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间合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电动势,堆垛,结构,电化学,敏感性,微观。
中间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康红光,李继东,张朝纲,王茜,王一雍[1](2019)在《以Er_2O_3为铒源制备铝铒中间合金的反电动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Er_2O_3为铒源,在750℃,熔盐KF(25%)-LiF(20%)-ErF_3(10%)-KCl(45%)体系中,下沉铝为阴极,研究铝铒中间合金的反电动势。结果表明:在16A/dm~2的条件下,反电动势随着时间增加出现先增大后稳定不变,加入2%Er_2O_3,反电动势平均下降0.19V,测得加料周期为6min。随着电流密度增加,电流效率、铝铒中间合金中铒的浓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电解时间为24min、12A/dm2时电流效率达到最大值74.64%,合金中铒的浓度达到最大值3.65%。合金成分主要为Al3Er,少部分为Al12Er,且分布较为均匀。(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9年12期)
周勇,党墨含,孙良,翟文彦,董会[2](2019)在《Mg_(13)Al_(14)和Mg_(17)Al_(12)中间合金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g-Al合金具有密度小、刚度好、强度质量比极佳、可铸性以及延展性良好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轻量级结构材料。Mg_(17)Al_(12)作为其中的中间合金,具有阻碍位错运动来强化晶界的重要作用。本工作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Mg_(13)Al_(14)和Mg_(17)Al_(12)两种中间合金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g_(13)Al_(14)的原胞结构不具有热力学稳定性,而Mg_(13)Al_(14)初胞结构热力学稳定,且稳定性高于Mg_(17)Al_(12);通过电子结构分析发现,Mg_(13)Al_(14)和Mg_(17)Al_(12)均具有很强的金属性,且Mg_(17)Al_(12)的离子性略强于Mg_(13)Al_(14),因此Mg_(17)Al_(12)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力学参数计算,可以得出二者的初胞均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而Mg_(13)Al_(14)的原胞不具有力学稳定性。其中Mg_(13)Al_(14)表现为延性材料,Mg_(17)Al_(12)表现为脆性材料; Mg_(13)Al_(14)初胞的可塑性更好,抵抗剪切形变的能力强于Mg_(17)Al_(12); Mg_(17)Al_(12)的刚性更高,抗塑性变形能力强于Mg_(13)Al_(14); Mg_(13)Al_(14)和Mg_(17)Al_(12)均表现为弹性各向异性;对于Mg-Al合金,中间合金初胞结构的Mg_(13)Al_(14)的综合力学性能优于Mg_(17)Al_(12),但原胞的热力学稳定性较差,与Mg_(17)Al_(12)相比不利于提升Mg-Al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4期)
[3](2019)在《美国NioCorp公司成功生产铝-钪中间合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美国NioCorp等公司利用改进的冶金工艺成功生产出铝钪中间合金,有望成为潜在的中间合金商业生产途径。铝钪中间合金是将钪元素引入到铸造和锻造铝合金熔体之中,能够使铸造和凝固过程的晶粒细化,改善焊接性能,最大程度(本文来源于《铝加工》期刊2019年05期)
[4](2019)在《美国一公司成功生产铝-钪中间合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美国NioCorp公司、埃姆斯国家实验室和Tactical Alloys公司利用改进的冶金工艺成功生产出铝钪中间合金,有望成为潜在的中间合金商业生产途径。铝钪中间合金是将钪元素引入到铸造和锻造铝合金熔体之中,能够使铸造和凝固过程的晶粒细化,改善焊接性能,很大程度减少焊缝裂纹和失效,并提高合金抗拉及屈服强度,实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平台的轻量化,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10期)
于文慧,石磊,张勇,郑洪亮,林晓航[5](2019)在《Al-10Si-2Fe中间合金对Al-10Si-2Cu合金共晶团细化及热裂敏感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量Al-10Si-2Cu合金共晶团尺寸、冷却曲线、热裂敏感性等,研究了Al-10Si-2Fe中间合金对经Sr变质的Al-10Si-2Cu合金共晶团尺寸的影响,以及共晶团尺寸对热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r变质的Al-10Si-2Cu合金熔体中添加Al-10Si-2Fe中间合金处理后,其共晶团尺寸明显减小,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都得到提高,热裂敏感性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19年09期)
王鸿雁[6](2019)在《熔盐电解法直接制取铝锶中间合金》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盐电解法一步合金化直接制取铝锶合金,同时采用了复合电极,阳极析出的氯气得以顺利逸出,而且阴阳极引线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使电解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电解条件:750℃、阴极电流密度1.0A/cm~2、电解质配比(SrCl_2 70%、KCl 25%、SrF25%)、极距4.0cm,阴极产品Al-Sr合金含Sr10%、Ca、Fe均小于0.1%,电流效率82.6%,直流电耗998kWh/t,成本25 022元/t。(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9年06期)
乔敏[7](2019)在《中国钛合金用多元中间合金》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合金用多元中间合金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我国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因其具有熔点、密度和粒度与基体海绵钛更接近,气体杂质含量低,所生产的钛合金成分均匀性好,简化了钛合金的熔炼工艺,可以降低钛合金的生产成本和减少元素挥发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钛合金科研人员的关注,其推广和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我国钛合金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本文对多元中间合金的设计考虑因素、研发模式、制备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等也进行了详细论述。(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6期)
陈良源[8](2019)在《AI-RE中间合金对Zn-Cu-Ti合金腐蚀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金属锌相比,Zn-Cu-Ti合金不仅具备极佳的耐蚀性,也拥有更好的机械强度。用该合金板材替代传统的镀锌板作为屋顶覆盖材料,可使其使用年限延长几十倍,同时具有可回收利用和环保的优势。Zn-Cu-Ti合金多应用于建筑行业,随着人类居住的环境由普通的大气环境向酸雨、雾霾等极端环境发展,对建筑材料抗腐蚀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因此,研究Zn-Cu-Ti合金在极端环境下的腐蚀性能,是扩大该合金应用的关键。本文设计不同的Zn-Cu-Ti-Al-RE多元合金,首先采用真空熔铸法制备Zn-Cu-Ti合金,再通过熔配法加入Al-RE(Ce,Nd)中间合金,研究了合金各组分在熔点和沸点相近条件下的制备技术,通过金相观察、物相分析和硬度测试等方法探讨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在组织及力学性能满足建筑材料使用条件的基础上对各组合金进行耐蚀性能测试,系统的评价多元合金在中性盐溶液、酸雨模拟液和碱性海水模拟液中的耐蚀性能,确定腐蚀规律并探讨腐蚀机理,为Zn-Cu-Ti合金在各极端腐蚀环境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由实验观察发现加入Al-RE后,所得Zn-Cu-Ti多元合金的晶粒尺寸被进一步细化,且相分布更加均匀,但加入过量的稀土会在晶界上堆积,对组织的均匀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其中,稀土Ce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自发聚集形成块状相,并在内部作用力下在晶界的部分区域出现富集效果;相对而言稀土Nd化学性质更稳定,容易形成尺寸较小的颗粒状化合物,并且能更均匀地分布。加入Al-RE后的细晶强化和硬质相弥散强化共同作用使合金硬度略有提高,但加入过量的Al-Ce中间合金,合金硬度稍有降低。制备的多元合金在中性、酸性和碱性叁种典型模拟液中的腐蚀形貌有较大区别,腐蚀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酸雨模拟液中为严重的全面腐蚀,中性盐模拟液中为轻微的全面腐蚀和局部的严重腐蚀,碱性海水模拟液中为轻微的全面腐蚀和极少的点蚀。其中,在中性盐溶液中,腐蚀机理主要是Cl~-的吸附破坏作用,添加Al-Ce的Zn-Cu-Ti合金可提升钝化膜的形成速度,而加入过量Nd易形成复杂的化合物相,导致合金表面产生电化学不均匀性,造成后期的严重腐蚀;在酸雨模拟液中,腐蚀机理主要是Cl~-与H~+的协同作用,加入Al-RE后的合金腐蚀相对严重,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耐蚀性能降低;在碱性海水模拟液中,腐蚀机理主要是Cl~-与OH~-的竞争吸附作用,在该溶液中合金形成的腐蚀层的致密度较高,且钝化膜生长速度快、稳定性提高,加入Al-Nd中间合金后合金耐蚀性更佳,可有效减少发生点蚀的倾向。(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1)
杨璠[9](2019)在《中间合金对双相Mg-Li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Mg-Li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同时还具有高比刚度、高比强度以及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军事和3C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Mg-Li合金存在绝对强度低、耐腐蚀性差、成本高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开展高强Mg-Li合金成分设计、熔炼制备及形变热处理研究,对新型高性能低成本超轻Mg-Li合金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在双相Mg-Li合金中添加不同含量Al-5Ti-1B、Al-12.6Si、Mg-30Ca非稀土中间合金来改变?-Mg、?-Li双相结构和相对含量、通过固溶于基体或形成第二相颗粒来提高Mg-Li合金的强度和塑韧性。本试验采用普通重力铸造方法熔炼制备Mg-Li合金,考察了合金在铸态、热处理及轧制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和非稀土中间合金元素对双相Mg-Li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XRD、OM、SEM/EDS、TEM对铸态、热处理及轧制态Mg-Li合金进行物相成分鉴定、微观组织观察和断口分析;采用Instron拉伸试验机对合金进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主要结论如下:(1)Mg-9Li合金中分别添加微量Al-5Ti-1B、Al-12.6Si、Mg-30Ca叁种中间合金后,α-Mg、?-Li双相结构/含量、第二相颗粒形成等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规律差异显着。Al-5Ti-1B能够显着增加Mg-9Li合金中?-Mg相的体积分数,形成以粗大?-Mg相为基体的Mg-Li双相合金,同时生成大量的MgLi_2Al相及少量弥散分布于?-Li相晶界中的TiB_2细颗粒,使其抗拉强度有所提升,屈服强度略微下降,塑性显着降低。Al-12.6Si能够显着细化Mg-9Li合金中的α-Mg相,生成大量MgLi_2Al和Mg_2Si亚微米颗粒,使α-Mg相对含量降低,Mg-9Li合金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提高;但由于脆硬相Mg_2Si的生成,导致其塑性最差。Mg-30Ca对Mg-9Li合金中的α-Mg相细化效果最佳,形成高密度纳米尺度Mg_2Ca颗粒,使α-Mg相体积分数急剧下降,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显着提高的同时还具有优良的塑性,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2)铸态Mg-9Li-0.5Si(Al-12.6Si)合金中加入Ca可以有效的细化α-Mg晶粒及Mg_2Si颗粒,并形成(Mg,Al)_2Ca相,使合金的整体力学性能有所提高。随着Ca含量从0.25 wt.%增加到1.0 wt.%,α-Mg呈现先细化后粗化的趋势。当Ca含量为0.5 wt.%时,α-Mg细化效果最明显,在细晶强化和纤维强化的共同作用下,合金具有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随着Ca含量继续增加到1.0 wt.%,(Mg,Al)_2Ca网状共晶相形成,割裂基体,综合性能整体下降。与铸态合金相比,Mg-9Li-0.5Si(Al-12.6Si)-xCa(x=0.25;0.5 wt.%)合金固溶处理3 h并轧制后,晶粒均显着细化。当Ca含量为0.25 wt.%时,α-Mg被压扁拉长,在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和纤维强化的共同作用下,合金的抗拉强度明显提升;但由于晶界处颗粒状第二相聚集,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合金的塑性较差。当Ca含量为0.5 wt.%时,α-Mg相体积分数降低,同时颗粒状第二相的数量也减少,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3)铸态Mg-8.4Li-3(Al-12.6Si)合金中加入0.5 wt.%Al-5Ti-1B可有效细化α-Mg晶粒和Mg_2Si颗粒,促进颗粒均匀分散,使合金的强度明显提高;当Al-5Ti-1B含量提高到1.0 wt.%时,颗粒细化效果更好、TiB_2颗粒增多且分散均匀,综合力学性能最好;但当Al-5Ti-1B含量为1.5 wt.%时,TiB_2颗粒团聚,降低了合金的强度和塑韧性。与铸态合金相比,将加入不同含量x(Al-5Ti-1B)(x=0.5,1.0,1.5 wt.%)的Mg-8.4Li-3(Al-12.6Si)合金轧制后,α-Mg均明显细化,强度提高,但由于大量第二相颗粒聚集,造成应力集中,伸长率降低。随着Al-5Ti-1B含量从0.5增加到1.0 wt.%,α-Mg逐渐细化,合金的强度逐渐升高。但当Al-5Ti-1B中间合金的含量为1.5 wt.%时,α-Mg粗化,强度有所降低;当Al-5Ti-1B中间合金的含量为1.0 wt.%时细化效果最明显,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马强强[10](2019)在《Zn-Mg-Zr-B中间合金对Mg-Zn-Y-Mn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及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加工性能好、便于回收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人们密切关注,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军工、航空航天、生物材料中,应用前景广阔。然而镁合金存在绝对强度低、塑性差等缺陷,限制了自身在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含有长周期堆垛有序结构(long period stacking ordered)增强相的Mg-Zn-Y系长周期镁合金因其性能优异而成为研究热点。由于Y为稀土元素,价格昂贵,这成为长周期镁合金大规模工业生产应用的最大障碍,因此如何在低Zn/Y原子比情况下Mg-Zn-Y系合金仍能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成为近年来困扰研究者们的难题。通过变质处理显着细化晶粒,有效促进LPSO的生成是Mg-Zn-Y系合金能够获得优异力学性能的关键。本文首次采用常规铸造方法及热挤压工艺制备出Zn-Mg-Zr-B中间合金,加入到Mg-Zn-Y-Mn合金中进行变质处理,首先研究Zn-Mg-Zr-B中间合金对铸态合金的细化作用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然后通过对合金进行固溶处理,探究固溶工艺及Zn-Mg-Zr-B中间合金对合金第二相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对固溶态合金进行正挤压,探究挤压温度及Zn-Mg-Zr-B中间合金对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首次采用传统铸造方法以Zn为基体金属制备出Zn-Mg-Zr-B中间合金。通过热挤压工艺对中间合金组织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出挤压温度为250℃时组织最优。(2)Zn-Mg-Zr-B中间合金加入到Mg-Zn-Y-Mn合金中能够起到有效的变质作用,显着细化晶粒,并可以促进18R LPSO相的生成,抑制W相的析出。当Zn-Mg-Zr-B中间合金添加量为2 wt.%时,铸态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最优,屈服强度为198MPa,抗拉强度226MPa,伸长率达到11.5%。(3)在500℃固溶处理40h后,合金中鱼骨状W相发生球化,18R LPSO相转变为层片状14H LPSO相在基体中析出。Zn-Mg-Zr-B中间合金能够促进14H LPSO相的析出,并可以有效改善固溶态合金的力学性能。添加Zn-Mg-Zr-B中间合金的固溶态合金抗拉强度达到228MPa,伸长率提升至16.5%。(4)不同挤压温度对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有显着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变形温度越高,合金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越高,晶粒长大,合金强度降低,塑性升高。(5)挤压过程中合金发生非连续动态再结晶与连续动态再结晶行为。Zn-Mg-Zr-B中间合金对合金动态再结晶过程有延迟作用,并能够有效细化再结晶晶粒,在晶粒细化与LPSO相强化的共同作用下添加Zn-Mg-Zr-B中间合金的合金屈服强度为345MPa,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350MPa与15%。(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中间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Mg-Al合金具有密度小、刚度好、强度质量比极佳、可铸性以及延展性良好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轻量级结构材料。Mg_(17)Al_(12)作为其中的中间合金,具有阻碍位错运动来强化晶界的重要作用。本工作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Mg_(13)Al_(14)和Mg_(17)Al_(12)两种中间合金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g_(13)Al_(14)的原胞结构不具有热力学稳定性,而Mg_(13)Al_(14)初胞结构热力学稳定,且稳定性高于Mg_(17)Al_(12);通过电子结构分析发现,Mg_(13)Al_(14)和Mg_(17)Al_(12)均具有很强的金属性,且Mg_(17)Al_(12)的离子性略强于Mg_(13)Al_(14),因此Mg_(17)Al_(12)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力学参数计算,可以得出二者的初胞均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而Mg_(13)Al_(14)的原胞不具有力学稳定性。其中Mg_(13)Al_(14)表现为延性材料,Mg_(17)Al_(12)表现为脆性材料; Mg_(13)Al_(14)初胞的可塑性更好,抵抗剪切形变的能力强于Mg_(17)Al_(12); Mg_(17)Al_(12)的刚性更高,抗塑性变形能力强于Mg_(13)Al_(14); Mg_(13)Al_(14)和Mg_(17)Al_(12)均表现为弹性各向异性;对于Mg-Al合金,中间合金初胞结构的Mg_(13)Al_(14)的综合力学性能优于Mg_(17)Al_(12),但原胞的热力学稳定性较差,与Mg_(17)Al_(12)相比不利于提升Mg-Al的热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间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1].康红光,李继东,张朝纲,王茜,王一雍.以Er_2O_3为铒源制备铝铒中间合金的反电动势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
[2].周勇,党墨含,孙良,翟文彦,董会.Mg_(13)Al_(14)和Mg_(17)Al_(12)中间合金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材料导报.2019
[3]..美国NioCorp公司成功生产铝-钪中间合金[J].铝加工.2019
[4]..美国一公司成功生产铝-钪中间合金[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5].于文慧,石磊,张勇,郑洪亮,林晓航.Al-10Si-2Fe中间合金对Al-10Si-2Cu合金共晶团细化及热裂敏感性的影响[J].铸造.2019
[6].王鸿雁.熔盐电解法直接制取铝锶中间合金[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
[7].乔敏.中国钛合金用多元中间合金[J].世界有色金属.2019
[8].陈良源.AI-RE中间合金对Zn-Cu-Ti合金腐蚀性能影响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9].杨璠.中间合金对双相Mg-Li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9
[10].马强强.Zn-Mg-Zr-B中间合金对Mg-Zn-Y-Mn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