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硝基苯甲酸淀粉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苯甲酸,淀粉,硝基,吸附剂,机理,高分子,肌酐。
二硝基苯甲酸淀粉酯论文文献综述
杨冬芝,于九皋[1](2004)在《3,5-二硝基苯甲酸淀粉酯对肌酐的吸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口服吸附剂在患者胃肠道内吸附肌酐以降低其浓度,对于延缓慢性肾衰进程有重要意义.以HN MR、13CNMR和UV Vis技术考察了肌酐与3,5 二硝基苯甲酸(DNBA)之间的络合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3,5 二硝基苯甲酸淀粉酯(DSt)对肌酐的吸附产物分析,推测了DSt对肌酐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碱性水溶液中,肌酐分子中的亚甲基易失去一个质子,并进攻DNBA的苯环,与其形成σ络合物;在微碱性的透析液中,DSt对肌酐的吸附主要是通过硝基苯环与肌酐之间形成σ络合物,络合机理与DNBA和肌酐之间的络合反应相似.(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10期)
于九皋,杨冬芝[2](2002)在《3,5-二硝基苯甲酸淀粉酯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淀粉和 3 ,5 -二硝基苯甲酰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淀粉衍生物—— 3 ,5 -二硝基苯甲酸淀粉酯 (DNBZ-ST) ,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热重等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确定了合成 DNBZ-ST的最佳条件。DNBZ-ST对肌酐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在肌酐溶液浓度为 1 0 0 mg/L、吸附温度为 3 7℃、介质 p H=7的条件下 ,DNBZ-ST(取代度 DS=2 .0 9)对肌酐的最大吸附量达 2 5 mg/g。(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02年09期)
二硝基苯甲酸淀粉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淀粉和 3 ,5 -二硝基苯甲酰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淀粉衍生物—— 3 ,5 -二硝基苯甲酸淀粉酯 (DNBZ-ST) ,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热重等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确定了合成 DNBZ-ST的最佳条件。DNBZ-ST对肌酐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在肌酐溶液浓度为 1 0 0 mg/L、吸附温度为 3 7℃、介质 p H=7的条件下 ,DNBZ-ST(取代度 DS=2 .0 9)对肌酐的最大吸附量达 2 5 mg/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硝基苯甲酸淀粉酯论文参考文献
[1].杨冬芝,于九皋.3,5-二硝基苯甲酸淀粉酯对肌酐的吸附机理[J].天津大学学报.2004
[2].于九皋,杨冬芝.3,5-二硝基苯甲酸淀粉酯的合成及应用[J].应用化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