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解决包头南海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富集的问题,提升包头南海湿地的水质。【方法】于2017年7—9月,在包头南海湿地构筑了一段由3种水生植物单独或混合种植的人工浮岛,并对浮岛的水质进行跟踪监测。【结果】经过92 d的试验处理,风车草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36.02%,可以使水体中TN质量浓度提高到地表水Ⅴ类标准;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41.61%,可以使水体中TP质量浓度从地表水Ⅴ类标准提高到Ⅳ类标准;对CODcr去除效果最好的是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去除率为27.01%。对浮游藻类抑制效果最好的是风车草,可以有效抑制水华束丝藻。【结论】混合植物人工浮岛比单一型人工浮岛去除氮磷等有机物的效果要好,尤以风车草、水葱、千屈菜3种植物混合组成的人工浮岛对氮磷等有机物的效果最好。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可以作为包头南海湿地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浮岛栽培植物来进行推广应用。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杨文焕,缪晨霄,王智超,张明钰,菅广林,李卫平
关键词: 人工浮岛,水生植物,水质提标,包头南海,湿地
来源: 灌溉排水学报 2019年0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林业
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包头南海子湿地保护区管理处,包头市生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基金: 内蒙古科技创新引导项目(KCBJ2018033),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LH04002),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ZY19132),包头市南海湿地管理处科研项目(NH2018003)
分类号: X52;X173
DOI: 10.13522/j.cnki.ggps.20190106
页码: 122-128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2803K
下载量: 212
相关论文文献
- [1].“浮岛”的美丽[J]. 水资源研究 2010(04)
- [2].新型人工浮岛强化降解污染物机理及应用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20(05)
- [3].人工浮岛植物的选择与应用[J]. 现代园艺 2020(14)
- [4].当土地日渐稀缺、人类要向海洋获取资源时 移动浮岛时代即将到来[J]. 海洋与渔业 2018(03)
- [5].人工浮岛研究及其在海域海岛优化开发中的应用启发[J]. 海岸工程 2018(03)
- [6].应用组合式生态浮岛净化水体方法探讨[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7].新型生态浮岛对改善水质的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10)
- [8].生态浮岛修复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 2016(16)
- [9].一种生态型人工浮岛的设计[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5(08)
- [10].浮岛[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9(29)
- [11].两种植物改善水体污染的探索和实践[J]. 中学生物教学 2017(Z1)
- [12].天空浮岛[J]. 中国漫画 2018(05)
- [13].他们住在芦苇上[J]. 小学时代 2017(07)
- [14].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应用[J]. 城市地理 2015(24)
- [15].农村水环境治理现状及采用生态浮岛技术可行性探讨[J]. 绿色科技 2020(18)
- [16].生物浮岛净化效果及植物配置研究[J]. 山东化工 2019(18)
- [17].新型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岛探究[J]. 建材与装饰 2018(34)
- [18].生物浮岛对长湖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J]. 环境工程 2016(12)
- [19].生态浮岛应用于黑臭河道的水质改善研究[J]. 污染防治技术 2017(02)
- [20].水库生态浮岛净化水质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08)
- [21].神秘的浮岛人[J]. 晚报文萃 2015(08)
- [22].生态浮岛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J]. 科学养鱼 2013(12)
- [23].我们生命中的奇幻浮岛[J]. 中学生百科 2013(15)
- [24].生态浮岛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湖南农业科学 2014(15)
- [25].寒地景观生态浮岛的创新性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18)
- [26].人工浮岛技术在北方地区水质改善中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02)
- [27].上海苏州河人工浮岛的设计[J]. 科技资讯 2012(11)
- [28].人工浮岛在水体原位修复中的应用[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29].应用人工植物浮岛方法净化贵阳市小关水库的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04)
- [30].河流沉坠式人工生态浮岛固定方式试验[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