融合的文明交流观,秉承互鉴性的新全球化理念,一带一路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现载体,将充分发挥其文化交流的作用,促进沿线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一种互鉴性的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中西文化比较》一文中认为,“在往昔,不同文化的接触曾是人类进步的路标。希腊曾经向埃及学习,罗马曾经向希腊学习,阿拉伯曾经向罗马帝国学习。中世纪的欧洲曾经向阿拉伯人学习,而文艺复兴时的欧洲曾经向拜占庭帝国学习。”可见,不同文化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是促进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

(三)构建可持续性的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

互鉴性的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即尊重各国人民基于历史、文化传统所形成的政治体制价值观,尊重不同政治主体,倡导新型文明观,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第二,提供优质的全球公共产品。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需要以优质的全球性公共产品为基础。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现载体,彰显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全球性公共产品,本着互利性原则,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沿线各欠发达国家提供各种基础设施,实现本国与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希望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2]中国将不断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支撑起全球发展的希望。

第二,构建有机生态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生态有机体的整体利益出发,把人类发展与生态系统紧

本次调查是在伍姓湖站和张留庄站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洪痕调查及高程测量结果可靠,将调查成果与实测水文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后未见冲突且相互衔接,可认为本次调查成果合理。

密结合起来,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推进人类发展,在人类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生态系统,实现人类与生态的协调发展。”[5]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生态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应该也不能独善其身,“对全球性生态问题,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思维,希望多占点便宜、少承担点责任,最终将是损人不利己”[6],构建有机生态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互鉴性特征构建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

三、结语

新的时代需要全新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基于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而做出的推动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对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回应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冲破资本主义主导的路径,寻找新路径,惠及全世界各国人民。

[ 参 考 文 献 ]

[1]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伙伴,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2015-9-29.

[2]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人民日报,2015-3-29.

[3]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人民日报,2015-3-29.

[4]张晓萌.资本主义有反生态的一面一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文的视角.人民日报,2015-3-16.

[5]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必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2015-9-29.

[6]学习小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何如此重要?人民日报,2018-10-18.

[7]刘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认识维度.湖北社会科学,2016(1).

[8]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人民日报,2015-12-1.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0-0272-02

作者简介:曹晓玉(1994-),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标签:;  ;  ;  ;  ;  ;  ;  ;  ;  ;  ;  ;  ;  ;  

曹晓玉: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新全球化理念与模式的构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