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薄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薄膜,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晶态,磁学,电阻率。
纳米薄膜论文文献综述
陈浩禹,张亦文,吴忠,秦真波,吴姗姗[1](2019)在《金属含量对Co-TiO_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Co-TiO_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同时具备高的磁化强度及电阻率,从而实现更好的高频软磁特性。方法通过磁控共溅射的方法,在不同金属靶功率下制备了Co-TiO_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并探究金属含量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电学和静态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薄膜中的金属颗粒被非晶态的TiO_2分散。金属含量的增加可以显着提高纳米颗粒薄膜中金属颗粒的结晶性,降低薄膜电阻率,并且通过改变金属含量,可使薄膜逐渐从超顺磁态向铁磁态转变,达到精确调控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磁学和电学性能的目的。结论在金属含量达到54%时,实现了高电阻率和高饱和磁化强度共存,有望得到具有高频软磁特性的纳米颗粒复合薄膜。(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王郁,刘顺义,任丹[2](2019)在《不同超声时间对竹材薄壁细胞基纳米纤维素薄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高效利用竹材中的薄壁细胞,提高其附加值。首先采用物理法高效分离毛竹材中薄壁细胞和纤维。然后,采用不同时间的高强度超声处理与化学预处理制备了纳米纤维素(NCF)薄膜。结果表明,不同超声处理时间对NCF薄膜的结构和微观形貌影响较大。延长超声处理时间,可使得薄膜的微观结构变得更加完善,即表面更加光滑且截面更加致密;同时可以轻微地提高NCF薄膜的结晶度和NCF上纤维素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另外,随着超声处理时间的增加,NCF薄膜的拉伸性能显着提高,溶胀度和水蒸气透过系数则显着降低。其中,与未处理样品相比较,超声处理50 min制得NCF薄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55.4%,溶胀度和水蒸气透过系数分别降低了40.0%和81.1%。但是保水性基本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绿色包装》期刊2019年12期)
姚丽蓉,钟荣强,熊好羽,马国光,尹晨阳[3](2019)在《碳纳米管薄膜加热装置在塔河油田原油集输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纳米管薄膜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的特点。碳纳米管薄膜加热装置是原油集输的新型加热装置,其应用顺应了我国的环保战略要求。本文在简要介绍碳纳米管薄膜的热学特性后,提出碳纳米管薄膜加热装置的结构设计和PID模糊控制方法。以塔河油田某井场运行参数为例,通过MATLAB编程及最小加热管段长度计算方法为基础,对碳纳米管薄膜加热装置在油田中应用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油井运行参数条件下,加热管段设计长度应为8 m;开采年限在5年内的油井应用碳纳米管薄膜加热装置可节省15%综合耗资,应优先考虑应用此加热装置;开采年限为10年的油井,碳纳米管薄膜加热装置与燃气水套加热炉综合耗资持平;开采年限大于10年的油井不建议采用该加热装置。(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王灏珉,何茂帅,张莹莹[4](2019)在《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柔性电子器件的发展日新月异。以碳纳米管为代表的碳纳米材料,尤其是其组装成的宏观结构碳纳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柔性和优异的导电性,且具有化学稳定、热稳定、光学透明性等优点,在柔性电子领域展现了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碳纳米管薄膜在柔性电子器件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详细介绍了碳纳米管薄膜的两类主要制备方法,分别为干法制备和湿法制备;继而介绍了碳纳米管薄膜在多种柔性电子器件的组装、性能与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碳纳米管薄膜基柔性电子领域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及其未来前景。(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汤春妮[5](2019)在《Ag_3PO_4/Au/TiO_2纳米片异质结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钛片(Ti)、氯金酸(HAuCl_4)和硝酸银(AgNO_3)为主要原料,采用碱热法、微波辅助化学还原法和浸渍-沉积法叁步法制备了磷酸银(Ag_3PO_4)/金(Au)/二氧化钛纳米片(TiO_2NSF)异质结薄膜(Ag_3PO_4/Au/TiO_2NSF)光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其在模拟太阳光条件下降解水相中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和清除气相中氮氧化物(NO_x)的性能。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光照140min条件下,Ag_3PO_4/1.0Au/TiO_2NSF对MB的去除率达到99.9%;在模拟太阳光照射条件下,Ag_3PO_4/1.0Au/TiO_2NSF对NO的光催化转化率达到98.2%。采用捕获剂确定空穴(h~+)是主要的活性物种,超氧自由基(·O_2~-)是次要活性物种。Z机制和Au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协同作用是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性能增强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王艳芬,余海,杨浩成,左勇,张苗[6](2019)在《Ag/氧化石墨烯/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的制备及增强的光催化、SERS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水热法在制备高度有序TiO2纳米棒阵列基础上,先后沉积GO纳米片和贵金属Ag纳米颗粒,有序构建了一种新颖的Ag和GO共修饰TiO_2纳米棒阵列(Ag/GO/TNR)薄膜,并作为光催化剂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基底用于有机分子的降解和检测。研究表明,所制备的Ag/GO/TNR薄膜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对罗丹明6G(R6G)分子显示了高的吸附性能。同时,具有适宜含量的GO中介层能显着促进Ag和TiO_2之间的电子传递,提高复合薄膜的吸附性能、光催化活性和拉曼信号。与其它样品相比,当GO沉积时间为5 min时获得的Ag/GO/TNR薄膜作为活性基底对R6G的检测限低至1.0×10~(-12) M, EF值高达5.86×10~5,RSD值为8.71%,显示了优异的SERS活性、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均匀性。同时,利用Ag/GO/TNR活性基底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可以有效降解吸附在表面的R6G分子,显示出良好的自清洁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模拟太阳光下,Ag/GO/TNR薄膜作为光催化剂对R6G的光降解k值为0.01 min~(-1),达到了TNR和Ag/TNR的3.59倍和2.3倍。这种优异的SERS性能可以被归为Ag纳米颗粒、GO中介层和TNR叁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即大的附着面积、激发光子的相互作用及活性基底表面高密度的热点。本工作不仅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光催化剂薄膜产物,而且为构建高SERS活性、灵敏性、均匀性、自清洁性和循环稳定性的SERS活性基底提供了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在有机分子检测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吴卫华,翟继卫[7](2019)在《纳米复合多层ZnSb/GeSb相变存储薄膜的性能与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磁控溅射方法成功出制备纳米复合多层ZnSb/GeSb相变薄膜。采用原位电阻-温度-时间(R-T-t)测量系统研究了ZnSb和GeSb厚度比和界面数等物理结构参数对多层ZnSb/GeSb薄膜的晶化温度、结晶激活能、十年数据保持力、非晶态和晶态电阻率的影响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多层ZnSb/GeSb薄膜在热致作用下的相结构演变过程,运用皮秒脉冲激光测试系统探讨了多层ZnSb/GeSb薄膜光致作用下的快速可逆相变过程,应用X射线反射仪(XRR)研究了多层ZnSb/GeSb薄膜结晶前后的密度变化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ZnSb和GeSb层的厚度比和界面数可以实现多层ZnSb/GeSb薄膜的非晶态热稳定性和电阻率等相变性能的调控。多层[ZnSb(8nm)/GeSb(4nm)]4薄膜的结晶温度、结晶激活能、十年数据保持力分别达到220℃、2.61eV、168℃,非晶态热稳定性的提高主要缘于多层Zn Sb/GeSb薄膜中的界面效应及ZnSb层厚度的增加:一方面是多层结构薄膜中界面之间的相互夹持,使得相变过程中的晶粒生长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是ZnSb薄膜具有高热稳定性特征。同时,晶粒尺寸效应和界面缺陷的存在加速了多层ZnSb/GeSb薄膜的异质成核和结晶,从而提高薄膜的相变速度。多层[ZnSb(8nm)/GeSb(4nm)]4薄膜在激光诱导下的晶化和非晶化相转变速度分别为6.2和3.9ns,体现了多层Zn Sb/GeSb薄膜的快速可逆相变特性。多层[ZnSb(8nm)/GeSb(4nm)]4薄膜结晶前后的密度变化率仅为3.9%,预示着相变薄膜可以与上下电极及周围包覆层之间紧密接触,从而提高信息存储的高可靠性。(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张俊彦,张斌,高凯雄[8](2019)在《纳米结构碳薄膜结构调控及在发动机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工程院咨询报告指出,摩擦消耗30%以上的一次性能源,磨损导致60%机械部件的失效。尤其是对汽车工业来说,其消耗了约45%的一次性能源,而其中的约30%被摩擦所消耗。作为柴油机节能减排关键核心的高压共轨系统,摩擦熔焊和磨损泄压是制约其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成为科技日报报道的"卡脖子"关键技术的拦路虎。项目团队于2009年同中国一汽技术中心成立了"汽车摩擦学联合实验室",致力于低摩擦碳薄膜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应用。在科技部863、973等项目的支持下,团队发明了低摩擦类富勒烯碳薄膜,这种薄膜具有高的硬度(约18GPa)和弹性恢复(≥80%),具有很好的低湿度敏感性和高的损伤容限。项目组多年来揭示了含氢类富勒烯碳薄膜的摩擦机制、结构调控方法,工艺装备一体化集成等技术,破解了高压下共轨的摩擦熔焊和磨损泄压问题,突破了高压共轨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实现共轨压力2200bar。该技术已经向航空、核装备、轴承、液压密封组件拓展应用。(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程龙,杨福馨,姜悦,隋越,徐韬[9](2019)在《纳米ZnO-T树脂改性聚乙烯薄膜的制备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密度聚乙烯为基材,将改性T树脂和改性纳米ZnO加入其中,利用双螺杆造粒机以及流延机通过熔融共混制得改性聚乙烯薄膜,并研究改性T树脂和改性纳米ZnO的含量对聚乙烯薄膜的抑菌效果、水蒸气透过量、氧气透过量、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红外光谱及紫外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1.5%的改性纳米ZnO时,薄膜的抑菌性能随改性T树脂含量的不断增大而更加显着,紫外线透过率的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上升。当改性纳米ZnO的质量分数为1.5%、改性T树脂的质量分数为1%时,水蒸气透过量和氧气透过量最小,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大。薄膜的阻隔性效果和抑菌性能较好,可应用于食品包装,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余超,张少杰,刘娜,尹翠玉[10](2019)在《改性纳米TiO_2/纤维素氨基甲酸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向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溶液中掺杂不同含量的改性纳米TiO_2,采用流延法制得具有光催化功能的改性纳米TiO_2/纤维素氨基甲酸酯复合薄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透光性能测试、热分析仪(TG)、拉伸性能测试及光催化降解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纳米TiO_2成功负载到复合薄膜上,并且对复合薄膜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TiO_2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透光性变差,抗紫外光能力明显增强,热稳定性能降低,拉伸强度减小;当改性纳米TiO_2含量为2%时,复合薄膜对甲基橙溶液的光降解率最高,达到100%,薄膜光催化降解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人造纤维》期刊2019年05期)
纳米薄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高效利用竹材中的薄壁细胞,提高其附加值。首先采用物理法高效分离毛竹材中薄壁细胞和纤维。然后,采用不同时间的高强度超声处理与化学预处理制备了纳米纤维素(NCF)薄膜。结果表明,不同超声处理时间对NCF薄膜的结构和微观形貌影响较大。延长超声处理时间,可使得薄膜的微观结构变得更加完善,即表面更加光滑且截面更加致密;同时可以轻微地提高NCF薄膜的结晶度和NCF上纤维素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另外,随着超声处理时间的增加,NCF薄膜的拉伸性能显着提高,溶胀度和水蒸气透过系数则显着降低。其中,与未处理样品相比较,超声处理50 min制得NCF薄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55.4%,溶胀度和水蒸气透过系数分别降低了40.0%和81.1%。但是保水性基本保持不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薄膜论文参考文献
[1].陈浩禹,张亦文,吴忠,秦真波,吴姗姗.金属含量对Co-TiO_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J].表面技术.2019
[2].王郁,刘顺义,任丹.不同超声时间对竹材薄壁细胞基纳米纤维素薄膜性能的影响[J].绿色包装.2019
[3].姚丽蓉,钟荣强,熊好羽,马国光,尹晨阳.碳纳米管薄膜加热装置在塔河油田原油集输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化工.2019
[4].王灏珉,何茂帅,张莹莹.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19
[5].汤春妮.Ag_3PO_4/Au/TiO_2纳米片异质结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6].王艳芬,余海,杨浩成,左勇,张苗.Ag/氧化石墨烯/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的制备及增强的光催化、SERS活性[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7].吴卫华,翟继卫.纳米复合多层ZnSb/GeSb相变存储薄膜的性能与结构研究[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8].张俊彦,张斌,高凯雄.纳米结构碳薄膜结构调控及在发动机方面的应用[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9].程龙,杨福馨,姜悦,隋越,徐韬.纳米ZnO-T树脂改性聚乙烯薄膜的制备和性能[J].功能材料.2019
[10].余超,张少杰,刘娜,尹翠玉.改性纳米TiO_2/纤维素氨基甲酸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人造纤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