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境界论文_杨钥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格境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格,境界,士子,公孙,民胞物与,诗歌,道德修养。

人格境界论文文献综述

杨钥[1](2019)在《以苏轼居儋之作探其人格境界的升华》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谪居海南叁年,创作诗文叁百余篇,诗文中表现出的人格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在海南将中国儒、释、道文化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中国传统士大夫人格的最高境界。本文试从浩大、奇绝自然风光的慰藉;敦厚、淳朴民风的浸润;对苦难的审美超越叁个方面对苏轼在海南人格境界的升华及成因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3期)

吴国宝[2](2019)在《陶博吾的“人格”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在品评臧否人物时,往往离不开对所评判对象的人格的关注与研究。那么什么是人格?简言之人格即"人之风格、品格、格调",亦即所谓"个性",主要是指人生来所具有的与他人相较有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通常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是人类独有的,(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15期)

刘洋[3](2019)在《明代理学家人格境界与诗歌创作的同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学理想人格境界的体认思维有整体性、体验性的特征,这种特征与诗歌创作过程中的思维颇为相似,诗歌创作由此成为儒者传达人格境界的重要载体。明代理学家留下大量诗歌作品,其诗境不仅传达着人格境界中的仁之核心理念,还记录下营造人格境界之时内在的情感心绪和外露的精神(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4-30)

梁博宇[4](2018)在《从岭海诗看苏轼晚年人格境界的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1]1434)(《自题金山画像》),贬谪经历对苏轼的人生和创作生涯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晚年远贬岭南是苏轼生命中尤其重大的事件,正是促成苏轼人格境界达到完满的契机。~([2])本文从苏轼在惠州、儋州、北归叁个时期的诗作切入,试探究苏轼在岭海时期人格境界提升的过程。一、惠州时期:惟我独也正苏轼是一位典型的儒家文人,又极重视自身修养,其出仕是以人类总体(本文来源于《中国苏轼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董晓红[5](2018)在《以生命健康与人格境界论党员理想人格塑造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健康存在是人发自内心的、本能的关切,是人类个体与社会存在的基本载体,是一切其他需要产生和满足的前提,而道德则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升华,是人的高级层次的需要,同时,生命存在的基础需要又一定程度的制约了身心健康要求的限定。因此,不能完全脱离生命存在论道德需要,只有个体将生命健康与善、恶、利、害等关系关联起来,才能将本能的关切转为个体的道德需要,成为推动道德内化的稳动力。故而关于党员道德建设途径的思考需要将生命健康存在与人格境界修养相融合才能建设行之有效的道德内化途径。(本文来源于《皖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学智,Wang,Xiaonong[6](2018)在《张载及关学的历史地位、精神境界和人格节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载不仅是关学的创始人,亦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者,他建立了"自孟子以来,未之有也"(冯从吾语)的儒学思想体系,尤以其思想的深邃、博大、精严而成为宋明理学史上第一座高峰。其"四为"的使命意识、"民胞物与"的胸怀和境界以及在他影响下煅铸而成的关学学人特有的独立人格和气节操守,形成了在整个理学史上颇有特色的学派品格。这些品格在今天仍然对关中人的精神风貌、行为方式和文化性格发生着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孔学堂》期刊2018年02期)

苏培君,宛小平[7](2018)在《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人格特征及价值取向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儒家人格理论立场审视冯友兰人生境界说,可知每种境界中的人都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及价值取向,与儒家人格理论中的"人格"相匹配。文章通过对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人格特征及价值取向的剖析,以阐明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与儒家人格理论的关联性及其对儒家人格理论的丰富与扩充,并以此为据,指出人生境界提升的实质既是对自私之"我"摒弃和超越的过程,也是对主宰之"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齐兴强[8](2017)在《孟子的人格境界与修身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子提出性善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他的心性之学思想体系。在孟子看来,"尽心知性"是成为尧、舜这样的"圣人"的必要途径,也是普通人修身的根本。所谓"尽心"即指把人本性中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扩充至极致;所谓"知性"即指对本性中的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并且付诸实践。"尽心"和"知性"二者关系密(本文来源于《风流一代》期刊2017年36期)

何素平[9](2017)在《从“潜龙勿用”到“大人”境界——试析《柳毅传》中古代士子的人格修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传奇《柳毅传》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柳毅传》中的"龙"形象,是古代士人的人格化身。而从《易经·乾卦》的角度分析,柳毅的人生与《乾卦》的"六爻"高度吻合,其命运嬗变轨迹,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子人格修养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甘肃高师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廖世阳[10](2017)在《领导干部人格塑造的“四重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社会,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精神空虚、道德素质低下的情况,引致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为官不为、怠政懒政等现象。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敢于面对自身问题的勇气,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一些经典论述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部分干部人格塑造方面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7年26期)

人格境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们在品评臧否人物时,往往离不开对所评判对象的人格的关注与研究。那么什么是人格?简言之人格即"人之风格、品格、格调",亦即所谓"个性",主要是指人生来所具有的与他人相较有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通常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是人类独有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格境界论文参考文献

[1].杨钥.以苏轼居儋之作探其人格境界的升华[J].北方文学.2019

[2].吴国宝.陶博吾的“人格”境界[J].中国书法.2019

[3].刘洋.明代理学家人格境界与诗歌创作的同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4].梁博宇.从岭海诗看苏轼晚年人格境界的提升[J].中国苏轼研究.2018

[5].董晓红.以生命健康与人格境界论党员理想人格塑造过程[J].皖西学院学报.2018

[6].刘学智,Wang,Xiaonong.张载及关学的历史地位、精神境界和人格节操[J].孔学堂.2018

[7].苏培君,宛小平.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人格特征及价值取向论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齐兴强.孟子的人格境界与修身之道[J].风流一代.2017

[9].何素平.从“潜龙勿用”到“大人”境界——试析《柳毅传》中古代士子的人格修养[J].甘肃高师学报.2017

[10].廖世阳.领导干部人格塑造的“四重境界”[J].人民论坛.2017

论文知识图

示的艺术那样:兽面纹四神玉铺首,西汉中期,通高...示的艺术那样强化文化博物建卜算子卜算子

标签:;  ;  ;  ;  ;  ;  ;  

人格境界论文_杨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