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大槐树中学271100
生物复习课,与新授课是有明显区别的。要上好生物复习课,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合理定位教师角色,运用适当教学策略,潜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是充当“媒人”的角色,制定合适的复习策略,为学生和教材知识之间、学生和知识拓展之间搭桥铺路,建立联系,让学生明确目标,实现高效复习,基础扎实,能力提高的复习目的。
我曾以《被子植物的一生》为课题,承担了一节复习研究课。下面,我就以这节复习课为例,来介绍一下我在初中生物复习中的教学策略和角色定位。
一、教学过程注重开放,突出主体
1.抓准复习的起点。抓复习的起点要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立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被子植物的一生》一课与生活和农业生产联系非常密切,教学设计时设计“链接生活”这一环节,能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巩固生物基础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复习的起点要依据学生实际。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在复习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掌握知识的情况、求知心理特点要有所了解,尤其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设计不同的目标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
2.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越俎代庖梳理知识,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新型复习课则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我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一节复习课教学的课前,就要求学生在自我梳理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列出自己的复习提纲,并且就相关内容提出问题。这样就可以变学生“要我解决问题”为“我要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
3.突出复习方法的渗透。复习课中要重视让学生说“学”,即在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所学的内容,“说”学习方法、“说”思维过程。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一节复习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交流平台”这一环节,让学生总结交流自己的复习方法,同学们非常活跃,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有提纲式的梳理知识,有列表式的总结,还有生物简图式复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注重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求知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复习课的设计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活跃、主动地参与课堂,让学生乐于动手、动口、动脑,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被子植物的一生》一课设计的“快速热身”、“交流平台”、“探究能力应用”、“链接生活”等环节就基于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设想,学生愿意参与,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课堂的效率就高。
二、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整合度
初中生物知识,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因此,复习时要把握“理”和“通”。“理”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通”是融会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复习课教师应帮助学生对以往所学的一些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比较、归类、串联,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在较深层次上同化这些知识。如:复习《被子植物的一生》专题时,要重视植物知识的横向联系,以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引子,由绿色植物的四大类群过渡到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然后将种子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开花结果的知识归纳串联起来,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体系。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练习内容多样化,强调探究和应用
1.突出练习的实效性。练习是巩固和拓展知识的有效手段,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设计《被子植物的一生》一课的练习时,就采用了多种形式。如概念的复习,知识点容易相互混淆,那么在题型的选择上要侧重于有辨析作用的“选择题”,在“基础知识抢答”的形式呈现;又如学生对生物图、表格、实验等的分析能力比较薄弱,设计“识图比较两种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的探究练习,就侧重培养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2.加强练习的应用性。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生物学业考试的命题越来越重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试题的素材越来越侧重于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因此在复习课中更应联系生活学生物,通过应用理论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事例,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复习《被子植物的一生》专题时,我就专门设计了“链接生活”这一环节的练习,如“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高产的目的,在播种前如何选种?”“玉米的果穗上常有缺粒,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弥补不足?”等等,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可用到生物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胜《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