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夹过热报警系统论文和设计-梁皓澜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包括线夹、止挡件和过热报警器,所述过热报警器包括壳体、壳盖、弹簧以及指示布;所述壳盖通过预设熔点的合金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弹簧以压缩状态装配于所述壳体和壳盖之间;所述指示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壳盖,所述指示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壳体;所述线夹过热报警器安装于所述线夹侧面的安装孔内;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壳盖的一端设置有挡边,所述挡边露于所述安装孔外并与所述线夹的侧壁面接触;所述止挡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线夹的螺栓连接,所述止挡件的第二端将所述挡边压靠于所述线夹的侧壁面上。该线夹过热报警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机械式线夹温度检测器检测不准确、更换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包括线夹、止挡件和过热报警器,所述过热报警器包括壳体、壳盖、弹簧以及指示布;所述壳盖通过预设熔点的合金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弹簧以压缩状态装配于所述壳体和壳盖之间;所述指示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壳盖,所述指示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壳体;所述线夹过热报警器安装于所述线夹侧面的安装孔内;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壳盖的一端设置有挡边,所述挡边露于所述安装孔外并与所述线夹的侧壁面接触;所述止挡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线夹的螺栓连接,所述止挡件的第二端将所述挡边压靠于所述线夹的侧壁面上。

设计方案

1.一种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包括线夹、止挡件和过热报警器,所述过热报警器包括壳体、壳盖、弹簧以及指示布;所述壳盖通过预设熔点的合金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弹簧以压缩状态装配于所述壳体和壳盖之间;所述指示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壳盖,所述指示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壳体;所述线夹过热报警器安装于所述线夹侧面的安装孔内;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壳盖的一端设置有挡边,所述挡边露于所述安装孔外并与所述线夹的侧壁面接触;所述止挡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线夹的螺栓连接,所述止挡件的第二端将所述挡边压靠于所述线夹的侧壁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为异形垫片,所述异形垫片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螺栓的螺母或螺头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壳盖的最大直径,所述异形垫片的第二端正对所述壳盖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壳盖的最大直径,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挡边的最大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朝向所述壳盖的方向凹设有连接腔,所述壳盖朝向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腔内并被位于所述连接腔内的预设熔点的合金固定于所述连接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基部、支撑部和安装部,所述基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面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基部成夹角设置以能够接触止挡所述壳盖,所述安装部沿朝向所述壳盖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基部成90度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盖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垫。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设置于安装部的自由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的中心处设置有孔洞,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从所述孔洞伸入所述连接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第一挂钩,所述壳体的底面设置有第二挂钩,所述指示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挂钩,所述指示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挂钩。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发热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夹过热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力设备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发热导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检测设备特定部位的温度变化是发现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隐患的可行方法,相关的技术方案也有很多。但对于电力架空导体连接部位故障过热监测报警,现有技术的实现效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电力运行单位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周期的红外线热像仪监测,起到了一定程度上发现设备过热缺陷的作用。然而,红外线热像仪存在携带不便,在巡视时检测花费时间较多,价格高昂等因素,导致红外热像仪检测方法只是在特别巡视时使用,而在一般例行巡视时没有使用,使得一些发热缺陷不能及时发现,增加了故障继续恶化成为事故的几率,给电网运行带来风险。

目前技术上已出现一些应用于输电线夹的机械式报警器,能够24小时不间断实时检测线夹温度,其主要通过预设熔点的合金来触发报警,当现有的机械式报警器一般是安装于线夹的表面,然而在高空环境中,线夹表面的温度受风、阳光以及其它气候环境影响大,容易存在报警不准的情况。此外,机械式报警器使用后即会作废,还需考虑到更换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夹过热报警系统,该线夹过热报警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机械式线夹温度检测器检测不准确、更换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线夹过热报警系统包括线夹、止挡件和过热报警器,所述过热报警器包括壳体、壳盖、弹簧以及指示布;所述壳盖通过预设熔点的合金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弹簧以压缩状态装配于所述壳体和壳盖之间;所述指示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壳盖,所述指示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壳体;所述线夹过热报警器安装于所述线夹侧面的安装孔内;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壳盖的一端设置有挡边,所述挡边露于所述安装孔外并与所述线夹的侧壁面接触;所述止挡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线夹的螺栓连接,所述止挡件的第二端将所述挡边压靠于所述线夹的侧壁面上。

优选地,所述止挡件为异形垫片,所述异形垫片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螺栓的螺母或螺头下。

优选地,所述挡边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壳盖的最大直径,所述异形垫片的第二端正对所述壳盖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壳盖的最大直径,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挡边的最大直径。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面朝向所述壳盖的方向凹设有连接腔,所述壳盖朝向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腔内并被位于所述连接腔内的预设熔点的合金固定于所述连接腔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基部、支撑部和安装部,所述基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面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基部成夹角设置以能够接触止挡所述壳盖,所述安装部沿朝向所述壳盖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基部成90度夹角。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盖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垫。

优选地,所述挡边设置于安装部的自由端。

优选地,所述连接腔的中心处设置有孔洞,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从所述孔洞伸入所述连接腔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第一挂钩,所述壳体的底面设置有第二挂钩,所述指示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挂钩,所述指示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挂钩。

本申请的方案中,在线夹侧面设置有安装孔,过热报警器安装于安装孔内能够检测线夹内部的温度。其中,过热报警器包括壳体、壳盖、弹簧以及指示布,壳盖通过预设熔点的合金固定于壳体上,弹簧以压缩状态装配于壳体和壳盖之间;指示布的第一端连接壳盖,指示布的第二端连接壳体,当线夹内部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合金的预设熔点),壳盖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射出来,并将指示布拉开,折叠于壳体内的指示布被拉出来后在空中舒展开形成显眼的标示起到报警的作用。此外,壳体靠近壳盖的一端设置有挡边,挡边露于安装孔外并与线夹的侧壁面接触,止挡件的第二端将挡边压靠于线夹的侧壁面上以将过热报警器固定于安装孔内,防止过热报警器在输电线路的晃动或受到强风时从安装孔内坠落。当过热报警器报警后,该过热报警器已无法再次使用,维修人员检修线路清除故障后,只需松动线夹上的一颗螺栓使得止挡件脱离固定状态,即可将使用后的过热报警器取出并换上新的过热报警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夹过热报警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夹过热报警系统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夹过热报警系统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热报警器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热报警器的部件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设计图

一种线夹过热报警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8751.X

申请日:2019-01-1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230792U

授权时间:20190809

主分类号:G01K 1/02

专利分类号:G01K1/02;G01K1/08;G01K1/14

范畴分类:31C;

申请人:徐峰

第一申请人:徐峰

申请人地址:224100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金丰南路直立香颂园小区5号楼903室

发明人:梁皓澜;徐峰

第一发明人:梁皓澜

当前权利人:徐峰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线夹过热报警系统论文和设计-梁皓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