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包括:双路振动供料单元、上壳固定座、上壳转移单元、下壳垂直推送单元、压装套管、压装平台和电控柜;双路振动供料单元包括振动供料盘、与振动供料盘连接的上壳轨道和下壳轨道;上壳轨道和下壳轨道为均绕设在振动供料盘的外侧;上壳轨道的输出段与上壳固定座连接;上壳轨道包括翻转段;下壳轨道的输出段与下壳垂直推送单元连接;下壳垂直推送单元将下壳卡在压装套管上;压装套管安装在压装平台上;上壳转移单元在上壳固定座和下壳垂直推送单元之间移动;电控柜与振动供料盘、上壳转移单元和下壳垂直推送单元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提高了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路振动供料单元、上壳固定座、上壳转移单元、下壳垂直推送单元、压装套管、压装平台和电控柜;所述双路振动供料单元包括振动供料盘、与所述振动供料盘连接的上壳轨道和下壳轨道;所述上壳轨道和下壳轨道均绕设在所述振动供料盘的外侧;所述上壳轨道位于下壳轨道的上方;所述上壳轨道的输出段与上壳固定座连接;所述上壳轨道包括翻转段;所述下壳轨道的输出段与下壳垂直推送单元连接;所述下壳垂直推送单元的一端固定;所述下壳垂直推送单元的另一端将下壳卡在所述压装套管上;所述压装套管安装在所述压装平台上;所述上壳转移单元的一端固定;所述上壳转移单元的另一端在所述上壳固定座和下壳垂直推送单元之间移动;所述电控柜与所述振动供料盘、上壳转移单元和下壳垂直推送单元信号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路振动供料单元、上壳固定座、上壳转移单元、下壳垂直推送单元、压装套管、压装平台和电控柜;
所述双路振动供料单元包括振动供料盘、与所述振动供料盘连接的上壳轨道和下壳轨道;
所述上壳轨道和下壳轨道均绕设在所述振动供料盘的外侧;所述上壳轨道位于下壳轨道的上方;
所述上壳轨道的输出段与上壳固定座连接;所述上壳轨道包括翻转段;
所述下壳轨道的输出段与下壳垂直推送单元连接;所述下壳垂直推送单元的一端固定;所述下壳垂直推送单元的另一端将下壳卡在所述压装套管上;所述压装套管安装在所述压装平台上;
所述上壳转移单元的一端固定;所述上壳转移单元的另一端在所述上壳固定座和下壳垂直推送单元之间移动;
所述电控柜与所述振动供料盘、上壳转移单元和下壳垂直推送单元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轨道的输出段为直线;所述输出段内设置与上壳配合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延伸至所述上壳固定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固定座上设置与所述上壳配合的上壳真空形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真空形腔;所述导向柱高于所述上壳固定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平台上设置夹紧气缸组件;所述夹紧气缸组件与电控柜信号连接并作用在所述压装套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垂直移动单元上设置与下壳配合的下壳真空形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转移单元包括水平移动气缸组件和下压气缸组件;所述水平移动气缸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所述下压气缸组件固定在所述水平移动气缸组件朝向上壳固定座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气缸组件朝向上壳固定座的一侧设置与上壳配合的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垂直推送单元为一气缸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轨道固定在所述压装平台的底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
背景技术
组装也可称装配,是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组和成组件、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的组件、部分组成产品的过程,是整个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目前,在汽车发动机机舱内安装的各种电子器件之间均需要相应的导线线束进行连接,汽车线束生产商通常采用线束保护壳将线束予以保护。由于保护壳的两端有细小的定位销,因此需要人工预先将上壳和下壳对接好才能进行压装,导致装配困难且操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装不便且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包括:双路振动供料单元、上壳固定座、上壳转移单元、下壳垂直推送单元、压装套管、压装平台和电控柜;
所述双路振动供料单元包括振动供料盘、与所述振动供料盘连接的上壳轨道和下壳轨道;
所述上壳轨道和下壳轨道均绕设在所述振动供料盘的外侧;所述上壳轨道位于下壳轨道的上方;
所述上壳轨道的输出段与上壳固定座连接;所述上壳轨道包括翻转段;
所述下壳轨道的输出段与下壳垂直推送单元连接;所述下壳垂直推送单元的一端固定;所述下壳垂直推送单元的另一端将下壳卡在所述压装套管上;所述压装套管安装在所述压装平台上;
所述上壳转移单元的一端固定;所述上壳转移单元的另一端在所述上壳固定座和下壳垂直推送单元之间移动;
所述电控柜与所述振动供料盘、上壳转移单元和下壳垂直推送单元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壳轨道的输出段为直线;所述输出段内设置与上壳配合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延伸至所述上壳固定座。
优选地,所述上壳固定座上设置与所述上壳配合的上壳真空形腔。
优选地,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真空形腔;所述导向柱高于所述上壳固定座。
优选地,所述压装平台上设置夹紧气缸组件;所述夹紧气缸组件与电控柜信号连接并作用在所述压装套管上。
优选地,所述下壳垂直移动单元上设置与下壳配合的下壳真空形腔。
优选地,所述上壳转移单元包括水平移动气缸组件和下压气缸组件;所述水平移动气缸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所述下压气缸组件固定在所述水平移动气缸组件朝向上壳固定座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水平移动气缸组件朝向上壳固定座的一侧设置与上壳配合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下壳垂直推送单元为一气缸组件。
优选地,所述下壳轨道固定在所述压装平台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实现了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振动供料盘,2-上壳轨道,3-下壳轨道,4-上壳固定座,5-上壳转移单元,51-水平移动气缸组件,52-下压气缸组件,6-下壳垂直推送单元,7-压装套管,8-压装平台,9-电控柜,10-上壳,11-下壳,12-夹紧气缸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一种线束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设备,设置机架,机架上设置双路振动供料单元、上壳固定座4、上壳转移单元5、下壳垂直推送单元6、压装套管7、压装平台8和电控柜9;振动供料盘1、上壳转移单元5和下壳垂直推送单元6的动作均受电控柜9的控制。该设备的具体结构及相应的功能具体如下:双路振动供料单元包括振动供料盘1、与振动供料盘1连接的上壳轨道 2和下壳轨道3;将平分保护壳的半壳放置到振动供料盘1上,双路指振动供料盘1接收电控柜9的命令振动,上壳10进入上壳轨道2,下壳进入下壳轨道3,即可同时提供上壳10和下壳11物料。在本实施例中,上壳10和下壳11的命名是相对的,为便于描述区分。上壳10和下壳11的运动均来自施加在振动供料盘1的振幅;上壳轨道2和下壳轨道3为均绕设在振动供料盘1的外侧;上壳轨道2位于下壳轨道3的上方;上壳轨道2的输出段与上壳固定座4连接;上壳轨道2包括翻转段;上壳在后续上壳施加的推力的作用下进入上壳轨道2,在上壳轨道2上运行一段时间后达到翻转段,由于翻转段处变窄,上壳10在翻转段翻转。由于振动原理可知,上壳和下壳在振动供料盘1内均是敞开端朝上。因此,上壳经翻转段后,扣在上壳轨道2上;下壳轨道3与下壳垂直推送单元6 连接;下壳在后续下壳施加的推力的作用下进入下壳垂直推送单元6;当上壳达到上壳固定座4上后,电控柜9控制下壳垂直推送单元6升起,上壳转移单元5 在上壳固定座4和下壳垂直推送单元6之间移动;下壳垂直推送单元将下壳卡在压装套管7上;压装套管7安装在压装平台8上;上壳达到上壳固定座4后,上壳转移单元5下压将下壳卡住后向上移动,之后水平移动至压装套管7处,再次下压,将上壳压装对齐下壳。
在本实施例中,上壳轨道2的输出段为直线;输出段内设置与上壳配合的导向柱;导向柱延伸至上壳固定座4。上壳扣在上壳轨道2上后继续运行达到输出段,上壳扣在导向柱上,之后沿着导向柱滑动,顺势进入上壳固定座4,运动阻力小,上壳的运送过程流畅性好。同样为保证上壳的运送过程流畅性好,进一步设置导向柱穿过真空形腔;导向柱高于上壳固定座4。
在本实施例中,上壳固定座4上设置与上壳配合的上壳真空形腔,该真空形腔将上壳固定,防止在上壳转移单抓取上壳时,上壳位置偏移。同样地,下壳垂直移动单元上设置与下壳配合的下壳真空形腔,防止,下壳垂直移动单元在移动过程中,下壳位置偏移。
在本实施例中,压装平台8上设置夹紧气缸组件12;夹紧气缸组件12与电控柜9信号连接并作用在压装套管7上。当上壳到达上壳固定座4后,夹紧气缸组件12在电控柜9的作用下将压装套管7夹紧,下壳垂直推送单元6将下壳卡压在压装套管7上,上壳转移单元5抓取上壳并将上壳压装在下壳上,之后夹紧气缸组件12将压装套管7松开。因此,夹紧气缸组件12固定压装套管7,防止在压装过程中,由于下壳的位置偏移导致上壳和下壳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也即提高了压装的装配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壳转移单元5包括水平移动气缸组件51和下压气缸组件 52;水平移动气缸组件51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下压气缸组件52固定在水平移动气缸组件51朝向上壳固定座4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水平移动气缸组件51朝向上壳固定座4的一侧设置与上壳配合的卡槽,上壳在水平移动气缸组件51施加的压力的作用下,实现与卡槽的高度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下壳垂直推送单元6为一气缸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下壳轨道3固定在压装平台8的底部,由此将上壳转移单元5和下壳垂直推送单元设置在安装平台的上下两侧,避免两者发生碰撞,保证压装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平分保护壳的半壳放置到振动供料盘1上,双路指振动供料盘1接收电控柜9的命令振动,上壳进入上壳轨道2,下壳进入下壳轨道3,上壳达到上壳固定座4后,下壳到达下壳垂直推送单元6后,电控柜9启动夹紧气缸组件12,之后电控柜9启动下壳垂直推送单元6,下壳垂直推送单元6将下壳卡压在压装套管7上,上壳转移单元5抓取上壳并将上壳压装在下壳上,由此完成可一个保护壳的压装。通过电控柜9的设置,下壳垂直推送单元需及时归位,以便于下一个下壳顺利进入下壳垂直推送单元的真空形腔。上壳转移单元5将一个上壳完成压装后归位,以待进行下一个上壳的转移及压装。由此,该设备实现了保护壳的全自动压装,装配速度是传统手工装配的2倍。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88089.4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664745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B23P 19/027
专利分类号:B23P19/027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道普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道普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611 上海市松江区茜浦路106号1幢B区
发明人:季雄飞
第一发明人:季雄飞
当前权利人:道普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红
代理机构:31312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